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闽文化概述

  随着区域文化热的持续升温,闽文化的宝库正在被缓缓打开,闽文化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引起了愈来愈多人的关注和兴趣。

  福建有“歌舞之乡”之称。山文化、水文化与海文化的熏染,使山歌和渔歌在福建民歌中占有重要位置。此外,劳动号子、唱诗、小调、舞歌、斗俗歌曲、儿歌、生活音调等民歌也异彩纷呈,其中如流传于闽南一带的儿歌《天乌乌》,表现二老在煮泥鳅时为淡咸而争吵,把锅都打破了,妙趣横生,余味无穷。福建曲艺音乐有20余种形式,其中南曲(也称南音)影响最大、最古老,它不仅是唐末五代燕乐杂曲的遗响,还可以从中探寻到宋代南戏的声腔,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最丰富和最完整的大乐种,被称为“活的音乐历史”和“音乐化石”。

    福建又素有“戏曲之省”之称,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闽剧、芗剧五大剧种饮誉海内外,传统遗产极为丰富。如莆仙戏仅传统剧目就有5 000多个,8 000多本,不仅保存了全国最多的南戏剧目和中原古剧,还是迄今收藏世界戏剧艺术作品最丰富的图书馆和博物馆。莆仙戏和梨园戏的传统剧目、音乐曲牌、角色行当等都与南戏关系密切,其音乐和演奏上与唐宋大曲有一定继承关系,所以被称为“南戏遗响”和中原古剧的“活化石”。

    福建历代书画以其绚丽多彩的成就,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艺术宝库。福建画家能融合各家之长,表现出极强的创造性。宋代建阳人惠崇的画充满江南牧歌式情调,世称“惠崇小景”;福唐(今福清)人陈容的《云龙图》开元代以后诗、书、画三位一体普遍化先河;连江人郑思肖以不着地、没有根的《墨兰图》,使“露根兰”成为一种绘画流派而在福建盛行到清末;清代长汀人上官周注重人物传神,开创了“闽派”画风;宁化人、“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将书法和画法相结合,独步人物画坛。

    福建书法名家辈出,宋代仙游人蔡襄取法多家后自成一家,明代漳浦人黄道周的书法被称为人品与书风紧密统一的结晶,清代汀州人伊秉绶的隶书被称为清代碑学的开山鼻祖。福建书画传统延绵至今,文化部曾先后命名福建的龙海、同安、晋江、莆田、漳平新桥、诏安、建瓯等为“书画之乡”。

    福建的民间美术丰富多姿,琳琅满目。福建年画以木版画为主,内容几乎涉及人民生活各个方面。漳州年画善于推陈出新,既有北方年画之粗犷,又兼有江南年画之秀丽;泉州年画往往与乡间民俗结合在一起,深受南洋华人欢迎;福鼎年画别具一格,如《八锤大闹朱仙镇》将美人与武打同出一图,实为罕见。福建石雕饮誉海内外,惠安石雕和寿山石雕为其最著名的种类。惠安石雕有圆雕、浮雕、沉雕、影雕四种,各有千秋,海内外许多地方都可看到惠安石雕艺人的精湛之作,如南京中山陵华表、台湾龙山寺的八对大龙柱、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柱座、日本鉴真和尚墓园等。寿山石雕分圆雕、浮雕、镂雕、薄意和印钮五大类,品种已近千种,现陈列于人民大会堂的“求偶鸡”意趣盎然。福建民间木雕也颇为盛行,泉州开元寺24尊雕附在斗拱面的“飞天乐伎”,是罕见的木雕珍品。现代著名木偶头制作艺人江加走吸收了民间木雕神像和戏曲脸谱的表现技法,创造了不少艺术珍品。剪纸是福建农村妇女热爱的一种民间艺术,漳浦曾被文化部命名为“剪纸之乡”,并两次编辑出版《中国福建漳浦剪纸集》,发行国内外,有数千件作品在国际展出并销往海外。福建烧制陶瓷历史悠久,宋代建阳水吉建窑的黑釉器颜色亮丽奇特,其最主要的黑釉器“建盏”曾作为珍宝被带到日本,被当做日本国宝级文物收藏于东京静嘉堂文库的“曜变”瓷碗,就是其中一种。元代时间德化窑的白釉器俗称“建白”,滋润明亮,滑腻坚实,洁白中微见淡黄,纯净无瑕,光洁如绢。明清时期福建的青花瓷器,主要产于德化窑和安溪窑,皆为珍品。

    福建作家以长于文论而称著于世。恐怕没有哪一个省的文学理论有福建这么兴盛过。中国的真正诗话产生在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魏庆之的《诗人玉屑》是研究宋代诗论不可或缺的诗话集;刘克庄的《后村诗话》和敖陶孙的《敖器之诗话》都是著名江湖派诗论代表作。元代杨载的《诗法家数》、《诗学正源》、《杜律心法》都是当时重要的诗话著作。明代高木秉的《唐诗品汇》拉开了唐、宋之争的帷幕,引导了整个文学潮流;王慎中的诗文主张曾被唐宋派奉为圭臬;李贽的“童心说”等文学理论成为明代后期新的文学思潮纲领;谢肇氵制对小说戏曲的精辟论述大大提高了小说戏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些闽籍文论家的出现,使福建的文论兴极一时,清代和近代,福建的文学评论也毫不逊色,林昌彝的《射鹰楼诗话》、梁章钜的《东南桥外诗话》、陈石遗的《石遗室诗话》、严复和林纾的文论等,都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福建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教育由唐至近代久盛不衰。唐代福建处于开发阶段。唐宗室李椅任福建观察使时,“崇学校,励风俗”;常兖任福建观察使时。“设乡校、延名师儒以教闽人”;漳州刺史陈元光命子弟读书勤学,鼓励漳州人读书。五代时,闽王王审知广设学校,下令学龄儿童均需入学。宋代福建八个军州都办有州学,还办了许多县学。建阳人游酢、将乐人杨时赴中原拜师而有“立雪程门”故事。宋代福建书院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大,为全国罕见。一些民办义斋、书堂、家塾等也较为普及,读书蔚然成风,不仅福州“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连偏僻的泰宁,也“比屋连墙,弦诵之声相闻”。教育的兴盛创造了我国科举史上的奇迹。唐五代福建人口仅70万左右,但已有74人中进士。两宋福建有5 985人中进士,22人为状元,按人口比例为全国第一。

    元明清各代福建教育仍居全国前列。元代开设有蒙古字学、医学和科技学校(也称阴阳学)。明清在城乡办有千所以上带有义务教育性质的义学,清代开有纠正土语的“官音书塾”,为旗人开的“八旗官学”,清代洋务派在福州办起了“福建船政学堂”。

    宋元明清,在福建学术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是闽学。它产生于北宋,至南宋朱熹为集大成者,其思想核心是天理论。在中国历史上,还很少有哪一个学派像闽学这样产生过如此深远的影响:作为闽学核心的朱熹学说其理论价值被统治者所认识后,逐渐成为控制整个国家社会意识形态的官方哲学。闽学还传入日本、朝鲜、越南、新加坡等国家,并和这些国家的社会现实相结合,产生了日本朱子学、朝鲜退溪学等。闽学还传入欧美,近年来西方研究朱子之说极为活跃,开过多次研讨会,朱子学说逐渐成为世界性学说。福建古代科技也大放异彩。仅以两宋而言,就有天文学家、《新仪象法要》的作者苏颂,世界法医学鼻祖、《洗冤集录》的作者宋慈,主编《武经总要》的曾公亮等。(郑立宪 主编)

 

   《八闽文化经典故事》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北京园博会--闽园(绝品收藏)
福建莆仙戏全本戏大全
福建莆仙戏电影《团圆之后》
【福建莆仙戏】全本《任忠卖母》
福建莆田莆仙戏之洗台
福建古代地方文献研究范围、现状及方向简述 地方文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