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谓「苏作」
userphoto

2022.06.30 江苏

关注

宋元以来,物阜民丰、文化繁荣的苏州,凡金银琉璃绮彩锦绣之属,无不极其精巧,概之曰“苏作”

苏作技艺是文人意识的产物,在文人品位的熏陶下,琢玉、雕金、镂木、刻竹、髹漆、装潢、针绣等技艺,无不精巧雅致、神乎其技,不仅成为江南文化的代表,更由江南及宫廷,由宫廷及海内,引导了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的全国时尚风潮。

时至今日,精致、完美、极致依然是苏州工匠的不懈追求,而“苏作”不仅是造物品质的象征,更是人们对时代的一种精神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雕玲珑

苏工雕刻一向以线条流畅、用刀稳健、精巧玲珑、审美高雅引领着工艺美术的潮流与时尚。

那么,苏工到底“神”在哪?

明·子冈款茶晶梅花花插 故宫博物院藏

苏工雕刻包括玉雕、竹刻、木雕、牙角雕、折扇、团扇、檀香扇、砚雕、髹漆、核雕等门类,均是形、意、工绝佳之作。

先说玉雕

苏州琢玉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春秋时期,吴国玉器制作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苏州在唐、五代时就有关于琢玉工坊和知名艺人的记载。北宋朝廷曾在苏州设立造作局,有玉匠专为朝廷制作玉器。

明·白玉“子冈”款山水人物牌 苏州博物馆藏

苏作玉雕进入黄金时期是在明清两代,当时的制玉技术中心亦是苏州。此时玉工巧匠辈出,明代有贺四、刘谂、陆子冈等人,以白玉、湖泊、水晶、玛瑙琢成精巧的小品,誉满南北;清代,阊门南段自专诸巷到学士街,玉作鳞次栉比。此后的苏作玉雕虽有起伏,但仍延续辉煌,长盛不衰。

苏州玉雕工艺精湛,具有空、飘、细的艺术特色。作品分平面和立体两大类,大都因料设计,因才施艺,造型生动,琢工精细,古朴雅致。

清早期·白玉双獾挂件 苏州博物馆藏

再说竹刻

当代的竹刻艺术,最出名的有两派,其一是“金陵派”,另一个就是由嘉定名士朱鹤开创的“嘉定派”。

“嘉定派”兴起于明代中晚期,当时苏州云集了一大批如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大画家,形成了“吴门画派”,受此影响,一些具有深厚书画功底的文人开始以竹子为载体,在上其进行雕刻艺术创作。

明 朱鹤款竹雕松鹤竹梅图笔筒 南京博物院藏

首开此风者为明正德、嘉靖年间的嘉定名士朱鹤,随后经其子朱小松、孙朱三松三代箕裘相继,声名远播,效之者日众,逐渐形成了“嘉定派”竹刻。

金陵派”竹刻兴起的时间与“嘉定派”差不多,开创者为本身便是苏州人或是寓居金陵的苏州人李文甫、濮仲谦

明·朱三松竹刻搁臂 苏州博物馆藏

明 濮仲谦制竹刻松树小壶 故宫博物院藏

“金陵派”竹刻以阴刻浅披,相型巧雕、浑然天成,雕刻物品主要为随形器物和折扇。可以说,这两派都与苏州渊源深厚。

明代中后期以后,竹刻门派迭起,名家辈出,竹刻一技蔚为大观。而苏州也成了竹刻的主要制作和消费地区之一。

竹刻究其用材,可约略分为竹筒雕竹根雕两大类。竹筒雕以竹竿为材,巧妙利用中空之特性,以笔筒和、香筒、搁臂为大宗;竹根雕以竹子的根部为材,利用其浑朴嶙峋之特性,以山子、圆雕、杯件为主。

清·周颢竹刻笔筒 苏州博物馆藏

清·竹雕仙人乘槎摆件

木雕亦是苏作的一个重要门类。

明代中叶以后的苏州号称“奢靡为天下最”“天下财货莫胜于苏州”,这极大地促进了建筑装饰和赏玩类小木作的发展。

明万历年间已有许多专业作坊,如“板方则是袁友竹,回旋则是邬四,皆一时之良工”。清代则称“雕工随处有之,宁国、徽州、苏州最盛,亦最巧”。

明·鲍天成刻小虫竹节银杏木笔筒 苏州博物馆藏

如屏、座、盒、箱、牌、架、镜奁等,常以浮雕、透雕装饰,或镶嵌螺钿、瘿木、白玉等。

从苏州现存的具有代表性的木雕作品中,可以看出苏州木雕独具的“精、细、雅、丽”风格,被誉为“苏式”木雕,这不仅与苏州工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追求有关,更是由于作品中融入了苏州文人的情怀。

清康熙·紫檀嵌螺钿瓜瓞绵绵文具盘 苏州博物馆藏

苏扇是文人雅士不可或缺之物。

苏扇可分为折扇、团扇、檀香扇等多个门类,其中折扇也是近三十年来的收藏热点。苏州折扇选材精良,附丽书画,以精制扇骨、趣味高雅而引领时尚。

明·洒金折扇 苏州博物馆藏

清·贴梁乌木扇骨 民国·嵌螺钿狮子戏球纹扇骨 苏州博物馆藏

髹漆。苏州漆艺历史悠久。

明代苏州已成为重要的漆器工艺中心,而清代早中期更是苏州髹漆工艺发的黄金时期。乾隆帝曾赋诗赞美曰:“吴中髹工巧莫比。”

下面这件漆盒,盖上前有一条白玉螭龙,将一圆形螺钿“寿”字围于中间。盒盖、底、外壁均采用点螺镶嵌工艺,在掌心大小的圆盒上,以小若针尖、细如秋毫的夜光螺片组成各种图案,真可谓鬼斧神工。

清·螺钿嵌玉金扣圆盒 苏州博物馆藏

琢绮丽

苏州人既繁且慧,物产益多,人性益巧,苏州的社会基础和人文环境不断滋养着苏作工艺。

苏州手工艺在苏州人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穿戴、日用、赏玩、陈设,精巧、雅致的同时,又极富生活情趣。

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 216中国展厅

金银器、铜炉、民族乐器、桃花坞木刻年画、苏式鸟笼、苏州泥塑、蟋蟀罐、苏式家具等门类,展现了苏作技艺对衣食住行等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用民俗雅玩再现了古今苏州人的雅致生活。

明清时期,苏州为一等风流繁华富贵之地,设计制作的金银饰品饮誉四方,银楼最多时可达一百余家。此时,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已有簪花、收挑、包金、镀金、累丝、点翠、发蓝、套色等多种。

清·点翠银花一套 苏州博物馆藏

民国·桃形银酒杯 苏州博物馆藏

遛鸟斗蟋是苏州文人喜爱的娱乐活动,因此,鸟笼、蟋蟀罐也成了苏作工艺的两个重要门类。

鸟笼从形式和风格上主要分南、北两派。“北笼”的造型多为圆形,以京津、山东等地为代表;“南笼”则以方形为特征,以形如官印、无榫扎角、笼门暗锁为主要特点,其制作中心在苏州。

民国·紫檀鸟笼 苏州博物馆藏

蟋蟀罐亦有南、北之分,区别在于南罐腔壁薄而北罐腔壁厚,是南暖北寒的气候所决定的。南罐以苏州陆慕镇所制为代表,以造型美观、质地细腻、色泽和谐、线条圆润、透气性能优良而闻名。

明·紫砂蟋蟀罐 苏州博物馆藏

苏州泥塑,与潮州泥塑、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并称为“中国四大泥塑”。其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庙宇的神佛塑像,称苏帮泥塑;

另一类是泥塑小品,即虎丘泥人。

明嘉万年间,昆曲盛行,戏文泥塑亦风行于时。

下面这组绢泥人,人物头部用泥模制成,面部涂彩后开相,手为捏制而成,头饰有的为泥塑,有的则用纸、绢、线等物制成后粘贴,服饰均为纸、绢、线粘贴和编扎,并用色彩勾描图案制成,肢体分别用竹、木等物支撑组成一定造型。用料讲究,制作精细,造型生动。

近代·绢泥人之金燕桥 苏州博物馆藏

苏式家具,是指自明代中叶以来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制造的硬木家具,也称为“苏州明式家具”。

苏式家具的风格特征主要表现为“精、巧、简、雅”,即做工精细、结构巧妙、造型简练、气韵雅重。

明·黄花梨罗锅枨长方凳一对 苏州博物馆藏

清·黄花梨螭龙纹十二扇围屏 苏州博物馆藏

绣华彩

苏州丝绣业历史悠久,包括苏绣、缂丝、宋锦唐宋时期已在全国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明清时期,苏州丝绣业品种繁多,工艺高超,臻于极盛。繁荣昌盛的经济环境、崇文重教的历史传统、闲雅适意的社会风尚、匠人传统与文人气质的结合,赋予了苏州手工艺人蓬勃的创作能力和高雅的艺术品位,亦成就了苏州丝绣卓越的历史地位。

清·刺绣花鸟图件之翠鸟花木图 苏州博物馆藏

清·刺绣串珠盘金官样一套 苏州博物馆藏

清乾隆·缂丝群仙祝寿图 苏州博物馆藏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博物馆:玩儿
历代文人雅士的名片
痴迷半生绿竹翁
(视频)因为他,苏扇才没有失传
“文质彬彬”:明清苏式折扇造物思想与审美文化研究(魏洁 顾平 伏涛)
观展攻略丨巧样翻腾龙骨瘦:苏州折扇扇骨的装饰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