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齐家文化玉石璧用途与源流问题研究(二)

2.武威海藏寺遗址

武威海藏寺遗址南距武威皇娘娘台遗址仅有1.5公里。1983~1985年在武威海藏公园湖底及海藏寺东侧的海藏河岸发现一批齐家文化玉器、玉料、石器、骨器、铜器。玉色有白玉、青玉、碧玉。其中玉璧37件,石璧47件,最大的1件玉璧,直径为15、孔径7.5、厚0.5厘米。有1件玉石璧为圆角方形。因还有大量的玉石器半成品、毛坯、原材料,所以,该遗址被认定为是一处齐家文化的玉石器加工作坊址。因这里与武威皇娘娘台遗址距离很近,故而被推测应是皇娘娘台遗址的一部分。遗址中出土的玉石璧有圆形、圆角方形、不规则形等三种形制。

圆形玉璧,青色玉质,有褐色和红色沁斑。体扁平,呈规则圆形片状;内外缘十分规整,薄厚均匀,中心有一单面穿圆孔,经过打磨修饰。通体打磨圆润光滑,素面无纹。直径15、孔径7.4、厚0.6厘米。

圆角方形玉璧,青色玉质。体扁平,呈不规则方形,圆角;薄厚不均,中心有一单面穿圆孔,管钻痕迹明显,两面均有长度为7.5厘米的开料痕迹。直径7.5、孔径3、厚0.6厘米。

不规则形玉璧,这种形制的玉璧数量较少,大都因材制作,形成不同的形状。武威海藏寺出土的这件玉璧,一半呈黄绿色,一半呈青绿色,平面似桃形,中间厚,周边薄,一面光滑,一面凹凸不平,上圆角凸出,下圆角呈凹型,近中部有一单面穿孔。据分析这件玉璧可能是齐家文化玉璧的雏形,对研究玉璧的演变具有重要价值。最大直径20.5、孔径4.2~4.8、厚1~3.6厘米。

3.广河齐家坪遗址

1975年甘肃省博物馆发掘广河县齐家坪遗址清理墓葬118座,出土了一些玉器。并在遗址上发现玉璧与玉琮,以及石璧、铜镜等重要遗物。遗址中出土的玉石璧主要以圆形为主。

玉璧,青白玉泛黄玉质。近正圆形,表面抛光欠佳,璧面留有一直线切割痕迹,未做修整,断面不等高,一边高,一边低,中孔较大。直径9.1厘米。

玉璧,绿色玉质,有土色沁斑,石性较强。体扁平,圆形片状,开片平整,外缘切削近正圆,周缘不甚规整,有起伏。中心有一单面穿圆孔,孔径两面大小不一,孔壁内磨痕明显,出钻处打磨修整。直径19.5、孔径5.7、厚0.5厘米。

4.永靖秦魏家遗址

永靖秦魏家遗址位于永靖县莲花城西南的台地上。1959年和1960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过两次发掘,揭露齐家文化墓地两处,面积达1011平方米,出土石璧5件,40多件绿松石珠。其中两件石璧为随葬品,分别出自75号墓与123号墓。据介绍,该遗址出土的玉石璧,有圆形、椭圆形与圆角方形三种形制。

圆形,青绿色石质。外圆边缘有一道切割痕。直径10.7、孔径3.5、厚1.4厘米。

椭圆形,白色石质。有黑斑沁。最大径16.7、最小径11.8、孔径4.7、厚1.5厘米。

圆角方形,青色石质。有黑点沁和朱砂。外缘经过打磨。长15.5、宽13.5、孔径4.6、厚1.4厘米。

圆角方形,白色石质。外缘先琢后磨。直径23.5、孔径7、厚2厘米。

5.积石山新庄坪遗址

临夏积石山新庄坪遗址位于积石山县银川乡新庄坪村的银川河台地上,距大河庄和秦魏家两个齐家文化遗址约10公里。1989年10月甘肃省博物馆对遗址进行调查,获得一大批齐家文化遗存。其中有9件玉石璧,绝大部分为圆形,有一件半成品呈不规则的方形,还有一件圆形青玉璧和玉璧芯同为一体的一组器物,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标本,对我们研究齐家文化玉器加工工艺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出土的玉石璧最大的1件直径19、厚0.6厘米。历年来在积石山新庄坪遗址还发现了大量玉器,有玉琮、玉璧、玉环、三璜联璧、玉锛、玉凿、玉璧芯等,尤为重要的是还发现了有领玉璧与牙璋。

圆形,黄褐色玉质。圆形。表面光洁,边缘周正;好为单孔钻,两面孔径大小不一,孔壁留有明显螺旋钻痕,出钻处留有破茬,均未修饰打磨。表面打磨光滑。直径5.9、孔径3.2、厚0.5厘米。

圆形,青灰色玉质,表面大部分受沁呈土黄色。体扁平,圆形片状,内外缘规整,中心有一单面穿圆孔,上大下小,孔壁倾斜并留有管钻的螺旋痕。璧边缘有三处线锯切割痕和一处掰剥茬,通体磨光,素面无纹。此璧有原配玉圆芯,色泽为统一玉料。玉璧芯为梯形台状,芯与璧同为一体,经钻切而分离,钻孔技术为单面钻。这组玉璧、芯,对齐家文化玉器加工工艺特征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标本。直径13~13.2、孔径4.5~5.1、厚0.4厘米。

三璜联璧,灰绿色玉质,质地较细腻,肌里含杂质较多,局部有土色和褐色沁斑。体扁平,片状,三件玉璜组成一个完整玉璧形,近正圆。开片平整,厚薄不均,1号表面有沁,璜面平滑,3号表面上有一明显割痕。每件玉璜两端均各有一个单面穿小圆孔,系切割磨光而成;璜与璜之间切痕平直。外缘基本规整,内缘似穿孔所成,圆弧顺滑流畅,内孔倾斜,螺旋纹钻痕清晰,留有台痕。长边10~10.2、短边4~4.9、宽3.4~3.7、厚0.2~0.4厘米。

不规则形,齐家文化出土有大量玉石壁,外形多近圆形或方圆,略加打磨修整,工艺制作简略、粗糙。积石山新庄坪出土的这件不规则石璧,选用灰绿色泥质沉积岩,质地不纯,硬度不高。平面呈不规则方形,表面留有多道直线切割痕迹,四边凹凸起伏,断面略有弧度,在凹弧的一面有两道切割痕,中部有一单面穿孔,孔沿未加修整。长22、孔径5.6、厚2.3厘米。这可能是一件石璧的半成品,或是一件大型石璧或大型穿孔板状石器的残件。


原文:齐家文化玉石璧用途与源流问题研究——王裕昌

资源出处:《收藏家》2017年2月刊总244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齐家文化玉器的民族属性与历史渊源(三)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5)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部分2
邓淑苹:观天思地、崇日拜月-齐家文化玉石器的神秘性
窜三苗于三危——齐家文化玉器的民族属性与历史渊源(一)【附图多】
馆藏经典——齐家文化玉器(下)
【展览说】齐家玉文化·展品精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