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买把老壶不如去养一把好壶

老壶,不如去一把好壶

紫砂壶始于北宋,发展于明清,繁荣于当代。

如同所有起源于古代的工艺品一样,在紫砂收藏界,存在着这样的误区:

许多初涉紫砂的藏友,将明清老壶奉若圭臬(本文中老壶新壶以1949年为界),认为年代越久的壶必然越值钱,其实不然,市场的反馈往往并非如此。

在2013年香港邦瀚斯举办的“茗韵清心——Jimmy Sha伉俪珍藏宜兴紫砂”专场拍卖会上,最高成交价拍品为现代紫砂大师顾景舟的“武陵逸人”款朱泥矮石瓢,以1036万港元落锤。

而在同场拍品中,清乾隆时期御制紫泥绘贴泥荷塘如意诗文壶最终成交价为664万港元

此外,清代制壶大家杨葆年款紫泥铺砂钟鼓形壶成交价为484港元,而玉成窑王东石款段泥刻诗文扁石壶则以412万港元成交。

清乾隆时期御制紫泥绘贴泥荷塘如意诗文壶

在其他拍卖公司与紫砂拍卖专场上,也能看到类似的行情——老壶价格与成交率反而不如近现代紫砂。

尤其,在当下紫砂市场处于理性回调状态下,大师名作风光无限的同时,中青年紫砂艺术家的作品更是异军突起,捷报频传。

2014年秋季拍卖会“天地方圆”宜兴专场,唐彬杰的“莲生壶”拍出126.5万元的高价,虽然并没有拔得头筹,但也仅次于顾景舟和汪寅仙等大师的紫砂拍品,势头已可见一斑。

唐彬杰制 莲生壶

随着中青年实力派艺术家的紫砂作品成交额不断攀升,其占据紫砂拍卖专场成交额的比例也随之提升,且中青年艺术家作品更是时有超越紫砂老壶,变成拍卖会黑马的现象发生。

从上述内容可以发现,无论是近当代大师的作品还是中青年实力派的精品,对紫砂老壶的收藏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引导着紫砂收藏爱好者对紫砂作品今后的重心趋势重新作出判断。

为何新老壶的价格会出现倒挂现象? 在拍卖市场中,近当代工艺师的作品为何会频频超越老壶而受到热捧?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

艺术价值而言,除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这类具有标杆性、创造性的明清制壶大师的作品外,老紫砂壶大多只是按照日用器皿的工艺来制作。

原料成型制作程度,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讲究,在技术方面,不可与当今多元化的造型和装饰手段同日而语。

审美上,由于古代匠人整体艺术水平低下,早期作品也难有今人作品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旨趣。

另一个原因在于,由于日常损耗、战乱以及人为破坏等原因,保存完整、流传有序的紫砂老壶屈指可数。

而紫砂和瓷器一样,稍微有一点瑕疵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时大彬制圈扭壶

西泠印社 2010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成交价:RMB 13,440,000元

此外,市场上难辨真伪的仿品也是让许多壶友“望老壶心叹”的因素。

特别在民国时期,许多宜兴制壶高手被壶商请至上海,根据名家收藏的旧器实物,临摹仿制历代名家作品,导致大量的仿制款充斥着市场。

无疑加剧了鉴别紫砂老壶真伪的难度。

当然,若是一味唱衰紫砂老壶则有失公允,我们有必要理清这样一个概念:

相较于近现代紫砂壶,明清老紫砂壶具有不可再生性,更具历史和文化价值,在紫砂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地位。

老紫砂精品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还未充分体现,未来具有较为客观的升值潜力。

而近当代大师尤其是中青年艺人在紫砂市场风生水起,一方面是由于他们专业功底扎实,传承古代工艺,吸收了各种现代艺术特长,其创作的作品在艺术性上并不逊色于名家老壶。

并且,虽然目下大师名家作品的价格较为不菲,但大部分中青年艺人的作品收藏门槛相对较低,价格在几千到几十万不等,而其中不乏精品,是投资的黄金时期,升值空间较大。

对于刚接触紫砂的朋友来说,如果不具备相当的财力,或者暂时缺乏专业的眼力,不建议收藏紫砂老壶。

反之,选择一把泥料和工艺俱佳的好壶,即便没有年代久远的标签,经过长年累月的泡养与把玩,糅合了人的心气、情感、与岁月的印痕,“火气”尽消而韵味横生。

养成的一把与你耳鬓厮磨、不离不弃的好壶,其中的意义和收藏价值远比老壶要大得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年前300元买的紫砂壶,如今升值1000倍,市场价值36万
紫砂壶大师作品三年涨十倍
当代紫砂市场认壶不认人
寻找紫砂中的潜力股:从紫砂七老到后起之秀
紫砂壶名家名壶鉴赏
? 名家 | 任备安紫砂臻品【拍场实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