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昌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南昌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县文广局 生成日期:2009-11-05 查看次数: 231

第一章 社会历史及文化发展概况

第一节  地理区位

南昌县系南昌市市辖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之滨,属赣抚平原,自古称为鱼米之乡江南粮仓。县地处北纬28°16′28°58′、东经115°49′116°19′之间,东西宽36公里,南北长77公里,总面积为1683.62平方公里。东邻进贤县,南接丰城市,东北濒临鄱阳湖,西北与新建县隔赣江相望,中西部对南昌市呈三面抱合之势。全境南高北低,平均海拔仅25米。县城所在地——莲塘镇,位于县境中南部偏西,距南昌市中心15公里,有省城南大门之称,是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第二节  历史文化背景

南昌境域古属扬州,西汉高帝五年(前202)始置南昌县,上隶长沙王国,直隶豫章郡。置县之初,南昌县境包括今南昌、新建、丰城、进贤4县及附近一些地域,面积约为7500平方公里。

南昌县历来都是南昌市的首府首县,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和民国各个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南昌专区。19589月,划归南昌市辖。19617月,划归宜春专区辖。196711月复划归南昌市辖至今。

第三节  社会经济条件

建制和人口。南昌县辖9个镇、7个乡和向塘省级开发区、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92.31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5.5543万人,非农业人口16.7585万人,男女性别比为52.547.5

产业结构。2007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GDP)184.3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3.8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36亿元,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三大产业由2002年的26.3448.6724.99调整为15.061.523.5,迈入了工业化中级初始阶段。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排名中位次阔步前移,位居全国第96位。

 

第四节  南昌县文化发展现状

县城文化发展迅速。各种文化样式基本齐全,大体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当前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县城主要文化单位是县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其下属机构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采茶剧团、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广播电视台、网络传输中心和文化市场稽查大队,城区文化经营单位共有35个,其中南昌市县级唯一的现代化数字影城1家,大型卡拉0K 2家,音乐茶座12家,电子游戏室21家,音像制品零售点12家,音像制品出租点10家,网吧109家,书报刊经营店24家,印刷厂4家。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文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县文化娱乐市场从业人员约4000人,年营业额2000万元左右。

文化市场管理有序。由于县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及县扫黄打非办认真执行了党和国家的各项文化方针政策,南昌县文化市场各文化样式及摊点布局合理,数量适当,各文化样式及摊点之间以其优质服务参与竞争,文化市场较为活跃繁荣。同时由于文化执法有力,文化市场上基本做到了活而不乱、健康有序。

群众文化空前活跃。全县16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均建起了卡拉0K、录像放映、舞厅、台球等文化摊点。各乡镇均会举行各种大型民俗文化活动,各中小学每逢重要节日、纪念日都要举办文艺晚会或文体比赛。县城各机关单位也经常办舞会或歌舞比赛。

专业文艺团体——南昌县采茶剧团成绩显著。南昌县采茶剧团坚持文艺二为方向,不断提高编演水平,定期举行文化下乡活动,并大胆走出县门、省门,对活跃南昌县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南昌县知名度和影响力起到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全县还有8支农民业余剧团,12支农民管乐队。他们积极面向市场,不仅在舞台上演出,还组织小分队到学校及旅游景点演出,为城乡群众提供了优秀的文化产品,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五节  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区域区位优势

南昌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京九铁路、浙赣铁路以及已经动工兴建的向莆铁路交汇境内;向塘一级火车客运站,每天经停列车102趟,向西货运编组站规模为全国第二、华东第一;105320316国道均过境内;乐温高速、温厚高速和南昌外环高速,交汇县内,并连通全国高速公路网,融入沿海大中城市8小时经济圈。全国一流的昌南客运站,已开通省内、省外客运线路98条。赣江、抚河交汇境内,航道可通长江各口岸。县城离昌北机场仅25公里。强大的交通区位优势,使南昌县成为我省与长、珠、闽相毗邻的最佳结合点,成为中国沿海地区辐射中西部腹地的重要枢纽。因此,对那些只在南昌县短暂停留的游客,我们利用特色文化景点吸引他们,从而变过境旅游为目的旅游,可增加文化旅游收入。

二、文化资源优势

南昌县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江南古城。培养出近三百名教授、处级以上干部的冈上月池熊村被誉为教授村而闻名全国;崇祯四年所建的普陀佛塔以及千年的蚕石古村,无不展示着灿烂的历史文化;三江后万古村独特的明清建筑、悠久的历史遗物、道光古井、迪公古墓、珠子塔、秀峰桥衬托出秀挹三江;广福永木黎村有34幢明清建筑群完存,与居此的唐永王李璘墓、千年古樟一同诉说着沧桑历史,被市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塘南令公庙为南宋时期为纪念唐代名将张巡而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展示近代日军侵华屠杀当地民众之史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武阳曹洛村被专家学者一致认定为文学巨匠曹雪芹祖籍,正在筹划的中国武阳红楼文化国际旅游产业园将成为我县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和全国红学研究专家学者的聚集之地。

三、社会环境优势

人民群众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加上南昌县党政领导对文化的认识到位,制定的措施有力,全县文化市场管理有序、发展良好。南昌县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社会环境。

四、市场消费优势

由于南昌县区位、文化资源、社会环境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加上南昌县人民群众具有强烈的文化消费需求和习惯,南昌县发展文化产业市场消费优势十分明显。

 

第二章 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思路及奋斗目标

第一节  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

以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品为载体,项目为支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转换机制为保障,培养人才为基础,改善环境为条件,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为关键,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为核心,打造名牌文化产品为突破,把我县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成支柱产业。

第二节  文化产业发展目标

2010年,文化产业总产值达到GDP4%;到2020年文化产业总产值占GDP10%。初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文化主业运行框架,形成公有和非公有多元化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培育出对行业发展具有带动和扩散作用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形成一批依托当地优势资源,与旅游紧密结合的中小型文化实体;基本构建以产业政策为主要调控手段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扶持包装和推出各类文化名人,培养文化人才。

第三节         文化产业发展布局

根据文化市场需求趋势和我县文化资源特征,按照大文化、大市场、大手笔的思路,我县文化发展总体布局是:依托县城这个中心,辐射黄马两江生态旅游区、塔城鄱湖半岛生态明珠旅游区、冈上教授村、蒋巷农业观光旅游区、武阳中国红楼文化国际旅游产业园、幽兰马游山佛教旅游区等文化旅游景区,培育文化旅游、演出会展、文化娱乐、民间工艺品四大产业群,依托南昌县文化会展中心、澄碧湖公园,建立南昌县文博会展中心、南昌县文化旅游接待中心、南昌采茶戏演出中心;建设以曹雪芹纪念馆、红楼文化广场、中国鄱阳湖民俗文化村为核心、促进辞赋文化创作交流等文化产品生产和供给的中国武阳红楼文化国际旅游产业园大力推进引进国内外著名影视制作公司落户发展的武阳曹骆村和冈上蚕石村等影视拍摄基地建设;建设冈上人文教育和历史文化教育文化旅游带;建设黄马文化旅游带;建设以塘南令公庙为中心的红色文化旅游带;开拓蒋巷农业生态观光文化旅游带;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演出公司等十大工程。

第四节  发展文化产业基本要求

一、物质领域的生产与精神领域的生产相结合,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论断,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的条件下,文化产品固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日益凸现,文化产业本身也将在以知识为资本的前提下,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并提供必要的经济增长模式,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已成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文化消费量存在3000亿元到4000亿元的结构性缺口。有关调查表明,随着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民收入稳步提高,当前城乡居民文教娱乐等文化消费支出的比重一路上扬,这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了机遇和空间,抓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是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的同时,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城乡文明程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政府主导与培育文化市场主体相结合,构建新型的现代文化市场

目前文化市场普遍存在资源分散、规模狭小、层次较低、市场整合程度不高等有碍文化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要配置好文化资源,必须注重研究和实践文化市场建设规律,做到以市场为基础,以政策为导向,着力构建新型的现代文化市场,提升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是政府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按照管办分离的原则,对文化事业单位分类管理,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打破条块分割,加强文化产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鼓励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的发展,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融合人才抓好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艺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和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要深入研究和灵活运用文化产业的市场规律,着力培育壮大一批文化事业单位,发挥部门优势独立经营、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事业单位在企业化管理中,吸纳社会文化企业、文化名人,发展行业性文化集团;鼓励文化事业单位与经济单位结合,在文化资源与经济资本的结合中,推进文化向一、二产业渗透,实现文化领域的拓展与延伸;鼓励文化事业单位与社会法人多元投入,以市场文化资源整合开发为基础,以市场运作机制为纽带,形成政府主办、市场动作、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着力构建一批新型文化产业市场。

三、文化优势资源与文化资本转化相结合,促进文化资源优化配置。

历史文化资源较丰富,但是这些文化资源大多处于自然存在的形态,远离市场,远离消费者,相当一部分内容游离在市场经济之外,可开发和转化的空间还比较大。为此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将文化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逐步实现由事业型产业型转变。一是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就一个地方而言,文化领域内的无形资产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渊源、有浓厚文化积淀的珍贵文化遗产。通过对其进行充分挖掘,发挥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传统的民俗民间文化,形成以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风景区为依托的文化旅游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带动周边经济和相关产业链发展。二是虚拟资产实有资产。文化领域内的虚拟资产就是指那些社会需要,但因财政制约一时无法建成的文化项目、文化工程,可以借助体育产业的做法,整体或局部地将一些项目的承建权、经营权向社会招标转让或拍卖,明确经营范围、回收期限,通过出售使用权,收回投资。三是休眠资产活跃资产。在全面调查、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将文化阵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进一步盘活文化系统现有的存量资产。对确需保留的阵地,可以采用承包、转让、租赁、拍卖等多种方式,将阵地交给单位或个人经营。对那些无需保留的阵地,可以实施转向经营,发展商业、房地产业等。

四、大众文化普及与文化创新开放相结合,力促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我县着力于大众文化普及,坚持专业与业余并重、节庆与常规活动相结合、专业文化与自主型文化互相促进,重点创办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极大地普及活跃了地方文化,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雅俗共赏的精神食粮。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的基本形成,文化领域的开放已成必然。在这样的背景下,突出大众文化普及,坚持二为方向,在内容、形式、手段和机制上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是要加快发展那些与大众文化消费需求关系紧密的产业。以文娱演艺业、文化旅游业、音像影视业、体育服务业为龙头,建立产业化运作的新模式,尽快壮大产业规模,以更好地满足社会文化消费需求。二是在发展基层文化产业时要进行创新。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以节日为龙头、季节为阶段、地域行业为特色、大中小活动相结合的系列文化活动。进一步强化精品意识、包装意识、假日经济意识,提高其艺术欣赏性、娱乐性、参与性;融入现代科技,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提升民俗文化,开发民间工艺,推出一批旅游工艺精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三是要广开门路,加大文化产业的对外开放力度。利用一切机会,努力创造条件,通过举办各类展览、文化艺术节等形式,广开渠道,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由封闭型向开放型、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地方特色浓的文化产业群,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增长。

第五节  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根据当前较通行的看法,文化产业的概念界定如下: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根据上述界定,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包括:提供文化产品(如图书、音像制品等)、文化传播服务(如广播电视、文艺表演、博物馆等)和文化休闲娱乐(如游览景区服务、室内娱乐活动、休闲健身娱乐活动等)的活动,它构成文化产业的主体;同时还包括与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有直接关联的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以及相关文化产品(如工艺品等)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它构成文化产业的补充。

根据以上界定,我县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思路是:

一、围绕南昌县文化品牌,奋力推进文化旅游业。文化和旅游不可分,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和旅游有机结合,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战略之一。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能最大限度地促使旅游资源功能的发挥,吸引不同层次的旅游者,扩大旅游市场需求,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南昌县旅游发展的主体品牌核心品牌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依托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及其重要品牌、具有地域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习俗、风情、节庆、饮食、保健养生等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并逐步成为民族文化产业的龙头。

二、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发展演艺会展业。演艺会展是文化产业中最活跃和最具吸引力、生命力的产业,是提升地区形象、塑造文化旅游品牌成效最快、效果最好的一种产业。我县演艺会展业要分别以南昌县文化会展中心、澄碧湖公园为依托,利用南昌采茶戏以及新创作的歌舞节目、小品等的演出,还有我县历史文物、宗教文物、红色文物、本地的历史文化名人、名画家、名艺匠,民间工艺品等文化样式,开展独具特色展览展销。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南昌采茶剧团为主抓紧创建与旅游结合,具有本土特色、面向市场的大型文艺演出团体,充分依托文化企业创建演艺中心,组织形式多样,大小不一,特色浓郁,演出水平高,演出效果好的文艺演出。特别是在旅游景区景点,大力发展以旅游文化企业、宾馆饭店、乡、村老百姓为主体的小型多样、能聚能散、风格多样的演出队,努力丰富旅游文化的内容,拓宽增收渠道。加强演艺会展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各种途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南昌县文化会展中心、澄碧湖公园与南昌县体育中心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等资源整合起来,形成规模,建设成为本地具有标志性的多功能的文化艺术活动中心。这些项目既为当地的公益事业服务,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面向市场,进行企业化运作,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力争实现两个效益

三、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大力发展民族民间工艺品加工业。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南昌县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以及古文献典籍、民族器乐、传统的生产生活用具、木雕、石刻、木器、陶器、泥塑、绘画和金银首饰、服饰、新创作的音乐舞蹈产品、图书、画册等,依托旅游市场,积极开发以旅游者为主要消费对象的工艺品、纪念品,逐步壮大民族民间工艺品加工业,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

四、重视特色文化,努力拓展文化娱乐业。文化娱乐业的范畴很广,内容十分丰富,并在不断发展变化。文化娱乐业包括传统的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娱乐。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原则,按照市场规律要求,紧密与旅游业、演艺会展业结合,与本地城乡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结合,优化市场配置,改善娱乐市场发展的软硬环境。坚持以县城为文化娱乐业的支撑中心,各重要旅游景区为重点,人口集中的乡镇为依托的发展思路,着力培育和扶持一批有特色、上档次、上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好的文化娱乐项目和文化企业,开发游客喜好的健康文娱项目,为民族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 近期可开发的文化产业发展投资项目

一、中国武阳红楼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

建设规模及预算。(一)曹雪芹祖籍纪念馆:框架结构,二楼一底,配套各种设施约需资金1000万元;(二)红楼文化广场:作为群众休闲娱乐场所,与辞赋文化相结合,配套设施约需资金1000万元;(三)中国鄱阳湖民俗文化村:建设成一个集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以及古文献典籍、民族器乐、传统的生产生活用具、木雕、石刻、木器、陶器、泥塑、绘画和金银首饰、服饰、音乐舞蹈、图书、画册等于一体的大型民俗文化村,约需资金2300万元。

二、冈上人文教育和历史教育文化旅游带建设项目

深度挖掘冈上教授村的文化底蕴,突出教授村的教育精神,在教授村建设一个名人纪念馆,以教授村为中心,打造从教授村到蚕石古村、市汊古码头的冈上文化走廊,推出昌南文化旅游线路,约需资金2000万元。

三、黄马文化旅游带建设项目

开发、整合黄马人文生态资源,以白虎岭为中心景区,建设一个集民俗文化、茶桑文化、花卉培育文化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都市假日休闲旅游胜地,约需资金5000万元。

四、塘南红色文化旅游带建设项目

修缮塘南令公庙,充实完善其爱国主义教育旅游内容,充分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让游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将柘林街打造成一条仿古商业街,发展乡村田园旅游,约需资金5000万元。

五、马游山佛教文化旅游带建设项目

改造幽兰镇至东禅寺旅游公路、游步道、周边环境改造,建立僧众活动道场,适时开展佛乐演奏观赏活动,修建观湖亭、修建朱元璋石马阵,建设朱陈大战石雕(砖雕)墙,约需资金4600万元。

六、扶持民间文化艺术项目。

为了弘扬祭轿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挖掘其深厚底蕴,大力扶持莲塘镇小蓝村的民俗表演团队,组织强大的演员阵容,经过精心组织排练,添置设备,作为南昌县的文化支柱拳头文化产品,服务于文化旅游中心的建立和南昌县旅游业的开展。待时机成熟再组分团赴其他地区进行半营业性演出,从而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南昌县知名度,做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直接服务于南昌县经济,计划从2008年至2012年完成设备配置,每年投资5万元,5年共投资25万元。

七、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中心

我县少年儿童酷爱歌舞绘画,为适应青少年的文化艺术需求,我县文联、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团县委每年都要组织少年儿童歌舞绘画培训和比赛,也曾出过不少出类拔萃的小歌手、小画家。但是由于投入不足,此项活动受到诸多限制。从今年开始,我县每年投入2万元用于购置设备,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作场地,利用文化馆专业人员和县城学校专业老师担任文艺指导,由专职人员负责组织,每年寒暑假各举办一次少年儿童歌舞、音乐、绘画培训班,举行2次以上的歌舞、绘画比赛,以丰富少年儿童文化生活,培养跨世纪文化人才。

第四章 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全面推行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社会化,把办文化的主动权交给市场主体,把文化主管部门直接经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控制在一个比例范围内;改革现行的文化管理体制、管理办法、管理手段,强化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依法行政、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改革文化艺术生产运行机制,改变过去文艺创作面向国内人群的单一化向围绕国际国内市场运作转变,实现文化艺术作品向文化产品转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发展;改革政府投入方式,突出文化产业职能,实行文化项目投入制,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本营运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安全有效的文化投资体制。

二、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推行聘任制,实行公开招聘和招考制度,规范进人的方式和程序,建立单位与个人之间新型的人事关系。改革分配制度,调整内部收入分配机制,在按劳分配的前提下,按技术、资本、创作业绩进行分配,实现文艺人才的收入同劳动创造相适应,对有突出贡献的文艺人才进行重奖,对文艺精品进行重奖,待遇向一线文艺专业人才倾斜,拉开收入差距,激发文艺人才的创作热情和活力。

三、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促进优秀文化人才不断脱颖而出、文化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人才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文艺人才考录机制,坚持高门槛、高标准、专业化条件,把好进人关。对工作表现差、不能完成量化目标,工作能力与职称不符的人员,实行降级聘用或解除聘任资格,疏通人才流动出口。健全文艺人才专业职称评审机制,实行评聘分离,量化管理,将创作和工作表现情况同晋级、升职挂钩,有效调动文艺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抓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作,大力培养和引进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吸引和聘用省内外高级人才,实施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的人才战略。鼓励支持县内有条件的企业,参与文化产业人才的开发、培养、培训工作,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

四、创造良好的文化市场发展环境,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文化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建设,积极引导文化消费,提倡健康文明的文化消费方式,努力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适应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构建文化市场管理的信息网络体系,加强市场监督,发展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五、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培育主导品牌和市场体系。一是规划和建设文化产业园,引导文化企业相对集中,连片开发,形成规模经济,改善文化产业的布局结构。二是以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企业为主体,结成规模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文化企业公司,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中的支柱产业。三是建立竞争性市场结构。对专业化或个性化强的行业或产品,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大力发展各类专、精、特、新的中小型文化服务企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旅融合 让文化消费更时尚
【文化产业论文】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共2176字)
南坊莲藕
广西五大措施发展文化产业
文旅融合释放发展新动能
全域旅游能否引爆体育综合体新业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