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成化瓷器的特征

一、造型特征

成化时期瓷器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具有艺术上的线条美。虽多见小件,却并非绝无大器。如上海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均藏有直径为38.5厘米的青花狮球大盘,有的虽不具款识,但其纹饰及青花色调都与成化官窑器相似,尤其是器物的“糊米底”,更带成化时的鲜明特征(署成化官窑款的黄釉青花三果盘多有此特点)。又如常见绘携琴访友等人物故事画面的无款青花梅瓶或罐类,器身较高,胎釉润洁,多用修长的蕉叶装饰,纹饰线条纤细柔和,画意飘逸潇洒。将以上这些传世品与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所发现的残片进行比较分析,它们既不属于宣德一朝,又与弘治、正德的风貌有异,据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来判断,应当属于成化时期。

二、图案纹饰特征

成化瓷器,采用印、划、刻、堆和绘画多种工艺装饰。其青花的纹饰线条纤细,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所填色彩较淡。其彩瓷只用平涂,分浓淡而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绘老少人物的衣着,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做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的说法。所画鸟类,体型丰满;花叶常作手掌状,花朵只绘正面,叶无阴阳反侧,同宣德时一样;花木有的绘根茎,但多数以地坡为衬;山石无凹凸之感;所绘蕉叶顶尖略圆,形象柔和,似若风吹飘动;一般莲瓣纹与旋转叠压的菊瓣纹边饰,线条圆浑;而间以带状水藻的莲花纹,则为成化时突出的纹饰。

装饰纹样开始出现比较规整、近似图案式的花纹,如仅画四朵或六朵无茎叶衬托的宝相花和团花。而婴戏、高士、麒麟、三秋、九秋、秋葵、花蝶、团菊、荷莲、鸳鸯卧莲、皆为此时常用的图案。另有一些受佛教影响的纹饰,如长生莲、宝杵、梵文、八宝等,也开始兴盛起来。

三、胎釉特征

(一)胎体

成化时胎质细腻纯净,绝大部分胎体轻薄,修胎规整。胎厚者,质如美玉;胎薄者,玲珑透体,几欲类同永乐脱胎器。同时,荧光透视下,胎体多显肉红色,这是明代胎体的共同特征,也是区分成化与清仿瓷器时不可忽视的一个特点。

常见露胎无釉的底足,有较多的黄褐色或黑褐色斑点,称作“糊米底”,此亦为成化器的特有现象。

(二)釉面

成化瓷器釉面以细润见著。大多数青花器釉面微闪青色或略显灰青;另有一种洁白釉,又称“乳白”或“甜白”,不仅肥厚滋润,而且光洁无暇,如脂似玉。

因釉质肥腴,器物口沿下常见垂流形成的一圈堆积釉。

四、鉴定要点

(一)造型

成化瓷器造型唯重纤巧,如最享盛名的斗彩花鸟高足杯、鸡缸杯、高士杯、三秋杯、天字罐等,都是轻秀异常的代表作。若能谙熟成化时期典型器的造型,并悉心领会其风度神韵,对于鉴定工作无疑是最大的帮助。

(二)胎釉

成化瓷胎精釉亦精,高穆浑雅,同臻其妙。其胎质纯洁细润,胎体轻薄,迎光透视呈牙白色或肉红色;釉面肥厚,如脂似乳,光洁晶亮。

(三)青花色调

成化时青花瓷器独辟蹊径,以淡雅、沉静的色调风行于天下。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底足的青花款字色调表现得尤其突出。青花中,色调浓重者近于宣德晚期。

(四)纹饰

成化时瓷器纹饰线条纤细,圆润旖旎,尤以斗彩最为显著。其淡雅之态,如轻歌曼舞,淡而隽永;而其“姹紫”之色,愈独具时代特征。

纹饰中,开始出现了规矩图案化的宝相花、团花等,并大量运用对称、连续等装饰手法。

(五)器足

成化器足一般较薄且深,凡饰有青花边线的,虽圈足高低不同,却均有同一种现象,即青花双边线都很规矩,紧靠圈足底部;而靠近足跟无釉处的那条线圈,颜色较深重,上面的一条则显清淡。发现器足“双边线特点”虽属偶得,但在所见成化青花瓷中,十之八九大抵如此。对于此时无款的器物,尤宜用这一特点来作鉴定的参考依据。

(六)款识

成化官窑器的款识字体均挺拔有力,如同出自一人之手。应当特别指出的是,成化官窑款识字体风格突出,所有后仿者均未能得其神髓,因而善观款字,便可定其大概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瓷器的主要特征
泰昌、天启、崇祯时期瓷器的认识
宣德红釉白花盘鉴赏暨土耳其托宫蓝釉白花菱口盘断代质疑
明清各代瓷器鉴定要点
耿宝昌:嘉靖、隆庆、万历时期瓷器的认识(一)
成化、弘治、正德时期瓷器的认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