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考古大展实录四
从玉器的角度来思考上海考古大展

申城寻踪——上海考古大展实录前三集展示了这次大展的玉器和其他部分展品。第四集我想谈谈一下关于观后的一些想法和心得。这种想法和心得是停留在交流和探讨层面上的,是对上海博物馆这次创新的展示的一种基于民间收藏爱好者角度的视角初探,是草根的。

上海有着六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陆,现市区成陆约在10世纪前叶。史料记载周代吴立国后归宿上海之域为吴国,相传春秋吴王寿梦筑华亭,这片土地曾经是吴王的狩猎休憩地但笔者考证后认为这是误传其实“华亭”是以秦汉基层行政单位取名。那时,县下为乡,一乡十亭,一亭十里。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 为“沪”。故,我们在看待史前上海的时候应该和环太湖流域和杭嘉湖地区相互关联,决不能作为单个体地提出来论证。

上海自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设镇,元朝至元二十八年(l291年),正式建“上海县”,这是上海建城的开始。到了明代,上海地区商肆酒楼林立,这时,上海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南名邑”。明末清初,上海的行政区又进行了沿革,逐步形成了今天上海的规模。此次大展很好地把历史的记忆碎片,比较完整地修复还原了,这是一件功不可没的好事。自金山戚家墩战国遗存的发现,有证据可靠地把人类在上海地区的活动定格在周代。青浦崧泽文化、马家浜文化、青浦福泉山、金山查山、广福林遗址、闵行马桥文化把这一地域的人类活动遗迹完整地做了一个序列: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广福林文化—马桥文化。

在上海地区我们至今没有发现如同浙江瑶山、反山、汇观山一般的祭祀大殿和祭台,只是发现了不同等级的贵族墓葬群,这可能说明这里仅仅是一个从属于良渚文化的分支或部落,其等级也略低于良渚的礼遇规格。而且我们从出土的陶器和玉琮上还能见到龙山文化的影响和影子,这一点又证实了他的特殊性和独立性。牙权杖(福泉山遗址吴家场墓地2010QFM207:61)的出现,说明了这是一个部落并具有不同地位的明确,而其纹饰的体现与良渚纹饰有着一脉相传的渊源。其中的柄形器和锥形器在形制上(福泉山墓地1987Qfm144:25)和完整性(福泉山遗址吴家场墓地2008QFM204:13)上都有很好地给了民间收藏爱好者很好地参考。

城乡之路中展示的玉器给我们了一个提示,民间用玉和王家用玉的区别。我们如果参观过首都、天津、故宫、国博、上海博物馆的玉器厅,便会感到精美绝伦是他们的共性。而此次展出的打浦桥顾从礼、顾东川、龙华潘允瑞、华阳桥杨四山、陆深家族、岳山家族、等都不是王室成员,故在玉器用料的选择上也略逊一筹,雕工有精有陋。玉料有白有青。特别在仿制前朝的器物方面,我感到是广大古玉爱好者观察的亮点。(明代陆深家族墓地出土的青玉涡纹璧“展出称谷文璧”、明代中晚期仿汉刚卯、严卯,陈所蕴墓出土明代青玉谷文璧)均为仿战汉之器物。宋代形制明仿(顾东川夫人墓出土双鸟形扇坠、顾从礼墓出土改制的白玉执荷童子、顾东川墓出土的白玉执荷童子扇坠)都是很好地普及教材,更值得一提的是,明代上海地区尚古的社会风尚应该不仅指造型、纹饰上的仿古,更注重的是一种古朴、古雅的审美观念至于元代童子的灵动,宋代童子的八字眉,明代童子的鼻简练以及清代童子的写实深雕都能在这次大展中略见一二。

古塔遗珍,展示了我国佛像造诣的辉煌。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大约在两汉之际,印度的佛教艺术,经过中国的艺术家和民间工匠的吸收、融合和再创造,形成了更具中国特点的佛教艺术,从而在中国社会同化和吸收并得到了流传和发展。从艺术方面来说,现存佛教寺塔有许多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一些宏伟的佛教建筑已成为各地风景轮廓的标志。敦煌,龙门、云冈、大足等地的石刻成为人类艺术宝藏的一部分。佛教音乐具有“远、虚、淡、静”四个特点,达到了很高的意境。 上海建于清代以前并保存至今的古塔共13处14座。建造最久侧是初建于唐代的青浦太阳岛泖塔。被国际机构评定为世界三个古航船灯塔之一。 在考古发掘和变化古塔的工作中,嘉定区的法华塔元代地宫和松江区的圆应塔地宫都发现了玉器,其中尤以圆应塔地宫玉器出土最多最好。清代的白玉婴戏三人挂件,元代青白玉卧羊、白玉鸳鸯双体佩、白玉炉顶,南宋玉璧,道光年间的嵌福禄寿喜盒铜宝珠内丹等尤为精彩,另外还有不少珊瑚、水晶、玛瑙、玉髓、料器等器物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由于这些东西出自地宫,在南方属于具有比较好的保存条件的,故看上去如同新的一般,光彩照人。但也有不少由于应力的释放和玉质材料的酥松或附着物的侵袭改变了原来的面貌,特别是圆应塔地宫的那块元代青玉双螭纹方体圆角环,黑皮巧雕,惟妙惟肖。

下面认为引用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主任、研究员的一段话作为结束吧

这次展览展示的都是我们挑选出的最好的东西,但肯定还是有很多精彩的文物最终没有入选,事实上,每次挑选展示的文物,都会给我们策展者留下很多遗憾,为了展示的效果,我们最后不得不拿走了很多很棒的文物。

在展厅的设计上,我们为三个板块设计了三种不同的风格。“文明之光”的展厅环境就像是考古发掘现场,观众进入展厅就像是走进了探方,其色调也是模仿探方的色调灰黄色。上海是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土壤是还原环境,如果充分氧化就变成红颜色了,但是闷在里面,土的色调呈灰黄色,不同于北方黄土的色调,此外,展厅的墙上还配以大量考古现场的照片。

“城镇之路”要展现上海城镇的发展,所以我们利用比较晚近历史时期的元素,借鉴宋元明清以来上海城镇房屋的特色,利用青砖、灰瓦、白墙等充满江南感觉的元素,力图做特色和格调。

“古塔遗珍”的展厅比较下,我们在其中还原了一个类似古塔内部的环境,让观众有一种走进塔里面的感觉。

广富林的考古发掘已经快要结束了,福泉山还将要继续做发掘。对于历史时期考古,我们主要聚焦在青龙镇,青龙镇遗址总共有几十万平方公里,文献记载那里别名“小杭州”,是非常繁华的一个地方,有外贸、娱乐、餐饮等各种功能的建筑,应该能发掘出坊、寺庙、铸造等遗址,可以说是既包括生活遗址也包括生产遗址。


(松江区广福林遗址2012SGIIT5023④c:25)较之良渚文化玉琮,这件玉琮不仅制作简单用料也非常简陋,只能在形制上称之为琮。
福泉山遗址吴家场墓地207号墓出土2010Qfm207:61(下图为复制品)神人兽面纹象牙权杖
福泉山遗址吴家场204墓出土2008QFM204:13玉锥形器
福泉山144号墓出土1987QFM144:25玉柄形器
仿古涡纹璧
仿汉刚卯
明仿宋双鸟形扇坠

白玉执荷童子扇坠

出土改制的白玉执荷童子

仿古玉璧
元代青白玉卧羊

白玉婴戏三人挂件

炉顶

元代青玉双螭纹方体圆角环

元代白玉鸳鸯双体佩

南宋玉璧
水晶
料器瓶

嵌福禄寿喜盒铜宝珠内胆

褐釉腰鼓

                                  青铜棘刺纹尊
朱缨 竹雕刘阮入天台香筒
红彩高柄钮陶罐
铜鎏金阿育王塔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涅槃像
家猪陶塑
神人兽面纹玉琮-2
嵌福禄寿喜盒铜宝珠内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申城寻踪
宋金玉器大赏
撷秀·元 明 清玉器(1)
陕西国宝级汉代玉器欣赏(图)
《申城寻踪:上海考古大展》金银首饰器具篇
今天,又一考古大展开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