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筑中的禅学思想

禅,是一个非常具有东方智慧的词,很难用确切地语言表示其全部含义。其大概的涵义就是用心灵感悟到玄机和意境。禅,不是简单的大道理,而是一种境界。禅的概念来自于佛教禅宗,但是禅的意境又不局限于佛教。对于禅的实质,禅宗祖师伽叶行者“拈花微笑”的故事让人觉得玄机重重,深不可测,而六祖惠能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又显得过于超脱,令寻常人抓不住要领。

那么“禅”到底是什么?人们又如何通过建筑实体和空间来塑造“禅”、领悟“禅”?

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原之后,最初是和世间方术混杂在一起的。魏晋时期,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南北朝时期无论北方各外族政权,还是南方偏安的汉族政权,都对佛教大力扶持。唐代禅宗开始兴盛,许多僧人道士都和当时的文人有很密切的交往,他们常常结伴游迹于名山大川之中,参禅谈玄,吟诗作赋,相互影响很深。(图2-29)

寺观选址于名山大川已经占有了先天的风景之利,但宗教在中国一向重视参与世俗生活,故而除山林寺观外,更注重对地处城市及市郊的寺观的建设,通过寺观园林来吸引信徒香客,不但用于参禅悟道,还充当城市公园的角色,供那些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们前来游玩,在社会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如北魏洛阳宝光寺就是一处游玩的场所,每逢假日,游人如云,“雷车接轸,羽盖成荫。或置酒林泉,题诗花圃,折藕浮瓜,以为兴适。”其景象好象今天城市里的公园;再如景乐寺,这是一座尼庵,其中常设女乐,“歌声绕梁,舞袖徐转,丝管嘹亮,谐妙如神。得往观者,以为至天堂。”普通百姓都可进去游玩赏乐,并“召诸音乐,逞伎寺内。奇禽怪兽,舞忭殿庭。飞空幻惑,世所未睹,异端奇术,总萃其中。剥驴投井,植枣种槐,须臾之间皆得食。士女观之,目乱精迷。”这符合中国禅“入世”的精神,亲近百姓生活使寺院兼有“公园”的作用。正如林语堂先生所描述的,由于封建礼教对妇女的约束,使她们抛头露面参加社会活动的唯一机会就是到寺观去“进香”,因此中国古代许多爱情悲喜剧的发生都是以寺观作为背景的。

 

 

图2-30 日本京都桂离宫中以白居易诗《春题湖上》为主题修建的松琴亭

寺观园林在造园思想上注重把宗教教义纳入景致当中,其总体构思是模拟经书中勾画的宗教世界的格局,把园林中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赋予深刻的典故,与佛教事迹相联系,使人充分领会宗教的内涵,将教义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的头脑。

 

 

 

图2-31 日本银阁寺园林仿杭州西湖意境的“银沙滩”

这里强调营造幽静的气氛以利于修行,强调与自然界的融合以利于感悟,如北魏洛阳景明寺,据《洛阳伽兰记》描述,“青林垂影,绿水为文。……房檐之外,皆是山池,……萑蒲菱藕,水物生焉。或黄甲紫鳞,出没于繁藻,或青凫白雁,浮沈于绿水。”山水交映,鸟语花香,景致极佳;而景林寺中的园林则显得格外清静幽深。“多饶奇果。春鸟秋蝉,鸣声相续。……禅阁虚静,隐室凝邃,嘉树夹牖,芳杜匝阶,虽云朝市,想同岩谷。”这里的园林专为打坐参禅而设计出的相应的环境气氛,使人如在深谷幽林中一般。

 

 

 

图2-32 日本京都东福寺石庭以白沙和石丛体现“空寂”的意境

寺观园林在风格上大体因地区不同而各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而以位置不同,也可看出城市寺观园林与郊野寺观园林也各有特点,城市寺观园林多是自成一区,附属于寺观一侧,状似私家园林,如北京白云观后园、江南苏州戒幢寺西园等;郊野寺观园林则因大多地处风景名胜,故更多地将自然景致纳入到园林范围中来,特别重视利用山区地形起伏精心布置峰回路转的前导空间烘托气氛,将寺观作为整个园林的高潮部分结束,这种依托自然的园林,可算作园林中最大的手笔了,实例如宁波鄞县天童寺、四川灌县二王庙等。

 

 

 

图2-33 日本京都大德寺大仙院用白沙铺撒的“瀑布”景象

无论是造园手法,还是审美情趣,寺观园林与文人园林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图2-30、图2-31、图2-32)

 

 

 

 

图2-34 日本京都龙安寺枯山水庭院

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颇深,禅就是从中国传去的。禅趣的集中代表是日本的写意园林,又称“枯山水”。这种写意园林盛行于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利用“一山一石写天下之大景”的手法,在咫尺天地中营造大自然的气象万千。这种园林的造景材料与中国山水园相似,也采用石材和植物,但不同的是更强调人工痕迹。与中国山水园“宛自天开”的追求不同,枯山水一看就是明显的人工造园。其山是几片寸石,其“水”是层层的白砂,其植被是精心布植的苔藓。用一个静态的“枯”景塑造出大自然的意境。可谓把来自中国的禅意发挥到了极致。

 

在枯山水中,注重孤石本身的造型和纹理,用形态稳重的石块比拟山峦,用少许石块的并置象征峡谷和沟壑,石块的造型避免类似,在大小、形状、种类各方面务求通过对比达成一致。水的塑造更为写意,以大面积的白砂象征湖海,以耙梳出来的平行曲线象征波涛汹涌,以回环的纹路象征惊涛拍岸和急流旋涡,在凝滞中透露出激荡,好象表面安详的人在内心深处翻滚着复杂的世界。在植物配置方面,为了和“枯”的格调相统一,特意屏弃了繁花和茂树,仅以苔藓、薇蕨类朴素低矮的植被塑造静寂的生机,即使采用树木,也精心控制其数量和树形,犹如盆景一般。(图2-33、图2-34)

日本的枯山水是禅僧的思考和发明,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体会到淡泊致远的情调,更能领悟到一种深邃的世界观。正是因为一个“枯”字,把世界凝固成一个静止的永恒,一切风花雪月、生老病死、兴衰起伏的世间万象,在这里都静止了,只有永恒是不变的。这里没有繁花,所以没有枯荣;这里没有流水,所以永不干涸。一切现世的矛盾和烦恼在这片宁静的咫尺天地中获得了解脱,这既是逃避,也是智慧,更是禅意。

枯山水的著名实例如龙安寺石庭和大仙院庭院。

从中国文人山水园和日本的枯山水中可以领略到不同禅机的意境,也可以触摸到禅的实质。禅这种处世的态度,对抚慰人们的心灵是非常有效的,人们通过禅想和坐禅,可以领悟到心灵宁静所带来的大智慧,可以把尘世的烦恼化解于内心的博大之中。


2、西方具有“几何特征”的环境观念

西方人长期以来把自然环境看成是开发和改造的对象,是在“人——神”系统下的副产品。

 

 

图2-35 巴比伦“空中花园”

与中国早期的园林一样,西方早期的园林也有生产型和观赏型。巴比伦空中花园就是典型的例子。巴比伦王可以象埃及法老建造金字塔那样在酷热的沙漠修建一座奇迹般的阶梯型大花园,不惜修建复杂的供水系统,以使花园四季常青。居推测其底边为275m×183m的矩形,顶部是52m×17m的神殿,总高度约30m。这是一座奇异的“绿色”金字塔。花园共分为四层,是一座立体的大假山。为了灌溉这座花园,特别设计了从幼发拉底河到巴比伦城的地下输水道,把河水直接引入花园。距一位游历过巴比伦城的罗马作家描述,空中花园里面绿荫浓密,柏树和棕榈成林,遍植奇花异草,空气中充满了芳香,使人忘却了这里四周的干旱和不毛。空中花园的确是古代世界的奇观,但移天换地的手法也是和环境对立的,“人定胜天”意义的建造活动虽令人叹为观止,但终不免倾全国之力满足了宫廷的需求,是昙花一现的建造,不能保持长久。(图2-35)

 

 

 

图2-36 古罗马的斗兽杀戮场面

古罗马时期的贵族也修建了很多享乐型的庭院,最著名的是哈德良皇帝的离宫。这位皇帝将帝国各处自己所喜爱的建筑都搬到这座离宫中,修建了宫殿、庙宇、剧场、图书馆、浴场、敞廊、亭榭、鱼池等,好像是乾隆皇帝把江南美景都搬进避暑山庄一样。但是哈德良离宫没有避暑山庄那样的意境,其重点是放在建造一些造型奇巧的建筑上,庭院只是建筑的附属品。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还是西方的环境观造成的,只强调园林的功能性,在审美层面与建筑美学混为一谈,缺少对园林自然美的塑造和组织。许多罗马贵族也在自己家里修建宅园,用于休憩和展示艺术品,特别是从希腊掠夺来的艺术品。罗马的状况就像中国商代,国力强大,但精神空虚。罗马出现了很多暴君并做出许多荒唐之举,商纣王曾修筑“酒池肉林”玩裸奔淫乐,罗马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城市里,他们以厮杀游戏为娱乐手段,残忍地观看人与人、兽与兽以及人与兽的生死搏斗(图2-36)。他们从周边各地运来狮、虎、熊、狼等猛兽用于杀戮,有时候一次庆典或节日要杀死数千头猛兽,殊不知这些活动都是对自然生态的巨大破坏。罗马只有建造成就,而没有环境观念,更没有出现象中国那样成体系的文人写意园林和宗教园林。

 

中世纪西方建造技术出现重大变化,园林的发展也陷于停顿。中世纪城市中很少种植树木,狭窄的道路两侧没有行道树,城市与自然几乎隔绝。各地的城堡也呈现孤立的状态,隔绝于自然环境。城堡里没有花园,只以动物标本作为装饰。教堂和修道院的庭院中的园子是内向型的,除了草坪,其他植物很少,只有一眼清泉,一片肃穆,便于修士们进行清心寡欲的修行。这些园子也与世俗生活相隔绝,没有游赏的功能。

 

 

图2-37 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全景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城市生活的活跃,花园的艺术氛围才得到加强,并出现了几何造型的园林,有专门的造园师进行设计。西方园林继续在休憩花园方面发展,花园作为建筑的附属物,被按照建筑的负责进行设计和布置。文艺复兴以后的造园理论认为园林是建筑和自然环境之间的过渡,因此要体现这种中间性质,兼有人工和自然两者的特性,因此需要以自然因素(比如植物)为基础,进行修剪来体现人工痕迹。因此植物被安排成几何形布局,形状也要剪裁成大自然中所没有的几何形。这其实还是深深地受到古希腊哲学和美学的影响。也有人认为这种审美倾向是由整齐耕种的农田转化而来的。无论如何,西方缺少一个用心体会大自然山川美学的阶段,因此造园艺术缺乏自然美的特征是不争的事实。

 

黑格尔就在自己的巨著《美学》中赞扬了这种几何化、规整化的园林格局,他认为园林本身没有独立的意义,只是一个爽朗愉快的环境,“建筑艺术和它的可诉诸知解力的线索,秩序安排,整齐一律的平衡对称,用建筑的方式来安排自然事物就可以发挥作用。树木是栽成有规律的行列,形成林荫大道,修剪得很整齐,围墙也是用修剪整齐的篱笆来造成的,这样就把大自然改造成为一座露天的广厦”。

这种几何形园林的集大成者是十七世纪法国的古典主义宫廷园林。法国的造园艺术主要受意大利文艺复兴花园的影响,几经发展演变,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十七世纪,中国出了一个造园家计成,写了一本著名的造园名著《园冶》,而十七世纪的法国也出了一个造园家勒瑙特。

勒瑙特出身于造园世家,从祖父辈就开始为宫廷设计花园。他从小学习园艺和美术,深受古典主义思想的熏陶。在画家勒布伦的推荐下,勒瑙特有机会为上流社会大臣设计庭园。他的设计引起了国王路易十四的注意,就委派他去设计凡尔赛的花园。这个机遇使勒瑙特一举成名,成为了最有成就的法国造园家。(图2-37)

凡尔赛园林从1662年开始到1688年建成,花了26年的时间。园林位于宫殿的西侧,规模和尺度都非常大,其中轴线延伸约3km,近处为花园,远处为林园,再远处的田野延展约8km,直达天际。在宫殿的大镜廊可以俯瞰花园并眺望远景。从中央的阿波罗之车喷泉向西开凿了一个臂长超过1km的十字形人工水池,尺度很大。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对大的园林进行分景处理,以便组织。凡尔赛园林也对景致有划分,不同的是这种划分的前提仍是保持一览无余而取得层次感。具体做法是近处景物尺度要小、布置要相对密集,远处尺度渐渐变大,布置相对疏松,加强透视的进深感。景物人工修饰的痕迹明显,构图采用几何题材,尽量采用对称的手法。这些与中国园林“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原则也是不一样的。凡尔赛园林注重运用典故,整个园林都是围绕着罗马神话太阳神阿波罗的题材来建造的,借以比喻“太阳王”路易十四。(图2-38)

 

西方缺少象中国一样的文人士大夫阶层,因此没有出现向大自然发现审美情趣的艺术倾向,西方也没有中国一样的禅学宗教派别,因此西方基督教建筑中也没有出现意境园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
中国园林的禅学意境,比枯山水更胜一筹
历史文化|中国园林
陈博士说园林|剧透(2):瞅瞅古典园林的家里人
中国古典园林简介
邮票上的“苏州园林之美”,一起来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