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赣州七里窑初探(三)

   好了,到了赣州窑的重点了——乳钉柳条纹罐。

   1976年在韩国新安海底沉船上发现的就是乳钉柳条纹罐,它使赣州窑在中国无数老窑口中显现出来,重获新生。乳钉柳条纹罐肯定是后人根据它的形制命名的,至于历史上这种器皿叫什么,已经无从考证。这种罐器形很特别,一般高约20公分,腹径约15公分,唇口、束颈、鼓腹、平底,罐内施厚釉,罐外刻划柳条纹,罐颈外部为一圈乳浊釉的鼓钉。这种器形在中国现存的历代瓷器产品中都很少见到,至于它的用途就更让人费猜。从罐的形制上来看,应该是一种可捧在手中的盛器,可以盛水、油或其它液体;从罐内施厚釉分析,所盛的东西可以减少污染,应该比较珍贵,估计是食用的油品之类;从罐外刻划柳条纹来看,可以增加用手捧拿的稳定性,更具有质感,也增添了美观。由于在其它窑口几乎没看到类似的器物,因此,推测这种柳条纹罐或许是在某一时期国外在赣州窑特意定烧的瓷器品种,因而,器形的特点具有异域的风格。

   目前,就现有的公开资料所知,乳钉柳条纹罐都是罐内施褐釉,未见有施青白釉的记载和实物。但是,我这次在赣州窑窑址中却发现内施青白釉的乳钉罐残片。从残片来看,其形制应与施褐釉的器皿类同,但制作显得更为精美。上、下两幅图片中中间的瓷片就是施青白釉乳钉罐的残片,从图片上明显可以看出,其器形非常规整,施釉均匀,厚薄适中,釉面光滑莹亮,颈外壁的乳钉分布规则,乳钉大小一致,釉汁饱满,极富美感。罐外壁施薄的褐釉,颈部刻划数条弦纹,罐身刻划柳条纹,纹理间距相同,纹路清晰。胎质也明显比施褐釉的柳条罐要精细致密,拉坯平滑,胎质偏白,可以想见其整器应该比一般的褐釉罐要高出一个层次。当然,这仅仅是通过一个小小残片进行的分析,并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如果今后有机缘能获得青白釉柳条罐的完整器皿或有更多的类似残片,当可再作进一步的分析,那样,得出的结论才更具有说服力。
    下图是几个垫饼和带有垫饼的碗足。这种垫饼在七里窑遗址中几乎遍地皆是,大小不一。一方面说明当时七里窑主要采用垫饼烧工艺,因此,器物口沿施釉底足一般不施釉,无芒口,叠烧时部分器物内底有涩圈;另一方面,能看到宋代的垫饼实物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还有一些瓷片现在看来还不好理解。比如下面几幅图中,瓷片的内胎划花,虽然有些粗糙但却比较规则,显然是特意认真划的纹饰,一般装饰性的划花都在瓷器外壁,划在内部究竟起何作用很不好理解,这应该是怎样的器形也难以推断。





   有的器形应该较大,如下图或许是一个大钵或大碗,胎厚致密,圈足浅,重心低,适合较大器形摆放。赣州窑与吉州窑一样,从目前发现的器物来看,均无大器。从这次发现的几个残片看,器形至少有直径二十公分以上的器物,算是中等器形吧。


    赣州窑一直以褐釉、黑釉器物让世人认同和了解,但其青白釉的器物也应该大量存在。从下图的残片就可以看出,一个是青白釉的斗笠碗残器,一个是青白釉的乳钉罐残器,釉色都很莹润。特别是乳钉罐的釉色,厚薄均匀,其工艺似乎不亚于后来明清时的景德镇窑产品。

   再来分析一下赣州窑瓷器的胎质。大致来看,施褐釉、黑釉的瓷器,一般胎质都比较粗,胎的颜色也偏灰偏黑,可以看出瓷土的质量比较差。而施青白釉的瓷器,胎质相对一般较细,色泽也偏白,瓷土质量较好。看来褐釉、黑釉等色泽较深的釉色也是一种遮丑的釉色。由此可见,当明清时期的瓷器变得轻、薄、白、透时,确是陶瓷工艺和质量的一大进步。






   最后这幅图片是在赣州博物馆拍摄的。在赣州博物馆中,这个器物被放置在瓷器展馆正中间单独的一个玻璃柜中重点展出。这是一个完整的褐釉乳钉罐,乳钉分布均匀,乳釉饱满,内外均施褐釉,釉色光亮如新,是不可多得的赣州窑精品。可惜有点美中不足,它并不是典型的乳钉柳条纹罐,外壁没有柳条形划花,作为赣州博物馆的藏品,还缺乏典型的独特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恭王府博物馆精品陶瓷欣赏(第41期)
名窑概述系列之——吉州窑_
磁州窑四系瓶
吉州窑各时期特征对比(全)
待创新高的黑定窑变盏,沙家櫪谈定窑窑变赏鉴
定窑铭文特征的鉴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