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定窑陶瓷装饰的艺术特点

平定窑旧称西窑,在今山西省平定县柏井村,始烧于唐代,盛于宋代,衰于金代,以烧制白瓷为主,兼烧黑釉瓷,亦有较为精致的产品。上世纪六十年代,山西古陶瓷专家水既生教授会同国内许多陶瓷专家,根据平定窑挖掘出土的标本,在原平定陶瓷厂恢复了这一失传千年的陶瓷技艺。此后当地依据其有利条件,就地取材,因材绝艺,恢复继承并丰富发展了现代平定窑,其烧造工艺亦有五十年的历史。其现代刻花瓷工艺,以黑、白、棕为主要釉色,借鉴并吸收了历史上我国北方最大的民间窑口——磁州窑系的装饰风格,具有粗旷、自然、清新、纯朴之本色,其强烈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展示了我国民间艺术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故亦有“中华陶艺奇葩、山西民间绝活之” 美誉。 

 
 

关于平定窑陶瓷的制作工艺,有关文献记载都较为简略,历史实物遗存也较少,但是从部分现存的历史遗留实物的考证以及现代平定窑装饰的特点看,平定窑制瓷技艺是以民间传统日用陶瓷为主,它的产品包括碗、盆、罐、瓶等一些实用器皿。随着时代的发展,平定窑陶瓷不但在制作技艺上有较大的进展,而且在造型、装饰、釉料等许多方面均有很大的突破。其釉色种类除黑、白、棕以外亦有黄釉、花釉、结晶釉、窑变釉等一些色釉。它主要是吸收了宋代瓷业大繁荣时期,邻近的磁州窑、定窑、以及井陉窑的装饰风格,并形成了平定窑独特的装饰技艺。为了进一步了解平定窑的艺术价值以及其现代装饰的艺术特点,就此问题作以下探讨。

平定窑的陶瓷造型、装饰器皿,自五十年代发展到现在,仍然保留了过去民间陶瓷的技艺特点。特别是刻、划装饰尤为擅长、突出。集中展现了这一具有磁州窑特点的代表性陶瓷,平定刻花瓷的自我特性。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在宋、元、明、清至今一直在烧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原料比较单纯,但大青土蕴藏极为丰富,制造出了众多的普通百姓使用的陶瓷器皿,在陶瓷器皿中有缸、盆、碗、罐等器具,以大青土为坯料,用黄土釉来烧造黑色、褐色的陶瓷器物,使磁州窑显示书了民间传统工艺特点,以朴素、淳厚的风格著称,值得一提的是,在宋代瓷业大发展时期,磁州窑虽没有像哥、官、汝、定、钧五大官窑一样备受宫廷和士大夫所青睐,但是由于其在民间的广泛流传,影响了宋代装饰技巧的新发展,成为影响深远的磁州窑系。

平定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磁州窑的影响,烧造出了带有磁州窑风格的陶瓷器皿。

平定窑的陶瓷成型方法,在五十年代前一直是沿着前人的成型方法,直接用手捏、塑和结合陶轮手工拉坯成型。这种方法随着岁月的流逝,一直延续到现在。平定窑的产品仍有少量的手工拉坯。大量的产品是现代机械成型方法。是靠模具旋坯和滚压来成型的,手工拉坯一直保持到今天,使它充分体现了民间手工艺术的风格,显示了传统的艺术特点。

平定窑以当地原料为优势,制造出的器皿虽看似粗旷,但表现了传统艺术的特点。在这样的条件下,有着特有的粘土、碱矸、青矸等含长石、石英成分的原料,混合来制作泥料。经机械球磨机、真空机把原料再一次加工,随后便于拉坯、捏、塑或旋压成型。

这里首先把粘土、长石、石英的性质和用途来做一介绍。

粘土,产于当地,在工业上用途很广,用来制作陶瓷、耐火砖等。也用于其它方面。随着潮流的更新,便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它有着较高的可塑性,而且具有稳定性好的特点。它的基本性质是用少量的水混合后,形成一种可塑性的泥料。是陶瓷生产工艺上不可缺少的原料。它含有氧化铝、耐高温,在陶瓷胎体中起着连接骨架的作用,是重要成分之一。

长石,它在陶瓷原料中起着降低温度,增加胎体的致密度和半透明的作用。在它的基础上有三种长石。一种是钾长石,另一种是钠长石,还有一种是钙长石。它们在陶瓷生产中应用广泛。

石英,这种原料大部分地区都有,它主要有两种特点,一是无粘性,二是坚硬耐高温,还呈现两种状态:一种是晶态,一种是非晶态。它在陶瓷胎体中起着骨架等作用。

在长石、石英、粘土等原料的基础上,根据烧造产品的需要,配合的比例有所变化。陶瓷器物经过了漫长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它在不断地满足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它从造型形制和器物的使用功能上做了极大的努力。在陶瓷器皿的构造上使它不断地向着简练而又牢固的方面改进。逐渐趋向功能形态的追求。使平定窑陶瓷造型体现出了它特有的实用性,生产性和现实性。从而形成了自己造型装饰艺术特点。

平定窑的陶瓷器物是日常生活的实践。从最典型的器物中,明显地看到它的造型主要是实用品,为了实用而加大容量,使造型大部分近似于圆柱体、球体,也有少量的立方体来构成器物的造型,以增加实体空间,从而表明它的使用功能效用是器物造型的主要基础。当然,功能效用和实用性都不等于美,然而,它是构成器物的形象条件。在追求功能形态的同时,器物的主体重心部位上下移动,形成一条有弹性的曲线,并使器物形体从盛体的最大直径竭力向上,足部稍微向内收缩,使它与主体形成强烈的对比,构成一种饱满而不臃肿,雍容大方的朴素体态,显示出一种乡土而又古朴的美。这是实用功能和视觉美感结合的运用手法,是平定窑器物造型的初步阶段,也是成功之处。

平定窑陶瓷在成型过程中,手法、技法也在进展,平定窑制瓷现在主要是注浆成型,在注浆之前,要用比重器来证明泥浆的比例,一般比重是1.6~1.8之间,根据模具干与湿的情况,来断定注浆时间的长短,干模注浆在三十分钟以上,这时注入模具的泥浆经石膏吸水后,约有3毫米左右的厚度,就可以将泥浆倒掉,过一定的时间把模具打开,胎体形状就出现在眼前,这种成型方法在大部分的陶瓷产区都在使用。

胎体出模后,它本身比较粗糙,经手工修剐,随后是挂化妆土,这种化妆土是当地富有的一种碱矸,经机械加工成泥浆使用。在挂化妆土之前,要注意胎体的干湿,要保持一定的温度,胎体与手之间互相不沾,适合挂化妆土。经过一段时间,是上最后一层黄土,经过机械加工和其它原料混合成一种泥浆,成了一种仿宋代有名的釉色,经短时间吹干,就可以进行装饰。

以平定窑有名的黑釉缠枝牡丹刻花梅瓶为例,在梅瓶造型的胎体上挂釉之后,胎体不能过干,在进行装饰时,用的是竹筷,根据工艺师构思的形式图案,经修制后使用。在刻划的同时,要注意花与叶之间的距离,有刻划的地方,有留黄土泥的部位,在刻划的过程中,手法要自然,而且要有耐心,刻掉黄土就显出灰白,显露出一层化妆土,这时的图案是缠枝牡丹纹样为主,还有流畅自如的卷草纹和绣球纹等其它带有民间艺术特色的纹样。这些纹样一般是由古代吉祥装饰纹样演变而来的。经手工刻划,未烧成之前,装饰图案是黄与灰白的对比,出现纹样与烧制后的不同。经烧制,才能成为一件完成了全部工艺制作的产品。

当人们在谈到梅瓶的时候,不言而喻地想到,宋代磁州窑的代表作了。不论是造型还是装饰艺术上,富有独特的风格,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梅瓶的形体构成上,尺度比例关系,都具有审美的因素。在装饰上有白地黑花、黑釉铁绣花,彩釉铁锈花等多样形式。以熟练的技巧,表现出一种生动活泼,简练豪放而潇洒自如的艺术风格。黑白的反衬,通过刻花、划花、剔花、刻填等技法,显得更加秀丽,挺拔,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蓬勃向上的时代美感。

烧造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现在大部分地区是氧化焰烧成,从古到今有两种方法仍然使用,在古代时期,南方一般是还原焰烧成。在北方多数地区是用氧化焰烧成。所烧的程序一般是低温、升温、氧化、高温、保温、冷却六个阶段,才能完成烧造过程。

平定窑陶瓷不论造型还是装饰,都保持了古代传统民间的艺术风格。以最有特色的仿宋刻花梅瓶为例,梅瓶的造型近似于S型曲线,以这种曲线来构成造型。在大小、高低不同的规格中,尺度与比例相呼应,口的变化,肩部与腹部及足部的改进,使造型显得更加挺拔,庄重。

在装饰上有缠枝牡丹纹,潇洒自如的卷草纹、绣球纹、荷莲纹等现代纹样。以牡丹纹为主,花瓣的安排,花枝的环绕,花叶的飘动,线条的流畅,黑白的清晰对比,在黑如墨、亮如镜、白如玉的釉色衬下,使缠枝牡丹纹样显得简练概括,主次分明,给人一种古朴、典雅、充满生命力的美感。

平定窑的装饰艺术特点和成就,是在借鉴周边窑区工艺特色形成了特有的平定窑特点。经过新旧对比,无论是黑釉刻花,还是印花、浮雕,都充分地发挥了当地物质材料的性能,表现出了其特有的地域物像特征,创造出了既具有我国历史上传统民间艺术特征,又有现代工艺创新后的痕迹。其黑、白、棕装饰釉料已远远超越古人,刻花装饰技艺也得到更加发展,装饰更加饱满,线条更加流畅。由工艺美术师赵瑞娥创作的《黑釉四方连续缠枝牡丹纹刻花梅瓶》(53X26),无论从古到今,还是与目前国内此类装饰的手工技艺水平相比较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所有的创新都无疑的体现了前人与后人的艺术成就。现代平定窑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烧制出的艺术陶瓷、日用陶瓷等产品,构成了人民生活中永开不败的民间艺术之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闻名于世的宋代五大名窑(图)
您只知道定窑价值不菲,不知道定窑刻花大罐天价吧
宋朝瓷器
在极简中取得极美——宋瓷定窑
[转载]“中和之美”定窑展
古陶瓷鉴定研究|器物成型工艺特征 鉴别新老瓷器造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