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时器时代的玉器及识别(中)

地处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及太湖地区的马家浜一崧泽一良渚文化系列,出现了大量的玉石装饰品和玉礼器,其中又以良渚文化玉器的数量最多,品种最复杂。

河姆渡与良渚文化玉器

河姆渡与良渚文化玉器的主要品种为玉玦、玉璜、臂环、指环、珠、璧、琮、丁形器、锥形坠饰等。

玉玦 玉玦圆形似环,一侧有缺口,在河姆渡文化四层、青莲岗文化、马家浜文化都有出土。有些出于人的耳部,似为耳饰。河姆渡文化出土的玉玦,玉质石性较大,加工较粗。青莲岗文化的玉玦,有些用石髓或玛瑙制成,磨得也较精。

玉璜 这一地区出土的玉璜种类较多,河姆渡文化的玉璜较小,石质也差,厚度较大,分为半圆弧、1/3弧及桥式几种,青莲岗文化玉璜玉质较好,多数窄而长。崧泽遗址出土的玉璜多为1/3圆周,两端平直,璜体宽而薄,形状有桥形、半环形、半璧形几种,另外还有长弧形玉璜和由玉璜改造的鱼、鸟。一般看来,这类玉璜的边沿磨得较圆润,璜上带有两个穿孔,孔由两面对钻,外侧直径较大,孔内却很窄。这一地区玉璜最突出的是良渚文化的兽面大玉璜。这类璜的直径较大、璜较宽,近于半璧,璜表面琢有多层次的浅浮雕雕出的兽面纹,兽面周围饰有极纤细的阴线刻出的复杂的纹饰。

玉璧 玉璧是这一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玉器。玉璧在新石器时代分布极广,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江汉地区的大溪文化,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及山东地区大汶口文化,广东地区石峡文化都有发现,但相比之下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发现量最大,使用方式也最复杂。

良渚文化玉璧使用量极大,武进县寺墩3号墓出土玉璧24件,还曾多次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类似的较大规模的玉璧。关于玉璧的起源和最初的用途,现代学者有多种推测,有礼器说、砝码说、斧劈说及财产说多种。哪种说法更接近实际,还待进一步证明。从考古发掘材料来看,有两种情况:第一,玉璧单独使用;第二,琮璧组合使用。

锯璧是玉璧单独使用的表现。一些玉璧明显地被切割下一块,可能是对破损的残璧进行切割修理,也可能是将切璧用为礼仪活动。

考古发掘中有关琮和璧组合使用的情况有三种。第一,良渚文化墓葬坑内经常发现琮与璧的共同存在。第二,许多玉壁的口径与琮的孔径近似。第三,反山墓葬中发现的玉琮王在琮的上部明显地雕出一个圆形玉壁。以上三种现象说明,在良渚文化图内,琮与璧虽无明显的对应关系,但曾被组合使用。玉琮作为方形立体器物的代表,玉璧作为圆形片状器物,与玉琮形成了明显的对立,两种器物可能代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诸如日夜、黑白、男女等,或一个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因而它又可能同对事物的乞求、判断有关。

良渚文化的玉璧,一般较厚重, 表面厚度不均,用玉较差、孔璧不平,有错碴,个别璧的外周稍凹。


玉琮 玉琮大量出现于良渚文化遗址之中,这种器物在石峡文化及其他地区也有发现。一般为正方体,中部有一圆孔,外表分节,每节都饰有人面或兽面纹。常见的良渚文化玉琮有高大型、矮宽型、薄壁型、小玉琮等几种。

玉柱形器 长圆柱形或长方柱形, 一端略尖,另一端有一凸榫,榫上有小孔,可穿系悬挂过去,20世纪一些人称这类器物为漆笔。多数柱形器外表分节,每节上饰有人面、兽面纹,根据人面的方向看,这种器物使用时,尖端朝上。


玉串饰 玉串饰种类较多,由玉器及其他彩石组成。1984年上海市青浦县福泉山墓葬出土的一串玉饰,由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穿孔管、珠、坠共71粒串联成环形,其中最下一粒坠呈钟状,其侧的两粒珠上分别饰有双目和嘴的简化变形兽面纹。1989年11月, 苏北新沂花厅墓地发掘出一组玉串饰,共由24件玉器串联而成,计有大小不等的环14件,装饰鸟纹的佩2件,扁平半圆形的璜3件,长短不一的坠5件,所有玉器皆由透闪石软玉精磨制成,呈棕红色带黄褐色花斑,受不同程度的侵蚀,其中一部分玉器或呈鹅黄色,或作鸡骨白。玉串饰是一种玉器及石器的组合,这种组合中存有主次之分,可以看出,在玉件搭配上,明显地突出了主要玉件。


镂雕玉饰 在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圈内,出现了许多镂雕玉器,这在玉器制造技术上是巨大的飞跃。镂雕的方法似先钻孔,然后由孔向外用线切割。江苏吴县张陵山出土的镂空玉觿,为弧形,一端尖,似角,通体镂空,图案似一个头顶尖冠的人头。镂空部位短而窄,无转折。


良渚文化玉器的特征
良渚文化玉器传世较多,鉴定传世玉器时经常能遇到。这类玉器的玉质,较多的为透闪石,玉质有青绿色、青赭色等多种颜色,还有的呈鸡骨白色。一些玉器是由阳起石制成,玉质坚硬而微透明,光泽亦好,呈青绿色。良渚文化玉器所用之玉,常带有暗斑,并有闪光点。经发掘出土后,石质颜色有变化,或为白色水沁,表面似有一层白雾。 北京故宫博物院存有一批传世良渚文化玉器,多数玉质呈土黄色,可能为清代人工所染。良渚文化玉器上常常出现浮雕,这种浮雕一般都很浅,呈方或圆形片状,其上有阴刻线条。玉器上的阴刻线条又可分为下列几种:宽阴刻线,可能是用石质工具沿直尺往返磨出,因而线槽底部较圆滑;细阴刻线,这种线条极其纤细,用手工刻出,边缘不直,线条以直线、折线为主,弧线少见,较短且组织细密;管钻钻出的圆圈,用于兽面的眼部。


良渚文化玉器上使用人面、兽面纹极多,后代的仿古玉又多仿制这种纹饰,因而识别这种纹饰的特征也是非常重要的。

P.S 地处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及太湖地区的马家浜一崧泽一良渚文化系列,出现了大量的玉石装饰品和玉礼器,其中又以良渚文化玉器的数量最多,品种最复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方陶瓷】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精品欣赏
元素网拍讯:古天一2015秋拍 | 师竹居藏文房雅玩—古玉雅赏
必存资料|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新石器时期玉器
良渚文化玉器
红山、良渚文化玉器的鉴定特征(沈阳故宫资料)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