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展沼气经济 是搞好城乡环境整治的有效途径

 

发展沼气经济

是搞好城乡环境整治的有效途径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生动实践,对于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今年8月,省委、省政府把遂宁确定为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市,射洪要充分发挥具有良好基础和善于打造精品的作风,力争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为全市的亮点和精品。为此,最近我们就射洪县沼气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其情况阐述于后。

一、   城乡环境整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按照省委九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政府引导、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注重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试点示范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当前工作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城乡统筹为抓手,以整治活动为载体,以规范管理为重点,以“整治容貌秩序、改善人居环境”为根本,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争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使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农村环境明显改观,城乡秩序明显规范,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居民素质明显提高,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全县环境综合整治分区域、分时段实施,将城市和农村的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两大板块,将20089-12月、2009年、2010年作为三个时段。力争到2010年底,全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5%以上,全县60%的乡镇、40%的村庄基本完成人居环境整治。结合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环境美村”为重点,以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为核心,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人居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和农民健康水平。

二、我县发展沼气经济改变了城乡环境面貌

(一)我县沼气建设初具规模。从2004年以来,我县坚持以农民投入为主,国家补助为辅,配套投入,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按照民办公助,农户自愿的原则,对乡镇计划实施村范围内的农户自愿一池三改(一口沼气池,改厕、改厨、改圈)的均可建池,并统一使用我县获得国家专利的钢筋混凝土薄壳预制构件沼气池专利技术,严格按国家标准进行施工。全县当年新建沼气池8150口,配套沼气设备7650户,一池三改”7650户,涉及120个行政村,41800余人,建池合格率和使用率均达100%,取得了很好的试点示范效果。近几年来(20042008年),我县沼气池建设投资呈迅猛增长态势,累计投入资金9448.3万元,其中争取农业部国债资金865.8万元,省市项目资金740万元,县财政支农资金1240万元,农户自筹达(含以劳折资)6602.5万元。修建一口6立方米的沼气池,所需资金及原材料费用13001400元,三天可建成,十天可投入使用,一般农户家庭是可以承受的。建设沼气池投资回报率高,不仅解决了燃料问题,而且保护了环境,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不良卫生习惯,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目前,我县共建沼气池7.2     万口,常年使用约占6.3万口,年产沼气2835万立方米,沼气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改变了农村的村容村貌,发展了农业循环经济,给我县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

(二)解决了农村的面源污染,发展了无公害农业,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显示出良好的生态效益。一是有效地解决了广大农村人畜粪便直接排放造成的面源污染。二是作为优质有机肥的沼液和沼渣的大量使用,减少了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了农产品中农药和重金属的残留量,为发展无公害农业奠定了基础。三是有效地减少了农户烧柴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乱砍滥伐和剃枝削杆现象基本杜绝,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家有沼气,农民不再上山砍柴,建一口沼气池,等于增加了一个护林员。通过调查,每口沼气池每年可替代薪柴3000公斤,使3.5亩林地得到保护,减少水土流失4.5吨。调研过程中,我们所到之处大都呈现出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令人赏心悦目。证明了沼气的发展,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巩固了退耕还林这一生态建设的成果。

(三)改善了农村的公共卫生状况,提高了农民的文明素质,促进了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显示出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是各地在引导农户建沼气池的同时,把建池与改厕、改圈、改厨相结合,实现了圈厕分离,厨圈分离,有效地改善了农户的生活条件和生活习惯。二是有效地保护了农村饮水安全。人畜粪便直接进入密闭的沼气池厌氧发酵后,阻断了污染源和病菌的传播渠道,保证了禽畜的安全生长,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农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前年七、八月份猪链球菌传播期间,凡建了沼气池的农户,没有发现一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的病例,沼气池成为阻断疫情传播的“防火墙”。许多地方将农村沼气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生态农业建设、畜牧小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水土保持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施“山、水、田、林、路、气”综合治理,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调研时乡镇的基层干部普遍反映,沼气建设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四)实现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沼气建设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辐射农产品加工业。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测算: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可年产沼气450立方米,既可用作生活燃料,又可用来日常照明,每年减少燃料和电费支出300400元左右;利用沼渣对农作物进行浇灌、施底肥、追肥,可减少化肥的支出200元左右;利用沼液浸种,可以增加出芽率,提高幼苗抗病、抗虫、抗逆能力,增加粮食产量8%10%;沼液用于叶面施肥,可有效杀灭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可增收300400元左右。折算起来,建有沼气池的农户一年可增收8001000元。各地从实际出发,把沼气建设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结合起来,积极推广“猪--粮(果、菜、菇)”等循环农业模式,改变了单一种植粮食的经济结构,带动了“三业”(生态养殖业、高效种植业和旅游观光业)兴旺,为农民增收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通过调研,我们深深感到:发展沼气经济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载体,更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重要途径。在消除农村面源污染,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状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过程中,沼气建设具有城乡环境整治的显著效应。

三、我县发展沼气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管理水平差异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各乡镇在沼气建设中存在着很大差异,同一乡镇的不同村之间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最多的乡镇有沼气池5730口,达到宜建池户的60%以上,而最少的乡镇仅建池270口,只占宜建池户的40%一方面由于近年来物价整体提升较快,沼气建设主要原料水泥、沙、石、钢筋等价格逐年上涨,农户每年自筹的1000万元沼气建设资金落实较为困难。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户受益差距大,观望、等待思想重,今年县委、政府在去年基础上调高了150元的政府配套资金,使2008年省级项目补助资金达到了650/户,但较国债项目的1000/户补助仍差350元,致使部分群众的积极性不是很高,造成全县建池进度缓慢。一些乡镇对沼气池建成后的后续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没有专门人员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致使一些沼气池建起后不能正常产气和利用,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还有一些地方,机构和队伍工作虚浮,没有认真抓此项工作,沼气建设进展缓慢。

(二)养殖大户和大中型养殖场未按规定标准修建沼气净化池,造成的养殖业污染问题相当严重。近年来,我县各地养殖大户和大中型养殖场发展很快,据统计,目前我县有规模化养殖场100多个,养殖大户近100多户。由于前期资金投入大,加之养殖业的利润越来越薄,多数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大户未修建或未按标准修建沼气净化池等污水处理设施。这些集约化、产业化的养殖场多数集中在城市郊区或靠近水源的地方,产生的大量有机污染物不经无害化处理堆积起来,污水粪便直接排入周边的河道、渠沟,造成严重的农田、水源污染,破坏周边环境,最终由点源污染导致面源污染。据测算,一头猪相当于5个人的粪便排放量,一头牛相当于20个人的粪便排放量,大量的粪便直接排放,对水体、土壤和空气造成了严重危害。许多养殖场周围臭气熏天,方圆几公里内的水源均呈黑色。由于粪污过多,超过了土地的自身消纳净化能力,许多养殖场周围的土壤出现了富肥现象,一些肥害严重的田块,土壤的透气透水性能下降,严重影响了土壤的再生能力。环境监测部门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COD含量是工业污染的2倍以上,由此可见养殖业的污染已经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三)集镇未建污水排放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导致集镇环境污染问题非常突出。据统计,我县有集镇30个,面积约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0万。这些大大小小的集镇,是广大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农民日常生产和生活用品交换的集散地,人口流动量很大,近90%的集镇未建最简单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污染问题长期以来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每个集镇基本上就是一个集中的污染源,周围大都是污水横流,垃圾满地,蚊蝇成群,臭气熏天,呈现出一片脏、乱、差的景象。这种状况若不认真加以治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将无法实现。

(四)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近几年我县规模化养殖场增速较快,为解决养殖场的污染,给予了养殖业主一定的资金补助,吸引养殖场业主投资配套完善沼气工程,较为有效地解决粪便污水的处理和发展循环经济。中央和省上的沼气项目大都是针对农户单池进行补助的,虽然各级领导都积极支持大中型沼气建设,但上级无具体的项目和补助标准,在去年我县是全额补助的,并将养殖场沼气补助资金列入了县沼气项目和省级项目管理,今年的养殖场沼气池到目前已经申报27处近20000m3,投资近800多万元,按照只补助1/4都需200多万元,资金缺口大。目前县农能局正在积极申报养殖场沼气池项目,但是每年只能批复12个养殖场,对解决养殖场沼气资金的缺口仍然很大,兑现较为困难。

四、对发展沼气经济,搞好城乡环境整治的建议

(一)强化管理,为城乡环境整治科学规划沼气发展。

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沼气建设已成为城乡环境整治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重视搞好沼气发展规划。在规划指导上一定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要把种养殖大户、偏远乡镇作为重点,优先给予安排和支持。这样做,可以使纯农业地区更好地走发展养殖业——沼气——有机肥料——高效种植业这一循环农业经济的致富之路,可以使我县的植被和水源得到更好地保护,可以使农民群众的生活用能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也可缓解乡镇政府扶持资金压力较大的矛盾。在规划建设上,结合我县灾后重建、城乡环境整治和丘陵地区实际,把农村沼气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农房建设、小城镇建设、农民新村建设、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遵循“沿一江两线为轴线,以涪江两岸、绵渝路射洪段、绵渝高速射洪段公路为主,以县道射大路、射西路、射盐路为辅”作为重点修建并辐射带动全县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多能互补、讲求效益、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按照“自主自愿、效益吸引、政策扶持、资金引导、以点带面、逐步扩大”的思路,狠抓农村沼气建设。在组织实施上,要坚持突出重点、集中连片的原则,在已建成的沼气项目村、新农村示范村中,推进“沼气化示范村”建设力度;要坚持打捆安排、重点打造的原则,在有项目实施的村中重点选择一个示范点,与其他项目工程打捆安排,重点打造实施,塑造沼气样板工程;积极坚持标准施工、确保质量的原则,实行标准化和专业化施工,建池技术人员必须持有“沼气生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质量事故包维修、包赔偿制度,保障项目起到实效。通过科学规划和严格的管理,必将有力的推动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发展。

(二)大力抓好集中养殖场沼气净化池建设,切实防止养殖污染。

养殖场建沼气净化池,生态效益和环保效益十分明显,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政府应尽可能给予一定的建池补助。目前,我县农村劳动力常年转移30余万,单户养猪的农户逐年减少,各级培养的重点转向了以科学化、规模化养殖的各型养殖场,但养殖场又是一个集中的污染源,处理不好,对农村可持续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将造成影响,因此大力兴建大中型沼气工程,利用沼气的生物质能转换,变废为宝的意义就更显重大。在建设中,坚持科学建池,与养殖场污水排量相结合,设计沼气池合理容量,有效解决粪便污水处理,充分利用沼气延伸资源,发展“猪—沼—果”等循环经济模式,吸引养殖场业主投资配套完善沼气工程,减少环境污染。从调研的情况看,大中型养殖场未建沼气池或建池容积小的根本原因是资金不足。因此,各乡镇一定要抓好统筹协调,把农业、畜牧、财政、环保等部门的力量凝聚起来,把有关涉农资金整合起来,抓好集中养殖场和养殖大户的沼气净化池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有效消除养殖污染。

(三)大力加快集镇沼气净化池建设,认真治理集镇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问题。

建一个5000吨的污水处理厂,至少需要500万以上的投入,还不包括运行成本。全县30个乡镇,如都建一个污水处理厂,总共需要资金上亿元。而用沼气净化池加以处理,每30户建一个集中沼气净化池仅花35万元。按每个乡镇600户计算,平均每个乡镇按100万元投入,同建污水处理厂比较,只需要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的投入就可基本解决乡镇污水净化问题,两者相比,其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可见,在乡镇建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是一项费省效宏、非常管用的办法。要把乡镇建设和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审批、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从根本上解决乡镇的面源污染问题。再次,对建集镇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新建住宅一律严格执行谁建设谁投资、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老住户补建沼气净化池,可实行统一规划,多户联系,住户自筹,政府补助的原则来解决投入问题,这样坚持数年,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必见成效。

(四)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抓住省试点县契机,加快沼气建设步伐;要坚持采取“财政补助一点,业主自筹一点”的原则,采取三种方式进行补助,一种是对养殖规模为“存栏500头以上种猪或母猪,出栏10000头以上商品猪或同等规模”的养殖场作为重点扶持和补助对象;二是对养殖规模为“存栏100头以上种猪或母猪,出栏5000头以上商品猪”的养殖场给予一定扶持;三是对养殖规模为“存栏1000头、出栏3000头以下商品猪”的小型养殖场补助再次之。其次,对集中养殖场和养殖大户的补助标准可否参考山东、浙江等省的作法,制定一个适当的补助标准大力予以扶持,逐步解决我县养殖场的面源污染问题,为搞好我县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此文在2008年作为调研专题上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刻不容缓
金坛市推进农村沼气建设 改善老区人居环境
曾被热捧的沼气池却“遇冷”,专家想不通,不用花钱为啥不用?
畜禽排泄物无害化综合处理与资源化循环利用的对策与成效
以农村沼气工程的CDM模式改造为突破口
养殖场冬季采暖方式探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