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宫博物院藏明清苏作文物展(四)

承旨而作(下)

剔彩八仙庆寿纹如意清乾隆

长40厘米宽9厘米

通体髹红漆为主,辅以黄漆、绿漆为地衬托,柄首正面剔刻中国传统神话人物八仙之一的铁拐李,柄身从上至下分别剔刻八吉祥纹饰,中段有开光,其内剔刻如意插入瓶中,取意“平安如意”,如意之上有蝙蝠和祥云,取意“洪福齐天”,尾部如意云头形。如意背部整体剔刻六方花瓣锦纹地,尾部坠黄丝穗。此如意为九柄一套的“八仙庆寿如意”中的一柄,是乾隆帝下旨命苏州工匠制作完成的。(王翯)

棕竹七佛图钵清乾隆

口径23.6厘米高14.5厘米

钵圆体,稍扁,体格硕大,器壁厚重,口微内敛,口沿平齐,底部浑圆,如釜式。钵外浮雕一周共七尊佛像,均为结跏趺坐,双手叠置膝上,眼帘低垂,宝相庄严。背光为浅浮雕,像为高浮雕辅以阴刻,形成多层次立体纹饰。器表打磨光润,强调棕竹独特的色泽肌理,乌金相映,十分悦目。钵内壁阴刻隶书填绿彩御题诗句:“古寺闻藏古钵珍,舍离曾得奉金人。何来沙汭渔家器,又历风旙海劫春。纪事五言犹忆昨,选材七佛重传神。笑予何复拘名象,青石由来半假真。”并“乾隆戊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春日御题”及“乾隆宸翰”填朱印章。

据《长阿含经》等,七佛为毘婆尸佛、尸弃佛、毘舍婆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及释迦牟尼佛,乃过去世界七位佛祖合称。钵内刻诗录在《高宗御制诗》二集卷七十五,本题作《题枷楠木佛钵》,其后有自注曰:“开元寺佛钵见皮日休诗序甚详,去岁南巡索观题句,仍命藏寺中,爱其制古,因命良工以枷楠香木肖形为之。然日休所云帝青石作,以今观之,则陶器而非石,盖世代屡易焉,知不出于赝,故末句及之。”云云。查皮日休《开元寺佛钵诗》并序,见《全唐诗》卷六一三,述开元寺钵来历甚奇,以为佛法东来的征象,乾隆因之有感而发。依其诗题及注,知七佛钵之型最初以木为之,这与今日藏品中竹木等材质皆有的现状也并不相悖,证明此种形制确为乾隆所喜。这件棕竹七佛钵工质皆美,又深具文化韵味,无疑是乾隆时期竹刻工艺中的精品。(刘岳)

黄振效款象牙小舟清乾隆

长5.2厘米宽1.5厘米高1.7厘米

象牙小船近乎微雕制品,形制与清代宫廷画家徐扬笔下《姑苏繁华图》中的内河座船相仿。其栏杆细如篾丝,窗户可活动开合,舱内镂空,对窗可以相望。船下有舵,可转动,极尽工巧之能事。船首牌坊前有三人,或坐或立。舱顶有船公七人,正奋力将桅杆放倒。人物虽小,动态、细节却交代得一丝不苟。绳索自然悬垂盘绕,尤为生动。船身一侧阴刻填漆:“乾隆戊午花月小臣黄振效恭制”款识。戊午为乾隆三年(1738年),花月即二月的别称。

黄振效是乾隆二年年底由时任粤海关监督的郑伍赛作为牙雕好手举荐入内廷的。这件小船,与传世另一位广东牙匠杨维占所制作品在完成时间和形制上都颇相近,估计均是初入宫时考较工匠水平的“试手”之作。微雕小船表现的是东坡游赤壁的故事,为苏州核雕的传统题材,而广东匠人也要完成这样的题目,不难想见当时牙作里江南风格的主导地位。(刘岳)

澄泥虎伏砚清乾隆

长14.5厘米宽9厘米高5厘米

砚为澄泥烧制而成,造型呈卧虎状。砚体从中间一分为二,组成上下扣合的虎符式砚面和砚盖。砚面上部浅刻阴阳太极图案可为墨池,平滑处为砚堂,砚底镌刻篆书“虎伏”二字。砚盖内阴刻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御题砚铭:“吕老所造,兹不可得。金阊巧煅,如伏虎式。球琳其质,青绿其色。置之旧侧,几难别白。列于文房,友乎子墨。几暇怡情,挥毫是北。每绎旅獒,不无惭德。乾隆戊戌仲夏御铭”,并“比德”“朗润”两方印。随形配装于包袱式紫檀木盒内,盒面镌刻“虎伏砚”三字,盒底内镌刻“乾隆御用”填金隶书,其下为“几暇临池”方印。为乾隆时期御笔临池用砚形式。

此砚造型古朴,以虎符形为砚,构思新颖。砚体表面尚有剥蚀的古铜绿色锈迹,为烧古做旧所致。从御题砚铭“金阊巧煅”分析可知,此砚应是交苏州按内廷样式制作或做旧,极具时代特点。(赵丽红)

澄泥仿古砚(6件)清乾隆

盒:长49厘米宽41.7厘米高4.5厘米

仿古六式砚均为澄泥烧制而成。造型各异,有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八棱形、风字形等,分别命名为仿汉未央砖海天初月砚、仿汉石渠阁瓦砚、仿唐澄泥八棱砚、仿宋玉兔朝元砚、仿宋天成风字砚,仿宋德寿殿犀文砚。砚及砚盒分别镌刻填金御题诗文,末署“乾隆戊戌御铭”。填金诗文与嵌玉木盒相得益彰,极具装饰效果。乾隆戊戌为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时年68岁。

此套砚六件,共装于四字填金题名“香挹清汾”紫檀木盒。一般是内廷造办处发样或发澄泥原料交由苏州按内廷样式制作,为乾隆时期仿古御用砚形式,也有赏赐的用途。(赵丽红)

澄泥仿汉石渠阁瓦式砚清乾隆

长15.6厘米宽9厘米高1.5厘米

砚为澄泥烧制而成,呈覆瓦形,为仿汉瓦形。砚面圆形砚堂,尚留研磨朱砂墨的使用痕迹。其上部镌刻御题诗文:“炎刘瓦砚称石渠,汾沙抟埴其式俱。以昔视今旧新殊,由今视昔讵异乎。乾隆御铭。”并“德充符”印,字体均篆书并填金。砚上额题名填金篆书“仿汉石渠阁瓦式砚”。为乾隆时期仿古砚形式。

此砚造型仿古,澄泥紫色深沉,表面光滑莹润,随形配有泥金漆盒,应为乾隆时期御用砚形式。(赵丽红)

▌特制进贡

苏州当地工匠在承接宫廷活计的同时也逐渐掌握了宫廷的喜好。他们在实践中揣摩上意,在玉雕、砚雕、漆雕等方面均取得较大发展,并得到宫廷的认可。苏州当地工匠在承接宫廷活计的同时也逐渐掌握了宫廷的喜好。他们在实践中揣摩上意,在玉雕、砚雕、漆雕等方面均取得较大发展,并得到宫廷的认可。另外,作为引领雕刻技艺前沿的苏州,也是新技术的策源地,工匠平七创制的旋玉技术就是其中之一。旋玉技术可以极大提高琢玉效率,且能使所作器物的造型更加规整。此项技术被乾隆皇帝下令引入宫廷后,丰富了宫廷的琢玉技术。

青玉龙戏珠纹瓶清乾隆

口径7.3厘米×5.7厘米高21.6厘米

青玉,局部有黄皮。质地油润上好。椭圆形口、腹、足,直颈,阔腹。颈部凸雕盘龙戏珠,装饰有祥云图案

这种瓶在清代宫廷并不常见,主要是在后宫的书桌或几案上作陈设用。仿古的韵味,使玉器平添了一分庄重和典雅,是清代仿古玉器中常见的装饰手段。(赵桂玲)

青玉仿汉钫式带盖方壶清乾隆

口径6.8厘米足径6.3厘米通高24.5厘米

青玉。方形口、腹、足,收颈,鼓腹。瓶颈左右两侧有兽耳活环。腹部装饰有大面积的阴刻隶书御制诗,共九十八字。底镌“大清乾隆仿古”六字隶书款。余皆光素。

此瓶造型颇具青铜器物的韵味。青铜壶从商代末期开始流行,战国也见使用,但造型明显与此不同。本器从形制上看最接近于汉钫,反映了汉代青铜酒器钫的典型特点,称得上是乾隆仿古玉器中的精品。(赵桂玲)

青玉盘清乾隆

口径17厘米足径10.5厘米高4厘米

青玉。器壁稍后,撇口,浅腹,矮圈足,通体光素。盘外底阴刻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造型简单清朗,风格素丽,整体显得纤巧秀美,是清宫玉质盘中的代表作品。(赵桂玲)

青玉碗清

口径14.9厘米足径6.4厘米高6.4厘米

白玉。大口外侈,矮圈足。光素。清宫玉器中有很多碗,有些很薄,有些造型借鉴了花卉,如菊瓣碗、葵瓣碗等,还有一些装饰有纹饰或御制诗。另一部分是素碗。通常情况下,从功能上分析,光素碗大多具有实用性。(赵桂玲)

青玉白菜式花插清乾隆

高23厘米宽8.8厘米

青玉,局部有褐色皮。立体圆雕一大一小两颗白菜,菜心处留有孔可插花。菜帮处阴刻隶书乾隆御制诗:“和阗产玉来既夥,吴匠相材制器妥。仿古熟乃出新奇,风气増华若何可。菜叶离披菜根卷,心其中空口其哆。插花雅合是菜花,绯桃雪梨羞婀娜。民无此色庶云佳,艺谏或斯默喻我。”附木座。

花插属陈设用品,内可插物。明代器物中已有花插,多呈筒状。清代宫廷文房用具中,花插样式较多,其中白菜形花插较为独特且数量有限。用料非常讲究,好选青中带碧的玉料,以配合雕琢白菜的天然颜色。这种取其自然之色,传以生动之神的做法,正符合“势者,乘利二为制也”(《文心雕龙》“定势”)的精神,即根据食物本身提供的便利二形成艺术创造中的形象之势,是制作者充分利用截取之势的技巧,依石拟形,乘利而制的杰作。(赵桂玲)

青玉丹台春晓图山子清乾隆

高24.2厘米宽14.5厘米厚7.6厘米

青玉,局部有玉皮。两面装饰图案各有所侧重。一面以崖壁上雕刻的御制诗,刻画寿星、烧茶童子、桃树、松树、鹤等形象,山顶有从蔓延过来的红褐色玉皮,营造了一幅旭日东升,霞光流彩的人间仙境景象。另一面着重表现山间野趣,如树、石、鹿等,山脚下留有的玉皮也相对较多一点。楷书阴刻御制诗《御题丹台春晓图》:“元圃昆墟王母都,一峰不胫走中区。遂教玉府他山错,写作丹台春晓图。炉火未寒鹤为守,桥波回看鹿堪呼。列仙传合旅獒训,彼弗须求此愧吾。”

小件玉山子是清代后宫中常见的陈设品,表现题材贫乏,多不出福禄寿的寓意范围,唯表现手法具有较高的艺术想象力。(赵桂玲)

青玉栖霞全图山子清乾隆

高23.5厘米宽33.5厘米

青玉。整体山形。正面一步道自山顶贯通至山脚,山路崎岖,水道蜿蜒。山间古树横斜,怪石嶙峋,山坳中还掩映有楼阁数间。南朝名刹栖霞寺位于山脚下。一处高大的向阳山石上刻有四个隶书大字:栖霞全图。背面悬崖陡峭,几株老树倒挂岩隙,林间疏影深处小桥横跨,暗流悄然,一派幽静秀致的山背景色。

乾隆皇帝先后六下江南,五次在被其誉为“第一金陵明秀山”的栖霞山畔驻跸,还留下了不少诗文墨宝。当时,一些宫廷画家绘制了不少描绘栖霞山的丹青。栖霞全图山子当是本自纸本设色画轴《栖霞全图》。(赵桂玲)

剔红云龙宝盒清乾隆

口径35.1厘米足径28.6厘米通高13厘米

盒做圆形,子母口,圈足。通体髹红漆,器表满雕卷云纹,龙腾飞在云雾之间。盖面雕龙五条,盒壁雕龙四条,合起来为九龙。盖内中央阴刻戗金“云龙宝盒”器名款、外底中央阴刻戗金“大清乾隆年制”三竖行楷书款。

这件作品为苏州织造舒文所进,据档案记录,刻款是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张丽)

剔红荟福宝盒清乾隆

径19.5厘米×14.5厘米通高13.5厘米

盒做椭圆形,有座。上盖与下盒的造型、装饰完全对称,以子母口分出上下。通体髹红漆,以绳穿玉璧纹将器身分界出三十二个大小不一但又有规律的空间,空间内雕饰不同的花纹,面为蝙蝠,壁是夔龙。盖内中央阴刻戗金“荟福宝盒”器名款,座外底中心阴刻戗金“大清乾隆年制”三竖行楷书款。这件作品与剔红嵌碧玉交螭宝盒一样,都是乾隆三十七年苏州织造舒文进贡至宫中,并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刻款。

故宫博物院所藏文物,凡属清宫旧藏的均给予“故”字编号,1949年以后,通过收购、调拨、交换、接受捐赠等入藏的均给予“新”字编号。清朝逊帝溥仪由于经费拮据,曾将宫中物品,编钟、金册、瓷、玉、雕漆、珐琅等拍卖抵押。其中抵押给当时的北京盐业银行的文物,几经辗转,于1954年由文物局又悉数调拨回了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于1954年10月将这批文物均按规定给予“新”字编号登记入册。剔红荟福宝盒和剔红嵌碧玉交螭宝盒就是其中的两件,账存物在,身份明确,虽为“新”字编号,仍为清宫旧藏。(展梦夏)

剔红诗仙宝盒清乾隆

口径29.6厘米足径22厘米通高12厘米

这件诗仙宝盒与后件书圣宝盒的造型、装饰、落款方式均相同,只是盒面上的雕刻内容不同,表现的是诗仙李白书写诗歌的生动场景,画面以平缓的远山、平静的水面为背景,近处以曲栏为界,院内花草簇生,叠石成景。院外一旁摆放条案,上铺设纸笔,李白坐于案边,似豪情四射,正欲挥笔创作。侍者低眉俯首恭候于旁。盖内中央阴刻戗金“诗仙宝盒”器名款,外底中央阴刻戗金“大清乾隆年制”三竖行楷书款。

这件作品的精妙之处在于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把诗仙的浪漫完美的呈现了出来。在清代宫廷档案中,经常记载苏州进贡雕漆人物盒至宫中。从此盒的艺术风格和雕刻手法等方面来看,应是出自苏州工匠之手。(邢娜)

剔红书圣宝盒清乾隆

口径29.6厘米足径22厘米通高12厘米

盒做梅花式,子母口,随形圈足。器表髹红漆,盖面随形开光,内雕人物故事图,画面以丛山古木为背景,一雅士身着长衣,立于台基之上向下观望,旁有侍童二人,其一赶鹅下水,另一怀抱鸣鹅,池塘中还有三只鹅在缓慢游动,画意为羲之爱鹅。盒壁上下各作开光五个,内分别雕不同的折枝花卉纹。盖内中央阴刻戗金“书圣宝盒”器名款,外底中央阴刻戗金“大清乾隆年制”三竖行楷书款。(王翯)

剔红嵌碧玉交螭宝盒清乾隆

口径15.7厘米底径17厘米通高20.8厘米

盒做圆形,三层,有座,盖面微微隆起,每层口沿均嵌铜镀金回纹扣。通体雕红漆卷云纹,盖面嵌碧玉螭龙四条,螭相互缠绕,首尾相衔。壁每层等距嵌碧玉螭龙六条,上下螭龙共二十八条。盒底阴刻戗金“大清乾隆年制”横行楷书款,其上刻“交螭宝盒”器名款。座外底阴刻戗金“大清乾隆年制”三竖行楷书款。一器之上做有三个款识,目前来看仅此一例。

这件作品是雕漆与镶嵌两种工艺相结合精制而成,具有流光溢彩,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从档案中可知该作品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刻款。(张丽)

竹灵芝纹如意清乾隆

长41.7厘米高10.7厘米

如意以竹根制,体型修长,柄身双竹弯曲,侧依的细枝傍附着主干攀延而生。柄首灵芝饱满质厚,尾悬玉古朴自然。整器构思巧妙,刀法娴熟精炼,给人以妙趣横生之感。

灵芝在传统文化中是一种瑞草,它被认为有使人返老还童或长生不老的功用。灵芝还与仁政有关,它的出现预示着国泰民安、太平祥和。所以灵芝成为吉祥的象征,于明清工艺题材中反复出现。造办处档案记载有双竹如意曾奉旨留存在宫中,并依据竹柄上拴得玉、珊瑚珠、绿回头穗来看,这柄极有可能为档案中记录的这件双竹如意。(刘思桐)

棕竹股花边彩画菊花图折扇清

骨长30.1厘米

扇一面佚名设色工笔菊花,画面构图严谨,色彩清丽,另一面为泥金。扇股为棕竹制,镂雕花边,白玉轴头。折扇附扇套,扇套以黑色缎为地,正面三开光,平金绣连钱纹,并以平银钩饰连钱纹边沿。扇套底端平金绣钱纹一枚。扇套系明黄绦,绦带与扇套相连处,珊瑚米珠攒成卍字符号,坠系绿松石雕刻的蝙蝠。整个扇套使用卍字、蝙蝠、连钱纹样寓意万福在眼前。扇套以黑色缎地衬托金线绣制的简单纹样,端庄沉稳中显出华丽的装饰风格。

此扇为清宫旧藏,有清室善后委员会接收宫内文物时所编千字文号:天字七四四号,查《故宫物品点查报告》第一编第一册卷三,可知当时收贮于乾清宫西暖阁。(谢丽)

陈子云款橄榄核小舟清乾隆

宽3.5厘米高1.4厘米

橄榄核质。舟体上窗篷桅楫,什物俱全,窗棱花纹镂空,篷顶竹篾编制纹路清晰可见。舟首一老者翘足而坐,持杯品茗,小童捧壶而立。仓中一老翁临桌而坐,饮酒观景,悠然自得。旁边书童凭栏而望,舟尾小童搬弄酒缸。人物刻画细腻,动态逼真。舟底阴刻行书“秋山绿水”三十二字诗句,落“陈子云”行书款及两枚印信。

此核雕小舟为清宫旧藏,有清室善后委员会接收宫内文物时所编千字文号:昆字第一六九号,经查原藏体和殿。

橄榄核雕自明代中后期兴起以来,常被视为至宝“绝技”,而技高艺绝者被称为“鬼工”。最初作为衣带和扇附等装饰品风行一时,后逐渐成为文人墨客把玩欣赏的物件之一。(刘思桐)

橄榄核寿星清

高3厘米宽2厘米厚1.8厘米

橄榄核雕寿星,以寥寥数刀将人物衣纹处理得自然流畅,神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寿星隆额长须,右手持杖,身旁一小童捧侍,寓意福寿绵长。(刘思桐)

橄榄核钟馗清

高3.5厘米宽1.8厘米厚1.6厘米

钟馗右手执扇,左臂随意搭于身后,取散财之意。

这件和前件核雕作品刻画精细,韵味厚淳,是不可多得的小型艺术珍品。(刘思桐)

澄泥仿古砚(6件)清乾隆

盒:长48.5厘米宽41.5厘米高11厘米

仿古砚均为澄泥烧制而成。造型有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八棱形、风字形等,分别为仿汉未央砖海天初月砚、仿汉石渠阁瓦砚、仿唐澄泥八棱砚、仿宋玉兔朝元砚、仿宋天成风字砚,仿宋德寿殿犀文砚。内黄纸签墨书,“发下澄泥砚六方,臣等公同阅看,系乾隆年间徵瑞仿古制造承进者,泥质尚细,陶范亦精,唯火气未退,骤难适用,谨奏。”由此可知,此套砚应为徵瑞在任织造期间呈进的贡砚,因当年不合适用被闲置一边,尚未镌刻砚铭,至今仍完好如初。此套砚六件,分别配装嵌玉木盒,并共装一紫檀木盒内。据乾隆内廷造办处档案记载,成套制作的各式澄泥砚,一般是由造办处发样或澄泥原料交苏州按内廷样式制作,为乾隆时期特有的仿古御用砚形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苏博看“蘇·宫”:苏作遗珍背后有哪些故事?
明清工匠大师盛宴:蘇·宫——故宫博物院藏明清苏作文物展(二)
故宫藏剔红精品系列 II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宝——漆器(清代篇)
国立故宫博物院漆器赏析
[转帖]儒风雅韵的中国古代文房珍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