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闽南所见漳瓷器及相关问题
       闽 南 所 见 漳 瓷 器 及 相 关 问 题
发于《中国古陶瓷形容》3期
王文径

漳窑是闽南地区历史上烧造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窑场,其产品具有独特的风格 ,以釉色米黄,或白中泛黄,开细小冰裂纹,胎白、厚、质轻为主要特征, 器形多为摆设品,以炉、罐、盒、瓶、盆为主,也见少量的盘、杯、碗。虽然在方志上有“漳窑出漳洲”,“明中叶始制白釉米色器,其纹如冰裂,旧漳琢器者不及德化,然犹可玩、惟退火处略黝,越数年,黝处又复洁净”等记载,但因为方志资料对具体地点语焉不详,主要产品又多供给本地及外销东南亚,极少在大地方展示其独特的风采,历史上也没有受过名人的赞颂,所以其影响有一定的局限。近几十年来, 才开始受到文物收藏界和陶瓷史家的注意,不少部门和学者也对寻找其窑址作出了大量的工作,笔者于1989年底在华安县高安的东溪头窑进行调查时,采集到十几件较有说服力的标本,但由于尚未对该窑进行全面的揭露,关于该窑的的讨论尚未真正展开,本文谨向学术界提供在华安东溪窑采集到的具有所谓的漳瓷特征的标本,同时介绍闽南地区所见的, 出土的或传世的漳瓷的材料,以资互为印证,并以此抛砖引玉,就教于各专家。

一, 华安东溪窑所见的漳瓷标本
  1989年底,笔者等曾在华安文化馆,高安文化站等有关同志的协助下, 对东溪头窑进行调查,在下东溪与南靖交界一带的密林中,采集到部分标本, 其中有十件基本接传世的漳瓷器特征,有的则甚称为较有代表性的漳瓷器。现简述如下:
  1、米黄色釉斗炉,一件,口沿直平、直腹璧、腹中四道旋纹, 形成二道凹面,腹中印回纹莲续图案一周,印纹细浅,不易辨认,平底、三足、足呈梯形。足外印云纹二,外满釉、露底、口径15.5,高10厘米。
  2,米黄色釉青花旋纹盘,一件,口敞,腹壁斜直,内底平、圈足,足内斜平底、满釉露底,内画二道青花旋纹,外壁临底和临沿处各画二道旋纹,壁中画青花缠枝花,口径17、高7厘米。
  3. 米黄色釉青花旋纹碗,口残,釉色米黄略褐,胎骨厚重,上,下底平, 内外各画有青花旋纹,口径7厘米。
  4米黄色釉笔架,三峰,峰下椭园形,中上部呈四方形,平底、空心,残高6、残长6、5厘米。
  5. 米黄釉盘、一件、平口折唇,腹下急收,内底平、圈足、平底、, 内底心与下底心均有凸点,外满釉、内涩圈、口径14、高3厘米。
6. 米黄色釉盖罐,一件、直口、丰户、弧腹、下腹急收,直圈足、有盖、 盖顶弧,扁平圆钮、口径15、底径10、高11、通高15厘米。
  7. 米黄釉瓶,仅见瓶底,斜直壁、无圈、卧足、满釉底径7,残高4厘米。
  8. 米黄色釉瓶,仅存上部、大敞口、细颈、弧肩,口径7,残高7厘米。
  9. 米黄色釉瓶,仅存瓶底、斜直壁,内底深,底径4,残高6厘米
  10.米黄色釉盘、釉色米黄略黝,圆唇,斜直壁,宽平底、圈足、平底, 盘体厚重,口径15、底径5,高3厘米。
  当时,笔者在东溪窑址采集的主要为青花标本,以上是仅见的,可归为所谓的漳瓷的一部分。

二. 闽南地区所见出土和传世的漳瓷器物
而漳窑作为明代中晚期至民国初期闽南地区最大的一个窑场, 其产品必然大量分布,遗存于闽南地区。以下,谨将漳浦县博物馆收藏,及民间所见的漳瓷器介绍如下:
  1.明瓷圆砚 1987年.1989年 ,1990年,1994年,1996年,漳浦县博物馆分别从赤土乡明万历纪年墓,旧镇高厝明墓,沙西庄前村金刚寺址明崇祯墓, 漳浦县医院明隆庆童介庵墓等清理出土和征集了六个瓷圆砚,馆藏号和分类号分别为P0513- C013 , P0552-C052,P0553- C053,P0610-C118,P0819-C319 P1055-C555等,瓷砚作圆形,直径在9. 5-11厘米之间,厚在0.8-1.2厘米之间,上下面无釉,中部上凸,一侧挖椭圆形或卵形凹穴,砚外侧施一道 米黄色或淡黄绿色釉,其中赤土明墓所出的具有明显的漳瓷特征。这种瓷圆砚笔者曾在漳浦县城的建筑工地上采集到一残件,上面尚保留着墨痕,排除了专为明器的猜测。
  2.明斗炉 见于杜浔镇某中学校长家,尚供在香案上为香炉,口沿直平、直腹璧、腹中四道旋纹,形成二道凹面,腹中两道旋纹之间为纹饰带,印回
纹莲续图案一周,印纹细浅,不易辨认,平底、三足、足呈梯形。梯形。足外各印云纹二,外满釉、露底、口径15.5,高10厘米。同式炉曾在华安东溪窑址采集到一件。
3. 明末竹节三足炉 1989年由漳浦县边防大队移交,馆藏号P0625,分类号C125, 旋纹直壁炉 口唇内折,宽平微内垂,腹壁垂直,凸起六道明显的旋纹,底心略上隆,下作三个三角形的炉底,外施白釉露底。外口径9,内口径7,高7厘米。
  该式炉也见于漳浦民间,所见有同式,但外施绿釉一例。
 4.明漳瓷缕花器盖  1989年边防部门从平和走私集团缴获,现存于漳浦县博物馆。馆藏号P0853,分类号 C353。似为杯盖,狮形钮,盖中部镂花,镂花带宽1厘米,作三头鼠,鼠之间各以一串葡萄分隔,盖直径9厘米,高2.2厘米,通高3.2厘米。
 5. 清初漳窑蕉叶瓶 1989年边防部门从平和走私集团缴获,现存于漳浦县博物馆。馆藏号P0633,分类号C133,大广口,口沿薄,圆腹,腹上下各有二道不明显的旋纹,颈部与腹下部等大,下部外撇,圈足呈方形,内底平,底中心盖一方印,印边长1. 5厘米,印文模糊不清.通体施土黄色釉,小开片,部分釉色略黝、瓶高40厘米,口径20. 5厘米.底径12.5厘米,腹径13厘米。现存于漳浦博物馆。
 6.清漳窑广口瓶,1989年边防部门从平和的走私集团缴获, 现存于漳浦县博物馆。馆藏号P0793,分类号C293 ,圆唇,撇口,长腹,腹上下弧收,圈足宽平,内底平,满米黄色釉,釉面或小开片,或无开片。口、底径均9.5厘米,腹径14厘米,高21厘米。
 7.清漳瓷瓶 1988年于漳浦县城龙亭巷收购,现存于漳浦县博物馆。短颈, 圆唇,鼓腹,腹以下孤收,无圈,卧足,平底,满米黄色釉,小开片。口径4.2厘米,底径 5厘米,腹径9厘米,高16厘米。
8.清漳瓷双圈足炉 1987年漳浦县文化馆一临时工捐献,现存于漳浦县博物馆, 馆藏号P0585,分类号C085 。折口,平沿,圆唇,圆腹,腹下急收,高圈足, 足外撇,作双圈足,足下尖,内圈为假足,略矮于外圈,施淡米黄色釉,仅露内圈足。炉口径16.5厘米,腹径17厘米,底径12厘米,内圈足直径7.5厘米。
9. 清漳窑长方形盆 1987年由漳浦县文化馆一临时工捐献,现存于漳浦县博物馆。馆藏号P0584 分类号C084,平口,唇内折,直腹壁,下部略内收,四角各一长方形足,满米黄色釉露底,盆长17.4厘米,宽12.5厘米,高4.5厘米。
  10. 清漳瓷炉,见于民间收藏,炉口沿平,略向内倾,外唇圆凸出,沿
下斜直下撇,腹下急收,圈足,平底,内外施米黄色釉,小开片。口径约20厘米,高约8厘米。下鼓。
11. 清绿釉漳瓷敛口炉 漳浦民间常置于厅堂的香案上,敛口,略内折,外浑圆直至炉底,圆底或小平底,下支三乳形足,满施薄绿釉,小开片。口径在10--20厘米之间不等。
  12.清漳瓷小杯,1989年大南坂派出所移交,馆藏号P0876 分类号C376,撇口, 口沿下斜直,圈足,满米色釉,微小开片,口径6.4,底径3.4,高3厘米。1996年5月漳浦县公安局破获一起在石古农场盗掘清乾隆间吏部侍郎墓案中,在缴获的大量文物中,也见有小杯四件,造型和釉色与上述基本相同,仅杯圈足较为宽大。以上两组小杯均与小紫砂壶同时出土。闽南地区清代墓葬中经常出土的紫砂茶壶多配有四件小杯。
  13. 清漳瓷小水罐 腹中部高隆,上下急收,束口,圈足,平底,外满白釉,小开片, 口径3.0,底径3.5,高2.8厘米。
  14.清漳瓷荷叶花盆 见于民间收藏,口沿平,作十道弧形,口沿下斜收,平底。下作三个圆形足,盆外印荷叶叶脉,釉色白中泛黄。口径16-20厘米,高8厘米。
 15.民国漳瓷堆塑鱼蟹花盆 1986年县文化馆一临时工捐献,现存于到博物馆,馆藏 号P0523,分类 号C023,盆平面作椭圆形,平沿,沿宽1.0厘米,沿下内斜,四足, 内平底,外壁堆贴瓷雕二只螃蟹,三只鱼,一只虾及水草,山石纹,胎疏松,色白,满米黄色釉,堆贴的动物上施褐色和青花。盆口径17-19.5厘米,高6.6厘米。 以上二种花盆为闽南地区民间养水仙花用。
16. 清-民国漳瓷浅碗 这是闽南地区所见存世最多的漳瓷器,漳浦博物馆现存有:清漳窑茶盘, 湖西派出所移交,分类号C445; 清漳瓷茶盘, 沙西院前村采集 , 分类号C432; 清漳窑小洗 ,边防大队移交 ,分类号C197; 清漳窑绿釉小洗,县法院移交,分类号C045; 清漳窑绿釉小洗,县法院移交,分类号C046; 清漳窑灰釉小洗,边防大队移交,分类号C047; 清漳窑绿釉小洗,县法院移交,分类号C048; 清漳窑绿釉浅碗, 赤土派出所移交 分类号C325; ,由于入藏时间不一,定名未能统一,但以上所述均为:宽平底,厚圆唇,口沿下斜收,圈足,接近于碗而腹壁矮,口径在10-13厘米之间,类于盘而腹壁高。此外,笔者于1990年春节于旧镇镇一座民国三年纪年墓穴边也采集到一件被盗掘者打破遗弃的淡绿色釉浅碗。这类浅碗为闽南地区置小茶壶的专用器具, 于碗内装热水 ,起到保温的作用,一般也与紫砂壶,四个小瓷杯同时出土。
  1993年,,曾笔者在拙文《华安下东溪窑与漳瓷》(《漳州师院学报》93.3)中根据东溪头所采集到标本,对漳瓷的基本特征有过阐述,几年来,对
于此类漳瓷器有了更多的接触,这包括博物馆所藏及田野调查中所见,拍照记
录的材料,对其主要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对上文所述的信心, 现复述如下,借此就教于各位专家:釉色米黄,或白泛黄,或带淡褐色;或外施钴兰色、 草绿色釉;釉层较薄,布满小冰裂纹,其细微可如芝麻大小,冰裂纹带褐色,或带灰色;胎体较厚,胎质较松,断面可见瓷土颗粒,颗粒可影响到器体表面;器物以琢器居多,瓶,罐,盆,茶具为大宗,日常餐饮具较罕见;器物线条较为简练,常常以一条直线,或一条弧线到底,弧度不大,曲线较少;器体口沿常常显宽平,或基本呈直角,圈足多矮、宽、满釉只露砂足;胎体上较饰纹饰较少,所见仅模印几何纹,拍印回纹、云纹,拍印纹细小浅淡,常被釉填平,以致难以分辨,。以上所述,相信能够一定程度地概括所谓漳瓷的特征。
三.关于漳窑与潮州窑类似产品的比较
  几年前,陶瓷史界为了寻找漳窑窑址,曾经一度把注意力放到潮州一带,诚然,漳州与潮州汕头地域相邻,历史上属于同一个文化区域。两地语音相近,血缘相通,风俗相似,特别是漳州南部地区的饮茶风尚,与潮汕基本相同。在漳浦一带,也遗存有一定数量的潮州瓷器,其中也有极类米黄色釉的漳瓷产品,现赵家城文管所展厅中就陈列一件颇具代表性的潮州瓷,该瓷为大盖罐,口径约30厘米,上腹垂直,下腹弧收,圈足,盖上作大圆钮,通体刻、划牡丹花,满黄色釉,开小片。此器乍看为漳瓷, 但细看与漳瓷有所不同:胎体厚而重;釉色以黄为主,且偏土黄,黄褐;口沿、圈底圆滑;器外装饰了大量的花卉。此类器也见于漳浦县城一居民家用菜罐,该器虽较小,外壁无花卉装饰,但釉色几成褐黄。1988年,笔者曾从县城龙亭巷收购到一件球形罐,现存于漳浦县博物馆,馆藏号P0522,分类号 C022 ,其外形通体作球形,束口,平沿, 腹部立面呈一条孤线到底,卧足,平底,口、底径8.4厘米,腹径12.5厘米,高12.5厘米。由于该器的造型作风,釉色,小开片等颇具漳瓷的特征,曾一度当作漳瓷定名入档。 后来又感到其胎质过于厚重,釉色黄但偏深,属褐黄或深土黄,釉面玻璃质感较强,应属潮州地区的产品。漳浦旧镇某民居中保存一件瓷筷筒,筷筒背为平面,正面作三瓣葵口形,其釉色土黄,小开片, 筒前用青花左右分写“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诗句,筒底依稀可见“潮州”的字样,毫无疑问,这是一件六十年代中后期的产品。由此可见,这种类似漳瓷的潮州瓷直到六十年代还有烧造者。
潮州地区历史上生产类似接近于所谓漳窑的瓷器,这是可以肯定的,是地域文化接近所产生的,但目前在闽南地区所见可定为潮州器的实物还太少,对于两者的之间的关系,其基本特征的区分,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华安东溪窑和漳瓷 中华博物 鉴藏讲座
细细品鉴!台北故宫博物院精品陶瓷(第2期)
台北故宫馆藏精美钧瓷(四)
漳窑精品 | 福建博物院《福地瓷韵》
福建省博物院——陶瓷精选大全【多图高清实拍】
华安东溪窑和“漳窑”传世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