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灯笼源自2000多年前的餐具?你需要知道的,关于灯笼的演变历史

原始社会中,人类因为发明了钻木取火,进而告别了黑暗。在此之后,火把成为承载火焰的主要工具。汉子“烛”最初的意思,就是指一种易燃材料制成的火把,用手举起已经被点燃的火把,称之为烛。在地面上架起的火堆,则被称为“燎”。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学会使用的工具也不断更新迭代,简单的火把和火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生活中对火的需求,进而在商周时期,人们发明了青铜材质的“镫”,在楚国屈原所著的《楚辞·招魂》中有这样的描写:“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翻查汉字字典我们会发现“镫”就是“灯”的繁体字,

镫的原型源自青铜器皿中的豆,豆在商周时期是餐具的一种,主要用来盛放腌菜、肉酱等食物,除了青铜材质外,最早的还有陶制。在近代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可以看到一种和如今灯台很相近的陶制豆,这种陶豆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灯具。

从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到学会冶炼制造工具的青铜时代,人类既懂得了使用火,也学会制造灯具,据出土的甲骨文记载,人类早在殷商时期,就会使用松脂火把照明。 到了周朝时期,青铜器和陶器的大量使用,为灯具的出现创造条件。春秋战国时,照明用的油灯灯具开始出现, 从“灯”的繁体字“镫中我们可以看出,灯是从豆演变而来的。


但光有了灯具,去无法解决火焰被风吹灭的问题,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纸张还没有被发明和使用,而最早的丝绸性不佳,所以古人就用青铜器在火焰周围加了一圈保护层,只在需要照明的地放开了一个口,我们在汉代出土的青铜器长信宫灯上可以清晰看出这个特点。

而后随着造纸术(见注释1)的发明,以及丝绸纺织的技术提高,既可以透光,又可以遮风的灯笼逐渐被发明出来。有文献记载,在春秋时期的匠人祖师鲁班在建造宫殿时,曾用木条做支架,四周用帛围上,里面点上灯,虽然构造极其简单,但可以说是原始灯笼的雏形。

而后随着各式各样的灯笼被制作出来,火红的灯笼与喜庆的节日气氛不谋而合,人们也养成了重大节日张灯结彩的习俗,灯笼,成为节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注释1: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和养蚕抽丝关系颇深,我们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在蚕茧抽完丝之后,会剩下很多恶茧、病茧等,这些可以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这就是最早纸的雏形,需要注意的是,造纸术并不是一下子就被发明车来的,而是经过很多代人的经验积累形成的,我们熟悉的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只是一位站在了前人经验的肩膀上,对造纸术进行总结、改进和推广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田新法专栏」:“灯节”灯话
孤光一点萤,说灯
古灯发展史
黄河三角洲乡语漫谈:“灯照千古”
中国灯具发展史
古代灯具—— 追寻光明的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