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5)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5)

 

蝴蝶形玉饰(2件)
明代
左:长3.4、宽5.3厘米
右:长4.7、宽6.8厘米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左:玉质青白色,微有白斑。器形呈片状。蝶圆眼外凸,双翅展开,有多道阴刻线和卷云纹表示脉络,翼边呈波折,触须向两边伸展与翼连接。上身轮廓用阴线刻画,尾部有皮囊线七道。背面无纹饰。此蝶刻画比较写实,蛹状的躯体,舒展的胸翅尾翼,加上伸展的触须,形象十分逼真。明清时,蝴蝶成为吉祥题材的重要内容,因为谐音,耋指年高寿长。右:玉质白色,温润细腻。器呈片状,边缘圆滑。蝶张翅露体,翅膀为卷云形,翼边打洼多曲。大圆眼,吻前凸。嘴边伸出两朵花形触须,身饰菱格纹。尾部有皮囊线六道,上刻阴线。单面做工,背面打磨光滑,无纹饰。蝴蝶片为明代常见器形,作服饰、嵌饰之用。



 

玉鹤
明代
2.3、宽4.1、厚1.7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青绿色。鹤作伏卧顾首状,长尖喙,曲颈,肥身,宽尾。



 

玉鸳鸯
明代
4.4、宽5、厚1.3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荷叶上爬卧两只相向鸳鸯,嘴、身相连,中有一孔可系佩。



 

双鹅衔莲玉佩
明代
6.8、高3.7、底厚1.9厘米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温润细腻。双鹅并体,作回首衔莲状。鹅体肥大,身上下雕刻有莲荷枝梗。荷花花苞饱满,莲叶厚实舒张。鹅双圆圈眼为目,两侧阴刻翅羽,羽前部饰有扇形纹饰,大羽上刻画长短不一的阴线,羽翼间磨有凹槽。整器抛光较好,光泽强烈。



 

鸳鸯鹤荷玉佩
明代
4.6、宽4.2、厚1.5厘米
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玉质白色。玉坠圆雕,正面较鼓,背面略平。正面雕满荷花与荷叶,上有一对鸳鸯浮游,口衔莲蓬嬉戏;背面一鹤同首曲颈,口衔荷茎,站立于荷叶上,身旁莲蓬挺立。鹤与鸳鸯的形态自然生动,翅羽以卷云纹、弧线和平行阴线组成。荷花的花瓣与莲叶厚实、舒张,叶脉清晰。



 

玉摩羯
明代
16.2、宽7.5厘米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局部有黑色污迹,是人工做旧的结果,为明代玉材特点。器呈片状,作龙首鱼身鸟翅的组合是佛教故事中的形象。鱼身饰鱼鳞纹,鱼尾呈花瓣形上卷,上刻阴线。翅如花叶,一大二小,上刻阴线和卷云纹以示羽纹。龙首用阴线雕琢轮廓。



 

玉鱼
明代
7、宽3.8、厚1.2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白色,温润纯净。正面浮雕弧形鱼身,鱼嘴上翘,微张,双圈眼,背鳍为波浪形,腹鳍为三朵花叶形。浅雕鱼纹,鱼尾朝下展开成锯齿状,连体叶形水草反卷。阴线勾饰叶纹,背中部镂雕长方形穿孔。构思巧妙,造型自然。



 

玉鱼
明代
5.7、宽3.3、厚1.3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黄色沁。玉鱼圆雕而成,头部较大,唇上翘,阴刻圆圈眼,鱼身以斜格纹做装饰,尾鳍为扇形并呈摆动状。鱼口衔莲叶、莲花、谷穗,莲叶、谷穗一直绕到鱼的另一面,造型生动活泼。背鳍上有一圆孔可穿绳系挂。此鱼的形态被认为是鳜鱼,谐音贵余又与谐音,富贵有余意。



 

玉鱼 
明代
8、宽1、高1.9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俏色。雕一鲢鱼,刻画圆润,形态平静。鱼眼用一阴刻圆圈表现,两侧滑水用双阴刻线表现,鱼鳍上的鱼刺用一道细劲的短阴刻线刻画,鱼刺之间去地内洼。鱼身装饰六角星纹和水草纹,比较简略。鱼嘴角琢孔,便于系挂。以鲢鱼为饰寓意连年有余



 

玉鱼
明代
7、宽4.2、厚1.4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白色,温润柔和,略有褐色沁。浮雕连体大小鱼。大鱼嘴上翘,抿口,双圈眼,身部饱满,胸鳍、臀鳍、尾鳍呈摆动状,背鳍有一穿孔,小鱼紧随大鱼,吻部平齐。尾鳍分叉。双鱼呈游动状。阴线勾饰圈眼、嘴、鳃、鳍,线条流畅,自然逼真。



 

玉蟹
明代
5.5、宽4.1、厚2.1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玉质青色,带有黄褐色玉皮。此器运用简洁写实的琢磨技法,圆雕而成。蟹两钳相抱,后爪弯曲,蟹壳、蟹爪、眼睛等雕刻得形象、生动,极为真实。玉蟹圆润光滑,是质感与造型的完美结合。谐音和谐之,书画作品中多绘蟹与禾、荷,寓和谐之意。此器也应是取其和谐之意,既可作镇纸使用,又可赏玩。



 

赤壁游船玉摆件
明代
6.1、长13.5、径2.7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洁白温润。雕刻东坡赤壁游船图,配木座。此玉雕反映东坡赤壁怀古之情景,船中三人分别为东坡、鲁直及佛印。头戴峨冠,手捋长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佛印、鲁直各微侧身,佛印神情闲适,卧右膝,竖左膝。船尾立一摇橹童子。此件玉器整体构图比例和谐,人物刻画细致生动



 

螭纹角形玉杯
明代
15.4厘米
现藏于北京颐和园
玉质白色。仿犀角状杯,外壁浮雕八只螭虎,底部高浮雕兽首,琢碾工艺利落。螭虎形象生动,线条流畅而飘逸,虎首目光炯炯,威猛之势尽现,饶有生趣。颐和园旧藏。



 

麻姑献寿纹角形玉杯
明代
11.5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玉质青色,黄褐色绺斑。该器为明代仿汉代角形杯造型,器壁厚重,杯下部镂雕涡旋形云纹,杯外壁以浮雕手法琢饰麻姑献寿图,麻姑手持灵芝,飘然而至,周围祥云环绕。全器集圆雕、浮雕、镂雕、阴刻等技法于一体,造型奇特,纹饰层次分势,赋予了该器一定的神韵。宋代乃至明清时多有一些仿古作品,但已失去了早期的精神风貌,工艺也略显粗糙。



 

螭纹玉花插
明代
12.2、长7.5、宽5.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白色,又经大量染色处理。器身口大底小,高浮雕松树和螭龙,并有浅浮雕字:青松挺秀,万载长春。这种造型花插在明代玉质花插中常见。



 

螭纹玉觥
明代
15.7、宽8.9、厚3.7厘米
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玉质青色,口、底有褐色斑。扁体,波形口,直腹,龙耳伸出与颈支撑以为足。腹壁浮雕两只螭龙,其一向上爬于腹壁,其二双足攀于器口,做探头向觥内观望状。二螭均躯体修长,长分尾舒卷。其下浮雕一龙首,做张口含觥状,獠牙毕现,双目圆睁,长须,长尾卷曲直至觥口。


 

花果纹玉花插
明代
13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灰绿中微带黄色绺斑。此器为不规则圆筒状,采用浮雕与镂空等技法琢制而成。器身雕饰有竹子、百合、柿子,寓意百事如意,器底透雕灵芝和山石,是明清玉器中常见的装饰题材之一。



 

玉兰花形玉花插
明代
10.3、宽6.5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青色,质地细腻,抛光好。整体雕成一立形玉兰花,花瓣层次分明,花插外侧雕枝叶及玉兰花花苞,以花茎镂雕成花插底足,工艺朴拙,玉兰花造型逼真生动。



 

伊斯兰文玉炉
明代
通座高12.8、炉高10、腹径14、口径12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炉身阴刻伊斯兰文,炉底内凹篆书款字。整器仿宣德炉造型,可能为明中晚期之作。



 

兽面纹玉炉
明代
通长 12.5、腹径7.95、高4.65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青色,有大面积青褐斑。侈口,圈足。外壁饰有两虎头耳,耳外侧饰勾云纹。以双耳为轴线,器物两面对雕虎面纹,两侧等距出戟,间饰火纹,下部饰隐起的兽面纹。刀法粗犷有力,形体饱满,颇具时代特色。



 

兽面纹玉炉
明代
7、宽14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青灰色,有重绺。侈口,鼓腹,圈足,两侧附卷云耳。口部阴刻连续回纹,腹部阴刻兽面纹,阴刻线内填金。



 

兽面纹双龙耳玉炉
明代
6.5、口径9.2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青色。侈口,鼓腹,圈足。颈部阴线雕夔龙纹和高浮雕兽面纹,并有出戟。腹部阴线雕兽面纹。两侧龙形双耳,耳下垂珥。整个器形仿西周青铜簋。



 

龙耳玉炉
明代
6.4、口径6.8、耳距12.3厘米
现藏于北京颐和园
玉质白色,有绺。仿商周青铜簋之造型,深膛,圆撇口,圈足,饰龙耳一对,器身光素。整器中规中矩,小器大作,器身多处有绺,更添几许古意。颐和园旧藏。



 

兽面纹玉炉
明代
通高17.5、口径13.3、底径9.4厘米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局部有褐色沁斑。器仿古代青铜簋,侈口,束颈,鼓腹,圈足。颈部阴刻夔龙纹,颈两侧正中各浮雕一兽面纹和两组戟纹。兽面饰卷云状双耳,眉上卷,圆眼长梢,阔鼻。腹部为回纹地隐起兽面纹和卷云纹。腹两侧各饰一兽吞形耳。紫檀盖为清代后配,上嵌元代白玉镂雕龙穿花纹帽顶为纽。此器原为清宫旧藏。



 

龙纹玉炉
明代
通高19.3、口径18.3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青色。仿古代青铜簋造型,敞口,螭首耳,耳外侧饰忍冬、勾云纹。以双耳为轴线,束腰处对雕一螭首,两侧等距出脊,其间阴刻四条夔龙。腹略鼓,饰兽面纹。圈足,底有内凹图章款。配有木质盖、座,均为镂雕、嵌银。盖有绿松石透雕纽。



 

直线纹玉炉
明代
10.6、宽19.4、口径11.5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灰黑色,多墨斑。仿西周青铜簋造型。腹饰直线纹,双耳饰兽头,颈及圈足饰夔纹。


 

甪端形玉熏炉
明代
通盖高18.8、长16、宽8.8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以异兽甪端为造型,腹内中空,甪端头镂空,香烟可从甪端口鼻中飘散。头腹之间有环形卯榫相连,铆钉已缺。甪端为古代传说的一种神兽,鹿形、马尾、绿色、独角,角在鼻上,传其日行万八千里,如遇圣主明达方外幽远之事,则奉书至。明清时期,常以甪端为器,借其祥瑞之意。



 

人物纹玉炉顶
明代
3.6 、宽3.2、厚1.9厘米
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玉质青白色。玉炉顶略呈斜顶圆柱体,镂空透雕。山石上生长松树和灵芝,前面立一老人和一仙鹤。老人头顶隆突,宽额长耳,长眉宽鼻,白发长须,身穿交领宽袖长袍,腰系带。仙鹤回首面向老人,长喙圆眼,拢翅垂尾,长腿一前一后作行走状。底面有长方形凸起,两边有孔,为固定炉盖之用。



 

龙形玉炉顶
明代
4.5、宽4、高3.6厘米
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玉质白色。炉顶略方,底平,以龙为题材镂空雕琢。龙体取方形适合蟠曲,面部以重刀雕刻,圆突目,大鼻上翘,鼻孔朝天,鼻两端出须,双耳后抿,长角粗壮,颌下有一火球,通身阴刻斜方格纹表现鱼鳞,四腿直立,小腿侧有纵向阴刻直线。底部中心有椭圆形孔,周边减地内凹。



 

人物纹玉炉顶
明代
8.8、长7.2、宽3.2厘米
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玉质青灰色,局部有褐色斑沁和烤色。通体圆雕一山石小景。正背两面饰纹不同。正面雕有一长老,手持拐杖前行,身后跟一侍奉童子;背面雕一松树,树下两鹿一卧一立。器底有孔洞。



 

饕餮纹玉鼎
明代
13.2、带座通高22厘米
现藏于北京颐和园
玉质白色,带木座、木盖。仿商周青铜鼎造型,器形规整,器身雕刻饕餮纹,四足较高且外撇,足外侧出戟。雕工刚劲有力,线条棱角分明,反映出了明代玉器雕琢的特征。颐和园旧藏。



 

乳钉纹玉鼎
明代
口径6.9、高11.7厘米
现藏于西藏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细腻温润。仿青铜鼎造型,由一整块玉料圆雕成器。直口,平唇,立耳,腹壁较直,底部近平,下承三条扁高兽形足,兽尾上卷。双耳及口部外沿满饰回纹,腹部饰一周浅浮雕乳钉纹。



 

兽面纹玉鼎
明代
11、口径9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青绿色。仿古青铜鼎造型。直口,方唇,口沿上有两竖耳。直壁,外壁上浅刻三组兽面纹,圜底略平,三柱足。



 

兽面纹玉觚
明代
18.1、宽5.65厘米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玉质青色,局部有裂痕。器型仿照商周青铜觚的样式,方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四边及每面的
中间均雕琢出脊的扉棱,并琢有青铜器觚上常见的雷纹和兽面纹。


 

兽面纹玉觚
明代
17.7、口长径8.4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青色,带杂色斑纹。椭圆形,侈口,下足外撇,圈足。上中下各出脊四道,脊作透雕的龙形。颈饰覆蕉叶纹,近足饰蕉叶纹,腹刻兽面。反映了明代仿古的风尚。



 

兽面纹玉觚
明代
10.9、口径3.5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白色。仿先秦青铜觚造型,侈口、长颈、下腹外撇、有圈足。器物自上而下饰覆蕉叶纹、兽面纹、蕉叶纹,加以四组扉棱作装饰,更显精致规整。



 

兽面纹玉觚
明代
25、口径7.4~8、底径5.4~6.1厘米
现藏于北京颐和园
玉质青白色,掺杂些许绺裂。整材雕琢,仿青铜觚造型,采用圆雕、阴刻等技法,方体挖膛,四边出
戟,器身四面中间各有一扉棱装饰,通身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口沿和扉棱雕琢回纹;器身上部和
下部雕琢蕉叶纹;中部雕琢兽面纹。琢刻风格粗犷,抛光较好。颐和园旧藏。



 

勾连云纹玉觥
明代
14.3、长9.5、宽5.3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青色。器身扁圆,以一攀附的蟠螭为把。内壁光素,外壁自上而下分别饰勾云纹、勾连纹和覆莲纹。小圈足,外饰两道凸弦纹,为明代仿古佳作。



 

双龙耳玉杯
明代晚期
5、口径7.8厘米
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和田青玉质。圆形敞口,有几处随绺裂赭色沁,更添几分美感。外口沿琢有一圈回纹,双龙作耳,造型活泼。双爪紧抓口沿,龙口贴近杯口,龙欲作饮美酒之态。尾部分叉卷曲与双腿紧贴杯壁,从龙头后脑部伸出一条带状物贴紧杯壁,既有装饰性,又给人增加牢固之感。



 

双螭耳玉杯
明代
13、高5、底径3.5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青色,多处石灰沁。杯口为圆形,直壁深腹,有绺,内空可贮物,圈足。两耳各镂螭虎,形态相同对称。螭虎前爪抓于杯沿,目视杯口,后爪及尾侧于杯体,体呈形,为攀爬状,整体为镂空高浮雕,形态生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传世玉器全集--春秋玉器
国宝档案---美玉图集
中国传世玉器全集—唐代玉器
中国传世玉器(清代篇)
中国传世玉器全集(下)
国宝档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