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几何纹饰巡礼(二):回纹

几何纹饰巡礼(二):回纹


 

与“卍字纹”不同,回纹的是土生土长的传统纹饰,如果说卍字纹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那回纹就是不甘示弱的本土和尚。相同的是,经文都是一样的……

 

来历和演变

 

回纹脱胎于雷纹。雷纹是最古老的传统纹饰之一,常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上。郭沫若认为,雷纹的出现,与指纹有关。古代的陶器在手工制作过程中,人的指纹会留在上面,后来被仿制于是有了雷纹。这是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从雷纹的形象看,把连续的回旋线条构成的几何图案,与人的指纹进行对比,的确可以发现其中的微妙联系。从雷纹发展到回纹,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时间点。追溯的话,回纹和雷纹都能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找到实物,更具迷惑性的是,早期的雷纹和回纹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显,甚至常常让人分不清楚哪种是雷纹、哪种是回纹。但一种情况除外——方折的回旋线条。雷纹也有圆形回旋的情况,而回纹都是方形的,这可能是分辨雷纹和回纹最一目了然的情况。

 

寓意上,回纹和上期讲的“卍字纹”有异曲同工之处,民俗文化里,卍字纹象征富贵绵延,“万字不到头”也是富贵不断头,而回纹的寓意也正是富贵不断头。除了回纹的直观形象,名字也念兹在兹。“回”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回,转也。从囗,中象回转之形”。回转之形,古文学家认为,水的漩涡形态即与回纹的构成形式相同,都呈现出一种向心回旋的框架结构。结合汉字的造字规律看,回的造字方式也是模仿自然并简化形态进行意象表达,这种意象审美最终串联起来,既赋予了回纹言简意赅的涵义,也以小见大地体现了中国造物的来龙去脉。

 


回纹存在的另一个意义是,无论是形象的演化,还是命运的波转起伏,它印证着审美在历史进程中的嬗变,这种嬗变或依附不同时期的纯粹美学观,或由于政治需要而被“贬谪”或“委以重用”,当被放大后,它变成了一个可供社会化探讨的符号。回纹滥觞于新石器时代,但真正广泛使用是在商周时期,那时候的青铜器、陶器大量使用这一纹饰。从美学角度看,回纹的简朴凝练正迎合了青铜一类礼器的庄严、厚重之感,也由最初的单一形态衍生出几种变体,如曲折样式、三角样式、钩连样式等。春秋战国时期,回纹继续沿用,又衍生出菱形和方形样式,做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排列,并开始使用金银丝或者金银片进行镶嵌装饰。到了汉代,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创新和运用,笨重的青铜器开始淡出人们的生活,漆器、彩陶开始流行,而回纹,也随着青铜器的淡出从主流装饰地位上逐渐隐退。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繁荣的经济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唐代人的审美与前朝相比发生了较大转变,浓郁艳丽的宝相花纹、缠枝莲等花草纹饰大行其道,于是回纹当了二百多年的配角。及至宋代,统治者提倡复古,理学独大,审美上不再偏好唐代的富丽堂皇和繁复,而是倾向于寻求自然清淡的拙朴之美,回纹恰恰迎合了这种需要,于是得以东山再起,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纹饰之一。明清时期,封建制度到了强弩之末,时代的风起云涌让统治者感到焦虑,八股钳制思想,扼杀新生事物,此时的回纹政治意义愈发明显:规则有序、更加程式化。回纹开始广泛出现在家具、建筑、瓷器和刺绣上。

 

回纹的类型

 

历史上回纹主要有四种类型:方回单体型、减笔组合型、正反“∽”型、一笔连环型。

 

方回单体型

 

是回纹构成样式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也最具代表性。该类型的回纹呈现正方形的单体,通过一个中心点由一根线条以干净利落的横竖转折向外延伸所形成,再将此独立单体进行间断式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排列,它是以线条的向外延伸营造出连续不断、循环往复的动态感,以单体的方形回纹反复连续营造出纹样的空间流动感。这种类型的回纹从马家窑文化开始出现,广泛应用在商周青铜器和陶器上。至宋代,由于复古风气的影响,方回单体型回纹在宋代的瓷器和端砚上也常常出现。元代的瓷器则延续了这一装饰风格。

 

减笔组合型

 

顾名思义,是指减少回纹囗字笔画后再重新组合的纹样。所以,减笔型回纹在整体构成方式上与方回单体型的不同,主要是体现在囗字转折圈数上。该类型的回纹减少回环状线条的转折圈数,使得纹样呈现的装饰风格从以前的密集、收缩变得规整、简约,纹样的整体感觉更加倾向于朴拙的自然美感。另外,减笔组合型回纹与方回单体型回纹在构成的单位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比较这两种不同构成形式的纹样,可以清晰地看到回纹的构成形式开始由一个独立的单体变成了由两个单体拼合成的新组合型单体,然后以此新单元再进行间隔式的二方连续。减笔组合型回纹大多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上,汉代漆器上的回纹延续了这种整齐简洁的风格。

 

正反“∽”型

 

回纹中正反“∽”型构成,可以说是回纹纹样构成发展过程中最精彩的一笔,也是被运用得较为广泛的一种。正反“∽”型回纹将减笔组合型单体之一的回字纹进行旋转后便形成“∽”型样式,把减笔组合型的构成方式向多样化进行了转变。可见,在减笔组合型基础上只是做一个“∽”形结构的小小改变,却马上使得纹样的装饰风格从古朴、庄严变得流畅、活泼。“∽”型回纹大多出现在明、清两代的玉器以及瓷器上。

 

一笔连环型

 

与上述三种类型回纹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是以不间断的线条一气呵成、回环往复而成的。一笔连环型回纹的线条更加规整严谨,线条的粗细整体划一。

 

该类型的回纹构成形式是由一条齐整的线条进行反复的转折,使得由线条营造出的空间动态感更加灵动、流畅,使观者产生一种循环往复、连绵不绝的装饰感受。此类型的回纹从明永乐年间开始出现,并一直延续到清末。

 

家具上的回纹

 

 

虽然回纹有悠远的使用历史,但出现在古典家具上的时间明显要晚于其他器物上使用该图案的年代。从现今遗存下来的实物看,回纹在明清时期的家具上广为使用,特别是乾隆时期,这一时期的家具多在桌案椅凳的腿足端雕饰以回纹图案。这也是古家具断代常常用到的一个信息,如果一件家具的腿足造型为回纹马蹄,无论内翻还是外翻,一般情况下都为清代或之后的家具。

 

中国嘉德曾于2013年秋季“大巧曲直——明清古典家具精品”专场上举拍一件“清早期紫檀高束腰回纹马蹄腿带屉方桌”,引起很多藏家注意。这件方桌比较特殊之处是不设束腰、横枨之间加绦环板,面板与横枨之间设矮老,矮老间装板置屉,很明显设计者费了不少心思才有如此精研巧制。这一例,回纹方足堪称亮点,它的稳重中和了置屉可能带来的头重脚轻的失衡感,使整器看上去端正平和、四平八稳,加上一些细节的独到处理,如直枨裹腿,雕云雷纹,方材直足,边缘起灯草线,延伸至回纹方足,古朴厚重中又添纤巧雅致,可谓妙哉。

 

很明显,这是回纹和家具构件融为一体的案例,它把纹饰的装饰功用又深入了一层。除此之外,再就是把回纹纯粹当作家具上的雕饰使用,也是最普遍的一种使用方法。柜类家具的牙板雕花上、太师椅的靠背板上、桌案椅类家具的腿足上,回纹以其大方简约的造型点缀着家具,增加了家具的装饰美。

 

举一现代作品为例,这件“架墩式雕回纹架几案”出自家具设计师田家青先生之手,边抹立侧与几子通雕减笔组合型回纹,通观整器,气度凝重,空间布局稳妥,无单调之嫌,有隽永之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传统“富贵不断头”是什么意思?全民都闹着戴“回纹”!
富贵不断头!青铜器上的神秘符号, 4000多年前的爆款纹饰:回字纹
藜阁家书(187)
工艺文化 | 家具纹饰的深层寓意
古青铜器纹饰图鉴
中国传统纹样发展进化史(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