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哈萨克民居
哈萨克族的“白宫”毡房
□ 战争 文/图
新疆温泉县天泉牧场的毡房。
毡房内右前方的立柱专挂男主人的衣服、马鞭。
新疆木垒县牧场拆装方便的毡房。
新疆额敏县喀拉也门乡加拉克村全景。
新疆额敏县喀拉也门乡加拉克村夏季在室外的土锅灶。
宽敞的毡房内经常举行家庭聚会。
在新疆广袤无垠的草原上,无数白色毡房点缀其间,人们常称之为“白宫”。哈萨克族的毡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史书曾有“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酪为浆”的记载。
毡房是哈萨克族的传统建筑。春、夏、秋三季,哈萨克牧民住的“宇”,是可以拆卸和搬运的圆形毡房;冬天则在冬季牧场(俗称“冬窝子”)修建固定的平顶土房。哈萨克毡房高大宽敞,牧民一般就地取材,用红柳做成毡房的圆栅和顶,构成立架,然后在木栅外围支起用芨芨草编成的墙篱,再包上毛毡。毡房顶部有天窗,覆以活动的毡子,用来通风。有的房顶毡上饰有红色或其他色彩的图案。毡房一般向东开门。
毡房拆装快捷,轻便耐用,一两个小时即可搭成入住或拆卸搬迁。但制作时要花很大气力。建造毡房所需材料很多,且都要手工制作,整座毡房需要300多头成年羊的羊毛,工时月余。
毡房外观通常朴实无华,门框由松木做成,上面雕刻花纹或绘制图案,一块鲜艳夺目的挂毯吊在门上。房内富丽堂皇,布置合理,前半部分堆放日用物品,后半部分待客、住人。
门内左侧放置牲畜用具和猎具,右侧摆放食品和炊具,有的用芨芨草编成墙帷隔离。正中的天窗下是铁皮炉,可烧干牛粪用以取暖、煮奶茶。毡房内所有的物品几乎都摆放于四周,或靠或挂在红柳木的菱形格上,毡房中间有宽敞的空间,能歌善舞的哈萨克族同胞可以经常在这里举行家庭舞会和音乐会。
哈萨克的民居很有特点。在人们的印象中,哈萨克的毡房与蒙古包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它们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一般讲,蒙古族建造的才叫蒙古包;而在新疆哈萨克族的游牧民族建造的,名为“哈萨克白宫”,俗称“哈萨克毡房”,不叫蒙古包。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差别有两点:首先哈萨克的毡房是有天窗的,而蒙古包是没有天窗的;另外据说由于信仰的原因,毡房的门一般都向东开,而蒙古包的门一般都向南开。
美丽的哈萨克姑娘
哈萨克毡房
游客与哈萨克孩子
游客与哈萨克新郎新娘
漂亮的毡房内景
作为新房的毡房
新娘的床
开有天窗的顶棚
毡房内条桌上摆设的小碟以及其中盛放的干果类小吃
毡房内的电视电扇
毡房内悬挂的狼皮和狐狸皮
毡房内悬挂的雪豹皮和艳丽的民族裙子
摆放的狐狸皮
村路上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哈萨克少女
凉棚下的哈萨克少女
跳舞的哈萨克姑娘
马背民族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尔泰、塔城地区以及木垒、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及乌鲁木齐等地,人口110多万。哈萨克人信仰伊斯兰教。哈萨克族从古至今一直从事畜牧业生产,过着游牧生活。
公元前105年,远嫁乌孙王昆莫的汉朝细君公主在《黄鹄歌》中写道:“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哈萨克传统民居是便于拆卸和携带的毡房,这是承载着他们两千多年历史的“活化石”。毡房的主要原料是毛毡,其架子是用草原上特有的红柳木做成的。毡房搭建、拆迁容易,冬暖夏凉,坚固耐用,八九级大风也能安然无恙,是牧民们挡风避雨的好住所。
哈萨克牧民的饮食主要是肉和乳制品。乳制品很丰富,有酥油、奶疙瘩、奶皮子、奶酪、酸奶子等。他们喜欢用大块肉做抓肉、纳仁,也吃抓饭、馕和包尔萨克(油炸发面果)。饮料有牛奶、羊奶、马奶子,且特别喜欢马奶子,马奶子是用马奶经过发酵制成的高级饮料。茶在哈萨克族的饮食中有特殊的地位,主要喝砖茶,次为茯茶。如果在茶中加奶,则称奶茶。
哈萨克一词有白天鹅的意思。白天鹅是纯洁、自由、美好、幸福的象征,根据哈萨克族古老的传说,每个哈萨克人都相信自己是白天鹅的后裔。他们热情好客,相互扶助,拥有“没有乞丐的民族”美誉。他们坚毅刚强,在一次次迁徙转场中磨砺着草原勇士的性格。“马与歌是哈萨克的翅膀”,这是哈萨克族古老的谚语。哈萨克人热爱骏马,热爱歌唱,在马背上与歌声里孕育着自己的文明。
[责任编辑:阿依努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新疆,如何区分哈萨克毡房和蒙古包?
来了这么多次新疆,毡房和蒙古包还傻傻分不清楚?
哈萨克毡房与蒙古包的区别吗?
不是所有白色毡房都叫蒙古包
新疆AAAAA级景区之那拉提草原
实地探访那拉提草原上的哈萨克族人:吃住简单,女人撑起半天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