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孢蘑菇层架式栽培技术

双孢蘑菇层架式栽培技术

 

    一、菇房、床架结构

   1、菇棚建设

菇房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方便,周围环境清洁,远离鸡棚、畜舍、仓库及饲料间,近水源并有堆料场地的地方。方位以坐北朝南(东西向延伸)为好,南墙最好搭出廊檐。菇房南面留一个约1.6m宽的走廊。

  (1)菇房规格

  一般菇房建筑面积以160300平方米为宜。菇房从地面到屋顶高约46m,宽约810m,以9m为宜,长约2030m

  (2)菇房通风

双孢菇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新鲜空气,依靠菇房通风进行控制和调节。良好的通风,应在菇房缓慢扩散,对流而过,不留死角,能够“吃得进、排得出”,保证双孢菇的生长发育。通风口的设置,一般每条走道两端可开上中下三道窗,规格40cm×46cm;也可开五道通风窗,规格25cm×50cm;每条走道中间的屋顶上设置拔风筒1只,直径2530cm

  (3)层架排列与结构

  双孢菇层架排列的方向应和菇房的方向垂直,一架分若干层,排列适宜,过密、过稀均不利于双孢菇生长。一般层距5560cm,高58层,底层离地面1520cm,架与架之间6070cm,床面宽120150cm

  (4)建筑材料

既可选用钢筋水泥,又可用轻钢板材,还可用竹木等。前两者造价高,使用年限长。选用竹木建造者,则造价低,使用年限短,建造方便。

2、简易多层床架式菇房建设

菇棚由土墙、栽培床架和棚顶3部分组成,菇棚规格为东西走向,长30m,宽7.5m,棚顶最高点为2.7m 

1)筑土墙 

先按设计规模划好施工界线,在菇棚四周筑起干打垒土墙,所用墙土由棚内陆面(30cm)挖取,墙高距棚外地面0.6m,距棚内陆面0.9m,下口墙宽0.4m,上口宽0.3m。在北墙内侧划出1.6m宽走道,在其东头留一小门。 

2)搭建栽培床架 

在棚内由北走道往南,搭建南北向栽培床,长5.7m,宽lm左右(东西两头床宽0.6m),左右间距055m,分上下四层,每层约19个栽培床。床架一般用竹杆作材料,因其既有韧性,又易清扫灭菌,一般可连续使用10年,搭建床架时,先在每个栽培床的两边,等距离(约1m)栽立6根立柱,共计228根。中间立柱高度为2.7m,两边高度为2.5m,然后分层捆扎床架。 截取竹杆粗的一截做床架两侧的框架,细的一截用作床架横杆,并用细铁丝固定好,在横杆上垂直方向铺一层细竹杆,再在其上垂直方向薄薄铺一层稻草,以防栽培料下漏。每层栽培床上下间距,要以方便工作人员操作为原则,一般要求第1层(即地面)与第2层间距为0.87m,第2层与第3层为0.54m,第3层与第4层为0.49m 

3)搭盖棚顶 

利用床架立柱作为棚架,形成床架、棚架一体化结构。具体方法是在床架立柱上端,顺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捆扎竹杆,每根竹杆间距为05m,交叉处用铁丝绑牢,建成平人字形棚顶,在棚顶边缘与土墙之间用细竹杆连结。在棚架顶部及棚架四周(土墙以上)均绷上塑料薄膜,以利保温和保湿(可利用蔬菜大棚撤下的旧薄膜),而后再覆盖一层草帘。 

4)加温设备 

在棚北侧墙边建3个地下火炉“一”字均匀排开。以便在自然温度不足.

3、菇房结构

菇房东西长19.6m,南北宽9m,前后墙高2.5m,山墙高3.5m。墙用石灰泥垒砖。外面水泥抹缝;里面先用石灰泥抹一遍,再用石灰泥刷一遍。前后墙对着走道上下分别留425cm×20cm的通风窗,第1个通风窗距地面20cm。前墙两头留门,宽1.0m,高1.8m,地面铺砖,水泥灌缝。房顶用竹杆薄膜搭建。床架长7.8m,宽1.5m,高2.3m,共5层。第1层距地面10cm,以上各层层间距55cm。靠前墙1个东西走道宽0.7m10个南北走道,每个宽0.65m,栽培面积共500平方米。

 

  二、栽培季节

双孢菇菌丝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533℃,最适温度为2026℃。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728℃,最适温度为1318℃。在山东等地,利用自然气温栽培双孢菇,一般一年栽培一次,即秋季栽培,秋季出菇,越冬管理,春季出菇。在山东省利用自然气温栽培时,具体安排为:原料预湿(7月下旬)→堆料发酵(7月底~8月初)→播种(8月底~9月初)→覆土(9月中下旬)→秋菇采收(10月上中旬~12月上中旬)→越冬管理→春菇采收(35月)。以上时间,可根据气侯变化灵活掌握。

 

  三、培养基配方(单位:按实际栽培面积100平方米计,kg

  1、麦秸(稻草)牛粪培养基

麦秸(稻草)2200,干牛粪2000(或干鸡粪800),石膏80,石灰70,碳酸钙60,过磷酸钙40,硫铵20,尿素25,发酵剂1.5

麦草 3000kg,鲜鸡粪3.5立方米(或干鸡粪900kg),尿素35kg,过磷酸钙35kg,石膏粉100kg,石灰粉50kg,碳酸钙50kg

  2、饼肥(无粪)秸秆培养基

  稻草或麦草3000,菜籽饼200,石膏粉90,石灰75,过磷酸钙50,尿素45,碳酸钙40,硫酸铵30,发酵剂1.5

  3、专用肥秸秆培养基

  麦草3000,双孢菇专用肥300,石膏80,石灰粉5060,发酵剂1.5

  4、棉籽壳牛粪培养基

棉籽壳2500,玉米芯1000,麦麸130,饼肥130,干牛粪200,尿素20,过磷酸钙80,石膏40,石灰50,草木灰50,发酵剂1.5。以上配方,可用同类物质替换。料多产量高,反之亦然。

棉子壳1500kg,双孢菇专用肥100kg,石膏粉30kg,石灰粉1520kg

 

四、培养料制备

  1、堆制与发酵场所选择

  选择地带开阔、排灌方便、靠近菇棚,远离鸡栏牛棚,最好是水泥地面的场所。如是泥土地面,应擂实,四周设排水沟,四角挖积水坑,使料内流出的肥水积聚在坑内,再浇回料内,以免流失。一般100平方米的栽培面积,料堆长约10m,宽2.22.5m,高1.6m左右。

  2、预湿

堆料前23天,将麦秸、稻草、棉籽壳等摊于地面,均匀喷水浸湿,以湿透为度,含水量60%左右;干粪粉碎后,加入清水拌匀,湿度掌握在能捏成团,松手散得开为度,含水量50%55%

预湿越透、越匀越好,做到宁湿勿干。具体方法有两种:一是在事先挖好的坑中用0.5%石灰水浸泡,吸足水分后捞出与预堆的鸡粪按比例拌匀建堆;二是在硬质地面上平铺麦草4060cm后,喷水让其充分吸收;第2日堆成高1m的堆,在其周围喷5%石灰水;第3日继续喷水,最终使麦草湿透而匀,含水量达60%左右(抽出几根麦草,用手绞拧,能见水渗出)。但应注意不要在预湿中直接撒石灰粉。同样与预堆鸡粪按比例充分拌匀。

  3、堆料

堆料前将场地打扫干净,先铺1层萆,约30cm厚,堆宽2.5m,长约10m,然后在上面铺1层粪,以盖没草层为度,粪上再铺30cm厚的草,上面再撒 1层粪。依此顺序往上堆叠,直到料堆高达1.51.6m为止,最上面盖一层粪,如有人畜尿,可在上层浇入代替水。饼肥和尿素一般在堆料中间36层时加入,上下两头不加,以利充分发酵和吸收。铺料时如草料较千,可适当喷水调湿。注意堆型四周垂直、整齐,以利于保持堆内温度,促进好热性微生物的繁殖。堆料顶部做成弧形,堆顶覆盖萆帘,防日晒。堆中间,每平方米应加1215cm木棒等物35根,以通气,利于微生物的活动。下雨时盖薄膜,防雨水淋入料内,雨后及时揭膜,以利通气。

  4、前发酵

共三次翻堆:第一次翻堆在建堆后57天,加1/2复合肥、过磷酸钙,并将麦秸的含水量控制在65%70%。翻堆结束后,在四周撒上石灰粉。第二次翻堆在第一次翻堆后46天,加1/2石膏粉和过磷酸钙,将宽度扩大为2m,高度不变,长度自定,适当补水。如遇雨天应及时盖好薄膜,雨停后马上掀开。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后34天,翻堆时调节pH值为7.27.8,培养料含水量为 63%65%。翻堆时司亦可不受天数限制,当堆温达7075℃时,即可翻堆。

建堆前1日,在堆底撒一层石灰粉或洒一遍10%的浓石灰水,第2日建堆时把尿素均匀加入拌好的麦草内,同时把局部没有湿透的麦草放在事先挖好的水坑内浸泡后放在堆顶,南北堆向,宽1.61.8m,高2m左右,长度不限,四周垂直,堆顶呈龟背形,覆盖草苫。第2日开始测温,每23h1次,待温度升到65℃时,保持34d,第1次翻堆,翻堆前堆底留好通风道或垫好木棍,结合翻堆,调节好水分,使含水量达75%左右(用手紧握培养料,滴出10滴水左右),同时,把石膏粉也均匀加入;翻堆时料偏酸,可用2%5%的石灰水调节pH8.0,堆高、宽不变,长度缩短。翻完堆后把堆周围的杂物清扫干净。第2日开始测温,待温度再升至65℃,保持34d。进行第2次翻堆。翻堆前,先把堆周围的培养料用喷雾器喷湿,也可先把堆外表的干料集中到一块喷水使其湿透,翻堆时放进堆的中上部,含水量调到72%左右,pH7.8。翻堆后仍然按照65℃保持2.53.0d后第3次翻堆。翻堆前同样留好通风道或垫好木棍,通气发酵,保持2.53.0d。一般调水适当,堆温正常,前发酵翻3次堆即可,若调水不当,或料温偏低,还要进行第4次翻堆。每次翻堆后,料堆表面要喷洒0.5%的敌敌畏和80%的溴氰菊酯1000倍液。

  5、后发酵

第三次翻堆后23天,料温达到最高时,按计划用量趁热运进菇床集中堆放,堆高5055cm,随即覆盖棚膜。当料温上升到6062℃、气温55℃左右,保持610h。有利于嗜热微生物的生长,还可将病菌、杂菌、害虫杀死。然后降温至5052℃,维持45天,使有益的中温型嗜热微生物(主要是腐殖霉菌和放线菌)大量繁殖生长。随后撤膜降温,当降到40℃左右,将料摊放于菇床,厚2530cm,打开门窗通风降温,排出有害气体。发酵好的培养料质地柔软有弹性,草形完整,一拉即断,棕褐色至暗褐色,料表面有一层白色放线菌,料内可见灰白色嗜热性微生物菌落,无病虫杂菌,无酸臭味,无氨味,含水量62%左右,手握料有23滴水;pH 值为7.07.5

麦草料二次发酵又分菇房外二次发酵和菇房内二次发酵两种。对菇房外二次发酵场地首先进行一次彻底清理。然后喷洒80%的溴氰菊酯1000倍液;并撒一薄层生石灰粉(以不露地表为准)。用砖垒好通风道(砖与砖间隔58cm)、拔气筒(最好用砖垒成砖笼,四面通风)后,按南北方向堆料,堆高1.5m,宽1.2m,长20m左右,顶部呈龟背形,四面垂直。料堆建好后,堵住拔气筒,第2日上午900前用塑料薄膜罩住堆料,薄膜与培养料间距2030cm,为便于操作,间距可大些。待间距内气温升到45℃左右时,用适量高锰酸钾加甲醛熏蒸。熏蒸后温度升到57℃时,密闭810h。培养料经严格消毒后,有计划地控制拔气筒与通风道,使培养料在5055℃内发酵57d,然后拔开所有通风道与拔气筒,待培养料温度迅速降至28℃以下时,进房铺料、播种。对菇房内二次发酵,可将前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铺在床架上,密封菇房门窗后,向菇房内通入热蒸汽,温度达到60℃左右,保持810h,然后缓慢降温到4555℃,保持45d,快速降温至28℃进房铺料、播种。

 

  五、进料播种

1、菇房消毒

进料前1日,菇房再进行消毒灭菌1次。按1立方米空间用甲醛10mL,高锰酸钾5g进行熏蒸。

2、铺料

2日将温度降至28℃以下的培养料均匀地堆放在栽培床架上,厚度为20cm左右。播种前,若培养料偏干可进行调水,使培养料含水量达65%68%

3、播种

选择高产、抗杂能力强、适应性广的As2796菌株。播种前要检查一下,菌丝浓白粗壮的为优质菌种。将选好的菌种掰成颗粒状,接触菌种的一切工具及手用1%高锰酸钾水消毒。按每平方米11.5瓶的播种量,把总量的3/4先均匀撒到畦床上,用手或工具把菌种和培养料混匀(底部 8cm左右不播菌种)然后用木板将料面整平,轻轻拍压,使料松紧适宜(厚度为2530cm),料面成弧形,以利覆土。然后把剩余的1/4菌种撒到料床表面,并用手或耙子扒下,使菌种稍漏进表层,或在菌种层上再薄薄地盖一层麦草并压实,以利定植吃料,不致使菌种受到过干或过湿的伤害。这是国际上推广的混播+表播方法。

  

六、发菌管理

播后3天,紧闭菇棚,稍微通风,以保湿为主。播后12天菌种萌发出绒毛状菌丝,3天开始吃料,遇高温(2830℃或以上)天气,应加强通风换气,夜间将通风口全部打开,通风降温,防止菌丝闷热不萌发。3天后随着菌丝生长,逐渐加大菇棚通风量,促使菌丝尽快在培养料中定植。一般播种710天,菌丝就基本长满料面。此时,应加大通风,昼夜打开通风口,降低空气湿度,使料面较干,促使菌丝向湿度较大的料内生长,缩短发菌期,减少病虫害的侵染。

盖膜后35d内关闭门窗,控温在2526℃,相对湿度控制在75%左右。料温超过28℃,夜间通风降温;料温低于20℃时,用蒸汽加温。7d左右菌丝基本封面时,揭去薄膜,经常通风换气。当菌丝吃料已达1/2深度时,撬动料层1次。发菌期间,预防各种杂菌、虫害发生。可于盖膜后当天在菇房墙壁、走道及膜上喷0.5%的敌敌畏,第2日喷1000倍的溴氰菊酯,以后57d1次。一般20d左右,当菌丝生长到培养料的2/3,撒在表面的大部分菌种已吐黄水,菌丝变粗发白,手一拍料面有整体振动感时,表明菌已发好,可进行覆土。

 

  七、覆土

一般播后1620天即菌丝长到或基本接近料底时,即可覆土。每100平方米需要团粒结构、孔隙多、持水强、吸水快的土3立方米。先将土用筛子筛1次,加15kg石灰拌匀,将含水量调节在16%18%之间。覆土前将菌床表面用手轻扒一下,使表层菌丝断裂,覆土后菌丝可在断裂处快速形成新的生长点,缩短菌丝爬土时间。覆土要均匀一致,厚度为33.50m。当覆粗土6天左右,在土缝间能看到菌丝,部分菌丝穿入粗土中时,盖1cm厚干细土。

覆土的含水量一般为18%~20%,覆土种类对覆土后菌丝的生长速度和子实体产量有直接影响,试验证明:先铺粗颗粒后铺细颗粒比铺纯细颗粒更好。因地制宜选用覆土材料有壤土和仿制草炭土。仿制草炭土配方:①壤土4立方米(100平方米培养料用量),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15kg,石膏17.5kg,干发酵麦秸粗糠(在培养料发酵时,多制些,晒干用粉碎机粉碎后制成)75kg,石灰15kg;②壤土4立方米,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17.5kg,石膏17.5kg,麦糠50kg,石灰15kg,麦糠取干净无霉变,放入pH10的石灰水中浸泡1d,捞出晒干。而壤土在覆土前 15d取耕作层30cm以下土壤,打碎,晒于粉碎后过9目筛。覆土前3日,按配方把各种覆土材料堆放在水泥地上,充分拌匀,用5%敌敌畏边喷洒边堆放,建成高宽各0.8m的长堆,用塑料薄膜覆盖24h后,用5%的石灰水预湿,调节pH7.58.0。含水量达手握成团,落地即散。预湿后堆成长拱形,第2日使用。覆土时,颗粒大的覆下面,小的覆上面,壤土覆土厚3.33.5cm,仿制草炭土覆土厚3.04.0cm,覆土厚度要均匀一致。

 

八、出菇期的管理

1调水

  覆土后出菇前仍处于菌丝生长阶段,关键是调水。原则是少喷、勤喷、轻喷、循环喷,达到“调透土,不漏料”的效果。调水分3次进行,采取两头轻、中间重的喷水法。最后将土粒调至无白心,质地疏松,手能捏扁,含水量 20%,菇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80%85%,地面潮湿。调水时要避免急水,喷头应抬高或反向喷雾,调至上层有明水。整个调水过程都要视气温、风力等情况配合通风,以保持棚内新鲜空气,使菌丝在土层中横向生长,促使菌丝在粗土上、细土下形成出菇部位。

  2、耙平覆土层

覆土后第8天左右,因大量调水导致覆土层板结,可用几根粗铁丝拧在一起,一端分开,弯成小耙状,松动菇床的覆土层,以改善通气及水分状况,且使覆土层混匀,使断裂的菌丝体遍布整个覆土层。这是国际上工厂化生产时普遍采用的技术。

3、管理方法一

出菇期的温度范围为1022℃,最适温度1516℃。温度过高则出菇多,密度大,但朵形较小,菇肉疏松,重量轻,产品级别下降。温度过低则子实体生长慢或停止生长。出菇期菇房的相对湿度在80%~90%为宜,过高易产生病斑,过低菌盖易龟裂变硬,小菇蕾易枯萎死亡。据有关资料介绍适宜的光照强度对子实体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现经笔者验证(品种为“2796”和“176”):出菇期适宜光照强度为15600Lx,最适范围为2080Lx(测试仪器为:北京师范大学光电仪器厂生产的“ST80C数字式照度计”),光照过强,菌丝易干,不形成菇蕾,小菇蕾易龟裂变硬,弱光时结菇减少,但不影响菇的质量。要注意菇房通风,不断补充新鲜空气,排除有害气体。在出菇期,尤其是在小菇蕾形成期,棚外34级以上的风,不能直接通凤,以防子实体干瘪。每次采菇后及时清除残菇,将采菇床面的凹陷处及时覆土补平。并用雾状水流浇水,使栽培料含水量保持在60%左右。

4、管理方法二

覆土后当天喷500倍的敌敌畏,第2d1000倍的溴氰菊酯,3d后根据菌丝生长情况调水。菌丝爬土快,生长旺盛,喷水量要多,反之则少。覆土材料为壤土,喷水要少而勤,严防覆土层板结,喷水总量要少些;覆土材料为仿制草炭土,喷水次数减少,而喷水总量多。一般调水开始23d内,床面每日喷水2次,每次喷水量0.50.8kg/平方米,以后逐渐增加喷水量,用34d把覆土层含水量调足,但不得让水渗入料中。每次喷水后通风,收掉土层表面水分。当手捏土粒,扁而不散,并稍有裂口,不粘手,土粒内无干心时水即调好。调水结束后,关闭门窗,吊菌23d,控温在2225℃,相对湿度控制在80%85%。当气温高于30℃,湿度小于60%时,培养料要多喷水,反之少喷水。待菌丝爬土3/4时,开始松土。松土前1日,喷一遍1000倍的溴氰菊酯。松土时,使土层厚薄均匀一致,适当把土中多而好的地方与菌丝小而差的掺和一下,同时加强通风,抑制菌丝生长,促使绒毛状菌丝扭结为线状菌丝,进而形成原基。此时出菇场内控温在1418℃,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此后,喷水掌握菇多多喷,菇少少喷;前期多喷,后期少喷。前期土层1潮菇喷2次重水。当每潮菇长到黄豆大小时,喷1次出菇重水,每潮菇清床前,再喷1次重水。喷水量为1.31.8kg/平方米。后期喷水量要相对减少,采取轻而勤喷的方法。双孢菇出土后直到采收,控湿在90%95%。当每潮菇采收高峰过后,可降湿到85%90%,地面不再喷,加大菇房通风。一般前期应加强通风换气。当菇房内超过18℃时,菇房通风应在夜间和雨天进行。无风天气,南北窗全部打开;有风时只开背风窗。后期应逐渐减少菇房通风。当气温降至14℃以下时,白天通风。若出现长柄小盖菇、稀菇、红菇、锈斑菇需及时通风;出现小菇、薄菇、开伞、空根白心,单菇轻时,应控风。

 

九、病虫害防治 
    为了达到农业部绿色AA级的标准,应避免在出菇期喷施杀虫杀菌剂,应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主要方法是在栽培料进棚之前将棚密封,用杀虫杀菌药剂喷洒或薰蒸,并在地表撒石灰粉。栽培过程中发生蚊虫最好采取物理诱杀法,对于虫害最好在早期发现,进行人工捕捉,最重要的是要按照栽培技术要点加强管理。种植2年以上,且病虫较重的菇棚,可拆迁异地搭建,即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十、采后处理与销售 

鲜销上市时,在菌幕不破裂、不开伞的情况下,大小均可采收;制罐及盐水菇,则在菌盖直径1.54.0cm,菇形圆正,色泽洁白,无空根白心,无虫蛀、破损时采收。采收前,床面不喷水。子实体生长快时,要求1d采收23次。采收方法有两种:旋转法和拔菇法。菇密时,采用旋菇法,即把菇轻轻旋转采下;菇稀时,采用拔菇法,即将菇直接拔起;当许多菇丛生成球菇时,用小刀小心切下达标子实体,采大留小。采菇时,小心轻放,以免损伤菇体。
    采菇时应轻拿轻放,以免产生创面,导致褐变,降低产品级别。采下的双孢菇去掉根部,分装成250500g的小包装进行销售,可减少销售过程中的破损,以延长销售时间。如果采后当天未能销售出去,可以放在4℃条件下进行储存,其保鲜时间在3天左右,如果采后用0.01%焦亚硫酸钠漂洗后储存在4℃条件下可保鲜6天左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双孢菇栽培管理技术
利用玉米芯栽培双孢菇技术
夏邑县双孢菇立体栽培技术
双孢菇越冬管理关键技术
双孢菇栽培技术
海鲜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