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莆田市海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秋云

    一粒平常的花蛤仔,从育苗,到养成、深加工,产品出口和内销,不经意间,形成了一个10多亿元的产业链,这是当年不到20岁的小伙子林秋云怎么也不会想到的。然而,经过不到30年的打拼,就是这个林秋云,凭着自己的执着,在花蛤育苗及养成、加工领域闯出了广阔的天地。创建于1996年的莆田市海源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花蛤苗种如今已占全国产量的近40%,苗种除供应福建、山东、辽宁、江苏等全国沿海养殖外,还远销日本和韩国,公司已发展成为福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福建省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林秋云也名正言顺地成为远近闻名的“花蛤王”。“西海岸”牌花蛤苗在叫响全国沿海地区,造福一方百姓的同时,也成就了林秋云“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建省第九、十届政协委员、莆田市人大代表、福建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福建省渔业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莆田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的光环。

创新:突破瓶颈  兴蛤立业

    莆田市灵川镇下尾村地处湄洲湾北岸,滩涂面积广,地理位置优越,是花蛤生长的理想乐园。然而,传统的花蛤生产方式,仅靠海区自然苗种资源进行养殖生产,不但劳作原始,而且产量不稳定、效益低。

    养殖品种的产业化发展,苗种是关键和基础,高中毕业的林秋云耳闻目睹乡亲们的原始劳作,以及贫困生活,立志献身于花蛤养殖事业,突破苗种繁育的瓶颈,闯出一条致富之路。他白手起家,带领同村的有志青年创办了莆田市首家花蛤人工育苗场,针对育苗难关,勇敢担当起技术创新领头人。1975年,在当时福建省科委和省水产厅的支持下,林秋云作为“菲律宾蛤仔(花蛤)土池人工育苗试验”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课题的科研攻关工作。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他下池入水习以为常,因陋就简,克服重重困难,潜心钻研花蛤育苗和养殖技术,经过4年的试验攻关,他和课题组成员一起攻克了技术难关,1979年花蛤土池小水体育苗获得成功,在我国最早实现了花蛤人工育苗。

    1996年,林秋云创办了莆田市海源实业有限公司,主营花蛤育苗、养殖,兼营鱼虾蟹贝综合生态养殖生产。虽然当时花蛤人工育苗取得了突破,但由于育苗技术水平仅限于几十亩池塘,培育的苗种数量一直无法满足养殖生产发展需要。同时随着花蛤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也出现养殖花蛤生长缓慢、个体小型化、性早熟、死亡率高、抗逆性差,且苗种培育的产量不稳定等技术问题。

    林秋云清醒地认识到,花蛤苗种质量关乎整个产业的发展,更是公司发展壮大命运之所系。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他带领公司科技人员,联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等国内知名水产院所的专家,组成技术攻关小组。近5年间,以他为技术负责人的技术攻关小组,先后承担了农业部国债投资项目国家级“莆田花蛤良种场” 建设项目、科技部国家级星火计划“菲律宾蛤仔良种培育、养殖及加工产业开发”、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菲律宾蛤仔良种选育及健康养殖技术示范”和莆田市科技重点项目“菲律宾蛤仔大水面人工育苗关键技术研究”、“硬壳蛤土池养殖技术研究开发”等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项目10多项。公司投入配套研发资金近2000万元,重点研究解决花蛤大水面人工育苗关键技术,突破技术瓶颈,在国内首创大水面花蛤人工育苗生产技术,从而确立了花蛤人工育苗技术的领先地位。由海源公司参与完成的“菲律宾蛤仔现代养殖产业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技术成果获得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菲律宾蛤仔大水面人工育苗关键技术研究”成果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获2008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莆田市第十二届科技进步二等奖。

    伴随着大水面花蛤人工育苗关键技术的突破,海源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花蛤养殖规模迅速扩大,成为福建中南部沿海滩涂和虾塘的主养或混养品种,并为我国北方辽宁、山东等地浅海底播养殖提供苗种来源。花蛤养殖区域由莆田向省内的厦门、平潭、连江和省外的江苏、山东、辽宁等地沿海岸线不断延伸,在辽宁大连、丹东,山东青岛等市开展花蛤浅海底播养殖合作开发5万多亩。公司本身现拥有水产养殖场4个,养殖面积1.2万亩;花蛤育苗场8个,花蛤土池及海区育苗面积2万亩。同时,公司还分别在福建厦门、泉州、莆田和福州,广东湛江,山东青岛,辽宁大连和东港建立了16个水产育苗和养殖场(基地),育苗、养殖面积3万多亩。公司养殖基地成为农业部首批认定的“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又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福建莆田水产良种繁育基地,生产的 “西海岸”花蛤苗获福建省名牌产品,花蛤、蟹、虾获无公害产品认证。

延伸::“公司+渔户”带动3000户渔民致富

    为了发展家乡的花蛤养殖业,造福家乡人民,林秋云通过提供花蛤沙粒苗、养殖技术指导和回收花蛤白苗产品的办法,带动家乡下尾村花蛤养殖基地建设,同时带动周边地区渔户3000户。目前,下尾村拥有花蛤育苗池540亩,滩涂养殖面积2000多亩。海源公司发挥福建省科技富民工程示范单位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带领村民,立足莆田,面向全省,走向全国沿海,进行横向联营生产。积极推广“公司+基地+渔户+市场”的经营模式,全村花蛤养殖专业场(户)与公司建立合同订单关系,由公司统一调配收集同一规格的足量苗种,保证对外供苗的质量与合理的价位,实现了良性互动,一体运作。

    下尾村不仅在本村开展花蛤育苗、养殖,而且在省内发展花蛤苗种培育和养殖面积5万多亩,每年苗种生产季节将近4个月。村中40岁以上在家妇女参加季节性生产,增加收入20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下尾村每年支付海地租金、农民工工资在2亿元以上,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50000多人。由于龙头企业的带动,花蛤苗种产业已在下尾村崛起,购苗高峰期每天有30多辆的大型冷藏车(每辆可装载20吨)来此购苗,成为国内花蛤苗种的生产基地和交易市场。2009年下尾村花蛤创产值近3亿多元,年人均收入1.5万多元。200多户村民住上了豪华的别墅,开上了高档的小车,许多人还在城里安家落户,安排子女在城里上学。村庄里现代化的楼房鳞次栉比,村民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成为莆田市农村依托农业产业化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明星村。

拓展:向海洋生物产业、水产品精深加工进军

    俗语云:创业难守业更难。在现实中,鲜有企业能在发展中做到一帆风顺,来自同行业的竞争、消费者要求不断提高、社会不断发展等方面的压力,无不逼迫着企业除尘破旧,不断拓展创新。作为福建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在花蛤繁育、养殖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林秋云早把目光瞄向了海洋生物产业、水产品精深加工等新的领域,希望借助花蛤产业取得成功的经验,多点开花,构筑产品更为丰富、实力更加雄厚的新“海源”。于是,近年来,海源公司正致力 开展波纹巴菲蛤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在金门海区与金门区渔会合作开展闽台名优贝类养殖开发,开创闽台花蛤养殖合作先河,推动闽台现代渔业合作与交流;精加工的单体冻花蛤肉进入日本、欧美市场,深受青睐;联合国内知名水产院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共同攻克藻类生物活性提取物难关……
    花蛤王林秋云正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前行着,一系列的运作正勾勒出新“海源“的雏形。相信作为花蛤产业的领航员,“海源”在新的航线,定能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作者:省渔业行业协会秘书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大经济 | 福建莆田:深耕蓝海 碳汇“有价”
石斑鱼“移居”北方后落地生根,育苗、养殖相继风生水起
鲍鱼 1
水产养殖常用生物制剂效果甚好,殊不知这只是它应用范围冰山一角
2016年台湾泥鳅养殖需更理性 苗场竞争更激烈
深入调研| 莱州市现代海洋渔业发展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