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究筇竹杖的文化属性及意旨

作者:彭志


 

在古代的传世文献、出土文物之中,筇竹杖是个出镜率极高的物件。在距离我国云南昆明筇竹寺几千公里的阿富汗北部,出土的各式陶器画上时常会出现异邦人手持筇竹杖的形象。而品读我国历代文人骚客的诗词时,可以发现筇竹杖渐渐演化成了表征特定含义的意象。从西南地区的特有物种到专以其命名一座历史久远的寺院,再到沿着南方陆上丝绸之路长途运送至西域的热销商品,乃至于在诗词书画中大量出现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意象,筇竹杖都拥有着神秘且持久的特殊魅力。


 


 

元代赵孟頫所作的苏轼画像中,苏轼手拄筇竹杖。


 

从植物到禅寺


 

《山海经》记载:“龟山,其木多榖、柞、椆、椐……多扶竹。”西晋郭璞笺注《山海经》,并称:“邛竹也,高节实中,中杖也,名之扶老竹。”由此可知,所谓的扶竹、扶老竹即是筇竹,而到了明清时期,筇竹又被称为暴节竹、罗汉竹。筇竹是西南地区的珍稀竹种,主要生长于云南高原东北角关河流域诸山,以及四川盆地小凉山脉、大娄山系诸山。


 

因是西南地区颇具特色的植物,围绕着筇竹更是生发出了不少颇具趣味性的事。在昆明市西北郊的玉案山,有一座千年古刹名为筇竹寺。郭文撰写于明宣德九年(1434年)的《重建玉案山筇竹禅寺记》载:“玉案山筇竹禅寺,滇之古刹也。爰自唐贞观中,鄯阐人高光之所创也。”可见早在唐贞观年间,筇竹寺便已建成。在碑文及地志中,更是绘声绘色地勾勒了以筇竹命名禅寺的传奇过程。高光、高智两兄弟在西山狩猎时巧遇犀牛,在追捕至山寺北壑时,在云雾缭绕之中,看见一众僧徒行为怪异,待走近观察,却一无所获,仅仅得见一根根筇竹杖深埋于林下,隔天再见时,竟长得枝繁叶茂了。这种种异象昭示着此地应为山灵福地,于是两兄弟便在玉案山上建了寺庙,并用显露了神迹的筇竹为这座禅寺命名。今天,在寺内天王宝殿门前两侧立柱上还镌刻了一副对联,上联“地产灵山,白象呈祥,青狮献瑞”;下联“天开胜境,犀牛表异,筇竹传奇”,诉说着筇竹寺名称由来的传奇性。


 

从物产到商品


 

作为禾本科植物的筇竹,其用途主要有笋用、材用和观赏三种。笋用顾名思义即是指加工成鲜笋、笋干以便食用;材用即指发挥其外形美观且耐虫蛀的优势,制成各式手杖;观赏即指利用其竹节隆起、枝叶细长及植株挺拔的特征,制作成美丽盆景。专论作为手杖的筇竹,制作工艺上保留了筇竹的三枝根状茎及若干须根,并细致修剪成龙头状。古人便多有叙述筇竹的功能,如唐人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记载:“邛都邛山出此竹,因名邛竹。节高实中,或寄生,可为杖。”言简意赅地阐明了筇竹习性与制成手杖间的关联。


 

在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中曾有一段记述:西汉元狩二年,博望侯张骞受到汉武帝派遣,出使西域。当行进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时,张骞诧异于居然在万里之遥的异邦见到了来自于西南地区的特产筇竹杖、蜀布。为了解除心中疑惑,张骞便询问起大夏人个中情由,得知这些物产皆购于身毒国(今印度)。从这段引文的陈述,可以知悉四川大凉山及云南昭通特产的筇竹杖可以通过云南西部、缅甸、印度这一路线销往远在西亚的大夏,这便解释清楚了张骞何以能在大夏见到筇竹杖的问题。此外,前文重点提及的昆明西北郊的筇竹寺,建寺以来,香火繁盛,也可从侧面证明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即“蜀—身毒”通道的存在。


 

张骞历经千辛万苦打通陆上丝绸之路后,西汉王朝便可以与西域各邦实现物产的互通有无。班固《汉书》里就有记载汉武帝时的中西沟通情形,以及随之带来的巨大变化。


 

从物象到意象


 

作为植物的筇竹,具有节高、实心的外观特征,具体而言,节高是指秆环隆起,颇具美感,寓意高洁;实心是指茎秆中空较小,竹壁较厚,结实耐用。作为物产的筇竹杖,粗细适中,重量适度,彰显庄重质朴之风,尤其适合年长者手拄借力。此外,因筇竹产于西南地区,对于中原王朝而言,应是珍稀之物。正是基于以上优势,筇竹杖在古代颇得文人、出家人青睐。而当筇竹杖与文人发生关联之后,便会渐渐地从纯粹物象演变成涵盖丰富内涵的意象。


 

北宋大文豪苏轼曾填有《定风波》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牵累被贬谪至黄州任团练副使。虽然与友朋春日出游横遭风雨,但苏轼丝毫不为恶劣天气所影响,依然保持乐观旷达心态应对滂沱大雨,以及宦途里随时而至的风云变幻。“竹杖”意象的取用,便象征着高风亮节,绝不同流合污的品行。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还专门写有《筇竹颂》,对筇竹产地、特性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诗人对筇竹寄予的深厚情感。在南宋诗人陆游的一生中,更是写出了多首与筇竹杖有关的诗歌——“提起短筇成一笑,每烦上座为分忧。”(出自《出游》)“年华入诗卷,心事付筇枝。”(出自《平水》)“今旦微霜好风日,短筇且领镜湖秋。”(出自《旷怀》)……筇竹杖俨然化身为替诗人分担忧伤、暗诉衷肠、找寻心安的同道。


 

从古至今,筇竹及筇竹杖外观内里所赋予的高洁、实用特征,使得其成为诗人词客借以自比、倾诉心结的对象。从植物到禅寺,从物产到商品,从物象到意象,聚焦于筇竹、筇竹杖为代表的物质,可剖析出地域宗教特色、中西丝路沟通,诗词文化传承等多个面相,此类解读亦不无裨益之处。(彭志)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苜蓿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不是葡萄,而是……
宜兴 龙池山(澄光禅寺)
“五一”出游天坪山 杜鹃花开正当时
【来稿】民权县白云寺意象
读易如何用卦象、爻象、爻际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