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景德镇地区出土的仿哥釉瓷器

吕成龙 开片粼粼说哥窑

陆明华 再议哥窑与龙泉哥窑瓷器

陈克伦 传世哥窑产地问题综合研究


 

江建新: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硏究所所长、研究员,曾参与、主持二◎○三年至二○○四年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发掘

 

上官敏: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馆员,研究法方向为古陶瓷鉴定


 

明清以来,鉴赏家关于「哥窑」多有论述,哥窑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见明代《宣徳鼎彝谱》:「內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明)吕震等《宣德鼎彝谱》卷一,《墨海金壶》本}于柴窑被传为五代所烧,故后世只列宋五大名窑,即官、哥、汝、定、钧。传世瓷器中被认为是哥窑的瓷器,有铁骨胎、深灰胎、土黄色胎,釉色有炒米黄色、浅炒米黄色等。宋代不见有文献记载哥窑或哥釉瓷,元孔齐《静斋至正直记遗编》(即《静斋至正直记》)中开始出现「哥哥洞窑」、「哥哥窑」的记载,但对哥窑瓷器特点的描写言语不详。明洪武时期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描写哥窑瓷器为「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元末新烧者,土脉粗燥,色亦不好」{(明)曹昭《格古要论》卷之下「古窑器论·哥窑」,《夷门广牍》本},但没有说明哥窑和弟窑之间的关系。所以,关于哥窑窑址、性质如何,一直是陶瓷史研究中悬而未决的问题,学界一直没有定论,成为大家关注的课题之一。


近年来,景德镇地区陆续发现和岀土一些明代仿哥釉器,这对我们认识和研究历史上的哥窑问题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以下根据岀土遗物,结合相关资料,拟对景德镇地区岀土的仿哥釉器作一探讨。

 


景德镇丽阳乡瓷器山窑址出土仿哥釉器

 

景德镇丽阳瓷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西南二十一公里,遗址分布在丽阳乡彭家村和丽阳村之间的瓷器山西坡和碓臼山南坡。烧造时间从五代到明代,是景德镇市区以外一处相对集中的瓷器生产地。二○○五年七月至十一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曾对该窑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有元代晚期的龙窑窑炉和明代早期的葫芦形窑炉各一座,出土瓷器主要有五代青瓷,元代青白瓷,明代青花、仿龙泉釉、仿哥釉、黑釉、白釉瓷器等。(故宫博物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硏究所、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硏究所《江西景德镇丽阳瓷器山明代窑址发掘简报》,《文物》二○○七年第三期)其中岀土仿哥釉器有:

 

仿哥釉高足杯,侈口,尖圆唇,弧腹,喇叭形竹节柄足,通体施釉,足沿及足沿内侧刮釉,釉面开细片纹,胎灰色略粗松。


明 仿哥釉高足杯(残)

高11.1厘米 口径12.6厘米 底径4.7厘米

景德镇丽阳瓷窑址出土



仿哥釉碗,侈口,尖圆唇,弧腹,圈足内倾。通体施釉,足沿及足沿内侧刮釉,釉面开细片纹,胎灰色略粗松。


明 仿哥釉碗(残)

高7.7厘米 口径14.6厘米 底径6.7厘米

景德镇丽阳瓷窑址出土



仿哥釉器座,鼓形,器面中心有一圆孔通体施釉,底色略粗松。


明 仿哥釉器座(残)

景德镇丽阳瓷窑址出土


根据丽阳瓷器山窑址考古资料得知,上述出土的仿哥釉器,与青花,白釉,仿龙泉瓷堆积于同一地层。从地层与相关资料分析,这些遗物的烧造年代在眀早期的宣德至正统时期。岀土仿哥釉瓷器的器型主要以碗、高足杯为主,这些器物大多胎质较为粗糙,呈灰白色,釉色为白色泛黄,釉面由细小的不规则开片组成,即所谓的「金丝铁线」、「铁足紫口」。

 

从出土遗物来看,这类仿哥釉器的器型不同于宋、元哥窑器,而与同期的民窑所烧同类器物类似。这类仿哥釉瓷器的胎质与传世宋元哥釉瓷器比较可见,出土的仿哥窑器白,釉层稍厚,釉色较纯,光洁度高,与传世宋、元哥窑器的灰胎釉有一定差别。在器型方面,这些仿哥釉瓷器与同一地层出土的青花、白釉、仿龙泉釉瓷器的造型完全一致,说明在同一座窑场内,器物的形制并不因釉色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是生产相同造型的器物再施不同的釉料。由此可见,这类仿哥釉瓷器在该窑场当时也只是当作一般的普通产品来生产的。

 


明御窑厂遗址出土宣德、成化仿哥釉器

 

目前为止,明御窑厂遗址岀土仿哥釉瓷器以眀宣德、成化时期官窑烧造为主,除此之外,明代各时期官窑都不见有此类仿哥釉产品的烧造。以下仅对明御窑厂遗址出土的宣德、成化官窑仿哥釉器作一介绍。

 

御窑厂遗址出土宣德仿哥釉瓷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硏究所在配合市政工程建设的数十次抢救性发掘中,清理出了大量明清官窑遗物,其中多次清理出土宣德官窑仿哥釉器残片,当中以二○○二年至二◎○三年由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珠山北麓进行的考古发掘岀土仿哥窑器标本最为丰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硏究所、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硏究所《江西景徳镇明清御窑遗址发掘简报》,《文物》二◎○七年第五期)根据以上考古清理与发掘资料进行统计,这些仿哥釉瓷器的器型主要有∶仿哥釉三足炉、四方象耳瓶、卧足碗、侈口大盘、六边形小罐、多棱罐、菱口盆、蟋蟀罐盖残片、过笼残片、花钵残片、梨形壶盖等。

 

根据上述岀土遗物看,宣德官窑烧造的仿哥釉瓷器型制上并没有参照宋、元哥窑原物,而是仅仅在胎釉方面模仿哥窑瓷器。而仔细观察宣德仿哥釉瓷的胎釉,可以返现这一时期的仿哥釉瓷器与宋元哥窑瓷器的胎土还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宣德仿哥窑瓷器的胎质较宋元哥窑瓷器更为致密、泛白。其器型特征与宣德同时期的其他产品风格基本一致。


明 宣德仿哥釉三足炉(修复)

高12.3厘米 口径14.9厘米 底径13.9厘米

一九七九年明御窑厂遗址出土

该炉作竹节式,三足,底部剔釉露胎一周,为灰胎。施灰白釉,开片,为仿哥釉瓷器。传世有带款的青花同类器


明宣德 仿哥釉六边形小罐(修复)

高11厘米 口径6.4厘米 底径6.8厘米

二○○二年明御窑厂遗址出土

直口,矮领,丰肩,鼓腹,浅圈足。罐身有六条从上至下的俯视呈六边形。胎呈灰色,内外壁均施仿哥釉,开细纹片,色调灰暗。底部釉下见有刻划双圈内刻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釉覆盖较厚,款书不太明显。


明宣德 仿哥釉四方象耳瓶(修复)

高16厘米 口径5厘米 底径6.8厘米

二○○二年明御窑厂遗址出土

唇口,长颈,两边各有一象耳,腹部呈多面体,圈足内施釉。整器釉面有细纹开片。


明宣德 仿哥釉多棱罐(修复)

高11厘米 口径6.5厘米 底径8厘米

二○○二年明御窑厂遗址出土

直口,矮颈,丰肩,鼓腹,浅圈足,罐身多棱。胎呈灰色。内外壁均施仿哥釉,釉面布满细碎纹片。底部釉下刻划双圈,圈内刻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


明宣德 仿哥釉小罐(修复)

高10.7厘米 口径6.7厘米底 径7.6厘米

二○○二年明御窑厂遗址出土

直口,矮颈,丰肩,鼓腹,浅圈足。胎呈灰色。内外壁均施仿哥釉,釉呈灰白色,开细纹片。


明宣德 仿哥釉菱口盆

高5.8厘米 口径15*13.5厘米 底径7.8*6.8厘米

二○○四年明御窑厂遗址出土

方形,菱口,宽平沿,边沿起棱,腹部作瓜棱式,圈足。俯视呈菱花形。胎呈灰色,内外壁均施仿哥釉,釉色灰白,开细纹片。


明宣德 仿哥釉蟋蟀罐盖残片

残长8.5厘米

一九九三年明御窑厂遗址出土

有细纹开片,反面中心施釉,双圈內可见残存的青花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明宣德 仿哥釉卧足碗

高4.5厘米 口径13.9厘米 底径3.5厘米

二○○二年明御窑厂遗址出土

侈口,曲壁,深腹,卧足。内外壁施白釉,色调呈灰白色,局部有细纹开片,卧足內刻“宣德年制”四字楷书款,不甚清晰。


明宣德 仿哥釉盘(残件)

高8.2厘米 口径40.8厘米 底径24.8厘米

二○○二年明御窑厂遗址出土

敞口,壁微曲,浅腹,圈足,胎呈灰色。内外壁均施仿哥釉,釉色灰白,有细小开片。底和足内侧无釉,盘内底心刻“宣德年书款,不甚清晰。


明宣德 仿哥釉过笼残片

高3.4厘

一九九三年明御窑厂遗址出土

扇形,子母口,灰胎,胎骨厚重,釉薄,底部无釉,涩胎呈淡灰色,釉面有细小开片,具有哥窑器特征,两侧各有一小孔,无款。


明宣德 仿哥釉花钵残片

残高6.2厘米

一九九三年明御窑厂遗址出土

灰胎,胎骨厚重,釉薄,呈淡灰色,釉面有细小开片,具有哥窑器特征,器底有一渗水小圆孔,当为花钵,圈足底施一层薄薄的紫金釉,为追求仿哥窑铁足的效果。


明宣德 仿哥釉折角花钵残片

残高8.3厘米

一九九三年明御窑厂遗址出土

灰胎,胎骨厚重,釉薄,呈淡灰色,釉面有细小开片,具有哥窑器特征,有折角,从形状看当为花钵。


明宣德 仿哥釉梨形壶盖

高4.3厘米

一九九三年明御窑厂遗址出土

珠顶,盖沿有一小系,制作工整,釉色纯正,是品质较佳的仿哥窑器。


明宣德 仿哥釉碗

高10.6厘米 口径20.7厘米 足径7.6厘米

故宫博物院



明宣德 仿哥釉菊瓣式碗

高7.3厘米 口径18.7厘米 足径6.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御窑厂遗址出土成化仿哥釉器

 

一九八八年在明御窑厂遗址东北侧发现一成化堆积(88H3),出土了一批成化官窑仿宋官釉瓷器和仿哥釉瓷器,仿官釉瓷器有敞口碗、兽耳瓶、兽耳香炉、笔洗,高足杯等,其中仿哥釉瓷器仅发现一件为兽耳长颈瓶。(景徳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徐氏艺术馆《成窑遗珍一景徳镇珠山岀土成化官窑瓷一九九三年版.第一七六到一七七页》

 

明陆深《春风堂随笔》(嘉靖十八年前成书)载:「哥窑,浅白,断纹。」{(明《春风堂随笔》,《今献汇言》本书名作《舂雨堂随笔》,《宝颜堂秘笈》本书名作《春风堂随笔》}明谷泰《博物要览》载:「哥窑质之隐纹如鱼子,但汁釉不如官窑。」{(明)谷泰《博物要览》卷之五「论哥窑器皿」,影印自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将以上记述对照上述器物,其特征与该记载吻合,故该产品当为成化时运用当时的工艺与材料而刻意追仿的宋哥釉瓷器。


明成化 官窑仿哥釉兽耳长颈瓶(修复)

高22厘米 口径6.4厘米 底径7.9厘米

一九八八年明御窑厂遗址出土

长颈,喇叭口,扁圆腹,圈足。肩部对称堆塑双环耳独角兽头。通体施灰白色釉,釉面开片较细密。口沿施一层稀薄酱黄釉,当仿哥窑瓷器之「铁足紫口」效果。胎体薄而轻,呈香灰色。器底用青料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方框款。


明成化 仿哥釉贯耳瓜棱瓶

高9.5厘米 口径2.1厘米 足径3.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明成化 仿哥釉菊瓣式杯

高5厘米 口径7.7厘米 足径3.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仿哥釉瓷器的特点与影响

 

根据考古资料从明初开始,景德镇地区的民窑和官窑都有仿哥窑的烧造,其产品在造型上与传世宋、元哥窑瓷器没有联系,似没有受其影响,但胎釉却具有哥窑灰胎和哥釉「隐纹如鱼子」细纹开片的特征,可见当时工匠仿哥窑只是仿其大意,并没有严格按哥窑的样式刻意仿制,也许这就是当时明代人眼里的哥釉瓷器,同时也说明明初人们已对哥窑有所了解,或者有所青睐。

 

从现有考古资料看,有明一代官窑中,宣德官窑首开仿宋元名窑名品之风,烧造了仿官釉、汝窑(天青釉)、紫定釉、建窑黑釉瓷器等,哥釉瓷器是其中重要的仿烧对象之一,且烧造量较大。成化官窑步宣德之后尘,也大量仿制优质宋官釉瓷器和哥釉瓷器,虽然成化仿哥釉瓷器的器型不多,但其质地似不亚于宣德仿哥釉瓷器,从形制看似比宣德时期更为讲究。

 

宣德、成化官窑仿哥釉瓷器是整个明代官窑中难得一见的产品,除两朝之外,不见明代其他时期官窑有仿哥窑器的烧造,从明代官窑的烧造情况与工艺水平来看,宣德、成化官窑都是明代官窑烧造的鼎盛时期,仿哥釉瓷器成为明代鼎盛时期的官窑制品的标志之一。

 

从民窑烧造仿哥釉器看,器物造型较为简单,官窑烧造的仿哥釉器,质地虽然较为精致,但形制上没有照搬宋元哥釉器的造型,说明整个明代时期人们对哥窑的追仿,仅仅是对其釉色的模仿和欣赏,而且这种风气一直影响到清雍正、乾隆时唐英督陶烧造仿哥釉瓷器期间。

 

明宣德官窑开仿哥窑器之先河,成化官窑继承了宣德遗绪,但产品器型与产量却远没有宣德官窑丰富,宣德官窑成为明一代仿哥窑器的代表,也是明代官窑中仿哥窑器水平之最高的产品。明后期至清初,官窑似不见有仿哥窑产品,一直到雍正、乾隆时期唐英在景德镇督陶期间才得以恢复。唐英在《陶成纪事碑记》中有「仿铁骨哥釉,有米色、粉青二种,俱仿內旧器色泽」的记述,御窑厂遗址也曾发现雍正,乾隆时期仿哥釉残片,传世品中多见有乾隆仿哥釉制品,可见乾隆时期仿哥釉瓷开始流行。而清乾隆以后景德镇民窑也开始烧造仿哥釉瓷,至民国时期,已大量流行。


清雍正仿哥釉包袱式瓶

高17.8厘米 口径10厘米 足径13.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 仿哥釉双耳四方瓶

高34厘米 口边长8.5厘米 足边长11.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仿哥釉三足葵花式洗

高5.5厘米 口径21.2厘米 底径16.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仿哥釉楸叶式洗

高2厘米 口横19厘米 口纵13厘米 底横17厘米 底纵1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谈明御厂遗址出土的仿宋官窑瓷器及相关问题
江建新:御厂遗址出土的仿宋官窑瓷器(上)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雅昌带你看展览】上海博物馆景德镇瓷器大展:填补明瓷“空白期”
[吴论272]景德镇成化官窑残瓷修复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 藏品欣赏» 陶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