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洒蓝釉

         洒蓝釉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的景德镇,之后停烧。到了清代康熙时期才又恢复生产。先在器物上施白釉,入火烧制;然后用竹管蘸蓝色的青釉,用口吹竹管的另一端,使釉附在瓷胎上,形成深浅不同的斑点,再经第二次烧成。这种“吹”出来的釉色,白釉仿佛是飘落的雪花,从蓝釉中隐约显露出来,又像是鱼籽泛于釉中,所以洒蓝釉也被称为雪花蓝釉、鱼籽蓝。

       由于烧成极其困难,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宣德死后洒蓝釉就停烧了。明宣德皇帝当政10年,有人说他与其父仁宗创造了仁宣之治和汉的文景之治齐名,但是他却又被百姓戏称为促织天子。洒蓝釉在明代唯有宣德年制作,存世量非常稀少。

       明代的洒蓝釉它的特征是什么呢?蓝,它的蓝比较厚,白呢露出来也比较多,非常均匀,所以洒蓝又有一种称法叫盖雪蓝。到康熙时期呢,康熙的蓝釉比较薄,它露出的白的地方有点若隐若现,不像宣德期间这么突出,那么均匀。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洒蓝釉瓷器呈色稳定,做工精细,很多辅以金彩装饰,也有少量辅以五彩和釉里红装饰。由于烧造时的工艺复杂,成功率比较低,因此洒蓝釉瓷器在当时也是比较珍稀的一个品种。清代后期,洒蓝釉瓷器的烧造水平有所下降,胎和釉等方面都无法与清早期的器物相比。因此,从收藏的角度讲,清代的洒蓝釉瓷器还是以康、雍、乾时期的制品为最佳。

陈列于北京首都博物馆瓷器展厅内的明代洒蓝釉珍品

       这是一件十分罕见的明代洒蓝釉珍品,胎体厚重、洁白,钵外施蓝釉,内施白釉,蓝釉面凹凸不平,色调深沉凝重,底落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采访王春城:宫里所有特为皇家烧造的,我们在看这个碗的时候,没有一片儿白,都是非常均匀的,而且它的蓝釉又非常得厚.那么整体来讲,应该说它这个施釉过程也是非常复杂的.还有一点提到的是,在那么厚重的一个瓷器上施这样釉,在烧造过程中又很好恰如其分的掌握它的收缩一个规律.应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杰作.

  可又有谁知道,就是这样一件宫廷的稀世珍宝,从出世到停烧只经历了短短的十年,就从宫廷里神秘的消失。历经沧桑,做过喂鸡的食盆当过装盐的容器,六百年后又神秘的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上世纪70年代的一天,一位老太太拿着一只蓝色的大碗来到北京文物商店,说是想卖掉他换些钱。工作人员拿来仔细观看,只觉此物比较奇特,釉色浓淡均匀,胎体厚重,碗里的釉色有些磨痕和污垢。据老太太说,这只碗在她家中存放了很多年,有过很多用途:喂过鸡,装过盐。老太太只知道这个十分结实的大碗有一定的年头,却不知道这是那朝那代的。

  王春城:老太太她觉得就是一片蓝,而且这蓝釉没有施匀还露着白底儿呢.那么说,她不太了解这个工艺过程,如果能了解这个工艺过程的时候,懂得这个施工工艺,你就觉得它是非常珍贵的。

  工作人员以80元的收购价,当作乾隆年间的瓷器从老太太手中收购了此碗。但是此后,经包括耿宝昌、付大卣等瓷器专家在内的北京市文物局鉴定组和国家文物局鉴定组多次鉴定,这只大碗是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景德镇的“洒蓝釉钵”。它的釉面犹如洒落的蓝水滴,故称“洒蓝”;又因透出的白釉地斑像雪花飘洒在蓝色的水面,故而又称“雪花蓝”。这是国家一级文物!

  王春城:我个人认为只有宣德年间才能烧造这样的东西。

  老太太拿了80元钱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北京文物商店的工作人员事后经过多方打听,希望找到老太太的下落,给予补偿,但都没有成功。经历了几个世纪的磨难,瓷中珍品洒蓝釉钵重又出现在我们面前,穿越历史的时空,遥看着六百年前的中国,他又见证过那些历史事件呢?

  洒蓝釉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的景德镇。制作时,用竹管沾蓝釉水,吹于白釉瓷器表面上,再经第二次烧成。制成之后,贡于后宫娱乐赌博掷骰时用的骰盔子。由于烧成极其困难,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宣德死后洒蓝釉就停烧了。明宣德皇帝当政10年,有人说他与其父仁宗创造了仁宣之治和汉的文景之治齐名,但是他却又被百姓戏称为促织天子。宣德皇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呢?

  李国荣:宣德他呀在几岁的时候就敏而好学,他的治学,他的情趣与其他皇孙们相比都是很出众的。由此呢,这个永乐皇帝朱棣,就特别地看中他。在好多历史书上,常常这样谈到,说永乐皇帝是因为看上了他的孙子,后来宣德皇帝,才让宣德的父亲,明仁宗继承皇位的。这一点啊,也很像清朝康熙皇帝,康熙是看上了它孙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而安排雍正皇帝继位。这一点,恰恰都是当爷爷的皇帝从社稷江山的长远来考虑

  做这个继承人的安排。正可以说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当仁宗病逝宣宗少主登基,一直觊觎皇位的汉王朱高煦觉得机会来临,很想再把他爸爸朱棣篡夺其侄建文帝的靖难大戏再演一次。于宣德元年举兵反叛,宣宗亲征,平息了反叛,大臣请求将其立地正法,宣宗顾及亲情,没有同意,而是将朱高煦押送回京,废为庶人,禁锢京师。这是很难得的政治家气度。汉王的威胁被解除,保证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社会财富迅速积累起来。也为洒蓝釉钵的创烧奠定了物质基础。作为后宫娱乐赌博掷骰时用的骰盔子——洒蓝釉钵,又会为我们揭开一段怎样的后宫隐秘呢?

  宣德的原配胡皇后,体弱多病,不得他宠爱,而且膝下无子无女,他十分宠爱的是孙贵妃,而且几次想废掉胡皇后,立孙贵妃为后,但是因为胡皇后颇为贤惠,没有犯什么错误,所以也没有理由,就一直没有实行。

  李国荣:明史载啊在宣德皇帝登基的第二年,一个不知名的宫女为宣德皇帝生下了一个龙子。这也是宣德的第一个皇子。没想到的是,这个宫女刚刚生下了这个皇子就被宣德皇帝

  十分宠幸的孙贵妃抱走了,那个宫女从此销声匿迹,没了音讯,再也不知道下落。在她抢夺了宫女的儿子之后呢,孙贵妃名义上有了皇子,一方面,母以子贵,同时她更得宣德的宠爱,那么宣德皇帝,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废掉胡皇后的理由。

  最后,重臣为宣德帝提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让胡皇后自己主动上表让位,再立孙氏。宣德帝于是就迫不及待地向胡皇后转达了这个意思。就这样,在自己的儿子被立为太子仅仅23天之后,宣德三年三月初一,宣德皇帝就把皇后的桂冠移带到了他一直垂爱的孙氏头上,将为孙氏由贵妃立为正宫皇后。

  虽然宣德皇帝在处理后宫事情上应用了不够磊落的手段,废后立妃,但在国家治理上对外实行安抚的政策,力主和议,保持了和平稳定的局面。对内重视农业,力劝农桑,鼓励垦荒,农民得以安居乐业,社会财富迅速积累起来。宣得朝社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有名的“仁宣之治。

  采访万明:而他还是个就是说对于这个文化,有文化素养,有些艺术造诣的一个皇帝。他实际上是明朝皇帝里,皇帝里面唯一的一个最有这些的素养的一个皇帝,比较突出的,这样的皇帝。他这个皇帝,到今天有很多的诗文,他有书画留下来。

  故宫博物院收藏着宣德皇帝的亲笔绘画和反映他射猎、戏游活动的绘画,如《武侯高卧图》、《三阳开泰图》、《瓜鼠图》、《射猎图》。

  采访万明:他这个时期啊就许多艺术品都达到了一个高峰,所以与宣德皇帝自己个人的文化素养有关系。他的艺术追求有关系。但另外一方面,也与当时社会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比如手工业发展都与这些都是很有密切联系的,我觉得。

  宣德皇帝既是一个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皇帝,又是一个喜欢射猎、斗促织和戏游无度的皇帝。他从小就酷爱斗蛐蛐,即促织,因为他选取好的蟋蟀,造成了地方官给百姓摊派,造成了百姓的苦难。蒲松龄根据这个历史情节,写成了《聊斋志异》中著名的《促织》一文因此,宣德也被百姓戏称为“促织天子”。平定汉王、烧造洒蓝釉钵、废后立妃、仁宣之治、促织天子,宣德已经不是枯燥呆板地平面人物,挥退尘封久远的历史沉积,我们恍然发现那些已经格式化的并渐渐消隐于历史隧道中的面孔,却是那么新奇和陌生。

  采访万明: 宣德皇帝要说起来他是明代皇帝里面比较特殊的一个。一般的后人所评价,就是仁宣之治。仁宣之治是明朝的治理比较好的一个时期。宣德年间,他宣德也具备了就是一个文化的一个发展的一个条件,施政方面是一个好皇帝。但是,他也听不得不同的意见。有这个大臣上谏,他不喜欢,谏他不要说游玩、游乐啊这个还有游猎这方面,结果他就是,马上就下狱。

  在宣德统治的10年间,明朝平稳向前发展,宣德将明朝推向了天下大治的兴旺局面。国力的强盛,创造出了举世的艺术珍品。盛极必衰,物极必反,洒蓝釉的消失,像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暗喻,明朝“仁宣之治”的黄金时代即将成为过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永乐官窑与宣德官窑
文人化的成化帝,造出了明看成化的顶级瓷器文物|瓷器鉴定真知堂
看故宫收藏的轮花钵知鉴定成化青花瓷器|瓷器鉴定真知堂
甄嬛传:清宫瓷器等级制度的反面教材
《郭光说瓷系列》之“独步天下爱成化”
成化斗彩鸡缸杯凭啥值2.8亿?它不只是个酒杯,还是皇帝的爱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