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河底深探“宣州窑”(上)

河底深探“宣州窑”

 

去冬今春,水阳江河道因泄洪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开卡清淤,在施工过程中挖出了大量古陶瓷及其碎片标本。水阳镇附近老百姓知情后便一涌而上,全民参与挖掘“刨宝”,于是乎“全民挖宝”事件顿时炒的沸沸扬扬,全国各大网站和媒体竞相报道。表面看此事视乎有些负面,但对我们这些古陶瓷爱好者来说,却是遇上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随着大量地古宣州窑陶瓷及其碎片标本挖出面世,许多不为人们所知的古宣州窑重要信息便接踵而来,难识其庐山真面目的宣州窑,终于又掀开了一层蒙在其头上的面纱。这千年等一回的机遇,让我有幸获得不少珍贵的第一手实物标本,为破解某些关键性的问题,提供有力的实物证据。媒体的炒作也引起了地方政府和文物部门的重视,据说宣城市、区文物部门后期在现场也采集到宣州窑器物200余件,而且大部分完整或接近完整,期待这些器物能早日整理布展公诸于世;更期待有关专家将这些实物标本深入研究,解开更多地宣州窑谜团。

在期待未至时,笔者作为古陶瓷爱好者,也是草根研究者,提前做一点古宣州窑“深探”尝试,算是抛砖引玉吧。为直观起见,现选取二十余件宣州窑实物及其标本加以深入探讨,这些标本主要属小河口、山岗、东门渡一带古窑址产品,与先民们生产生活日用密切相关,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冥器、乐器等,最多的品种是执壶(注子)、碗盘、罐、瓶、狮塑和文房器具等。有的标本直接采集于河底,虽粗者普者多,但精品甚精,其烧造工艺完全符合大窑名窑水准。

执壶或注子选取八件,图一(1):唐代宣州窑黑釉执壶,高14.5  公分,口径6.2  公分,底径 7.2公分,短颈短柄短流,黑釉偏酱色。此壶是半年前从文房四宝古玩市场一操水阳口音小贩处购得。



 

其器型、釉和胎质都与笔者在现场采集同类器物标本相同,参考《中国陶瓷史》唐代陶瓷器物演变图,见图一(2):唐代典型器物示意图,



 

这种盘口短颈、鼓腹、短嘴、短柄的执壶(注子), 当属唐代早期典型器型。从而我们能发现一个重要信息,宣州窑的烧造年代将提早到唐代中至早期。就造型而言, 某种器型很少是独立出现于一个窑口里, 往往其他窑口里也普遍存在,同时代的造型, 都具有广泛性和统一性. 尽管可能存在一定的地域特征, 但同时代流行同样的式样是一个历史定律, 大家都在模仿和追随, 很少器型是某一个窑口里的工匠突然独创出来的, 而是在流行过程中演变生成,到了具体窑口里可能会发生些微妙的变化。但这种造型上的微妙变化可能是时尚审美上的地方化, 很大程度上更是由当地的胎质原料性能所决定的, 胎不同, 造型工艺就不可能完全一样. 就像面粉可蒸大馍,米粉只能蒸发糕一样。如果两个相邻窑口里具有非常不同的造型工艺,那么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它们原料的差异。这也是小河口古窑址黑瓷、青瓷与繁昌古窑址白瓷、青白瓷的差异很大的主要原因。倘若有疑义的话,建议可对泾县窑头岭古窑址进行考察,因为该古窑址堆积层中同时能发现青瓷和青白瓷、白瓷标本,其青瓷标本与离小河口不远的山岗古窑址精品标本类同,而青白瓷、白瓷标本却与繁昌古窑址青白瓷、白瓷标本基本一致。图二:唐代宣州窑黑釉窑变执壶,高22 公分,口径9 公分,底径10.6 公分,与图一相比较,颈、身与流略微增高或加长,年代符合唐代早期向中期过渡规律,黑釉釉明如镜,玻璃质感强,有隐约似蓝色火焰的窑变现象。这种蓝色火焰的窑变现象,可以证实釉中含有氧化钴,是青花钴料发色的早期闪现。美中不足的是,壶身有几处窑粘,属轻度砂粘。窑粘是在烧制过程中粘上了窑里的杂质,其形成原因是瓷器在装窑时或因装窑方法不当如窑具倾斜,或因空间拥挤,导致烧成后瓷器与瓷器之间或瓷器与窑具相粘连,可分器粘、匣粘和砂粘等。此壶于年初在高淳古玩店购得,店主介绍说,刚进得一批宣州窑精品,很快被一位南京买家和一位合肥买家分别买走,这件壶如果没有窑粘,你也没机会买到了,问他出处,他反问:不是你们水阳挖河道,到哪里能弄得到这么好的东西?



     图三:唐代宣州窑紫斑彩水注,高10.2 公分,口径7.8 公分,底径 7.5公分,唇口平底,短嘴作六角形,无柄,施青釉,青釉中间有四处饼状紫斑彩,器型周正饱满且大气。值得重视的是,紫红斑彩均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生成。施了含氧化铜的着色剂,一般会出现两种成色效果,一是开始可能希望它全烧成绿色(绿色是氧化焰气氛烧成时的常规效果),于是用了氧化焰,但在出窑时器物表面呈现了红色,这就是窑变。它不是人为控制的,是在烧造过程中不小心控火,或小心也控不住,受自然力驱使,让氧化焰变成了弱还原,还原焰使之发成红色;二是烧窑时已经掌握了人为控制还原焰技术,生成想要得到的红斑彩。古玩界公认唐代鲁山窑花釉器为“唐钧”,即唐代的钧窑,从图三的这件红斑彩注子来看,窃以为叫“唐钧”更贴切些。由此可推论宋代钧窑出现美丽的红斑并不是孤立的,不是无缘无故突然冒出来的,它有原因,有引子,是否有来自宣州窑的传承和启发?据《新唐书》卷45记载:唐代宣州向朝廷进贡上等“碌青 ”,即孔雀石,当时应是绘画等贵重颜料,成色差的又可用来炼铜,主要成分是氧化铜,属铜绿的结晶体,紫斑彩的烧成,极有可能与用碌青原料相关?



     图四:唐代宣州窑青瓷蕉叶紫斑执壶,高23公分,口径10.5公分,底径11.8公分,青釉偏黄,与图二器型相比,口比例略增大,颈和器身比例略增高,符合唐中期向晚期过渡器型。值得一提的是,主题为暗红斑彩绘成芭蕉树状,由10片蕉叶构成,有较强地装饰美感,若与元代景德镇名瓷釉里红彩绘器物放在一起看,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壶为合肥藏家收藏,据说也与本次挖河有关。



    图五:晚唐宣州窑青瓷执壶,高14.8公分,口径7.2公分,底7.2公分,器型变化明显,口与颈已拉成喇叭状,壶嘴和柄变长,柄上印有文字难以识别,为典型晚唐风格。



    图六:晚唐五代青瓷温壶,为合肥藏家藏品,具体尺寸不详,青釉,壶与碗似乎不在同一档次,壶型雅致且大气,从四瓣瓜棱看,仍属唐代晚期器物,到五代时凡器型有瓜棱者均为五棱,笔者曾详细论证过五代花口碗盘都为五瓣,没有例外。



   

 

 

     图七:五代北宋宣州窑青瓷执壶,高19.5公分,口径 10公分,底径7 公分,青釉纯正,口与颈演变成漂亮的大喇叭形,壶嘴、壶柄比例都变长,为典型的五代到北宋时期的器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底深探“宣州窑”(上)
(2)泻向宣州雪白瓷
神秘的宣州窑
钧瓷鉴定收藏参考标准
泾县琴溪古宣州窑址调查报告(下)
绩溪霞间窑初论(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