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乡顶灯、怀仁旺火、万荣花鼓…来山西感受特有春节习俗,够惊叹

来山西过大年,体味这里的民风民俗、感受这浓浓的年味,还有什么比这更诱人的呢!

武乡顶灯

武乡顶灯是流行于武乡县境内西部的一种民间社火形式,每逢年节,顶灯表演者剃光头发,在脸部和后脑勺上勾画出脸谱,历经千百年的变迁,武乡顶灯现在成为当地元宵节和其它喜庆节日的民间表演活动。

顶灯在普通饭碗(木碗、瓷碗、塑料碗均可)的碗边转圈糊上各色纸,里边放上旧式灯盏或蜡烛,点燃后即为灯,顶在头上进行表演。

顶灯人数不限,少至六七人,多至上百人。表演服饰没有统一规定,有的队统一穿一种服装,有的队因取材于一定的故事情节,跟角色配套穿衣。现在的顶灯队大都穿着扭秧歌、跳舞时用的各种服饰。

顶灯队伍行进时随着锣鼓点有节奏的扭动、变换,其走法有“卷帘洞”、“蛇脱皮”、“九连环”、“大穿堂”等。晚上演出时,可谓灯火辉煌,又似“银河落九天”。

怀仁旺火

每逢春节除夕和元宵节,怀仁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

里面放柴,外面贴上大红字条,上写“旺气冲天”等字。单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

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

襄汾天塔舞狮

天塔狮舞又称狮子上板凳,是流传在山西省襄汾县的一种集民间舞蹈、武术、杂技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它以惊、险、奇、绝、美的艺术特点而被誉为华夏一绝。

相传,天塔狮舞始于隋唐。狮子为百兽之尊,古人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于是就把狮子作为驱魔镇邪之物,并在迎神赛社时模拟狮子的形象和动作进行表演,逐渐演变为民间舞狮的文娱活动。

随着领狮人在高空吹起一阵响亮的口哨,狮子们快速蹬上高桌向上攀爬,随着一层层登高越到高处地方越狭窄,不断随着领狮人的指挥调节着自己的位置。

在达到顶端后狮子似乎有些得意忘形,表演起了"水中捞月""蜻蜓点水"等高难度的动作。

万荣花鼓

万荣花鼓是流行于万荣县南景村一带的传统民间舞蹈,它有三种表演形式:第一种是低鼓,即腰系鼓;第二种是高鼓,即胸前鼓;第三种是多鼓,于舞者头部、胸部、肩部及两腿中间都系上鼓,最多时一人可系十多个鼓。

相传,“万荣花鼓”的祖籍在安徽凤阳。凤阳人于明朝初年外出逃荒卖艺,才把“花鼓”传入万荣。在万荣,经过当地劳动人民的加工改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搬上了舞台。

“万荣花鼓”的打鼓动作淳朴、健美,感情豪放。“花鼓”中,鼓的表演分成高鼓(胸鼓)、低鼓(腰鼓)、多鼓(一人身上带六只或七只鼓,一边舞蹈一边上下击鼓),花鼓的伴奏乐器,只用大锣、铜钹等打击乐器,鼓点主要有“一点油”、“紧三锤”、“四锤”、“流水”等几十种。

孝义皮影

孝义皮影戏是我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因流行于山西省孝义市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孝义皮影在宋金时代已有班规、雕簇者存在,说明孝义皮影在宋金时代已发展成熟。

据专家考证,孝义皮影起于战国,是我国最早的皮影发源地之一。

皮影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各式各样的皮制道具,通过灯光投影到白色幕布上,并配之以乐器,伴之以唱腔、道白,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泽州打铁花

泽州打铁花是山西晋城市过年必看的节目之一。山西晋城境内比较著名的有晋城市郊区的大阳镇和巴公镇的打铁花习俗。

它因晋城古称泽州及泽州府而得名。打铁花表演时,在一处空旷场地搭出六米高的双层花棚,棚上密布新鲜柳枝,上面绑满烟花鞭炮和起货等。棚中间竖立一根六米高的老杆,使花棚总高度达到十米以上。

旁边设一熔炉来熔化铁汁,十余名表演者轮番用花棒将千余度高温的铁汁击打到棚上,形成十几米高的铁花,铁花又点燃烟花鞭炮,再配上“龙穿花”的表演,场景蔚为壮观。

这个春节来山西,过个热闹、传统又喜庆的大年,定会让你不舍离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山西过年闹红火有哪些看点
【纪录片】坚守和传承——万荣花鼓
中华一绝 怀仁旺火
七旬老人生动演绎“小龙人”
孝义碗碗腔
怀仁金沙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