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评《清代价值尺度:货币比价研究》经济研究爱好者的收藏书之一

清代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使用了银币和铜币两种货币。这种'双货币制度'或'双金属货币制度'是以铜合金制成的无约束银币和法定货币('制钱')为基础的,根据清朝的规定,一千铜现金的面值为一个银币。这一制度,即使在清政府努力通过维持法定的铜对银汇率1000:1来促进货币市场稳定的情况下,在大部分时间内仍然不稳定。

大多数历史学家将双重货币体系的不稳定归结于不稳定的白银供应。考虑到清朝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的外国白银来维持法定货币与未经加工的白银之间的比例,而不是铜,这似乎是对清朝金融不稳定的合理解释。然而,王宏斌在《清代价值尺度:货币比价研究》一书中,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挑战。

王宏斌以大量的数据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货币理论等新视角,对清代货币价格波动进行了探讨,批判了现有研究所依赖的'货币数量论'。在清代,王宏斌认为铜对白银的汇率波动不仅是因为白银的供应,还因为市场上金属价格的波动(导致法定货币的重量变化)和社会条件的变化。

                        书籍作者 王宏斌 中国史学会特邀理事

这本书由15章组成,除了引言和结论以及三个附录。从第一章到第十一章,根据清代铜银汇率走势的周期性划分,探讨了白银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市场金属价格走势和大米价格走势与铜银汇率走势的对比分析,王宏斌反驳了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将白银价格波动归因于白银供应量变化的现有观点。在本书的其余部分(第12章至第15章)中,研究了清朝官员和知识分子对铜对银汇率波动的各种反应。王宏斌认为,由于缺乏对货币流通、腐败的认识,以及政府对这一问题的反应不力,导致清朝对货币体系不稳定的问题反应不佳。

本书以新的理论观点,以统计资料为基础,对清代两种货币制度问题的观点作出了贡献。然而,在某些部分,作者不恰当地提出了一个理论来支持他的论点。例如,在第七章中,为了强调清代19世纪上半叶白银需求而不是白银供应对白银价格上涨的影响,王宏斌认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白银而不是铜的需求是推动白银价格上涨的理论,铜退出货币市场。撇开理论的有效性不谈,19世纪上半叶将理论应用于社会似乎是有争议的,因为正如现有的研究所指出的,清朝正处于一个严重的经济萧条时期。

尽管如此,这本书还是成功地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以经济理论和广泛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清代的双重货币制度问题做出分析。对于那些对货币历史感兴趣的人来说,王宏斌的启蒙著作将是必读之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出手就是成千上万斤,西汉的“黄金”是不是真黄金
古希腊和先秦钱币反差巨大 背后真相到底为何?
清朝货币制度
中国古代钱币制度演化化路径试解
两宋的金银币及其他货币
试论秦汉的黄金货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