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议明代出土玉带板装饰及形制特点(转)
宋 燕(南京市博物馆)
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象征着瑰丽、高尚、坚贞、圣洁。从东汉许慎“玉,石之美者。”到杨伯达先生“好看的美的石头,这就是玉”。玉的美学价值受到广泛重视并得到充分的发展。几千年来人们敬玉、爱玉、赏玉、戴玉、玩玉、藏玉,磨灭不去的是中国人对玉的一种特殊情感。
本文将从浩瀚的玉文化海洋中撷取一朵浪花——明代出土的玉带板,以此为依据,试对明代玉带板的装饰技法及形制特点作简要分析。
玉带,《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中将之分为:1、以玉装饰的腰带。2、玉銙之带。銙,腰带饰物,即带扣板。本文所说之玉带当为玉銙之带,也即是镶玉片的革带,用于腰带上,既是装饰品,又是实用器,同时代表着佩带者的身份。
玉带之产生与发展和我国古代的服饰史密切相关。古人着“深衣”,即所谓穿长袍。穿长袍腰间必须系带,如果不系带,时称“散腰”,会被视为无教养、轻礼仪的表现。唐代以前,男性贵族的腰带多以皮革为之;宋代以后,丝质绦带渐成主流。不论质地如何,人们都非常讲求带上的佩饰,使之成为男服上显示身份地位最炫目的亮点。贵族们装饰腰带大都用金银、美玉和宝石,最主要的是玉,这同我国古代久盛不衰的崇玉理念及爱玉风尚有关。起初,装饰部位主要在腹前正中腰带两端的联结处,重点是带钩,既有玉质带钩,也有铜质带钩。先秦贵族热衷于佩玉,除了在胸前佩外,也在腰间佩,但佩玉方式主要是垂挂,当时还没有缀玉于带面的习俗。南北朝时,兴起了一种装饰腰带的新风气,即在带面一周缀镶镂雕花纹的片状玉块,称为“带”。玉块的形状有方形、长方形、桃形等等。
此风到唐宋时已相当盛行。唐代以玉带入官服,用以标志官阶的高低,因而带上的玉板(称为带板)均有一定规制。镶在带两端的圆角矩形带板叫“铊(獭)尾”,中间的方形或长方形带板叫“銙”,有的铸有孔或附环,用以悬挂物件。
由于北方草原民族尤其崇爱腰饰,故在蒙古族入主中原之后,上层社会佩玉带的习尚得到进一步发扬。到了明代,腰佩玉带的风尚随着治玉业的发达而继续兴盛。从文献记载及明代墓葬出土为数较多的带板资料表明,明代带板质地比前代丰富,用带制度也比前代更为严格规范[1]。
玉带上缀附板的数量,也因为时代等原因而各不相同。例如,元明时代的板数,就多于唐宋时代。元末名士张士诚之母墓内所出玉带,大小板共25块。已知明代玉带板数量,13~26块皆有,以20块者为多。
一直到清代,由于服制的改变,将革带系在补褂之内,一般不外露,所以玉带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也就有所降低了[2]。
纵观我国革带发展历程,明代玉带的使用达到了顶峰。解放后,考古发掘出土于墓葬中的整套带板尤其令人瞩目,现将迄今为止明代墓葬中出土玉带按装饰方法之不同列表如下[3]:
1、镶嵌装饰玉带板
出土地点
墓主人
官  职
爵 位
卒葬年代
装饰工艺
数量
南京张家洼
汪兴祖
同知大都督府事
东胜侯
洪武4年
镶金托镂雕
14
南京岗子村
吴祯
征南副将军
海国公
洪武12年
镶金托
15
山东邹县
朱檀
鲁荒王
洪武26年
镶金托镂雕
20
南京板仓
徐钦
魏国公
永乐22年
镶金托
16
南京将军山
沐晟
征南将军
定远王
正统4年
镶金托
7
南京天堡桥
怀忠
南京守备、司礼监太监
天顺7年
镶镀金铜托
20
江西南昌永和门
戴贤夫人
江西都督佥事、昭勇将军
成化
镶金托
20
南京板仓
徐俌
太子太傅、南京守备
魏国公
正德12年
镶金托
20
南京油坊桥M3
佚名
太监
明中期
镶铜托
20
四川剑阁城郊乡
赵炳然
太子太保、兵部尚书
万历12年
镶铜托
20
南京将军山
沐睿
太子太保
黔国公
万历34年
镶金托嵌宝石
20
北京定陵
朱翊钧
皇帝
万历48年
鎏金银托
20
北京定陵
朱翊钧
皇帝
万历48年
铊尾银托嵌宝石
20
湖北钟祥长滩镇
朱瞻自
梁庄王
镶金托
20
湖北钟祥长滩镇
朱瞻自
梁庄王
镶金托透雕
20
2、雕刻等装饰玉带板
出土地点
墓主人
官  职
爵 位
卒葬年代
装饰工艺
数量
南京板仓徐达家族墓M1
佚名
明早期
减地浅刻
14
南京板仓徐达家族墓M7
佚名
明早期
减地浮雕
17
甘肃兰州上西园
彭泽夫人
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一品诰命夫人
天顺3年
镂雕
18
甘肃兰州上西园
彭泽夫人
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一品诰命夫人
天顺3年
镂雕
20
南京板仓
徐俌
太子太傅、南京守备
魏国公
正德12年
镂雕
20
江西南城
朱厚烨
益庄王
嘉靖36年
剔地隐起
19
江西南城岳口乡
朱翊吲次妃孙氏
万历10年
浮雕、描金
16
江西南城岳口乡
朱由木
益定王
崇祯7年
镂雕
6
江西南城岳口乡
朱由木次妃王氏
崇祯7年
镂雕
17
甘肃兰州上西园
佚名
涂朱红
13
湖北钟祥长滩镇
朱瞻自
梁庄王
透雕
20
3、光素玉带板
出土地点
墓主人
官  职
爵 位
卒葬年代
装饰工艺
数量
南京岗子村
吴祯
征南副将军
海国公
洪武12年
5
南京岗子村
吴祯
征南副将军
海国公
洪武12年
7
南京岗子村
吴良
中军都督府都督
江国公
洪武14年
15
南京岗子村
吴良
中军都督府都督
江国公
洪武14年
4
南京太平门
仇成
征南副将军
皖国公
洪武21年
19
南京戚家山
俞通源
南安侯
洪武22年
19
南京岗子村
吴忠
嗣侯,后革除
洪武23年
9
山东邹县
朱檀
鲁荒王
洪武26年
23
安徽蚌埠
汤和
大都督府左都督
信国公
洪武28年
15
南京将王庙
薛显
永国公
洪武29年
6
南京郎家山
宋晟
后军都督府左都督
西宁侯
永乐5年
15
南京郎家山
宋晟
后军都督府左都督
西宁侯
永乐5年
7
南京板仓徐达家族墓M6
佚名
明早期
20
四川平武古城乡M14
王思明
龙州衙门从侍郎判官
明早期
20
南京将军山
沐晟
征南将军
定远王
正统4年
9
江西新建西山珂里乡
朱权
宁献王
正统13年
20
南京溧水乌山乡
宋瑛
驸马都尉
郓国公
正统14年
13
长安四府井村
朱铄
安僖王
成化12年
14
江西新建
佚名
昭定王
弘治元年
16
北京南苑苇子坑
夏儒
锦衣卫指挥使
庆阳伯
正德10年
20
南京油坊桥M2
余俊
内官监太监
正德11年
3
南京板仓
徐俌夫人朱氏
魏国公夫人
正德12年
20
河北阜城县西码头村
廖纪
太子太保、吏部尚书
嘉靖13年
26
江西南城红湖
朱祐槟
益端王
嘉靖18年
20
南京油坊桥M1
潘真
司礼监太监、南京守备
嘉靖22年
16
江西南城岳口乡
朱翊吲元妃李英姑
益王妃
嘉靖35年
20
南京将王庙
佚名
隆庆
20
江西南城岳口乡
朱翊吲次妃孙氏
万历10年
20
北京八里庄
李伟
中军都督府同知
武清侯
万历11年
12
江西南城
张氏
益藩王罗川王族
万历21年
20
江西南城岳口乡
朱翊吲
益宣王
万历31年
19
南京将军山
沐睿
太子太保
黔国公
万历34年
20
北京定陵
朱翊钧
皇帝
万历48年
20
北京定陵
朱翊钧
皇帝
万历48年
20
北京定陵
朱翊钧
皇帝
万历48年
20
北京定陵
朱翊钧
皇帝
万历48年
20
北京定陵
孝靖皇后
万历48年
13
北京定陵
孝靖皇后
万历48年
12
北京定陵
孝靖皇后
万历48年
12
北京定陵
孝端皇后
万历48年
12
南京将军山
沐昌祚
太子太保
黔国公
天启5年
20
南京将军山
沐昌祚夫人
天启5年
13
江西南城岳口乡
朱由木
益定王
崇祯7年
9
江西南城岳口乡
朱由木元妃黄氏
崇祯7年
1
南京郊区
郑强
太监
18
甘肃兰州上西园
佚名
18
湖北钟祥长滩镇
朱瞻自
梁庄王
20
湖北钟祥长滩镇
朱瞻自
梁庄王
20
湖北钟祥长滩镇
朱瞻自
梁庄王
20
湖北钟祥长滩镇
朱瞻自
梁庄王
20
湖北钟祥长滩镇
朱瞻自
梁庄王
20
湖北钟祥长滩镇
朱瞻自
梁庄王
18
一、明代玉带板装饰特点
从上表可以看出:明代出土玉带板,墓主人身份多为王侯和一品官。玉带板纹饰以镶嵌、雕镂及光素无纹为其主要装饰技法。其中,不作任何装饰,突出温润玉质的光素无纹(含仅镶托、涂朱砂)者在总数78件玉带板中占到了64件,82%多。由此可见,不用装饰的的光素玉带板应当是明代玉带板的主要形式。
这些光素无纹的玉带板,以其质地作为区别官员身份的标志,纹饰相对来说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贵为皇帝的明神宗朱翊钧定陵中出土的10条玉带竟然均以素面视人,由此可见玉带板有无纹饰与官职品级无关。此种情形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明史·舆服志》中的记载:“文武官朝服:一品,革带与佩俱玉。二品,革带,绶环犀,馀同一品。”又载:“文武官公服:洪武二十六年定……腰带:一品玉,或花或素。”及“文武官常服:洪武三年定,其带,一品玉。”另外对命妇冠服亦有要求:“洪武元年定,命妇一品,玉带。”
就所了解的我国玉雕工艺来看,至明清时期玉雕制作工艺发展到了顶峰。明代玉雕作品精细规整,镂空雕刻更加复杂细致,出现了“三层透雕法”、并继承了宋、元开创的“花下压花”技艺,纹饰为前代所不及。元代使用的多向打孔的管钻镂空法,在明代时也得到更广泛的运用。明代玉雕总体来说追求的是一种婉约流畅、传神达意的风格,这与明代文化特点是息息相关的。明万历年间,更出现了令后人称颂的“碾玉妙手”陆子冈。由此更加让人难以理解,为什么明代玉制带板中以素面纹居多?目前,还没得到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二、明代玉带板雕刻特点
明代承袭两宋特别是南宋以来商业贸易的飞速发展,明代玉器的发展变化也是与社会的变化相关联的,从总体上看,明代玉器渐趋脱离五代两宋玉器形神兼备的艺术传统,形成了追求精雕细琢装饰美的艺术风格。
此时玉雕以粗犷浑厚、刀路清晰有力著称,由是许多鉴赏家认为明玉刚劲有余而柔丽不足,甚至有“粗大明”之贬称。这种认识似欠公允,至少在玉带板雕工领域并非如此。明代玉带板选材之讲究,纹饰之华美,雕工之精致,为后世所公认。当时盛行的镂雕技法,在玉带板工艺上得到了淋漓的发挥。
1、明代玉带板早期的雕刻特点
此时带板多是立体的深层镂空,可以看出明显的元代手法。代表作当数南京张家洼明东胜侯汪兴祖墓出土的镶金托云龙纹玉带板。该玉带板共14块,是迄今所知明代玉带出土最早的遗物。带板中心隆起,中心纹饰部分高出边框,为多层镂雕中心纹饰提供了条件。云龙纹的碾琢采用了钻孔镂空法,以重叠的层次,表现出龙的身躯上下盘绕。画面中突出龙首的雕琢,无论是须、眉、髯、鬃,还是角、鼻、唇、颚,都准确地、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出来,尽显龙的威严之态。龙的周围辅之以云纹,更显得在云雾缭绕,巨龙腾跃的雄姿[4]。整副玉带板碾工玲珑剔透,有鬼斧神工之妙。
而纹饰图案中龙的风格及朵云的风格,在元代及明初的云龙纹饰中都有迹可寻,如龙肘上的横线,朵云的灵芝状等等。这些都反映出汪兴祖墓出土的玉带是元末明初交替时期的产物。所出14块带板的数目与形状和明后期不同,也是元代向明代过渡期的典型作品[5]。
2、明中期玉带板雕刻特点
此时出现了分层镂雕的琢法,先用减地法留出上层图案,在降低的地子上再镂雕底层图案。这种风格与同期的雕漆特点相一致,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但也失去了宋元时期自然写实、生动逼真的特点,成为一种程式化的、图案化的纹饰。此期玉雕的刀法也变得硬直险峻。如江西南城明益庄王朱厚烨墓中出土的玉带板,共19块,其中长方形7块,桃形6块,长条形4块,圭形2块。除了4块长条形剔地隐起云纹外,其余都以同样手法装饰云龙和海水江牙纹,有的还加饰一只展翅飞鸟。背面皆为平素[6]。
3、明晚期玉带板雕刻特点
这一时期雕工多采用双层镂雕的方法,不论花卉鸟兽还是山水人物,大都花下压花,玲珑剔透,意境盎然。如江西南城岳口乡发现的明益定王朱由木次妃王氏墓中出土的白玉带板。整个带板由17块组成,长条形的3块透雕花卉图案;铊尾呈横长方形,一端呈弧形,边框和里面的花纹平齐,两层透雕带翼麒麟,麒麟张嘴,上唇略上翘,露齿,身上有方格纹饰,尾梢两侧均雕刻卷云纹,麒麟站在山石上呈向前奔走状,四周透雕山水、松枝、梅花等图案[7]。从工艺上讲,这时期带板层次比前期丰富,线条及轮廓的处理却呈现出粗犷简略的风格,与早期有所不同。在图案方面,与晚明社会风气相符,符瑞吉祥的谐音、吉语题材也很是风行,这种“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图案,首先是为了祈福,其次才顾及到美。如江西南城益定王岳口乡朱由木墓出土的玉带板,共六块,一块呈长方形,雕“喜”字和花卉图案;一块呈长条形雕花卉图案;四块呈桃形,雕“喜”字和花卉图案[8]。
三、明代玉带板形制特点
据《明史·舆服志》、《明会要·舆服》记载,玉带的使用有极严格的规定,文武官员按九品官阶分别使用不同质地革带。大祀、庆功、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进表、传制时要穿着朝服,所佩革带只有一品用玉,其余为犀、金、银、乌角等。明朝玉带形制逐渐规范,明张自烈《正字通》戌集上铐字条云:“明制:革带前合口处曰三台,左右排三圆桃,排方左右曰鱼尾(铊尾),有辅弼二小方。后七枚,前大小十三枚。”[9]由此可知一条完整的玉带是由三台、圆桃、排方、鱼尾、辅弼5部分组成,数量13~26块皆有,其中20块者较多,似为明朝定制。
仍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数量为20块的带板共35条,近45%。以南京板仓明太子太傅徐俌墓正德十二年(1517年)出土的玉带板为例,可以看出明代带板的规制。徐俌墓出土带板共20块,是一件规范的玉带。其中三台是由长方形排方与两块长条形辅弼组成;圆桃,即桃形6块;排方,长方形共有8块(其中有三台中间1块);鱼尾(铊尾)长方形一窄面为弧形,共2块;辅弼有4块,其中2件与1排方组成三台,另2件分别置于圆桃与铊尾之间,一般是细长条形。
腰带装上这许多装饰品之后就变得相当长,而官员的腰腹一般没有那么宽,因此玉带已经无法起到束腰的作用,而变成纯粹装饰的用具了。然而玉带与衣服相衬之下,确实起着显著的装饰作用,使着衣人显得十分华贵,气度非凡。
四、明代玉带使用情况
从目前国内明代墓葬中出土的情况看,使用玉带者最高的是万历皇帝,此外有分封各地的藩王,辅佐明太祖定天下的、建立功勋而受封的公、侯、伯、王、驸马都尉,还有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五军都督府都督,以及皇后、藩王嫔妃,诰命公侯夫人,诰命一品夫人等。他们的身份及所用玉带,与历史记载相吻合。
另外,明代皇帝、皇亲与一品文武以上官员,他们的着装很多,有朝服、公服、常服等等,不同场合着不同的服饰,戴不同的玉带。玉带在明代是地位与权利、等级与财富的象征,对于上层官吏来说拥有玉带标身份高贵,于是一些贪官污吏就拼命聚财。据《天水冰川录》记载,查抄严嵩家时,玉带达200余条;抄朱宁家时,玉带达2500余条。到了中晚期,国家腐败,有很多制度陷于“崩毁”,可以说是“礼崩乐坏”。例如,明初规定龙纹玉带只能皇帝佩用,太子、公主、王公及重臣都不能使用,但实际上处处乱用。连官品低下的官员也冒犯僭用玉带。《明史·舆服制》记载:“正德十六年世宗登基,诏曰:‘近来冒滥玉带、蟒龙、飞鱼、斗牛服色,皆庶官杂流并处各将领夤缘奏乞,今俱不许,武职卑官既用公侯服色者亦禁绝之。”由此看来当时滥用玉带现象已很严重。在传世玉带中龙纹较多就是最好的例证。
其次,一些级别较高的太监墓中也随葬了玉带。按明史记载,太监,正四品。太监用玉带不合规制,出现玉带随葬,可能系皇帝赏赐,亦可能是僭越佩用。
[1]白宁:《由汪兴祖玉带特点论及明代玉带规制》,《南方文物》1997年4期。
[2]孙机:《中国古代的带具》,《中国古舆服论丛》增订本,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
[3]白宁:《明代玉带研究》,《海峡两岸古玉学会议》论文集,2001年P942~944。
[4]白宁《明代玉带研究》,《海峡两岸古玉学会议》论文集2001年P950。
[5]杨伯达主编:《中国美术全集9——玉器》,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
[6]同5
[7]江西省文物工作队:《江西南城明益定王朱由木墓发掘简报》,《文物》1983年第2期。
[8]江西省文物工作队:《江西南城明益定王朱由木墓发掘简报》,《文物》1983年第2期。
[9]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装史》,中国旅游出版社,1995年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火车站广场施工,发现一古墓,墓主人竟然是皇帝的亲舅舅!
【苏】【南京】太平门外板仓明墓出土玉器图录与资料
名家谈玉—浅谈明益王墓出土的玉器(上)
历代首饰和配饰(八)
明中期玉雕多光素无纹,晚期作品则极尽装饰之能事,颇具工艺价值
南京博物院 江苏盱眙大云山刘非墓文物展 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