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说广西客家之四:光耀八桂
北海风尚 北海风尚

荒荆村野一望地,丛生猛虎林蔽日。

继有客公垦沃土,万芳浆果一坛蜜。

    广西虽自秦汉以来就以归附中原,纳入历朝政府统治的版图,但是由于地处岭南偏僻之地,又逢多年战事的侵扰,仍属穷山恶水,贫瘠荒芜之地。1431年,明朝的都督山云在奏章中提到:广西左右两江,设土官衙门大小四十九处,蛮性异常,仇杀不断。朝廷每命臣同巡按御史三司官理断。缘诸处皆瘴乡,兼有蛊毒,三年之间,遣官往彼,死者凡十七人,事竟不完。

   到了清朝初期,当时的广西布政使崔维雅在一份奏议中是这样描述广西的:粤西自康熙十三年逆变之后.....百姓畏避,流离远窜,田地遍生荆棘,村野一望邱圩,道路几无人迹,萧条凄惨,未有甚于此时者也。可见明清两代客家人大规模入桂之时,其面临的生存环境和压力是充满挑战的。

     这里是贺州黄田镇芳林新村,黄强周老人带我们来到黄氏家族的祖祠,仅从门联就不难看出这是个家声显赫的家族。老人告诉我们他们的祖上是清嘉庆年间迁居此地的,后来家族教导有方,出了一位因平乱有功而于光绪15年被册封为镇威将军族人,为了表彰其夫人贤惠有得,特立了一块诰封碑,以示奖赏。

           贺州黄塘镇芳林村

   老人告诉我们,当初祖先刚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凉,周围到石山边都是遮天的参天大树,从这里到芳林街没有几个人结伴不敢出去,听说还有老虎。南宋周去非的《岭南代答》中是这样描述当时广西的农业耕作状况的:深广旷土弥望,田家所耕,百之一尔。必水泉冬夏常注之地,然后为田。苟肤寸高仰,共弃而不顾。其耕也,仅取破块,不复深易,乃就田点种,更不移秧。既种之后,旱不求水,涝不疏决;既无粪壤,又不耕耘,一任于天。

  这种缺深耕少细作,既无水利有无施粪,靠天吃饭的耕作习惯一直保持了几百年,即使以开辟的农田,也因当地人缺乏农耕知识,农作物产量很低。广西客家研究所的熊守清认为:在清朝那个时候,当地的土著生产基本上是当根火种,客家人生产方式算是比较先进的,修水利、做堤坝,说很多地方都可以种水稻。

    在黄田镇芳林村,黄氏先民来到这里后,联合周边的客家人和土著居民一起,砍伐林木,修建河坝,引水灌溉,开发了4000亩良田。7月正值稻香千里,荷花盛开之时,放眼望去,青山下,田野里,好一派丰收的景象,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

   贺州市莲塘镇仁冲村的江家大屋是目前广西保存比较完整的客家围屋,江氏先祖1641年定居于此时,这里被称作糊洋田,经过100多年的开垦,至清光绪年间这一带终于成为一片沃土。

  江氏后人告诉我们:祖先来到的时候兴修水利,修坝桥,耕作的农田就得到保障,水车可以灌溉,开发的土地有几千亩。雇工开发,雇了很多工人开发,工人开饭就吹号角,打鼓。土地有了,粮食也有很多了,就运到广东去卖。

   客家人入桂,带来了中原发达的、先进的种植理念和方法。广西客家人的主要居住地,如桂南的玉林、贵港、钦州、北海等地,由于气温高、雨量充足,无霜期长,因此是双季稻主要种植区,客家人在这里因地制宜,视水土条件选用适合的品种,注重冬翻土晒田,促进泥土熟化,减少虫害。

    贵港市木格镇君子垌

   地处贵港市贵南区木格镇与木梓镇交汇处的云垌村,原来叫做:怀北二里,又称君子垌。一直是人烟稀少,匪徒出没的地方。乾隆三十年(1765)以后,陈、叶、黄、邓、黎等20多个姓氏的客家人陆续从广东兴宁、梅州、龙川以及广西的陆川、北流来此定居。

    何氏后人何炳生介绍说:何家在乾隆309月初一就开始搬来,刚来的时候呢这里是荒凉孤独的,就划这块地为我们所有了。乾隆三十八,钟屋的和夏屋的过来,再后来乾隆四十一年到姓叶的,四十八年就是姓邓的姓黄的,很多就来了。

   自明清两代客家人入桂之后,广西的耕作面积成倍增加,加上客家人带来的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至晚清时期,原来地广人稀的广西,已成为每年向广东运销粮食二百多万石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清代陆川的米场、清湖等客家人居住地地的稻谷产量在桂东南都名列前茅,米场镇就是因为这里的谷米交易地而得名的。如今,以合浦、博白、陆川、浦北等地为主的桂东南地区仍然是广西主要商品粮基地。

   在种植粮食的同时,客家人又发挥自己善于经商的优势,开发种植各种经济作物。每年六月合浦县公馆镇大廉山下的香山村,此时正值盛夏荔枝收获的季节,朱定彪带我们来到了他的荔枝园,只见满山遍野到处挂满了荔枝。这里出产的荔枝以个大皮薄、肉厚、核小而著称,水分适中,甜而不腻。

   香山村是一个客家人聚居的村落,而且以朱姓为主。在村里我们找到了最古老的一片荔枝林,大概230株,据这里的老人介绍这些老树树龄都在200-300年间,完全是自然生长的,与人工培育的不同,这些荔枝树普遍比较高大,至今仍然枝繁叶茂,果满枝头,每颗树都有围栏围着,并支起蚊帐派专人看守,据说这些荔枝的售价一般都在百元以上。

  解放前香山村民就发现这里的土壤、气候和环境条件特别适宜种植荔枝,于是逐步开始种植荔枝,如今香山鸡嘴荔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品牌产品,家家户户靠种荔枝盖起了洋楼。

   吴洪密是贺州公会镇清泉乡人,如今在桂林从事摩托车销售,今年天气大旱,此次他特意从桂林赶回来就是要和家里人商量,出资打一口井。

    贺州公会烟叶

  他告诉我们整个公会镇基本上都是客家人,这里四周围是山,人多地少,生存压力很大,当地人在迁居过程中发现这里的土地非常适宜烟叶的种植,于是开始大规模种植烟叶,由于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且富钾少磷适宜烟叶生长,这里出产的烟叶具有色泽鲜黄,叶厚油润,浓郁清香,阻燃力强等特点,经过多年的发展,会会镇已经占领了全国80%的晒烟市场。

        贺州沙田芳林马蹄

   贺州沙田镇的芳林乡,当地原来称作荒林,后来客家人迁居于此,开垦荒地,种植马蹄,这里的马蹄表面光滑,果大皮薄,肉脆渣少,爽口清甜,民国早期芳林的客家人家家户户开始种植马蹄,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并带动周边,如今年种植面积2万亩,如今芳林马蹄已经名扬四方。

   博白是全国第一客家大县,到了博白蕹菜是每个来到这里的游客必需品尝的一道菜,这里的蕹菜以其鲜、脆、嫩著称,仅适宜在城郊十几公里范围内的水田生长,经过多年的培育,已远销南宁、广州、香港、澳门等地,全县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是博白县农民增收的快捷途径,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此外像荔浦的芋头、白沙的果蔗、博白的龙眼都成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品。

   客家人入桂是明清时期,当时正值广西百废待兴之时,客家人所到之处不仅给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理念,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玉林师范学院教授徐天河认为与其他省份不同,广西客家人住平原、海边、水边,所以生产的环境比较好,经济发展领先于广西各地是有道理的。

     蒙山田园风光

  蒙山县四面环山,林木茂密,全县22万人口中,客家人占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西河、文圩、蒙山等几个乡镇,自清末开始客家人开始种植杉木,运往梧州、广州、香港等地,到了解放前几乎包揽了全县的林木种植和经营。

     贵港木格镇客家围城

  客家人有句俗语:种花不如种菜,养雕(鸟)不如养鸡。在发展农业种植的同时,客家人普遍重视家禽的饲养。在贵港市木格镇云垌乡,至今还保存着十七座民国时期修建的客家围城,据当地老人介绍说,其祖辈们的第一桶金就是靠养鸭致富的。

     陆川放坡养猪

   在广西客家人把养殖业搞成品牌和产业最典型的要数陆川的养猪业。早在明朝万历年间编纂的《陆川县志》中已有关于陆川猪的记载。当地人把养猪看成是一项非常重要事,甚至是一家人一年的希望。陆川县志办主任罗灿告诉我们:客家人吃捞水饭,水要比米多很多,煮开时把米捞起来就是粥,是很稀的饭,就剩下的那个粥,除了人吃一点,剩下的全部喂猪,这是米当中最好的营养都给猪了。此外还把红薯苗剁了用那些粥水泡熟。

   陆川猪与其它猪相比体型偏小,性格温顺,出栏期长,其肉皮薄、肉嫩、脆而不腻,经过多年的精心喂养、选种,早在1973年陆川猪就被列为中国地方优良品种,2000年被列入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是全国八大地方优良品种之一。如今养猪业已经发展成陆川的一个重要的特色产业,从育种、养殖、再到加工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体系,20092010年成功举办了二届中国名猪(陆川)文化节陆川猪已经成为造福一方、名副其实的“明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清时期迁来广西落户的后广西人-----客家人
陆川客家的源流
具有岭南客家特色的陆川“客家采茶戏”
陆川啀戏
广西陆川吕氏
【创作大赛】热爱家乡的客家汉子刘金龙 || 周里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