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各朝代哥瓷的特点

哥窑几乎是我国陶瓷史上最为有名的陶瓷品种而不是窑口,同时也是名瓷里不间断烧造时间最长的,直到当代。

直到今天,哥窑的窑口问题还未真正解决,可能由于哥窑的窑口及产地的复杂性,所以哥窑瓷不论各代同时期,还是由宋至今,都呈现十分复杂的类型或特征。

哥窑胆式瓶 宋

从考古与传世哥瓷的种种特点,研究归纳总结起来大致有四个明显的时代特征,宋代、元代、明代、清代。宋元特点较为接近,有的几近模糊,明清特点也比较接近,但也有模糊之处,因为明清哥窑多以景德镇烧制为主,而且官民窑皆有,但官民特征有别。

同样道理,宋元特点接近,也是因为元代凤凰山南宋窑原址续烧,而龙泉大部分窑也仍在续烧,按照陶瓷学的产地与胎釉原理,本来宋元与明清较为容易区别,但收藏界对宋元与明清仍有断代混乱现象。

这与任何时期哥窑的产地复杂有关,而胎土原料更为复杂,但从釉面特点来断代并不十分复杂。下面分别总结介绍四朝哥瓷特点:

南宋哥窑的特点

宋代哥窑是哥瓷研究的难点,目前基本没有发现考古出土品与两岸故宫标为宋代哥窑完全相同的作品,但有相近的作品,也分别发现于杭州凤凰山、老虎洞、龙泉窑等处,但品种复杂与元代哥窑特点分期存在事实上的一定难度。


根据两岸故宫传世哥窑及文献对烧造于杭州官窑的记载来看,宋代哥窑瓷属官窑,而龙泉具有哥窑瓷特点的称之为“龙泉仿官”,但也有宋修内司在龙泉瓷特点上仿制而来的说法。根据杭州老虎洞、凤凰山等窑址发掘的类似哥窑标本来看,其特点有四:

1.胎以黑、灰黑、灰等深色为主,没有白色胎。

哥窑青釉贯耳瓶,宋


2.釉子浮浊特点突出较明清混浊,但失透性比明清明显,玉质特点突出,釉层普遍比明清厚,且气泡也比明清大,釉面光泽呈酥光现象,光泽比明清暗。

哥窑八方碗 宋

3.开片纹线柔弱、曲折、纹片小且裂缝大。

哥窑青釉海棠式花盆,宋

4.胎体普遍比明清厚,器型也以小型化为主。

元代哥窑瓷特点

从杭州凤凰山等考古得知,元代延续了宋代官窑的烧造,因元代这类瓷器是否属于官窑的性质不详,包括龙泉溪口等地,具有哥瓷特点的瓷器仍在烧造,烧造方法也沿用了宋代的支钉与垫饼,原料也取于当地。

元代 哥窑炉

但从修胎、纹饰、施釉技术来看,明显不及宋代工整,其釉色综合也不及宋代纯正,但整体仍有宋官遗风,综合老虎洞等最接近传世哥窑的特点及传世哥瓷来看,具有以下特征:

1.修胎工整度不如宋代,体现在造型不够严谨,修足不如宋代工整。

元代 高足杯

2.胎体颜色复杂,以深色为主,不如宋代胎色凝重,胎体略显厚重,且薄厚不如宋代均匀。

元代 哥窑炉

3.釉色不如宋代纯正,混浊重一些,显然是提纯精度不够,釉面平滑度也不如宋代,光泽度比宋代差。

元代 哥窑炉

4.釉面粽眼、毛孔、缩釉现象比宋代突出,施釉不及宋代工整,但玉质感仍较明清哥瓷明显,釉层也比明清厚,胎体也厚重。

元代 哥窑鸟食盒

5.器型比宋代有扩大趋势,开片较宋代细小。另外,元代具有哥窑瓷特点的产品也比宋代多,烧造地点也远多于宋代。但存世量远比明代少,而显珍贵。

明代哥瓷特点

明代哥瓷数量远多于前朝,但景德镇官窑仿烧哥瓷较少,因明代杭州官窑址没有明代地层产品,表明元代末已停烧。明代仿哥釉主要以景德镇为主,其他地区如漳州、龙泉地区等地也有烧造,但典型性不及景德镇。

民窑

明代哥瓷特点以景德镇产品为主,粗分两大类,一类是明代历朝烧造的官窑仿哥瓷,但多带有年号官款,民窑烧造极多,仅次于清代,官窑以成化及晚期的万历朝仿制最多。

仿哥釉碗,明宣德

明代官窑仿品与元代续烧性质不一样,后者是原来产品的继续,只是质量问题,前者是出于对名品的尊崇而进行仿制,窑址、胎土原料都不同,其特点更为鲜明。

仿哥釉碗,明宣德

不是纯粹的仿古、仿真,其造型、品类也完全体现明代特点,少有完全仿古品类。有的甚至带有“酱色”口,其颜色与宋元差别更大。综合有以下几点:

1.明代官窑修胎较宋元薄,圈足也高,修胎较为规整。

仿哥釉八方高足杯 明成化

2.釉层较宋元薄,釉质较宋元纯净,缺乏乳浊特点,缺乏宋元透明度高的特点,气泡也小,但民窑釉质浑浊,釉层稍厚,施釉粗糙。

明宣德 仿哥釉方形菱口盆

3.官窑仿品开片有细碎和粗大之分,有的纹片不明显、模糊,有的有染色现象。

明代成化晚期 灰青釉兽耳长颈瓶

4.釉面平滑度比宋元高,光洁度比宋元高,玉质感较宋元差。

5.胎色以考古发现看,以白色为主,并多有窑红现象,少量有深色胎,多为其他窑口所出。这是区别宋元最大特点之一。

清代哥瓷特点

清代哥瓷仍沿用景德镇窑烧造,其他窑口也有烧造,但以景德镇为主。


清代早期仿哥瓷承接明代,但自清代,仿哥窑比明代更成熟,器型更有大件作品,也分官民窑两类。官窑多有年款,制作器型更加规整,而且纹片更美观。综合清代特点如下:

1.官窑胎体洁白、厚重,民窑有的灰白、黄白、胎质较差,官窑修胎规整,民窑草率,圈足有窑红现象。

仿哥釉叶式洗,清乾隆

2.釉色官窑较白,有的烧成青色,呈失透状,玉质感远不及宋元,釉质纯净超过明代,民窑则显浑浊,釉层略比明代薄。

仿哥釉塑贴三羊瓶,清雍正

3.有的哥窑瓷器有染色现象,清早期官窑有金丝铁线现象,民窑不明显,有的口沿施酱釉,与明代一些产品相似。

仿哥釉古铜纹方尊,清雍正

4.清代哥釉瓷颜色以白为主,圈足粗厚,器型比明代大,并且大件多于明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哥瓷
宋元瓷器藏珍宝
明清仿宋代哥窑的特征
【鉴赏】重点︳如何区分中国五大名窑
传世哥窑知识和真相
宋哥窑瓷器未解之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