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草菇栽培技术

一、草菇简介

草菇,又名兰花菇、美味苞脚菇、中国蘑菇、南华菇。它是一种喜温、喜湿,夏季生长于稻草等禾本科草类或棉、麻等纤维废料上的草质腐生菌。草菇具有肉质细嫩,脆滑爽口,味道鲜美,香味浓郁等特点,素有“放一片,香一锅”之美誉,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食用菌之一。

草菇的营养丰富,新鲜草菇含水分92.39%,蛋白质2.68%,脂肪2.24%,灰分0.91%,糖2.6%(还原糖1.66%,转化糖0.95%)。每百克鲜草菇中含维生素C206.27毫克,比蔬菜和水果高出好几倍。草菇蛋白质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所需要的8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8.2 %。草菇氨基酸的含量,随生育阶段的不同而变化,在初熟期的子实体,氨基酸的含量最高,其他阶段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必须采收初熟期的子实体,才能获得优质的商品菇。

草菇具有很好的保健价值,丰富的维生素C 、核酸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加速创伤愈合。还可减少胆固醇累积、降低血压。草菇还含有一种异种蛋白物质,有消灭人体癌细胞的作用。

草菇是食用菌中收获最快的一种,从播种到采收只需要2周左右(10—12天),一个栽培周期只要20-30天,1年可种4—6批。而且无需特殊设备,室内、室外都可以栽培,发展草菇可以利用农副产品-如棉籽壳、稻草、甘蔗渣、玉米秸等栽培原料。其产品不论是鲜菇、干制品,或罐头,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二、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草菇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是草菇的主体,在基质中不断生长,繁殖,起着吸收、运输和积累营养物质的作用。菌丝按其发育的顺序可分为第一次菌丝、第二次菌丝和第三次菌丝,又分别称为单核菌丝、双核菌丝和结实性双核菌丝。菌丝白色至淡黄色,透明或半透明,大多数只有一个细胞核,也有两个细胞核或多个细胞核,无锁状联合,有少量或极大量的厚垣孢子,厚垣孢子淡黄色或紫红褐色,圆球形或椭圆状球形,直径35——45微米。

子实体是由菌丝发育形成的。子实体成熟后呈伞形,由菌盖、菌褶、菌柄、菌托组成。菌盖钟形,幼时黝黑,老时褪为灰褐色或灰白色,中央色深,外围色稍浅;菌肉白色,肥厚;菌盖完全展开后,中央稍突起,直径5——20厘米,边缘完整,表面光滑。菌褶着生于菌盖下面,片状,离生,排列稍密、不等长,约280——380片,初期白色,后水红色,最终红褐色,稍密集。菌柄着生在菌盖下面的中央,圆柱形或顶端稍细,长5cm~18cm,直径0.8cm~1.5cm,白色、肉质,没有菌环。菌托(苞脚) 位于菌柄基部,是由外菌幕破裂后形成的,杯状,边缘不规则地开裂,厚膜质,鼠灰色或灰褐色,基部带黄白色。

初生的菌蕾,大小如针头状,外菌幕没有斑点,白色。垂直切面,看不到菌盖和菌柄的区别,整个结构是一团菌丝细胞。以后,菌蕾球形,其顶端内侧中央,首先出现一条直的或弧形的裂缝,此缝随后形成一个拱形的腔。其外侧的假薄壁组织,分化为菌托,中央的突起物形成菌盖及菌柄原基。菌盖原基随菌蕾的发育逐渐由四周扩展和下卷,发育成为小菌盖。由于菌盖原基向外周扩展的速度大于菌柄的加粗生长,以及由于菌柄原基的延长生长,因而菌盖和菌柄就同时形成。当菌蕾直径约0.5—1厘米时,已可看到菌盖内侧对称式的发生了不等型的菌褶。随着苗褶的发育,子实层的形成,内卷的菌盖也逐渐伸直。最后突破菌托的束缚,以极快的速度继续发育,菌柄伸长几乎达到全长程度。菌褶随孢子的成熟度自白色至水红色。随后担子相继发射出无数的孢子,并逐渐腐解。

2、草菇生长发育条件

栽培食用菌都离不开营养、温度、湿度、空气、酸碱度及光照六个基本生活条件

(1)营养

草菇是一种腐生菌,通过腐生分解吸收基料中的营养及水分,才能生长发育。草菇生长发育需要的养分主要是水化合物,氮素营养和矿物质。草菇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都是从分解枯草、棉籽壳、废棉或从土壤中吸取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及无机盐而获得的。对于碳源的利用,以单糖为最好,双糖和多糖次之。在氮源方面,能利用的有铵态氮和有机氮,而对硝态氮利用很差。研究表明,草菇菌丝体生长的适宜C/N为20:1,子实体生长的适宜C/N为30~40:1,大多数秸秆如麦秸、稻草等自身C/N偏高,如稻草约在72:1左右,麦秸则高达98:1,均离适宜水平相差甚远,因此,必须进行相应调整后,才能满足菌丝的营养需求。需要的无机盐为磷、钙、镁、钾、硫、铁、锌等,此外还需要一定量的维生素。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菌丝体生长旺盛,子实体肥嫩健壮,产量高,质量好,产菇期长。在养分不足的培养料中,菌丝生长发育不良,子实体畸形或不形成子实体,产菇少,产菇期短。栽培草菇的培养料中加一些牛粪、米糖和豆科作物的茎叶等可提高产量。

(2)温度

草菇属高温菌类。菌丝生长适温为30℃~39℃,最适宜温度为36℃;低于15℃或高于42℃,菌丝生长受到抑制。气温28℃~32℃是子实体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平均气温在23℃以下,子实体难于形成。气温20℃以下或35℃以上及突变的气候,对小菌蕾有致命的影响。子实体对温度突变极为敏感,12小时内料温变化5℃以上。草菇易死亡。培养料中的温度以32~38℃为宜。

在适温范围内,菌蕾在偏高的温度中发育较快,但个体偏小,极易开伞,质稍差。在偏低的温度中,发育稍慢,趋肥趋大,包被较厚,不易裂苞、开伞,朵大质优。达到或超过35℃时,如动作稍慢,就可能发生采收不及时、菇棚内一片“灰褐菌伞”的局面,损失较大。因此,生产中应加大调控力度,尽量降低棚温。因此,夏季最好在树荫或低棚下进行栽培。晚秋昼夜气温变化剧烈,室外栽培应注意保温。  

(3)湿度

草菇是一种喜高温高湿环境的菌类。只有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草菇的生长发育才能正常进行,水分不足,当只有50%时,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难于形成;水分在65%以下时,子实体表面无光泽,且有凹凸不平的皱纹。但水分过多,将引起通气不良,容易造成烂菇和死菇,杂菌也容易发生。培养料的最适含水量是7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菌丝生长阶段以80%左右为适宜,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85%~95%。

80%的空气相对湿度和60%的培养料含水量是草菇生长的最低湿度要求,如低于此限度,则菇体生长迟缓,表面粗糙以至枯萎死亡。如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5%,培养料含水量超过80%,则菇体易腐烂,导致杂菌多,小菌蕾易萎缩死亡。

草菇栽培中的水分主要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基料含水率,大多要求调至65%左右,但从多年的生产实践来看,由于草菇基料直接铺于床基上,而床基土层的含水率则对基料含水发生直接影响,比如一般壤土性质的床基,其土壤最大持水率约可达到40%,而砂性较大的土壤则只有20%~30%,其自身持有水分的能力及含有率不同,渗入及保持水平各异,故而不能单纯看重基料含水率。我们的态度是:在粘性较重的床基上,可调基料含水率在65%~68%,在壤土床基上则调至70%~75%,砂性偏大时可超过75%,上述的前提是将床基提前灌水洇透,不使基料水分被床基土层过多吸收。第二是空气湿度。所谓空气湿度,概指栽培大棚内的相对空气湿度。受自然温候因素制约,山东等北方地区一般不宜进行露天栽培草菇,多采用大棚及大、小拱棚等设施保护栽培,生产中一般要求保持90%左右。

(4)空气

草菇是好气性的菌类,菌丝生长阶段只需要少量通风,每天短时间通风换气即可,子实体发育阶段需较多的氧气,尤其是菇体快速发育时对新鲜空气的流通更为重要。因菇体生长需大量的氧气,若氧气不足,二氧化碳积累太多,会使子实体生长受抑制。所以,料堆水分不宜太多,草堆不宜太大、太厚;在菇场通风时,通气不能太快、太长,以免水分过分蒸发。   

(5)光照

草菇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的生长,完全不需要光线。但是子实体原基分化需要有一定的散射光。散射光能促进草菇子实体的形成,并使之健壮,增强抗病能力。草菇本身的色泽也与光照有关,随着光照强度的提高,子实体色泽趋深,菌肉组织紧密,且富有光泽;反之,在弱光条件下,菇体色泽变浅呈浅灰或灰白,菌肉趋松,肉质感差。但是强烈的直射光对子实体生长有严重的抑制作用,而且使培养料温度升高,加速水分蒸发,损伤幼菇。实际生产中,可在小拱棚上覆盖草苫,或在郁闭度较高的树荫下建棚,使用大棚栽培时,可在棚周种植长蔓型植物如佛手瓜、南瓜、葫芦等,使棚内有足够的散射光。    

(6)酸碱度

草菇适宜于在偏碱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菌丝生长最适pH值是7.8-8.5,子实体生长的最适值pH是7.5-8。酸性的环境对菌丝体的生长发育均不利,而且容易受杂菌的感染。栽培时,一般通过添加石灰来调节pH值,添加量一般为干料重和5%左右,使pH值达到10-12。随着菌丝的生长,pH值会逐渐下降,到子实体形成时,pH值在7.5左右,正好适合草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正常情况下,可将基料pH值调至8~9的水平,我们曾有过数次试验,充分证明了草菇适应pH值的广泛性是其它品种食用菌所不能比拟的:调基料pH值在12左右时,对发菌基本无甚影响;在出菇后基料pH值为7.5时,小范围浇灌12%石灰水,对草菇菌丝基本没有负面影响;当基料完成发菌后,灌入pH值为6.8~7.2的大水没过料堆,保持数小时后排出,基料pH值保持在7左右时,仍可正常出菇且菇体个头明显增大,而且第一潮菇生物效率同比提高30%以上。生产上为了防止杂菌污染,一般做法是将pH适当提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某些耐碱性或者喜碱性杂菌则更趋活跃。因此,我们认为,大面积生产时,将基料pH值调至8的水平,是比较合适的,不宜过高。

上述各种环境因子对秀珍菇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全面的、综合的。在栽培管理中,不能只重视某些条件而忽略其它条件,在秀珍菇所要求的各种条件中,它们之间既有矛盾又互相联系。如在室内栽培时,要求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充足的氧气。如果加强通风换气后,室温和空气相对湿度也会相应减少。因此,秀珍菇栽培只能在综合适宜的生态条件下获得成功。

三、栽培季节和栽培场所

1、栽培季节安排

草菇是高温型菇类,适宜于在夏季栽培草菇菌丝体生长的适温范围为15-40℃,最适宜温度为30-35℃,子实体生长的温度为26-34℃,最适宜的温度为28-30℃。为了使草菇在播种后能正常发菌出菇,栽培季节应选择在日平均温度23℃(25以上进行,这样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发育。南方利用自然气温栽培的时间是阳历5月下旬至9月中旬。以6月上旬至7月初栽培最为有利,因这时温度适宜,又值霉雨季节,湿度大,温湿度容易控制,产量高,菇的质量好。盛夏季节(7月中旬至8月下旬)气温偏高,干燥,水分蒸发量大。管理比较困难,获得草菇高产优质难度较大。广东、海南等省在自然气温条件下栽培草菇,以4月至10月较适宜。北方地区以6-7月栽培为宜。利用温室、塑料棚栽培,可以酌情提早或推迟。若采用泡沫菇房并有加温设备(有温室菇房的则可一年四季栽培),可周年生产。

2、栽培方法

(1)立体床栽

利用闲置房屋或大棚,进行床架式立体栽培草菇,具体操作要点为:首先,间距0.8~1米设置床架,层高0.6~1米,长度不限,床架材料可用水泥板、竹、木、角钢等均可,负载重量达到每平方米80千克即可,一般可搭设3层。其次,连同工具等置于室内,对室内喷洒10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老菇房应间隔2天再喷一次;注意要进行地毯式用药,不留任何死角;密闭2~3天,即可启用。或使用高(锰酸钾)甲(醛)加DDV熏蒸一次,具体用量可按每100平方米栽培面积2.5千克高锰酸钾、5千克甲醛、0.5千克DDV的比例,密闭房间48小时,以加强消杀效果。再次,将处理后的麦草或稻草(统称基料)铺在层架上并进行播种,方法是:床架上铺一层处理土,厚约10厘米左右,上撒一层菌种,铺基料厚10厘米左右,上播一层菌种后,再铺一层基料,料面上再播一层菌种,使成“3种2料”的夹心播种形式,料床总体厚度为20厘米左右,播完后,料面上均匀覆一层土,厚2厘米左右,上面再用一层塑膜覆盖整个床架,使内成为人工小气候区,温度计插入料内10厘米用于观测品温。适宜温度条件下,播种第4天即有小菇蕾现出,此后,应将塑膜揭去,加大室内空气湿度至90%左右,并打开门窗通风,通风处最好挂上草苫或棉纱布,并将之喷湿,以使通风时进入的空气保持较高湿度,并有一定降温作用。  
   (2)小拱棚栽培

首先,建畦床1.2~1.4米宽,翻深0.2米,整成龟背形畦床,两侧修建10厘米宽洇水沟,铺料播种同室内床架栽培;其次,播种后第3天,间隔0.3~0.4米插入竹拱,现蕾后将料面上的塑膜抽出搭予拱架上,露天棚应再覆2层草苫,荫棚下只覆一层即可。发菌期间,除掀膜通风外,应将水沟灌满水,一则降温,二则使床基土壤保持较高持水率。气温超过35℃时,每天应将草苫多次喷湿。接种后第四天,最迟不超过7天,草菇即可现蕾,此后管理应以通风、降温、保湿为重点,阴或小雨天气及夜间可将塑膜揭去,只覆草苫,既利通风又有足够的散射光,并能有效地保湿,但应注意大雨天气不可掀膜,晴好天气时,阳光直射,棚温升高很快,注意加厚覆盖物并喷水,夜间可将棚周塑膜掀开约10厘米左右,将洇水沟灌满水,使之加强通风的同时保湿并降温。  
   (3)沟式平面栽培

浓密的树荫下,挖深20厘米、宽120厘米沟槽,灌透水;铺料播种后使料面与地面持平,地沟上方架设小拱棚,具体播种及管理同小拱棚栽培。该种方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地温较低、土壤湿度较大,可为基料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和水分条件,尤其水分管理方面,较之前述栽培方式,确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应注意防雨排涝,否则,极易形成积水涝渍,影响或损害生产。  
   (4)仿野生栽培

选一块栽培场地,要求尽量平坦,面积在1000 平方米以上,但也不可过大,以3000平方米以下为宜。用竹木或水泥架杆均可,搭设2~2.5米高的平棚,上架树枝、玉米秸均可,覆一层塑膜后,再覆盖柴草、秸秆等,使之成为一大型荫棚,四周适当密植栽培丝瓜、南瓜、葫芦类植物,使秧蔓上架,形成郁闭度颇高的绿色荫棚。荫棚四周大于栽培场地2米左右。地面按20米×40米见方划线,修建运输道;建长20米、宽1.2米的栽培畦,畦两边各留0.1米水沟,两畦间距0.6米为作业道,每个“栽培方”内建20个栽培畦,栽培方四周均留置4~6米宽运输道,以利车辆进出。荫棚四周拉设遮阳网至地面位置,其顶层位置架设输水管线及单向(向内)喷雾头,每个栽培方内纵向架设二排双向喷雾头。正常管理时,喷雾头全部工作,增加水分及湿度,有风时,可将上风方向喷雾头打开;中午时分气温太高,可打开南面喷雾头;下午“西晒”时,可将西面喷雾头打开;阴雨天时任其自然即可。  
   (5)大棚栽培

该种栽培方式又可分为平面式栽培、立体式栽培两种方式,各有千秋,随生产者意愿而自由设定。由于立体栽培需搭设床架,成本较高,故实际生产中大多采用平面栽培方式。具体播种及管理可参考前述有关内容。 

(6)草菇两段栽培技术

实践证明:草菇传统的堆式栽培、畦(厢)栽和床式栽培法均难获得高产。其原因是温、湿环境难达其要求。而采用袋栽发菌,然后脱袋在塑料小拱棚或蔬菜塑料大棚内覆土出菇的“两段栽培法”,能明显提高产量。采用此法一是可使秸秆类原料能装紧压实,原料紧密相连,有利发菌,解决了因原料泡松,在采菇时常牵动草料损伤菌丝而死菇的弊端;二是发菌阶段可从码堆层数增减去调节料温平衡,灵活掌握料温变化,促进菌丝正常生长;三是通过覆土改善了出菇场内的小气候环境和物理结构,使草菇子实体从原基形成到生长发育始终处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条件下,少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有利于提高产量;四是覆土后可充分利用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特别是通过土层含水量的渗透与输送,去满足草菇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从而达到优质高产之目的。草菇栽培一般均处于高温季节,在管理中应特别注意灵活处理好温、湿、气的关系,降温、增湿、透气、遮阳应相互协调,避免因处理不当而引起死菇。覆土时袋应平放,袋间相距5~50厘米,空隙填土,表层土厚1.5~2厘米,覆土后应一次淋足水分,使料内菌丝能充分利用土层水分供菇生长。在水分管理中,一是切忌在子实体形成时补水;二是切忌直接补充自来水或地下井水,避免造成大的温差而成批死菇。

(7)大面积栽培草菇比较理想的方式

①波峰形料垄栽培法:将培养料在畦庆表面横铺成波浪形的料垄,一般垄中央15-20(气温高可以铺薄一些,气温低右以增厚一些),垄沟料厚8-10厘米左右,在料表面撒上菌种封住料面,用木板轻轻按压,使菌种与料紧密接触。菌种用量,一般为培养料的10%左右,波浪形料垄栽培,可充分发挥表层菌种优势,防止杂菌污染,发菌快,出菇整文明,提高出菇面积和成菇率。

②畦栽法:做床时,先将畦床挖10厘米左右深,把土围四周做埂,做成龟背形床面。畦床宽80-100厘米,长度不限,埂高30厘米左右,周围开小排水沟。播种前两天,将畦床灌水浸透,播种前一天,畦床及四周撒石灰粉消毒,播种时,将发酵好的培养料铺入畦内(每平方米按20公斤下料),铺平后用木板轻轻按压,麦秸料铺平后要踩踏一遍,再在料面上均匀地捅些通气孔,然后把菌种撒在料面上。菌种用量为10%-15%。

③压块式栽培:栽培时,将长70厘米、宽20厘米、高35厘米的木模放在畦床上,先在木模框同铺一层发酵好的培养料,适当压平,沿木模四周撒一层菌种,接着上面再铺一层培养料\二层菌种。菌种用料为培养料干重的5%。培养料铺完后,去掉木横,就成了一个立式料块,料块与料块之间应有20厘米以上的距离,以利于通风透光和子实体生长、料块大小,可根据其营养、温度和有效出菇面积而定。麦秸料块,以干重5公斤为宜,棉籽壳和废棉为3-4公斤。在压制麦秸料块时,要用力压实,用脚踩踏,使料块坚实,空隙缩小,有利于草菇菌丝吃料,蔓延和扭结。

3、栽培场地

栽培草菇的场地既可是温室大棚,也可在闲置的室内、室外、林下、阳畦、大田与玉米间作、果园等场地。要靠近水源,地势稍高,便于稻草浸水和管理时用水及防止雨季积水。春未秋初,应选择向阳的场地、夏季,应选择林荫或瓜棚底下或室内栽培,也可利用牛舍、山洞、地下室作为栽培场所。

在所选择的场地上,先开好畦面的排水沟,然后整理菇床,翻土15一20厘米深,经1一2天日晒后,打碎土粒,除去杂草。把畦面整理成龟背状,高约15厘米,中央略压实,两旁梢松,菇床宽1一1.2米,长约5一7米,床距70厘米。整好菇床后,可灌水使土壤湿润,并喷洒农药或浓石灰水,驱杀蝼蛄、跳甲虫等地下害虫。畦上用竹片搭拱棚,棚高0.7~0.8米,棚上覆盖塑料薄膜,四周用土将塑料薄膜压住。

大棚要加覆盖物以遮阴控温,新栽培室在使用前撒石灰粉消毒,老菇棚可用烟熏剂进行熏蒸杀虫灭菌。

四、选择优良品种

1、品种选择

依颜色分,有两大品系:一类叫黑草菇,主要特征是未开伞的子实体包皮为鼠灰色或黑色,呈卵园形,不易开伞,草菇基部较小,容易采摘。但抗逆性较差,对温度变化特别敏感。另一类是白草菇,主要特征是子实体包皮灰白色或白色,包皮薄,易开伞,菇体基部较大,采摘比较困难,但出菇快,产量高,抗逆性较强。依照草菇个体的大小,可分为大型种、中型种和小型种。由于用途不同,对草菇品种的要求也不同。制干草菇,喜欢包皮厚的大型种,制罐头用的,则需包皮厚的中、小型种,鲜售草菇,对包皮和个体大小要求不严格。各地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品种栽培。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优质高产的品种非常重要。品种的选择标准是高产、优质、抗逆能力强。优质草菇应该是包皮厚、有韧性、不易开伞,菇形好,有光泽,食用时口感好,有风味。目前生产上可选用V23(大粒)、农科42(大粒)、V37(中粒)、V20(小粒)、V35(中粒)等优良菌种。

(1)以破籽棉为栽培主料的,可选用泰国的白色菇种,或广东省微生物所选育的V20种或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微生物组选育的VT种。这类菇种适应性强,生长快速,生产周期短,产量高。但菇色较淡,多为白色或灰白色,包皮薄,易开伞,马蹄形,菇味较淡。适宜就地鲜食用,不宜长时间贮运。

(2)以稻草为栽培主料的,可选用广东省微生物所选育的V23种。这个菇种抗性较弱,对温度、水分等环境条件反应敏感,而且生长周期长2-3天,产量也较高。菇的个头较大,包皮厚,不易开伞,包皮有黑色绒毛,色泽好,菇色为深灰黑色至黑色,卵形,菇肉脆嫩,菇味香浓。适宜罐头加工或长途贮运,鲜销市场价格好。

2、优良菌种的制备

(1)自然留种

在一些边远的、没有现代制种设备和技术的地方仍有采用此方法。

旧草种:菇畦采完第一批菇后,第二批菇要长出时,选择产菇多,幼菇生长一致,菌丝旺盛,无病虫害的部位,把稻草抽出,在通风处阴干后,存入清洁干燥的瓦缸内,用土封口保存。第二年种菇前一个月,把草种取出,撒上米糠和水,堆沤三天,即可作菌种用。

菌盖种:选肥大的,开伞后,菌褶变红色的菇,采下:剪去菇柄串好,在通风处阴干,用干净纸包好,放入缸中保存。第二年种菇前把干菇取出在水中泡12小时,用浸过菇的水作菌种淋在种菇的稻草上,即可通过孢子产生新菌丝体。

(2)纯种制备

只有通过纯种制备才能获得优良菌种。

母种制备:用孢子分离法或组织分离法。选取第一批菇的第二天出现的七到八成熟的,外形好、色泽好、无病虫害、单生或三两个群生的菇体进行分离。培养基可用:a.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b.马铃薯200克、蔗糖20克、酵母膏6克、硫酸铵3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酸碱度7274;c. 土豆200克,麦麸3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2克,食母生4片,琼脂粉12克,水1000毫升。分离后在3035摄氏度环境中培养810天,菌丝体从白色至微黄再到有红褐色厚垣孢子出现,即菌种成熟。

原种和栽培种的制备:原种是从母种扩大移接得到,原种可扩大制作成栽培种,也可直接作栽培种用。原种和栽培种的培养基和种瓶相同,接种方法也基本相同。培养基可用:a.稻草80%切成34厘米小段,米糠或麸皮20%,水适量。做法:把稻草切碎,浸水1624小时,滤干水后加入米糠、拌匀,含水量以手握料指间微有水渗出为宜,分装于750毫升菌种瓶,每天以121摄氏度灭菌30分钟,连续灭菌二天。b.麦粒86%,谷壳86%,牛粪粉43%,碳酸钙04%,磷酸二氢钾02%,石灰05%。做法:参照麦粒种制作方法。C. 棉籽壳90%、麦麸8%、石膏粉1%、过磷酸钙1%。一支斜面母种可接46瓶原种,一瓶原种可接4050瓶栽培种。母种应控制转管不超过五次,以保持菌丝活力。原种也不宜增加转代。否则,会因转代多而造成菌丝活力下降、菌种退化。原种、栽培种接种后可在3032摄氏度中培养,菌线向瓶底生长,接近成熟时,把培养温度调在2830摄氏度,有利于增强形成子实体的能力。成熟菌种可在瓶壁上看到内部红褐色的菌块。

菌种制作是草菇栽培的重要环节,采用人工培育的纯菌种栽培草菇,出菇快、产量高、品质好。菌种培养条件28~30℃,10~15d。草菇原种生产主要有麦粒菌种。棉籽壳菌种和草料菌种3种。麦粒菌种的配方为麦粒87%、砻糠5%、稻草粉5%、石灰2%、石膏或碳酸钙1%;棉籽壳菌种配方为棉籽壳70%、干牛粪屑16%、砻糠5%、米糠或麸皮5%、石灰3%、石膏1%;草料菌种的配方为2~3cm长的短稻草77%、麸皮或米糠20%、石膏或碳酸钙1%、石灰2%。培养基含水量65%左右,培养条件为28~30℃,750ml的菌种瓶或12cm×25cm的塑料菌种袋培养20d左右。

草菇菌种的保存应在15℃条件下,3个月左右转管一次,各不同菌株要严格标记、分开保存,菌株混杂会引起拮抗作用,不能形成子实体。

2栽培菌种的选择

(1)草菇菌种的鉴定方法

草菇栽培前要对菌种质量进行鉴定,尽量选用优质菌种。优质菌种外观表现为:菌丝粗壮、上下菌丝发育一致、气生菌丝呈白色或半透明状。具体鉴定方法:

①用来栽培的菌种,菌龄在30天左右,菌丝粗壮浓白,菌丝上有浅褐色的厚垣孢子,拔掉棉塞后能闻到草菇的香味。这种菌种属优质菌种,播种后吃料快,长势旺。如果厚垣孢子很少,说明菌丝尚幼嫩,可让其继续生长一周再用。

②菌种菌龄超过40天后,气生菌丝过度密集,开始出现菌被,表面呈现淡黄色。厚垣孢子浓密,呈现红褐色,菌丝活力有变弱趋势。这种菌种属中老龄菌种,不可再继续贮藏,要立即使用,否则会影响产量。

③如果培养基内的菌丝逐渐变得稀疏,且表面菌被变黄,厚垣孢子布满料面,菌龄超过50天,菌丝开始萎缩,属老龄菌种,其生活力明显下降,不宜再作为菌种使用。

④凡是菌种或棉塞上发现有黄、绿、黑色斑点的,说明菌种已被杂菌污染。此类菌种属劣质菌种,绝对不能使用。

(2)选购草菇菌种时注意事项

选购草菇菌种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①草菇菌丝为透明状,银灰色,分布均匀,菌丝较为稀疏,有红褐色的厚垣孢子为正常的菌种。草菇母种、原种、栽培种。如厚垣孢子较多,一般来说,出菇后子实体较小;反之,子实体则较大。

②若银灰色草菇菌丝间掺杂有洁白线状菌丝,随后出现鱼卵状颗粒,久之成黄棕色,则可能混有小菌核杂菌;若瓶内菌丝过分浓密、洁白,也可能是混有杂菌,都应淘汰。

③如果菌瓶内菌丝逐渐消失,出现螨食斑块,说明染有螨虫,应淘汰。

④瓶内菌丝已萎缩,出现水渍状液体,有腥臭味者不能使用。

⑤草菇栽培种的菌龄以18天左右为宜,超过30天的最好不使用。

(3)草菇菌种的保藏要点

草菇是高温型品种,其菌种不耐低温,如较长时间保藏在10℃以下的环境菌丝会失去活力,甚至死亡;所以,它不能象其它品种食用菌种一样利用冰箱在0~4℃条件下保藏。

草菇菌种的保藏方法有:传代培养保藏法、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栽培保藏法、冷冻干燥液态氮超低温保藏法、悬液保藏法、自然基质简易保藏法等。生产上最常用的保藏方法是传代培养保藏法。根据培养基成份的不同,传代培养保藏有两种方式:

①试管斜面接种培养保藏:将需要保藏的草菇菌种接到PDA试管斜面中,在30℃下培养,菌丝长满培养基后,在20℃左右温度下存放,最低温度不要低于15℃。为减少保藏过程中基内水分的散失,通常将菌种放在塑料袋中,亦可用橡胶塞封紧管口。并每隔2~3个月转管1次。

②稻草斜面接种培养保藏:稻草粉95%,石膏2%,麸皮或米糠3%,用石灰调节pH值8~9,含水量55%~60%。将配好的培养基装入直径25L、长250L的试管中,装料量为试管长度的2/3,用棉塞封管口。灭菌后,接上草菇菌种,33℃下培养,待菌丝长满试管时,用橡胶塞代替棉塞封紧管口。置15℃~20℃下保藏,每隔3~6个月转管1次。

五、培养料配制

栽培草菇的原料广,主要是利用富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原料来栽培。如废棉渣,棉籽壳,稻草,麦草、花生秧、花生壳、甘蔗渣、玉米芯或玉米秸秆。以废棉渣产量最高,稻草次之,甘蔗渣较差。草菇栽培料要求以新鲜、干燥、无霉烂、无变质、无病虫害感染,并在生产前曝晒2~3天。麦麸、米糠、玉米粉等作氮源辅料,要求无霉变、无结块。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培养料的配制。

1、废棉渣培养料的配制

废棉渣又称废棉,破籽棉、落地棉、地脚棉,废棉是棉纺厂和棉油厂的下脚料,富含纤维素。废棉渣发热时间长,保温保湿性能好,非常适合草菇菌丝的生长特性,是目前最理想的草菇栽培材料。每平方米需废棉渣12公斤左右。

(1)常用配方  

① 废棉渣+石灰5%。  

② 废棉渣+麸皮(或米糠)10%+石灰粉5%。

③ 废棉95%、石灰4%、多菌灵1%。

④ 棉籽壳94%、石灰5%、过磷酸钙1%。

⑤棉籽壳100、麦麸5、磷酸二氢钾0.3、过磷酸钙0.5、多菌灵0.2、石灰6、杀虫剂0.1、水140。

(2)培养料制备方法

① 砌一个池子,将废棉渣浸入石灰水中,每100千克废棉渣加石灰粉5千克,浸5-6小时,然后捞起做堆,堆宽1.2米,堆高70厘米左右,长度不限,发酵三天,中间翻堆一次。控制含水量70%左右(用手抓料,指缝有少量水滴出),PH值加适量石灰调至8.5左右。

② 做一个木框,即长3.0米,宽1.8米,高0.5米,放置在水泥地上。随后在木框中铺一层废棉渣,厚约10-15厘米,撒一薄层石灰粉,洒水压踏使废棉渣吸足水分,然后撒一层麸皮或米糠,再铺一层废棉渣,如此一层层压踏到满框时,把木框向上提,再继续加料压踏,直到堆高1.5米左右。发酵3天。

2、棉籽壳培养料的配制

棉籽壳又称棉籽皮。棉籽壳营养丰富,质地疏松,保温保湿性能强,通气性能好,是栽培草菇的理想原料,但保温、保湿和发热量不如废棉渣。

其培养料的配方与废棉渣相同,除上述两种处理方法外,还可将棉籽壳摊放在水泥地上,加上石灰粉或辅料,充分拌湿,然后堆起来,盖上薄膜,发酵三天,中间翻堆一次,翻堆时,如堆内过干,需加石灰水调节,上床时料的含水量为70%左右,pH值为8-9。

 也可在棉籽壳中加入碎麦30%-40%,麸皮3%-5%,然后进行堆积发酵。堆成高1米、宽1米、长度限的长形。用木棍自料表面向下打洞通气。料堆用双层薄膜覆盖,四周压严,为防止苍蝇等害虫侵入,可喷洒敌敌畏和乐果。特料堆中心温度上升至60摄氏度时,维持24小时后进行翻堆,使上下、里外发酵均匀。当培养料颜色呈红褐色、含水量70%左右、PH9-10、长有白色菌丝、有发酵香昧时,发酵即可结束。发酵时间一般为3-5天。

3、稻草或麦草培养料的配制

稻草和麦草原料丰富,是传统的草菇栽培原料,其配方及栽培模式也多种多样,可生料栽培,也可进行发酵料栽培,用它作原料,发菌快,技术易掌握,病害相对较少。由于稻草和麦草的物理性状较差,且营养缺乏,只要进行适当处理,增加辅料,也可获得较好的产量。每平方米需要干稻草10-15公斤。

(1)常用配方  

① 稻草或麦草87%+草木灰5%+复合肥1%+石膏粉2%+石灰5%;  

② 稻草或麦草88%+麸皮或米糠5%,+石膏粉2%+石灰5%;  

③ 稻草或麦草73%+干牛粪5%+肥泥15%+石膏粉2%+石灰5%;  

④ 稻草或麦草83%+麸皮5%+干牛粪5%+石膏粉2%+石灰5%。  

⑤麦草100千克,麸皮10千克,石灰4千克。

(2)培养料制备方法

① 稻草或麦草不切碎,用长稻草或联合收割机抛出的整秆麦秸栽培。将稻草浸泡12小时左右,稻草上面要用重物压住,以便充分吸水。浸透后捞出堆制,堆宽2米,堆高1.5米,盖薄膜保湿,堆制发酵3-5天,中间翻堆一次,栽培时,长稻草要拧成“8”字形草把扎紧,逐把紧密排列,按“品”字形叠两层,厚度20厘米。

② 将稻草或麦草切成5-10厘米长或用粉碎机粉碎,麦秸可用石碾或车轮滚压,使之破碎,浸泡或直接加石灰水拌料,并添加辅料,堆3-5天,中间翻堆一次。

铺1层麦草撒1层石灰,边喷水边踩,做成宽1.5米、高1米、长度不限的料堆,建堆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温,进行预湿发酵,当堆温升到60℃时,保持24小时,翻堆并搬入菇棚内。将发酵的麦草搬入菇棚内再建堆,堆高1米、宽1米、长不限。建堆时要踩压紧密以利提温,建堆后补足水,关闭门窗,利用太阳的辐射热和堆温使菇棚温度上升到60℃,并维持10小时,然后在菇棚顶上覆盖遮阳物并加强通风,使棚内堆温降到48——52℃之间,维持24小时,没有氨味时铺床。 

堆制发酵后最好经二次发酵,特别是添加了米糠或麦麸、干牛粪的原料,一定要进行二次发酵。

4、混合培养料的配制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可采用废棉渣或棉籽壳加稻草或麦草的栽培方法,也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混合比例通常是废棉渣或棉籽壳1/3-2/3,稻草可切段或粉碎,加石灰和辅料堆制后使用。

选用麦秸40%,玉米芯30%,棉籽壳30%,或麦秸88%,棉籽壳9%,麦麸2%,过磷酸钙1%等适宜配方。将麦秸碾碎并用3%石灰水浸泡过夜后加适量水与其他原料混合堆制。当料温上升到60C°,再维持1天后即可散堆铺料。培养料含水量约70%,PH值8左右。

5油菜籽壳培养料的配制

用作物的秸秆作为原料生产草菇,产量不稳定且质量差。而用油菜壳作为原料栽培草菇不但可以弥补上述缺点,而且具有产量高、出菇快、周期短、杂菌少等优点。将新鲜的油菜籽壳晒34天,然后按以下配方配料:油菜籽壳90%、石灰3%、草木灰5%、麦麸2%。配好料后每50公斤培养料中添加敌敌畏20克、多菌灵50克,然后将其混匀、加水,使其含水量达到20%。

6 蚕豆秆培养料的配制

蚕豆脱粒后将其茎秆充分晒干,铺在场地上用石磙或机械反复碾压,使其破碎成5—10cm的小段即可。

 蚕豆秆80%,干牛粪粉10%,麦麸或米糠4%,油菜籽饼粉2%,过磷酸钙2%,石膏粉2%。另加石灰粉5%(兑水拌料)。PH值9,含水量65%。

7玉米秸秆或玉米芯培养料的配制

这种原料在农村一般当柴烧或沤肥用,利用价值很低,若用它来栽培草菇,其经济价值则会大大提高。用这种原料栽培草菇需要注意,应在配方中添加一部分营养物质或与其他培养料混合使用,提高草菇产量。

玉米芯80、棉籽壳20、磷酸二氢钾0.3、过磷酸钙0.5、多菌灵0.2、石灰6、杀虫剂0.1、水140。

8废菌糠培养料的配制

种植木耳、平菇、香菇、金针菇、白灵菇等食用菌的废料,其中的营养物质并没有消耗殆尽,还有充分的利用价值,用它来栽培草菇,因草菇的生产周期较短,草菇菌丝所需的营养在这些废料中可得到充分的补充。选择没有杂菌生长、无霉变腐烂的食用菌废料粉碎,晒干掺入30%左右与其它栽培料一同建堆发酵后即可进行草菇的播种了。

六、铺料播种

1铺床

栽培原料建堆发酵,翻堆时应检查调整料内水分,需补水时补充石灰水。发酵结束后,料呈深褐色,松软有弹性,无杂菌虫害,无氨味和酸、臭等异味,料内有大量高温白色放线菌,闻有酒香味,原料呈现咖啡色时,调整栽培料,使pH值在8-9,含水量65%(含水量70%,用手使劲握能挤出少量水滴为宜),即可入棚播种。

播种前一天,畦内要灌透水,先喷5%的石灰水,再喷500倍辛硫磷,以消毒杀虫。

将发酵好的栽培料铺于床面或畦面。床面呈平面龟背型或波浪式。前者培养料要铺均匀,料面修整成中间稍高、料厚20厘米,周边料厚15厘米左右的缓坡;后者排成约30厘米宽一个波浪,波高12~14厘米,波谷深1~1.5厘米。需要二次发酵的培养料先将料搬入已消毒好的菇房铺在床架上,底下垫薄膜,料厚5~7厘米,铺好后加温消毒,等菇房内培养料温度达65°C左右时维持4~6小时,然后让其自然降温。再进行铺料与播种的操作。

2播种

播种前再一次检查培养料的温度、含水量、酸碱度等环境指标。当料温降至36-40℃、无氨味时,即可播种,播种方法可用层播、穴播或混播,播种动作要轻巧快速,用种量为培养料的10%,最上一层播种量宜大,最好占播种量的50%。适当加大播种量,可加速菌丝生长,抑制杂菌发生。播种结束后,在畦床上覆盖薄膜,再在小拱棚上的塑料薄膜上盖草帘保温、保湿。

(1)采用层播法播种

第1层床面占50%的培养料,第2层和第3层分别占30%和20%的培养料,中间播层菌种。播种完毕后将培养料适当压紧,上面覆盖一层细土,并在床的四周培土,然后在床面盖一层消过毒的报纸,最后盖上薄膜。播种2天后,若薄膜内温度上升至30℃~35℃,则不需要管理;若温度达40℃,则需揭膜降温;若温度在30℃以下,则需设法加温。

用层播法播种,接种量15%。接种后床面用厚约1厘米的湿麦秸覆盖,压实,上面再加盖薄膜。料温超过40C°时应及时揭膜通风,料面需经常保持湿润。

(2)采用撒播法播种

平面畦式的播种,可以把菌种直接均匀撒布于畦面即可。每平方米料面大约用750毫升菌种瓶的菌种1/3-1/2瓶。天气热时用种少些,天气冷时用种多些。波浪畦式的播种,可把菌种均匀撒布在沟底及两个峰的两侧,峰顶不用播种。无论哪种方式的畦面,播种后都要用手掌把菌种轻轻按下,使菌种与培养料贴着。播种后畦面用塑料膜盖上,保温保湿,促菌种定植,快速发生。下种后也可用肥熟土在培养料表层覆盖。一般上午进料、下午播种,高温下播种有利于发菌,室温36~38℃、培养料表面温度39~40℃时播种最佳。播种量为每平方米3.5~4瓶,如用17cm×33cm规格的塑料袋菌种,则每平方米用种量2袋。地栽条件下每1000 平方米用种量630~675瓶或塑料袋菌种300~330袋。

(3)采用穴播加撒播播种

采用穴播播种时,菌种掰成胡桃大小为宜,穴深3~5厘米,穴距8~10厘米。每平方米用菌种500克,采用穴播法播入菌种的50%,剩下的菌种撒播到菌床培养料的表面,并用木板压实,使菌种与培养料紧贴。播种量以每平方米3袋为宜,播后可覆土也可不覆土。

(4)其他播种方法

① 垄式条播是草菇高产的一种新方法,播种采用三层垄式栽培。先在地面铺培养料,宽30-40厘米,厚10厘米,沿四周播一层菌种。麦麸用3%的石灰水拌湿后放在菇房内进行二次发酵。在播种中心撒一层10厘米宽的麦麸带,按上述方法铺第二层培养料、播种、撒麦麸,最上面铺一层培养料,料面播一层菌种,并覆膜。

将稻草段或麦草段均匀地铺在挖好的菇床里,铺一层草段则铺一层麸皮及一层菌种,麸皮用量为总干草量的5%,菌种的用量为10%,最上面的一层菌种稍多些,然后将小土垄上的土撒在料面上,高1012厘米,用木板将培养料压紧。培养料上床后,沿菇畦长度方向架小型拱棚,拱棚高度50厘米左右,覆盖薄膜保温。畦间蓄水沟装满水。保持大棚里的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80%,气温不可低于28℃,过48小时以后可揭开小拱棚上的薄膜透气通风,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半小时至1小时

先在阳畦底铺一层稻草或棉籽皮,然后踩实,四周边缘撒播一圈菌种,播幅3~5厘米,稻草培养料宜在四周同时添加一些营养料,如圈肥、牛粪、鸡粪、饼粉等。第二层以后每增加一层均应比下层的边缘内缩4~6厘米,再将菌种撒播于四周。一般一层培养料一层菌种,可堆集培养料3~5层。气温较低时培养料可厚些,反之可薄些。播种完毕及时在阳畦覆盖塑料薄膜和草帘,并注意温湿度变化,加强管理。

先在畦面四周撒一圈草菇栽培种,宽5cm左右,将浸泡过的草把基部朝外,穗部朝内,一把接一把地紧密排列在畦面上。然后按比例均匀撒一层米糠或麸皮。铺好第一层后,在草把面上向内缩进3--4cm,沿周围撒一圈菌种,菌种撒的宽度为5cm左右,按第一层铺草把的方法内缩3--4cm排放第二层草把,并按第一层撒菌种的方法撒菌种。第三、四层撒种铺草的方法同第一、二层,每层都必须浇水、踏实,一般堆4层左右即可。草堆顶上要覆盖草被。一般每堆草堆用草100--200kg,每100kg草用种5--6瓶。

栽培时,在菇床距畦边7 厘米的地方,撒上一圈上肥(稻草头连上烧成的火烧上,或山上草皮烧成的火烧土),幅宽10厘米左右。然后沿着土肥圈上,堆放第一层浸水后的草把,堆放时,草把的弯曲部向外,穗头蒂朝内,一把一把地紧靠,并压实,使外缘整齐,堆放完第一层后,就在这层草把距边缘6厘米处,按上述方法,撤— 层上肥。并把草菇菌种播于上肥圈上面。接着进行第二层草把堆叠,同时进行施肥,按照同法连续叠5一6层,建成草堆。草堆用草数量,一般夏季每堆1O0-150公斤稻草为好,春秋季节每堆150一200公斤为宜。每100公斤稻草需要播草菇菌种4一6瓶。

七、发菌管理

(1)播种后床面覆盖薄膜,一般2天内不揭膜,以保温保湿少通风为原则,维持料温36℃左右,不要低于30℃,也不要超过40℃。

(2)播种2天后,若薄膜内料温上升至30℃~35℃,则不需要管理;若料温40℃,则需揭膜降温;若料温30℃以下,则需设法加温。当种后4天,当料温度达到35℃(室温在30℃)以上时,掀膜通风降温,控制料温在30℃左右,并用锥形棒在培养料上扎通气孔。膜白天揭开夜间覆盖,或用竹弓将薄膜架起,直至出现菇蕾再揭去膜。

(3)草菇的栽培中也可适时覆土。播种后应于床面覆盖一薄层(1厘米左右),火烧土或肥沃的砂壤土,并在土层上适量喷些1%的石灰水,保持土层湿润,再盖上塑料薄膜,以保温。盖土后,室温控制在30℃左右,料温保持35℃。如果白天温度高,可将塑料薄膜掀开,并喷些水保持料面湿润、降温,晚上温度低时,再重新盖上薄膜,待菌丝长到土层上后再将薄膜掀开

(4)检查菌丝定植情况。正常情况下,播种后2天,料温上升,菌丝萌发,3天后菌丝向四周蔓延,5天左右菌丝布满料面并向料层深处扩展。若播种后3天菌丝不萌发,但料温正常,说明菌种老化,应及时补种。

(5)加强通风。在保证料温的情况下,适当通风。菌丝定植前,每天早、晚通风,每次通风20-30分钟。菌丝定植后,揭去报纸以增加散射光照,要加大通风量(每天通风3次),并延长通风时间。 

(6)调节水分。播种后第4~5天,当菌丝布满料面时,要喷催菇水1次,水温要与料温相同,喷水后要适当通换气,避免喷水后即关闭门窗,否则菌丝会徒长。

(7)刚建的草堆较松散,对草菇菌丝生长发育不利。因此,在堆草下种后的3--4天,每天上午要在草堆上踩踏一次,使草堆更紧实,有利于保温、保湿和草菇菌丝生长。同时应注意控制堆温,若堆温过高,应掀开草被通风散热。若堆温过低,白天可揭开草被晒太阳增温,早晚和夜间可加厚草被或覆盖塑料薄膜保温。要注意料中的温度一般不能超过40℃,料表的温度一般不能超过36℃;料温低时要尽量保温,料温不要低于30℃。

八、出菇期管理

1、出菇阶段管理

(1)一般情况下,播种7天后培养料表面长满网状的气生菌丝,并开始有菇蕾形成。此时应注意保温、保湿,并适当通风换气。

(2)调控菇房温度。现蕾后生长很快,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2℃~34℃。若料温过高,应揭薄膜降温,或在棚顶加遮阳物。当料温低时,要减少通风次数,盖严薄膜保温。随着菇蕾的长大,料温要降至29~31℃,维持料温在33~35℃,减缓子实体开伞。此时,菇房内温度不能变化太大,也不宜强风直吹床面,否则,幼菇会大量死亡。

(3)勤喷水保持空气湿润。子实体生长要求空气湿度保持在85~95%,地面和空间要勤喷水,在走道内灌水保湿或降温料面湿度一般在70%左右,如湿度不够应在草堆喷1%的尿素水或在栽培畦内喷水。幼菇时期不能直接向菇体上喷水,以防幼菇腐烂。阴天少喷水,早、中、晚都要通风,雨天不喷水,风天适当通风。随着子实体长大,要增加喷水次数。如见畦床过干,不可用凉水直接喷洒原料或菇蕾,而要在棚边挖一小坑,铺上薄膜,放入凉水预热后使用,或用30℃左右的水喷雾。 水分含量偏低时,适当喷水调湿。若水分含量高,应揭薄膜排湿。

(4)菇蕾陆续发生,这时向地沟灌一次大水,但不要浸湿料块,每天向空中喷雾2~3次,以空气保湿为主。喷水后要通风,待不见水汽再关闭通风口。当菇蕾有纽扣大小时及时补充水分,喷头要朝上,雾点要细,以免冲伤幼菇。注意控温保湿,一般不能直接浇水,主要通过向沟内灌水使土壤湿润、培养料吸水,以供菇蕾生长发育的需要。

(5)揭薄膜增加通风量。当子实体原基形成时,立即将薄膜抬高撑起。如温、湿度适宜要撤膜通风换气,保持菇床空气新鲜,温度不宜超过36℃,以防止高温使菇蕾死亡。

(6)保持一定的散射光。在菌丝体生长阶段应避免光线直接照射料面,光照宜弱不宜强,但出菇期需较强的光照,要揭帘透散光,以利于菇体发育。

(7)如果培养料的ph值低于7,应向料内喷洒1%澄清的石灰水进行调整。

(8)通常播种后10天左右有菇采收。用麦秸、稻草作原料的12~14天出菇,用棉壳、棉渣作原料的5~7天出菇,4~5天后采收第一潮菇。

2、栽培要点

(1)学习运用新技术,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在保证菌床安全发菌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生料栽培;

(2)加大用水量,使基料保持较高含水率,一则为子实体提供充足水分,二则降低料温;

(3)覆土材料,这里有两个概念,即:配制覆土材料和处理覆土材料,一是就地取材,自己配制覆土材料,这样可比购买草炭土等节省80%左右的成本,二是处理覆土材料,一般可使用百病傻药物喷洒,然后堆闷;

(4)适时采收,原则是:宁嫩勿老;

(5)对病虫害应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和态度,一旦发现,即应彻底杀灭,不留后患。

九、采收与加工

    1适时采收

草菇从菌丝体纽结发育成为子实体到死亡,仅仅生存10天左右的时间,由此可见它的生长周期短,生长速度快。子实体刚形成为白色小点,1~2天就能长到手指大小的菌蕾,再过3~4天便形成蛋形的菌体,再经1~2天后,由于菌柄的继续冲长,菌盖突破外围菌膜而伸展出来,便是成熟的草菇。

一般播种后10-12天,当子实体长至鹌鹑蛋大小,色泽由深变浅,菌幕紧包菌盖或菌幕稍脱离菌柄时应及时采收。采收过迟易造成菇体开伞,降低商品价值。草菇子实体生长速度很快,一般每天应于早晚各采收1次。每茬菇正常情况下,共可采收3—4潮菇,生产周期30天左右。

2、采收后管理

草菇每茬采收结束后及时清理床面并消毒。用5%~10%石灰水涂刷墙壁和栽培架,并按每平方米用甲醛10毫升、高锰酸钾5克密闭熏蒸消毒。向床南面和室内四周喷敌敌畏和多菌灵后通气半天。再覆薄膜。

每采完一次菇,要进行1次压草,使草堆保持一定的温湿度。同时,每茬采后可在料面上喷洒各种营养液,如用30%人粪尿和70%清水,喷洒于草堆和畦旁的土上;也可用0.3%~0.5%的尿素溶液喷施,以延长采收期和提高产量。采完一潮菇后,用pH值12-14的2%石灰清液喷洒床面,水温与棚温相同。保持温度在30~32℃,5~7天后可出二潮菇,出菇4~5天后采收第二潮菇。

3加工与销售

采收后的草菇很难保鲜,采下的菇还会继续发育,在30℃以上的高温季节,菌蛋采收后4~5小时,开伞率可达50%左右,故应及时处理。鲜销的要尽快上市,制罐头的要及时加工处理。加工处理的方法:先将草菇基部杂质用小刀剔除,分好等级,然后再按要求加工。

十、病虫害防治

1、杂菌病害防治

草菇栽培一般采用生料栽培或二次发酵栽培,培养料没有彻底灭,栽培的全过程均处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杂菌危害较多。常见的杂菌主要有鬼伞菌、木霉、青霉、毛霉、曲霉和链孢霉等。

(1)木霉

木霉在4~42℃范围内都能生长,孢子萌发喜高湿环境,侵害草菇培养基时,初期白色棉絮状,后期变为绿色,菌种如果被木霉危害,必须报废,即使轻度感病的菌种也应弃之不惜。木霉至今没有理想的根治性药物,常用的杀菌药,对木霉只是抑制,而不是杀死,加大药量,只能同时杀死木霉和草菇菌丝。因此,创造适合草菇菌丝生长而不利于木霉繁殖和生态环境,是控制危害的根本措施。一旦发生木霉为害,要立即通风降温,以抑制木霉的扩展,处于发菌阶段的培养料感病以后,可采用注射药液的方法抑制木霉扩张,常用的药液有5%的石碳酸、2%的甲醛、1:200倍的50%多菌灵、75%甲基托布津、ph值为10的石灰水,此外,往污染处撒白灰面,防治效果也很好。

(2)链孢霉

生长初期呈绒毛状,白色或灰色,生长后期呈粉红色、黄色。大量分生孢子堆集成团时,外观与猴头菌子实体相似,链孢霉主要以分生孢子传播危害,是高温季节最易发生的杂菌。链孢霉菌丝顽强有力,有快速繁殖的特性,一旦大发生,便是灭顶之灾,其后果是菌种、培养袋或培养块成批报废。链孢霉的药物防治可参照木霉的防治。菌袋生产时,如果发现链孢霉,在分生孢子团上滴上柴油,可防止链孢霉的扩散。菌袋发菌后期受害,一般不要轻易报废,可将受害菌袋埋入深30~40厘米透气性差的土壤中,经10~20天缺氧处理,可有效减轻病害,菌袋仍可出菇。

(3)毛霉

又叫黑霉、长毛霉。菌丝初期白色,后灰白色至黑色,说明孢子囊大量成熟,该菌在土壤、粪便、禾草及空气中到处存在。在温度较高、湿度大、通风不良的条件下发生率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基质中使用了霉变的原料,接种环境含毛霉孢子多,在闷湿环境中进行菌丝培养等。防治方法同木霉。

(4)白绢病

又称罗氏菌核病。。该病危害子实体,使整个菇软腐。病菌常见于覆土表面。菌丝为白色、棉絮状,稀疏有光泽,比草菇菌丝粗壮。子实体顶出土面时危害菇体的基部,表面潮湿,有黏性,最后菇体腐烂。

防治方法:

  ①用石灰水浸泡。结合原料浸水,用5%~7%的石灰水浸泡稻草、麦秸1~2天,再用清水冲洗,使原料pH值不超过9。

②若在菇床局部发生,可在发病草菇上撒生石灰粉抑制病菌发生。

(5)鬼伞  

鬼伞为草生类腐生菌,是一种营养竞争性杂菌。由于鬼伞的生活周期比草菇短2~3天其生长快,一般在播种后一周或出菇后出现,一旦发生,与草菇争夺养分和水分,从而影响草菇菌丝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致使草菇减产或绝收。

鬼伞类杂菌包括黑汁鬼伞、粪污鬼伞、长根鬼伞等。子实体呈伞状。幼菇呈卵形或弹头形,表面有鳞片,伸展后呈钟形或圆锥形,初为白色、黄白色或灰白色,后变为铅灰色或黑色,成熟后开伞,菌褶与菌盖自溶成墨汁状液体。鬼伞腐烂时,菇房气味难闻,由此常常会导致霉菌的产生。

鬼伞主要靠空气及堆肥的传播,培养料发酵时过湿、过干或含氮过多均有利于鬼伞的发生,特别是培养料中添加禽畜粪或尿素等发酵不充分时、常常会导致鬼伞的大量发生。因此,控制鬼伞的发生及发生后如何防治,是提高草菇产量的关健技术措施。鬼伞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如下:  

① 栽培原料质量不好。在栽培草菇时利用陈旧、霉变的原料作栽培料,容易发生病虫害。因此,在栽培时,必须选用无霉变的原料,使用前应先将新鲜、干燥、无霉变的稻草、麦秸、棉子壳等栽培料在太阳下翻晒2-3天,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原料内的鬼伞孢子和其他杂菌孢子,或播种前1—2%石灰水石灰水浸泡原料。  

② 培养料的配方不合理。栽培料的配方及处理与鬼伞的发生也有很大关系。鬼伞类杂菌对氮源的需要量高于草菇氮源的需要量,鬼伞大致比草菇高4倍,因此氮含量高的培养料更适于鬼伞生长。所以在配制培养料时要控制料中氮元素的比例,如添加牛粪、尿素过多,使C/N降低,培养料堆制中氨量增加,可导致鬼伞的大量发生。因此在培养料中添加尿素、牛粪等作为补充氮源时,尿素应控制在1%左右,牛粪10%左右麦麸或米糠添加量不要超过5%,禽畜粪以3~5%为宜,且充分发酵腐熟后方可使用。  

③ 培养料的pH值太小。培养料的pH值大小也是引起杂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草菇喜欢碱性环境,而杂菌喜欢酸性环境。因此,在培养料配制时,适当增加石灰,一般为料的5%左右。提高pH值,使培养料的pH值达到8-9;子实体生长时PH不能低于7ph值低于6时常常会导致鬼伞的大量发生。另外在草菇播种后随即在料表面撒一层薄薄的草木灰或在采菇后喷3%石灰水,来调整培养料的pH值,也可抑制鬼伞及其它杂菌的发生。  

④ 培养料发酵不彻底。培养料含水量过高,堆制过程中通气不够,堆制时发酵温度低,培养料进房后没有抖松,料内氨气多,均可引起鬼伞的发生。无论用何种材料栽培,最好以二次发酵,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可使培养料发酵彻底,是防止发生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可大大减少鬼伞的污染,也是提高草菇产量的关健技术。发酵时控制培养料的含水量在70%以内,以保证高温发酵获得高质量的堆料。如果太湿,会造成腐烂和pH降低,进而促生鬼伞。

⑤栽培前场地要严格冲洗、消毒,用PH9的石灰水清洗,用50%可湿性粉剂托布津1000倍液或25%可湿性粉剂多菌灵300—500倍液喷洒消毒;如果是室内栽培前要用新洁尔灭消毒,用甲醛熏蒸3天(甲醛用量每立方米用量40毫升,甲醛中需加入20克高锰酸钾),也可喷石灰水或其他杀菌剂消毒。

创造适宜环境条件,促使草菇健壮生长。草菇菌丝生长时温度维持在28~32℃,子实体发育阶段温度维持在25~30℃;草堆湿度在60%~65%,菇场湿度在85%~90%最适合草菇菌丝生长,控制温湿度加快草菇菌丝生长速度,提高抗杂菌能力,可抑制鬼伞发生。

适当加大菌种量,让草菇菌丝尽快长满菌床。改进接种方法,将四分之三菌种和栽料混匀铺平,再将余下的四分之一菌种覆盖在培养料表面,最后适当压紧,可控制鬼伞菌污染。

及时拔除菇床上的鬼伞。菇床上一旦发生鬼伞要及时拔除,以防蔓延。并用50%石灰水进行局部消毒。

⑨用5%的明矾水拌料或喷洒能有效地控制或减少鬼伞的发生。

产菇后期喷适量0.1%~0.2%的尿素,既可防止鬼伞发生,又可延长出菇期。

2生理病害防治

(1)菌丝萎缩

一般情况下,草菇播种后12小时左右菌种块就开始萌发,并不断向料内生长。如果播种后24小时菌丝仍未萌发或仍不向料内生长,就可能是发生了菌丝萎缩。

 1菌丝萎缩的原因

① 栽培菌种的菌龄过长。草菇菌丝生长快,衰老也快,如果播种后菌丝不萌发,菌种块菌丝萎缩,往往是菌龄过长或过低的温度条件下存放的缘故。选用菌龄适当的菌种,一般选用栽培种的菌丝发到瓶底一周左右进行播种为最好。  

② 培养料温度过高。如培养料铺得过厚,床温就会自发升高,如培养料内温度超过45℃,就会致使菌丝萎缩或死亡。播种后,要密切注意室内温度及料温,如温度过高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降温,如加强室内通风,拿掉料面复盖的塑料薄膜,空间喷雾,料内撬松,地面倒水等。  

③ 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播种时,培养料含水量过高,超过75%,这样料内不透气,播种后塑料薄膜覆盖得过严且长时间不掀,加上菇房通风不好,使草菇菌丝因缺氧室息而萎缩。  

④ 料内氨气危害。在培养料内添加尿素过多,加上播种后覆盖塑料薄膜,料内氨气挥发不出去,对草菇菌丝造成危害。

⑤药物影响。草菇对农药十分敏感,播种后,有的菇农为了防病杀虫会喷洒农药,致使菌丝因药害而萎缩。

⑥温差过大。草菇的菌丝对温差较敏感,如白天气温在32℃以上,夜间温度在28℃以下,喷水后即会发生菌丝萎缩。

⑦发生虫害。培养料中出现害虫,由于害虫的咬食,致使菌丝萎缩。

2 菌丝萎缩的预防措施

①防止温度过高。露地阳畦栽培时,最好搭简易的遮阳棚,防止中午高温时烧坏菌丝。堆制培养料的过程中,料温达到75℃左右时,翻堆两次。进床时铺料的厚度视季节而定,早春及晚秋温室栽培时铺料宜厚一些。

②不用农药。防治病虫要在处理原料时就办妥,播种后不能再向料面施药。

③水分要适当。播种时培养料的含水量62%左右,以用手紧握料有12滴水珠从指缝中渗出为度。在培养料水分及气温偏高的情况下,应将覆盖在料面上的薄膜撑起些,以利通气。

④预防氨害。尿素的添加量不能超过0.2%,而且要在堆料时加入。

⑤选用优质菌种。草菇菌种以菌龄在1520天,菌丝分布均匀,生长旺盛整齐,菌丝灰白有光泽,有红褐色厚垣孢子,无杂菌、无虫螨为好。菌龄超过1个月的菌种不宜使用。

⑥依温度用水。培养料的调水,要根据当时的气温灵活掌握,喷水的水温要与气温基本一致。

⑦搞好环境卫生,注意防虫。栽培场地要远离畜禽圈舍,材料要干净无霉变,用前暴晒23天。菇房彻底消毒,以杜绝虫源。

 (2)菌丝徒长

   在发菌阶段,当料面出现大量白色绒毛状气生菌丝时即为菌丝徒长。菌丝徒长后,不能及时转入生殖生长,现蕾推迟,成菇少,产量低。

菌丝徒长原因多由于通气不良致使料床内温度高、湿度大、二氧化碳浓度高,刺激了菌丝徒长。

菌丝徒长的预防:料面覆盖塑料薄膜,23天后根据菌丝生长情况,白天定期揭膜,以适当通气和降温、降湿,促使草菇菌丝往料内生长。

高温高湿条件下,喷完出菇水后关闭门窗不通风。喷完出菇水后,打开门窗或揭膜通风换气,使料温适当降低,通风至料面不积水或无水珠时再适当关闭门窗或盖上薄膜,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95%.

气温低时,棚内加温且湿度大,通风不够。培养料不要太湿,含水量不要超过70%.气温低时选中午或午后适当通风。

培养料含氮量过高。用棉籽壳或废棉栽培时,无需添加含氮量高的辅料。

(3)菌种现蕾

这是草菇接种2~3d后,裸露料面的菌种上出现白色菇蕾的现象。

菌种现蕾原因是菇棚光线过强,菌种受光刺激,使一部分菌丝扭结,过早形成菇蕾;用菌龄过长的菌种,也容易在菌种上过早产生菇蕾。

菌种现蕾的预防:选用菌龄合适的菌种;接种后菌种上覆盖一薄层培养料,不使其外露;棚上覆盖草帘,使棚内光线偏暗,有利于菌丝萌发和吃料。

(4)脐状菇

草菇在子实体形成过程中,外包膜顶部出现整齐的圆形缺口,形似肚脐状。此现象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

脐状菇主要发生在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出菇场地。

脐状菇的预防:草菇子实体形成期间,呼吸量增大,需氧量增高,管理上应定期进行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即可有效地防止脐状菇的发生。

(5)子实体长白毛

在草菇子实体表面,长出白色浓密的绒毛。影响子实体成熟,甚至引起子实体萎缩死亡。

子实体长白毛原因主要是通风不良、缺氧、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抑制了草菇的生殖生长,激发了其营养生长。

子实体长白毛的预防:加强通风换气,保持清新空气,白色绒毛可自行消退。

(6)草菇死菇

草菇在出菇期间,菇床上经常出现幼小菇蕾萎缩变黄、最后死亡的现象,给草菇产量带来严重的损失

幼菇大量死亡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通气不畅。草菇是高温型好气性真菌,生长发育过程需要足够的氧气。在栽培过程中为了提高堆温,有时薄膜覆盖时间过长,使料堆中的二氧化碳过多而导致缺氧,小菇因通气不良,排气不畅,难以正常长大而萎蔫。加之菌丝呼吸旺盛,产出的热量不能很快散发,幼菇闷热而死。播种4天内,要注意每天通风半小时,4天后揭去薄膜时,随着菌丝量的增大和针头菇的出现,要适当增大通气量。 要用小竹棍向料堆均匀扎一些通气孔,促使菌丝正常结蕾,小菇正常生长。

水分不足。草菇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若建堆播种时水分不足或采菇后没有及时补水;草被过薄保湿性能差,均会导致小菇萎蔫。堆料播种时要大水保湿;播种后待菌丝长满形成针头菇前,如水分不够,可补一次重水;头潮菇结束后要补足水分,晴天草被要喷水防止料内水分蒸发。在高温条件下大量喷水,使幼菇蕾表面蒙上一层水膜,呼吸代谢受阻而萎蔫死菇。尤其在通风不良和二氧化碳过高的情况下更为严重。在菌丝生长过程中,空气相对湿度有75%左右即可。出菇期间,在注意通风的同时,要确保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子实体较小时,喷水过重会导致幼菇死亡,培养料偏干、空气湿度低时,通常采用空间喷雾的方式增加湿度;当子实体长至指头大时,可直接向床面喷雾加湿。喷水时尽量让空气对流,加大通风换气,不宜立即盖严薄膜,以防闷死幼菇。

③培养料偏酸。草菇菌丝适宜在偏碱性的环境中生长,当pH值小于6时,虽可结菇,但难长成菇。酸性环境更适合绿霉、黄霉等杂菌的生长,争夺营养引起草菇的死亡。因此,在培养料配制时,要适当调高培养基的PH值,堆料前用2%~3%新鲜石灰水泡料,堆好的料pH值要在9左右。pH值下降一般出现在第2茬菇后。培养料变酸,菌丝生长很弱,造成菇蕾枯萎。防治方法:采完头潮菇后,可喷1%石灰水或5%草木灰水,以保持料内在pH值8左右。

温度骤变。草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对温度有不同要求,一般结菇温度在30℃左右。但寒潮来临,气温急剧下降,或盛夏季节持续高温会致使小菇成批死亡。因此,遇寒流要尽量采取保温措施。遇持续高温时没能及早通风降温,或喷洒在地板上的井水过多,降温太快,小菇承受不了温度骤变而成批死掉。故盛夏酷暑要选择阴凉场地堆料栽培,料上加盖草被并多喷水,堆上方须搭棚遮阴。

水温不适。草菇对水温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水的温度与室温差不多。如在炎热的夏天喷20℃左右的井水或喷被阳光直射达40℃以上的地面水,到第二天小菇会全部萎蔫死亡。喷水要在早晚进行,水温30℃左右为好。 

采摘损伤。草菇菌丝比较稀疏,极易损伤,若采摘时动作过大,碰动了旁边正在生长的幼菇,或触动周围的培养料造成菌丝断裂,周围幼菇菌丝断裂而使水分、营养供应不上。就会造成死亡。采摘草菇时动作要轻,一手按住菇的生长基部,保护好其它幼菇,另一手将成熟菇拧转摘起。如有密集簇生菇,则可一起摘下,以免由于个别菇的撞动造成多数未成熟菇死亡。

菌种退化。草菇菌种无性繁殖的代数和转管培养的次数过多,栽培种菌龄过大、菌种老化、生活力下降,影响养分的积累,第二潮菇现蕾后因养分不足而萎缩死亡。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可用草菇幼龄菌褶分离菌种,斜面扩大繁殖培养不要超过3代,栽培菌种的菌龄应控制在1个月以内。菌种须年年分离或引敌种,适温保存

病虫为害。害虫、螨类啃食和伤害菇蕾而枯萎;残留菇脚引起的软腐病,导致下潮菇蕾枯萎等。用已霉变的稻草等原料作培养料,在不清洁的场地栽培,会导致害虫大量发生。防治病虫,原料要新鲜、充分干燥、未变质,并在阳光下晒过场地要干净卫生,可预防病、虫、杂菌的发生。堆料时加3%茶饼粉或0.2%敌百虫溶液,能起到防治害虫的效果。草菇对农药很敏感,在防治病虫杂菌时,使用方法不当,会因药害而造成死菇。所以事前做好培养料的灭菌杀虫。用药剂量要准,喷雾要均匀,切忌重喷,当菇蕾出现时,切忌使用农药。

⑨料温偏低。草菇生长对温度非常敏感,出菇期间,棚内的气温以28~32℃为宜,料温以33~35℃为宜,一般料温低于28℃时,草菇生长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在草菇栽培过程中,要使料温在适温范围内尽可能保持恒定,保持菇房温度在30℃左右

幼菇过密。播种量过大,通风换气过少,幼菇蕾又十分密集,其中大菇蕾吸收养分的能力强,部分小菇蕾因得不到充分的养分而死亡。补盖细土,防止菌丝长出土面,压低出菇部位,以免出菇过密。

3、虫害防治

在草菇栽培中,主要虫害有菇螨、线虫、菇蝇等。这些害虫均会吞吃菌丝体,使菇枯萎死亡。害虫的危害经常比杂菌的危害更大,且更难防治。防治效果的好坏直接影草菇产量的高低,危害严重时,会导致绝收。

(1)菇螨

  菇螨也称菌虱、菌蜘蛛、螨虫,为害多种食用菌。螨类取食菌丝,使菌丝萎缩,甚至消失,造成栽培失败。常见的螨类有蒲螨、粉螨。由于菇螨虫体小,肉眼不易看清,集中成团时呈粉状。培养料、老菇房、菌种等是螨类的重要传染源。

  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菇房尽可能远离仓库、饲料间、禽畜舍等,栽培原料在进行二次发酵,危害严重时,菇房在重新铺料前要用敌敌畏、杀螨醇等杀螨剂500倍液喷雾或熏蒸24小时,一旦发现体小呈扁平或椭圆形、白色或黄色、长有多根刚毛的菇螨时,要立即选用以下方法将其杀死。

  ①熏蒸杀螨:将棉球蘸是敌敌畏,放在床架底料面上,然后用塑料布覆盖床面,使用药物挥发熏蒸面毒死螨虫。

  ②喷药杀螨:用50%的氧化乐果1000倍液、菊乐合酯1500倍液或克螨特500倍液喷雾杀螨。用洗衣粉400倍液连续喷雾2-3次,也有很好的杀螨效果。发现菇螨时,可用杀螨酵500—1000倍溶液喷雾,喷雾前停止喷水。

  ③菜籽饼诱杀:在菇螨为害的料面上铺若干块湿布,把刚炒香的菜籽饼撒在湿布上,待螨虫聚集到湿布的菜籽饼粉上时,将湿布取下置开水中片刻即可杀死螨虫。

  ④糖醋药液诱杀:取1份醋酸、1份清水、0.1份白糖,混匀后滴入1-2滴敌敌畏,即配成糖醋药液,用纱布条或棉花浸湿液放在料面上,待螨虫群集其上时,取下烫死害虫。重复以上操作,直到无螨虫为止。

⑤鲜骨诱杀:将新鲜猪骨放在菇螨出没为害虫的床面上,相间排放。待螨虫群集其上时,将骨头置开水中片刻即可杀螨虫。反复进行几次,直到床面上无螨为止。

  (2)菇蝇

菇蝇以蛆形幼虫取食菌丝和子实体,并传播病原菌。危害严重时,使草菇菌丝迅速退化,子实体枯萎腐烂。

  防治方法:

  菇床门窗应装纱门,以防害虫成虫飞入产卵。

搞好菇床卫生,清除菇床周围垃圾,并在地面上撒施生石灰。在菇场四周设排水沟,排除积水,并定期用0.5%敌敌畏喷杀。

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培养料堆制发酵时要用薄膜盖严,杀死料内幼虫和卵。

  ④用4.3%的菇净1500~2000倍液喷洒菇床,或用速灭杀丁2000倍液灭杀。

 ⑤用黑光灯诱杀。在场地或室内安装一盏3瓦黑光灯,下放糖水盆,盆内加几滴敌敌畏,可诱杀大量害虫成虫。

(3)菌蚊

幼虫取食菌丝和培养料,影响菌丝生长和菇蕾扭结,子实体被害后形成不规则的孔洞,并在菇体上拉丝结网,在幼虫爬行和取食之处还留有无色透明的黏液,干后可见光亮的液迹,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
  ①搞好菇房内处卫生,保持菇房干净,栽培场所应远离垃圾堆及腐烂物质
  ②及时清除草菇废料,并彻底清扫菇房(场、床)中隐藏的残存虫源。
  ③跟踪幼虫爬过的痕迹,进行人工捕捉。
  ④虫口密度大的菇床,出菇前或采菇后喷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进行防治。

  (4)线虫  

栽培草菇期间,偶有大量针头菇死亡的问题,其原因之一是线虫的危害。巴氏消毒不彻底时将发生大量的线虫。堆料时水份过高,发酵过程达不到足够的温度,堆料会腐烂。即使后来用了蒸汽,堆料也达不到巴氏消毒的目的。过高的水分使料床中心温度达不到足够杀死线虫的温度(50℃),因而使其中的线虫在巴氏消毒过程中残存下来,之后进行接种,料温逐渐下降。因为线虫繁殖的温度正好与子实体形成的温度(28—32℃)一致所以造成菇料中大量的线虫滋生。线虫会吃草菇菌丝,当针头菇下面的菌丝被线虫噬掉后,菇体便失去营养和水分的供应而死亡。线虫抗不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菇房、生产工具、栽培料及堆料场所均可成为线虫的潜伏地点而造成以后对菇床的侵染。然而活跃期的线虫不能在50℃高温下生存下来。了解了线虫的传播方式及其致死温度后,可采用下列办法进行防治:

培养料含水量严格控制在60—70%范围内,这样的含水量可使拌料时人为脚踏而生成的团块大大减少。

加温消毒时,最好在铺床后6小时-12小时进行,其理由是要保持室温低于床温,料中心部位的线虫将爬到温度相对低的料面上来,当这时再给蒸汽时,线虫就很容易致死。如果不按上述程序操作,料上床后马上通蒸汽。则导致料表面温度高于料中心温度使线虫钻到料中心部位的干料团块中躲避高温而残存下来。当料温降低并接种后,线虫再度繁衍而严重危害菇床。

进行二次发酵。

栽培前,认真打扫卫生,通风干燥后,在墙面、地面、床架上喷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食用菌小技巧
草菇栽培技术简介
室外稻草高产栽培草菇技术
秸秆再也不要一烧了之了,用来栽种这三种草腐菌,环保又高效
草菇
【图文】草菇菌种怎么挑选?如何进行栽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