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蜀文化发源地在达州——巴文化的来源

 据考古发掘,达州市宣汉罗家坝是史前文化发端于200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其代表性古人类是“ 巫山人 ” 。距今约 4100多年前,巴人先民就世世代代在罗家坝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巴人文化。
   巴人文化的形成大约在商周之际。据《辞源》记载,位于四川省东部一带地方。公元前16世纪初至今大约4100多年前,即是四川最早也是分布最广的民族。古代巴人不但作战勇猛顽强,以致被称为“ 神兵 ”,而且能歌善舞。在荒莽的大巴山、秦岭中,在极为艰难困苦的
生活条件下,自强不息,世代繁衍。他们斩蛇蟒、射虎豹、猎牧捕鱼、垦荒种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和建设。

   其巴文化的主要代表有:“ 巴渝舞 ” ──古代巴渝地区民间武舞。中国古代典籍记载最古老的音乐创作产生于巴地(罗家坝)。巴渝舞来源于商末巴师伐纣时的“ 前歌后舞 ”。巴渝舞特点:舞风刚烈,音乐铿锵有力,属武舞、战舞类型。“剑弩齐列,戈矛为之始。进退疾鹰鹞,龙战而弱起” , “ 退若激,进若飞。五声协,八音谐 ”。汉初,巴渝舞被刘邦移入宫中,成为宫廷乐舞,也是王朝祭祀乐舞。那时巴渝舞几乎成了国家乐舞。唐以后,巴渝舞从宫廷乐舞中消失。尽管如此,在民间,巴渝舞遗风犹存,川东巴人后裔的踏踢舞、摆手舞、腰鼓舞、盾牌舞,就是古代巴渝舞的流变,现在的薅*锣鼓、花鼓调、花灯调、莲花落、川剧帮腔、川江号子、船工号子、劳动号子、翻山铰子等都和巴渝舞曲密不可分。“ 巴乡清 ” ── 古代巴人的酒,以 “ 巴乡清 ”著称于世。《水经 · 江水注》记载: “江水又迳鱼腹县 ( 今奉节 ) 之故陵 ……江之左岸有巴乡村,村人善酿,故俗称 ‘ 巴乡清’ ,郡出名酒。 ”此酒名贵,饮誉遐迩。清酒酿造时间长,冬酿夏熟,色清味重,为酒中上品。巴人善酿清酒,表明其酿酒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巴文化历史史料佐证
   研究巴人历史的早期文献著作有《山海经》、《左传》、《世本》、《华阳国志·巴志》、《水经注》和《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等书。最早记载巴人事迹的古文献是《山海经》。《山海经·海内经》说:“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南有巴国,有黑蛇,青首,食象”。《山海经·海内南经》说:“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居属也。”《今本竹书纪年》也有:“(帝启)八年,帝使孟涂如巴涖讼”的记录。与《山海经·海内南经》的记述如出一辙。至于巴人“廪君”,在《山海经》中并没有见到直接的记录。《山海经·大荒南经》说:“有臷民之国,帝舜生无淫,降臷处。是谓巫臷民。巫臷民盼姓,食谷。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樯,食也。爰歌舞之鸟,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爱处,百谷所聚”,或认为“巫臷”即“巫蜒”,就是秦末汉初学者著述的《世本》中的:“廩君之先,出自巫蜒”的“巫蜒”。《世本卷七下·氏姓篇下·姓无考诸氏(清秦嘉谟辑补本)》:“廪君之先,故出巫蜒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曋氏、相氏、郑氏,皆出于五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廪君名曰务相,姓巴氏。与樊氏、曋氏、相氏、郑氏,凡五姓,俱出皆争神,乃共掷剑于石,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雕文画之,而浮水中,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惟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辙来取宿,旦即化飞蟲,与诸蟲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余日,廪君不知东西所向七日七夜,使人操青缕以遗盐神曰:‘缨此即相宜,云与女俱生,宜将去’,盐神受而缨之,廪君即立阳石上,应青缕而射之,中盐神,盐神死,天乃大开,廪君于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世尚秦女”。《世本·下·侯国氏姓(雷学淇校辑本)》说:“巴郡蛮本有五姓。廪君之先,故出巫蜒也。廪君,名务相,姓巴氏。与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山有二穴,其一色赤,其一色黑,如丹漆状。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生于黑穴。五姓未有君长,俱事鬼神,皆登呼躧穴屋,掷剑刺之,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能中之,众皆叹。又各令以土为船,雕文画之,而浮于水内,约船浮者,神以为君。他姓船不能浮,独廪君船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阳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莫辙来取宿,旦即化为蟲,与诸蟲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十余日,廪君思其便,操青缕以遗盐神曰:‘婴此即相宜,云与女俱生,宜将去’,盐神受缕而婴之,廪君即立阳石上,应青缕而射之,中盐神,盐神死,天乃大开,廪君于是君乎夷城。” 
   巴文化的历史积淀
   四川达州宣汉罗家坝遗址距宣汉县城 35公里,该遗址曾为东乡县县城,公元前 11世纪,周武王灭商, “ 以其宗姬封于巴 ”(《华阳国志》),宣汉县地即属巴国领域。该遗址所在地为古代东乡废县治地。从西魏恭帝二年至元二十年(公元555 年 -1283 年),建县长达 728年。废县治地,古籍明载位于益迂(今中河)下蒲(今后河)两水间,也就是今天的普光镇对岸。初为罗家坝,唐代德八年(625年),移治于东一里,安养故城,即张家坝,宋初复还罗家坝旧治。明:《羲州府志》记载为:东乡八景之一,其名曰:花港流杯。该遗址在后河,中河交界处。三面环水,背靠浅丘山地。20 世纪 70年代,当地村民挖泥烧砖时曾挖到过青铜剑、青铜罐等,省、市文物专家前往考察,采集标本,认定为战国土坑墓群和汉代遗址。1996 年 3月,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发掘罗家坝战国墓群。1999 年 9 月至 11月,省考古队对罗家坝遗址进行首次发掘,共出土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等2000多件珍贵文物,经专家鉴定,这些文物为新石器时代至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时期文物,历史年代久远,文化积淀深厚。初步估计,罗家坝文化遗址距今有3000 ~ 4700年。罗家坝遗址,地下保存着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存和东周时期的墓地遗存。遗址堆积甚厚,约在2 ~ 3米间,年代跨度较大。遗址早期地层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陶片中有夹砂褐陶的花边口沿、折沿罐口、喇叭口罐沿、尖底器等,是川东北地区同期常见的出土物。发掘者认为:与川北通江擂鼓寨、巴中月亮岩;峡江忠县哨棚咀一期、奉节老关庙下层;陕南李家村文化等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这是可信的。罗家坝遗址面积约50 万平方米,这次只发掘了西南部临河的边缘面积400平方米,也许聚落遗存还在北面中部,该遗址考古
工作被评为“1999 年四川省十大文物工作成果 ” 。 2001 年 6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 年 3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专家、学者进驻罗家坝进行第二批发掘。5 月 5日,由于发生盗墓案,考古队随即对被盗墓葬 (编号为 M33)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又发掘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大批文物,加上公安机关追回的7 件被盗文物,共约 160余件,在全国已发现的所有巴人文化遗址中规格最高。经专家推测,该墓可能是巴国王侯之墓。省考古队在第二期发掘的400 平方米内,共出土器物 530余件,再次印证了该遗址是研究巴人文化最重要的基地。经各级专家评估,罗家坝遗址对研究川东北地区原始文化和巴蜀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遗址的发现和进一步发掘,给研究巴文化与周边诸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学术价值的佐证。
   巴文化在达州的发展 
   神秘古老的 “ 巴人文化 ”是中华民族
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巴文化是巴国王族和巴地各族所共同创造的全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其社会结构的总和。巴人的语言、文字、风俗和信仰等都与中原华夏族不同,它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据宣汉普光镇罗家坝遗址发掘出土文物的文物考证,宣汉是巴族生息繁衍的地方。从农牧、手工业、民风民俗等方面都可看出与其中原文化有许多的不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巴人文化
央视《国宝档案》再次聚焦达州历史文化遗产
巴蜀文化的半壁江山,你知道是什么吗?
总奖金超20万!达州巴文化全国征集活动来袭!
《山海经》与巴国史新探
《山海经》与蜀国史新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