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食用菌菌种的“纯化”
食用菌的菌种是用孢子或子实体组织、菌丝组织体萌发而成用来当做播种材料的纯菌丝,通常则是指进过人工培养的纯菌丝体(摘自常明昌主编《食用菌栽培学》)。食用菌菌种的最初则是来源于对新鲜蘑菇子实体的分离,所以在食用菌的人工制种中,组织分离法成为食用菌制种的基本方法,组织分离法的理论依据是细胞的全能性,即任何细胞在适宜条件下都能发育成新个体。实际上,组织分离下的纯菌丝体,存在被杂菌污染的可能。
食用菌菌种不纯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严格无菌的菌种分离过程是相对的,绝对的无菌环境是相当难得到的,这使分离下的菌种存在杂菌的可能;另一方面,尽管我们对分离蘑菇的子实体进行了表面消毒,并且取就中间的分生能力较强的部分,但是不同的蘑菇子实体依然还可能存在共生细菌。
菌种不纯严重的影响了食用菌的生产。一方面将直接加大食用菌生产污染率,增加食用菌生产的成本,显著影响食用菌栽培农户或食用菌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共生细菌的存在是造成食用菌栽培和生产重复率低的一个显著因子,在食用菌第一、二个周期生产中,细菌处于劣势共生体,随着共生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的提高,杂菌会成为与蘑菇争夺袋料营养的主要对手,进而造成污染率升高,影响食用菌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菌种纯化是食用菌菌种生产中必要的环节。我们进行菌种纯化的主要要以下两种方法。
1、对分离下的母种进行液体二次培养
将分离下的母种接种于装有不添加琼脂的PDA培养基的试管中,进行室温培养3 d后检查,如果培养液在摇晃下是清澈的,则说明是该菌种纯的,可以用于食用菌生产,如果在摇晃条件下培养液是浑浊的,则说明共生细菌是存在的,弃之不用。
2、对分离下的母种进行培养基分割培养
首先用3 mm厚的牛皮纸将培养皿隔成两部分,两边各倒入PDA培养基,使培养基面刚好与纸相平,保证表面不能流通,然后将分离下的母种接到一边,而通过气生菌丝上到另一边的菌丝为纯菌丝体,可用于食用菌生产。
菌种制作工作是食用菌生产的源头工作,只有纯化的菌种才能取得食用菌的高效益生产。(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杨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菌丝浆---第三代液体菌种
食用菌菌种生产
《食用菌菌种生产200问》
(1)从家庭生产与工厂化生产的不同成效看固体菌种与液体菌种的本质差别(二)
食用菌小技巧
灵芝液体菌种不同培养基配方的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