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南江川李家山古滇国墓地(四)


 

182、虎噬牛铜狼牙棒,高30.7厘米,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断代为战国时期。该棒呈八棱形,于颈部不大的空间雕饰一虎一牛的形象,牛在前,作逆来顺受之状,虎在后,且前爪已经跃上牛后背,并张开血盆大口作肆意厮咬状,场面令人异常震撼。



 

183、铜啄。战国晚期西汉初期。兵器,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出土。长26.1厘米、高14.8厘米。铜啄为汉代滇族常见兵器。



 

184、上图的局部放大图。



 

185、三人一牛铜扣饰。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出土。高4厘米、宽6.5厘米。一牛作站立状,一人以绳缚牛颈,二人双手抓住牛尾。这三人服饰相同,均梳银锭式高髻,戴耳环,着对襟衣,束腰,跣足。对照石寨山和李家山出土的其他遗物,三人当属滇族。



 

186、铜鱼杖头饰。高26厘米,长22.3厘米。云南江川李家山51号墓出土。铜鱼杖头在大型墓是成对放置在戈、矛、棒等长柄兵器和仪仗器中,制作十分精致,当属专用的仪仗器。



 

187、铜牛首。玉溪博物馆藏。江川李家山出土。



 

188、铜啄。玉溪博物馆藏。江川李家山出土。



 

189、铜枕。玉溪博物馆藏。江川李家山出土。



 

190、叶形铜锄。高29.2厘米宽23.1厘米,江川李家山出土。



 

191、剑。云南江川李家山51号墓出土。



 

192、铜鼓。玉溪博物馆藏。江川李家山出土。



 

193、铜猪。玉溪博物馆藏。江川李家山出土。



 

194、铜戈。玉溪博物馆藏。江川李家山出土。



 

195、玛瑙扣。云南李家山青铜博物馆。圆形,红色。背面有一锥刺状乳钉,扣面有两相通小孔,用以穿系。



 

196、宽边玉镯。云南江川李家山47号墓出土。外径20.6cm;内径6.7cm;唇高1.2cm 这件玉镯是古滇文化墓葬出土宽边玉镯中最大的一件。整体作玉璧形,内孔沿起一唇边,边沿剖面如T形,亦称T形环镯。经抛光后主色为鸡骨白,杂以浅褐、灰白绿等形成的天然花纹。宽边玉镯是滇国特有的一种臂饰,这种玉镯在墓葬中大多出自墓主的手臂部,有的和铜镯同时使用,有的镯上还附有死者的肘骨残片。滇国青铜器图像上戴此宽边玉镯者为数不少,其中有骑士、舞乐者,也有滇国的上层人物。这种玉镯的内沿皆有凸起的唇边,是为加大与手臂的接触面,不致在戴镯时磨破皮肉。滇国这种宽边玉镯和中原一带的玉璧或玉瑗的装饰功能完全不同。



 

197、蚀花石髓珠。云南江川李家山69号墓出土。通长6.1cm;径2.2-2.3cm。这件肉红色半透明圆柱形珠管,两端大小不一,表面饰28道弦纹,条纹上用笔涂描的痕迹清晰可见。中央穿孔较直,孔径较均匀,与玉器,玛瑙器等钻穿孔的工艺技术迥然不同。这种石珠称为肉红石髓,表面的弦纹并不是天然的,而是化学腐蚀而成,即称为蚀花工艺。此类蚀花工艺最早出现在西亚和南亚一带,包括巴基斯坦信德省的萨温城、印度的德里和康本拜,以及伊朗、伊拉克等地。早期的蚀花珠,以表面的圆圈花纹为主要特征,仅见于伊拉克和印度河流域的古文化遗址中;中期的蚀花珠的花纹以弦纹为主,其地理分布比早期蚀花珠要广泛得多,西到罗马时代的埃及,南达印度南部,东至中国新疆、西藏和云南等地,北抵高加索地区。其中以巴基斯坦白沙瓦附近的坦叉罗遗址发现最多,这一带的安息和贵霜时期的犍陀罗遗址中也有出土;晚期蚀花珠的花纹以曲线纹和卷草纹为主,大多分布在叙利亚、土耳其、印度及克里米亚半岛和高加索等地。滇国墓地的蚀花珠可能是本地制造,也可能是输入品。持外来说的专家认为,滇国的蚀花珠是从西亚或南亚输入的,其传入路线很可能是古代四川经云南至缅甸、印度的-身毒道,传播者是四川商贾或侨居在云南西部地区的印度、缅甸居民。



 

198、玉玦。最大真径3.4、孔径2.4厘米,最小件直径1.5、孔径0.8厘米。均厚约0.1米。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21号墓出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199、玉玦。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13号墓出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200、有领玉璧(镯)。直径11.5、孔径7.5、唇高1.7、厚0.35厘米。云南省江川李家山18号墓出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201、突沿玉镯。直径12.4、也径6.2、沿高1、厚0.35厘米。云南省江川李家山17号墓出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器表面光洁滑润,有玻璃光泽,一面呈乳黄白,灰白色相间,另一面黄褐色为主,间有乳黄白色。呈扁平贺环状,内缘向两面突棱,截面成T形。



 

202、突沿手镯。外径11.9厘米,内径5.7厘米,唇厚0.8厘米。肉厚0.3厘米。1972年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203、突沿手镯。外直径19.6厘米,内径5.7厘米,唇厚0.5厘米,肉厚0.4-0.3厘米。1972年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204、突沿玉镯。直径16.6、孔径6.6、唇高1.3、厚0.4厘米。云南省江川李家山24号墓出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205、突沿玉镯(三件)。左直径11.8、孔径6.1、唇高1.5、厚0.2-03.5厘米;中直径12.4、孔径5.7、唇高2.2、厚0.3-0.4厘米;右直径11.9、孔径5.9、唇高3、厚0.2-03.5米。云南江川李家山22号墓出土,现藏于云南李家山青铜博物馆。



 

206、玉镯(四件)。直径6.5-7、孔径5.8-6.5、高1.5-1.6厘米。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69号出土。现藏于云南李家山青铜博物馆。



 

207、玉镯。直径7.1、孔径5.7、厚0.4厘米。云南省江川李家山22号墓出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鸡骨白。原器形似金钏,扁茎圆圈状,茎正面有凸起的一道脊。入土随葬前已断为三节,每节两端口均钻有可供穿联的细孔。(孔径0.17厘米),口沿均附着粘合剂,可见古滇人修复玉镯的方法。



 

208、突沿手镯。外直径8.5厘米,内直径5.4厘米,唇厚0.4厘米,肉厚0.2-0,15厘米。1972年云南江川李家山22号墓出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209、突沿手镯。外直径19.7厘米,内直径5.4厘米,唇厚1.9厘米,肉厚0.23-0.1厘米。1972年云南江川李家山22号墓出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210、嵌玉剑首。剑长39.2、剑首面长径5.4、宽径4.5、高2.1厘米。云南省江川县李家24号墓出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211、玉剑首。顶端长径4.5、厚1.3厘米。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11号墓出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212、玉剑珌。高52、宽39-43厘米。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51号墓出土,现藏于云南李家山青铜博物馆。



 

213、玉管串饰。最长管9.3厘米、直径0.7、最粗管径0.9、最细管径0.6厘米。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21号墓出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214、乳突形玉扣。直径3-3.9、高1.1-1.3厘米。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47号墓出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215、玉纺轮。左:直径3.7、孔径0.3、厚0.4厘米;右直径3.5、孔径0.6、厚0.4厘米。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69号墓出土。现藏于云南李家山青铜博物馆。



 

216、墨玉策子。高4.8、宽4.2厘米。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47号墓出土。现藏于云南李家山青铜博物馆。



 

217、玛瑙玦。左:长4.4、宽3.7厘米;右长3.2、宽2.2厘米。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11墓出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218、玛瑙珠。长1.5-2.3、宽0.6厘米。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18号墓出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219、玛瑙扣。直径2.1-9.6、高2.2-2.6厘米。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68号墓出土。现藏于云南李家山青铜博物馆。



 

220、突沿手镯。外直径12.1厘米,内直径6.1厘米,唇厚0.9厘米,肉厚0.3厘米。1972年云南江川李家山23号墓出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221、突沿手镯。外径14.7厘米,内径6.5厘米,唇厚1厘米。肉厚0.4厘米。1972年云南江川李家山13号墓出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222、嵌绿松石铜镯。上口直径8.1厘米,下口直径7.2厘米,镯面宽2.7厘米,镯壁厚0.5厘米。1972年云南江川李家山17号墓出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223、嵌绿松石铜镯(三件)。①口直径7.4-8.2厘米,镯面宽3厘米,厚0.5厘米;②口直径6.6-6.9厘米,镯面宽2.5厘米,厚0.5厘米;③口直径6.5-6.7厘米,镯面宽2.4厘米,0.5厘米。1972年云南江川李家山17号墓出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224、嵌绿松石铜镯(28件)。1972年云南江川李家山23号墓出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225、嵌绿松石、白玛瑙圆形铜扣饰。直径11.1厘米。绿松石小圆片直径0.2厘米。乳突玛瑙饰(正中)底直径约1.4厘米,高纺0.5厘米;(边5件)底直径约1.2厘米,高约0.4厘米。1972年云南江川李家山24号墓出土。



 

226、嵌绿松石、白玛瑙圆形青铜扣饰。直径12厘米。绿松石片直径0.2厘米。1972年云南江川李家山5号墓出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227、嵌玛瑙管凸字形青铜扣饰。中间高16.4厘米,两侧高20厘米,上宽207.厘米,下18.4厘米。玛瑙管长约2厘米,直径0.4厘米。1972年云南江川李家山21号墓出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228、玉剑首。厚1.8厘米,顶端直径4.48厘米,下端直径3.8厘米。1972年云南江川李家山22号墓出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229、白玛瑙管珠串。云南晋宁石寨山和江川李家山古墓群均有此类珠子出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230、金珠、玛瑙、玉石组合饰。云南江川李家山47号墓出土。

 

(李家山专辑到此终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 馆藏文物:古滇出土青铜器等
云南省博物馆藏青铜器
古滇国出土青铜储贝器,装钱用的!
云南古国出土青铜器赏析——春祈秋报 尚武之国
云南的老珠子
中国古珠出土标准器大全(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