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人性
所谓人性,是指人的本性,也即人的特性中最根本的内容。古往今来,人们对人性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荀子云:“人之初,性本恶”,也有人说:人之初,性无善恶。简单地将人的本性归纳为善或恶不足取,本性善良的人有时要显出凶恶,比如对敌人;本性凶恶的人有时也表现出善良的一面,比如对亲人。生活中不存在绝对的善人,也不存在绝对的恶人。

   对于人性的研究,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有过各种各样的假定。事实上,在每个人的心目中,每一个人对人性也有自己的假定,只不过这种假定不是系统的,没有理论化的,每一个人都在自己假定的人性基础上管理他人与自己的交往;并通过管理效果的成败来修正自己的假定。比如,起初认为某个人总是能吃苦耐劳的,即使毫无意义的劳动他也愿意付出,于是,你在某个时刻给他分派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而且也相信他尽心尽责,但结果并不如你所愿。因而你发现每个人选择的事情有他自己的标准,人与人之间的选择标准并不相同,这使你更坚信了人与人之间差异的广泛性。

   假如我们向众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人性有那些基本的特点?”不同的人恐怕会有不同的答案,但以下的判断几乎是共有的:

   人是社会人,其思想和行为受社会的影响;

   人都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和满足;

   人以自己的基本生理需求满足为基础;

   人的品性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人受习惯的制约,但有时也力图改变习惯;

   人天生懒惰,总是希望少付出,多获得。

   这些回答看起来有些相互矛盾,实际上,人的行为总是在矛盾中产生的,因为人有两个最本质的矛盾需求:一是尽量少付出;二是尽量多获得,没有付出岂能获得?人们也正是在效率原则——少付出多获得的原则下指导着自己的行为。

   从以上关于人性的回答中,可以提炼三个基本的观点:

   第一个观点是动因,即人的行为是有动机和原因的,正如物体运动是受到力的作用一样,社会对人的影响就是通过人的行为动因对人的行为发生作用;

   第二个观点是目标,即人的行为是有目标的,人的行为受其目的指引,人总是要达到某种目的。

   第三个观点是行为,在人已经有了动因和目标之后,人的行为便产生,也可以说,人的行为是动因和目标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于人性的三个基本观点“动因”、“目标”和“行为”的关系如下:

   动因导致行为的发生,从而达到目标的实现;

   目标反过来又会引导行为;目标反过来又会决定动因。

   举例来说:肚子饿了想吃是动因,填报肚子是目标,寻找食物的行为可以达到填报肚子的目的。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行为模式并非如此简单,原因有:动因并非能导致采取相应的行为;行为的结构未必能达到目标;动因、目标和行为并不是单一化的,而通常是复合的,即有多种动因,要达到多种目标,可以采取多种行为。

   人的行为及其动机、目标总是相互作用与反作用的,三者在人的行为选择过程中得到校正和发展。举例来说,上学学习的目的是当科学家,动因是科学家受到社会尊重,自己也想象科学家一样受人尊敬,目标是成为科学家,所采取的行为是刻苦攻读。但在刻苦攻读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力所难及,于是修改自己的动因,不打算当科学家,同时行为也作相应的校正,放弃专攻一门,选择学习更加实用性的知识,从而原有的目标也就无法达到,转而努力追求新的奋斗目标。

   人的行为、动因和目标的相互影响,是受制于人的效率原则,或曰最优化原则。我们假定人性的三个基本观点:行为、动因和目标是对人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脱离这三点,会陷入无从把握和了解人的困境,因而这三点也就成为人性分析的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2个反映真实一面的人性图[完整版]连载一
03“努力”的尴尬处境
交流带给你什么影响?
人性解析 - 一统江山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人性”的定义是什么?
食色性之三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