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明代正德青花装饰纹样
 
 
 
 
 
  
 
 
 
 

 (原作者:曹淦源)公元1505年,15岁的朱厚照继承皇位,是为明武宗,改元正德。武宗在位15年,终日沉溺声色犬马,对政事毫无兴趣,更无作为,宠信宦官,一时刘瑾权倾天下。这个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前后发生过数次暴乱,影响到瓷业的生产和发展。但是,正德瓷器前承成化、弘治之余绪,后启嘉靖的风貌,展现出明代中晚期交替阶段的特征。本文试以有断代价值的器物之纹样为研究对象,简论正德青花彩绘工艺技法和纹样特征,并与相关的器物比照,分析这一时期民窑青花装饰的艺术特征及其款识。
一、正德青花彩绘技法
官窑的彩绘工艺。如青花莲花纹尊(图1,日本出光美术馆藏),“正德年制”款。淡青料钩线,淡青料填色,花瓣边缘留一道白边,再染较浅的青色。我们知道,在很小范围的坯体上,又没有浓料钩线画出轮廓(此线在坯体上的高度有挡水流的作用),用混水法填色填出一定的形状是不可能的。此器高10.8厘米,纹样花瓣每瓣的高度仅几毫米,填色于瓣内的一个更小花瓣形状就必定是拓抹而成的。再如莲花纹洗(图2,北京故宫藏)填色也是同样的,还有许多明显的小笔触笔痕,染色的水份较饱满,所以小笔触的料色也较明净,但整个纹样的色调并不匀净。再如缠枝茶花纹碗(图3,同上)“正德年制”款。染色的料水很充沛,有积料的水痕,但也留下很多笔触(此碗碗心的纹样尤为明显)和积料的水痕,特别是花瓣有明暗变化与层次关系。再如海水龙纹盘(图4,景德镇陶瓷考古所藏),“正德年制”款。染色明净,也没有明显水痕笔触,背鳍与腹鳞色调稍浅,躯体靠鳍、鳞的两边稍深,中间稍浅,意在突出浑圆的立体感。填色十分精致,通过色调明暗对比表现出长鳍的翻卷、起伏、摆动的细部变化历历在目。以上四例官窑填色均是延续前朝的用小笔饱含青料水洇染。纵览正德时期的器型没有向大型化发展,不需要改良填色笔来完成填色工作。由此可以推断正德官窑仍然采用“钩线—洇染”的彩绘工艺。
民窑的彩绘工艺。如牡丹纹碗瓷片(图5—1,南京博物馆藏),底款“正德年造”(图5—2),细线草草钩绘,再染淡青料水,水份充足,故色调清澄,有的小叶片留两三处积料痕,即用了两三笔填色,还有填出轮廓线外的尖锐“拓抹式”笔触,可以推断与同时期的官窑填色技法相同。再看“折技菊花纹瓷片”(图6—1,同上),底款“大明嘉靖年造”(图6—2),构图与上图相似。料色浓郁,花叶均为一个色阶,料水丰盈,笔触是浑圆的,故色调澄明、匀净,而且没有明显的笔触和积料痕,这就是混水填色达到的效果。分析两例有款识的民窑器资料,初步推断出两个时期民窑填色技法与官窑是同步发展的。下面讨论正德纹样特征时,还兼顾这一问题以支持以上的论点。
二、正德官窑青花常见的纹样特征
(举例器物均有“大明正德年制”或“正德年制”款)
龙纹,常见有云龙、海水龙、穿花龙、应龙等。典型特征是:穿花龙纹(图7,北京故宫藏),鼻如意云头形,大而高,留有两个圆形鼻孔,鼻梁下凹,额凸起。有长嘴吐舌状的显现上颚比下颚长很多,下巴有长须,侧面的头部双眼是正面圆形,圆眼球内的点状眼珠偏大,色调深,且很微妙地偏向一个方向,产生转动凝视之感。双角一般不染色,由一大绺上扬鬃毛烘托。五爪,一内爪与另外四爪相距稍大作抓捕状。头部填色有适度的深浅之分,以表现各部位有凹凸的变化,这只能是用小笔洇染才能达到的效果。填色的水份饱满,色调匀净、淡雅。形态的描绘颇为精致、细腻。
海水龙纹(见图4),沿袭弘治的特征,线条柔细。填色有所不同,龙纹染色稍深,海水白描,或水波染极浅的青色烘托白浪。
穿花龙纹(见图7),明初以来此纹样仅偶尔出现,在正德时颇为流行。其构图较繁密,花茎纤柔,叶细小而多,粗壮的龙体与柔细的缠枝花叶相互卷曲缠绕在一起,整个纹样只用一种色阶染色,这样形态有对比,色泽作调和,繁而不乱,产生运动感和节奏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缠枝莲纹主要有两类,第一种茎上五种形态的莲花(图8,北京故宫藏),虽创意源于明初,但此纹样双钩染色,粗枝柔叶,形态规整、工致,色调清雅。第二种是缠枝莲衬托阿拉伯吉祥语,此类有不同繁简、疏密的莲纹配圆形、方形、菱形等各种开光内书写的文字,交错成千变万化的形式,成为正德时期的典型纹样。如图9,纹样简洁、明晰;图10花叶抽象变形,勾串在一起与线状文字相融洽。此外,还有将传统缠枝式稍作变化(见图1),花冠左倾与缠枝方向一致,增强波动感。
缠枝茶花纹(图11,常熟博物馆藏),有许多小笔触饱含料水染色的痕迹。不仅仅只见此一例,所见其他完全相同的钵式碗的纹样都有此特征,如图3,说明绘制时是用正德的填色技法表现永宣拓料洗染留有笔触交错的效果,此图尤为明显。
缠枝灵芝纹,灵芝的形态与如意云头纹(此纹常用作边饰)相似。有繁简两式,繁式,填深色留边,染浅色,并以之衬托阿拉伯吉语。简式(图12,首都博物馆藏),钩线填一个层次的色调。
边饰,常见的有:一、如意云头类。有单线(见图11)、双线绘,还有以此为基础,再增添一些修饰物(图13),显得更加精致。二、波浪形类。有以叶芽状、勾云状等为单元组成波浪式起伏(图14),还有以简化波纹为单元组成锯齿形起伏。三、“万”字锦纹。以菱形布局,在菱形内绘小“万”字,对角线上绘大“万”字(图15),构思新颖,寓意吉祥。还有回纹、变形莲瓣等较为一般。
正德官窑青花纹样规整简明,线条工致柔细,色调淡雅匀净,用小笔洇染填色。
三、无款识纹样分析
以有标准款的正德官窑纹样,有纪年款识和纪年墓出土的正德民窑纹样为A类;与A类相似的无标识纹样为B类,通过对比两者的特征,判断B类属于正德时期的纹样。
应龙纹(图16—A,香港艺术馆藏),有“正德庚辰”(即正德十五年,1520年)铭。绘应龙两条,一张嘴,一闭嘴。体细长,光洁无鳞。展两翼,有翼骨,翼上有梅花状斑点。腹部前后有双鳍。披火焰,填色匀净,较淡。图16—B—1(北京故宫藏)与A类不同之处有:头较大,躯体较短而粗壮,尾作火焰状,有网状鳞。其余部分相同,整体风貌相似。另外,对称式的坡状水波白浪,线条外染色衬托白浪也是正德纹样的特征。图16—B—2(菲律宾藏),与上图的特征相同。波浪“壬”字状云纹也基本相似,但整体表现技法稍显稚拙。(原作者:曹淦源)夔龙纹(图17—A,伊朗国家博物馆藏),有“大明正德年制”款。头部与一般龙纹相似,口衔缠枝莲纹,身躯瘦长蜷曲,有前足,三爪,后躯体和尾部为卷草形。图17—B(香港抱一斋藏)的纹样(包括缠枝莲)骨式、形态、画法等与上图完全相同。
缠枝莲纹(图18—A—1,景德镇博物馆藏),正德十二年(1517年)墓出土。高9.7厘米。图18—A—2(江西博物馆藏)正德十五年墓出土,通高20.5厘米。两图的骨式相同,手法有别。前者器小,用笔更率意,纹样更简单,也反映了民窑青花装饰风格与器物的大小、制作的精粗是密切相关的。两图叶的形态、画法亦同,即三四个卷状笔触构成一叶片,这是延续弘治的画法。特别是饱含青料水的拓抹填色(简称之“洇染式”)的效果十分清晰。两张有纪年的相同题材和样式的民窑纹样,画风有别,仍运用相同的基本工艺技法,说明青花彩绘的画法是相应灵活表现的,技法是相对稳定持久的。
另外,图18—A—2连盖有五种纹样,辅助纹样同样具有断代的重要价值。图18—B(江西省博物馆藏),虽然器型不同,但肩、腹、胫等的纹样布局相同。后图比前图的画法工谨些,双线钩绘,用一个层次的色调洇染填色,但在内外花瓣之间则调出稍深的料水以表现花瓣的层次,涂抹得有浑浊之感。从上举的缠枝莲纹画风看,图18—A—2与图18—B之差别,正如图18—A—1与图18—A—2之差别,反映出同时代、同性质、同一种纹样不同画风的差别。再看辅助纹样,肩部的大如意云头纹作两裂瓣式,开光内A类的为白描莲花,B类的为折枝莲纹。胫部的变体莲瓣纹无瓣裂,A、B类完全相同,梅瓶颈部饰有朵云纹。以上几种,A、B类都传承了弘治民窑的风貌,但样式作了简化,故显得单调。可将正德与弘治梅瓶上下作一番对比,更能加深认识。
婴戏图,图19—A—1(曾藏日本),器底有双方框“正德年造”款(图19—A—2),八棱罐正四面均绘三童子游戏,构图大致相同。其中主景绘有弈棋、舞灯等活动。童子头顶留有一绺短发,以一条短线示之;配景上有云山,云为线描如意云头状,并列组成,下有土坡小草。钩线染色(三个童子上衣染淡青色),画法粗简,意到为之。器上其他缠枝莲及变体莲瓣与上举之例相似。图19—B(菲律宾藏),四棱罐四面绘婴戏,构图及人物形态、云纹与A图相似,技法相同,画风一致,辅助纹样亦同。
人物图,图20—A—1(曾藏日本)绘妇人吹箫,图21—A(曾藏日本)绘高士读易。以上两器均有“大明正德年造”款(图20—A—2)。两图构图大致相同,中心平坡绘人物,近景为花石。坡两侧绘花草、栏杆顶、小桥等;右上角一松枝从峭壁曲折斜出,枝上一弧线示意半隐半露的月(吹箫图)或日(读书图);左上角绘远山云烟,细线绘图,画法比婴戏图细腻些,大片染色。技法、画法均同。
牡丹纹,拙文《弘治民窑青花牡丹纹浅识》已分析了正德牡丹纹,此不赘言。
综上所述,正德继弘治之后官窑青花装饰题材稍有所丰富,构思、样式、工艺技法、艺术手法等也有些精致的修饰。民窑方面,弘治时期热火朝天的景象,到正德时不过是部分薪传,总体上却呈现趋减、趋简之势。填色技法与弘治相同。
四、正德民窑青花款识
自明永乐开始,官窑器的朝代款均按底本工谨地书写,有规范的定式,严格的要求。以图5—2、图19—A—2、图20—A—2的民窑三款式,结合“大明年造”款,与图22、图23的官窑款比较,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第一,民窑款为了有别于官窑款,改“制”字为“造”字。仍保留书款的部位和大体的样式。简略地仿官窑款的结体和笔法。如“德”字,以法度严谨的唐代楷书作比较,虞世南《夫子庙堂碑》、欧阳询《九成宫碑》都有四、五个“德”字,其“四”字均为倒梯形,内为有斜势的小点、短撇。官窑款“德”字中的“四”字,均为扁长方形,其内为两短竖画。这是官窑款“德”字的特征,民窑款仿其大致的模样。“年”字的第四笔画,官窑有三种:短竖、小斜点、短横(不越过长竖画)。民窑有点和横画(多越过长竖画)的写法。官窑笔画横平竖直,结体匀称,笔画细瘦,稍带一些提按。民窑结体不够平稳,也不匀称,笔画亦细瘦,但几乎不作提按。从书写基础技法看,民窑与官窑相差甚远,有些写得稍工整的,功力仍很浅,表现出稚拙的风貌。
第二,民窑款用快速写楷书结构(笔画不相连属),普遍书写仓促,运笔草率,甚至出现错字。如有的“年”字写四横画,第三、四横画之间又加一短竖画,此为文化水平低且工作马虎大意所致。
第三,民窑青花绝大多数是小器型的“圆器”(碗盘类),且多数不写款。根据民窑青花器(包括有款识的)绘制工艺流程,碗内外彩绘、施釉后,再依次做碗底挖坯、画圈、写款、上釉(荡釉法)、装烧等工作。前两项工序都必须在“车”(大转盘)上旋转状态下工作,为了减少来回搬动的麻烦,前两项工作做完后接着写款,也应是放在“车”上完成。其次,双圈与款识的青料色都具有连续的一致性,故推断挖坯、画圈和写款应是由一人连续完成的。“琢器”(瓶罐类)的绘制工艺流程与“圆器”不同,上述推断不适用于“琢器”。
第四,民窑款整体风貌与同器物上的纹样特征有相应的关系。图5—2、图19—A—2、图20—A—2的三种纹样,后者比前者一个比一个相对丰富细致些,同样各自的书款之间也同样如此,反映了款识书风与装饰风格是一致的。
第五,民窑款的笔画都呈线条化,没有书写的意趣,撇画僵硬(如“年”字的撇画,有的直而向下),笔锋难以有弧度的舒展或无力转折,钩画、捺画难以控制而过长,都是用青花料笔写字的特征,在书法功力差的人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笔者曾著文提出成化年间官窑开始用青花料笔写款的观点。“大明年造”、“大明正德年造”的民窑款,反映了用青花料笔书写特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nihao [http://275658409.qzone.qq.com]
以图解读明中期青花瓷
浅谈康熙青花瓷器鉴定知识
【专业鉴赏】慧眼瓷器鉴定测试:明清瓷器篇
陶瓷的款识(二)
成化、弘治、正德时期瓷器的认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