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熙各时期瓷器的图案纹饰特征

康熙瓷器的装饰,有绘、印、刻、划、堆贴、镂雕、瓷塑等工艺。青花和五彩的绘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康熙早期瓷器的图案纹饰特征

早期的纹饰风格仍留有顺治绘画的遗风,豪放粗犷与精细工丽并存,在康熙一朝中表现出其独特的个性。早期厚胎的瓶类或盘、碗,仍以平涂手法绘画,图案板滞,如康熙六年的青花缠枝莲蒜头瓶与属“康熙辛亥中和堂制”款的青花釉里红莲花式洗、墩碗,均胎体厚重,纹饰粗犷,青花及釉里红分别为浓重的黑蓝色和浓郁的紫色。

署“中和堂”款的,是康熙早期器物,“辛亥”、“壬子”或“癸丑”干支纪年款的,分别为康熙十年、十一年和十二年所制。此类器物粗细兼有,精细的一类绘画工丽,如常见的以青花釉里红绘指日高升图案的盆或鱼藻纹的碗、浅淡山水人物图案的盘和小碟等等。其中一些以披麻皴绘出山水景致的图案,沿用顺治时的斑片皴点法,用大小深浅不同的斑片,烘托出山峦的云气及地坡。此时,署“中和堂”款的盘和无款的瓶、炉、笔筒等器上,多以山水或缠枝莲、梅、兰、竹、菊等花卉,或碎冰纹、锦地、皴点、皴点地松叶和淡皴点地的玉兰、梅竹、灵芝等组成连续的边饰图案。早期的缠枝莲、牡丹等花卉图案,风格敦厚,线条粗放,花形壮阔,满布器身,甚至仅一朵大牡丹花就占满盘心。

另有署“球琳珍玩”款的器物,造型和纹饰画意均与“中和堂”款器物相近,其制作时代亦应为康熙早期。

“中和堂”是圆明园中康熙皇帝所居的殿堂。这些署干支纪年款的中和堂器,就其制作精细的程度,结合康熙初“不尚尊号”的时代背景来鉴别,当非一般的堂名款器,而应为康熙早期的官窑产品。

早期的民窑器,制作亦很精心,胎体虽厚重,纹饰内容却丰富多彩,有人物远景、麒麟芭蕉等图案。青花色浓深,有的为黑蓝色。

近年景德镇赛宝坦和北京市琉璃厂出土的民窑瓷片,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清“丙午”(即康熙五年)和“丁未”(即康熙六年)年款的青花人物和缠枝莲碗类,部分纹饰相同,其绘画独具清初粗犷的风格。此类造型和纹饰的青花瓷早于顺治官窑中就已经出现了,仅是较为罕见。

二、康熙中期瓷器的图案纹饰特征

康熙中期的瓷器绘画,深受明末清初画家董其昌、陈洪绶、刘泮源、华岩及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等人的影响,构图舒展,意境深远;同时,由于青花呈色完美及新创彩料的丰富,使得瓷画臻于完善的境界,中、晚期出现的粉彩、珐琅彩装饰,更为繁多的图案增色不少。

康熙三十年之后,由于康熙皇帝广开科举,弘扬汉文化,瓷器上开始大量地书写诗文词赋。一些“状元过街”、“独占鳌头”、“东坡题诗”“米芾拜石”的画面正是这种社会背景的体现。此时,还出现比较多的刀马人物及清装人物射猎场景,这与当时康熙皇帝吸取明亡教训,告诫子孙要继续弘扬能骑善射的满族传统,倡导习文尚武,不忘马上功夫的政治背景有关。而“耕织图”画面,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清代社会升腾发展时期,人民安居乐业的现实。

三、康熙晚期瓷器的图案纹饰特征

康熙晚期瓷器的绘画,承上启下,大多数器物绘工细腻,用笔纤细,人物景致的布局缩小,引导出雍正一朝绘画的风貌;有些官窑款字的书法及体式,也和雍正时期有相似之处。

康熙晚期,仿明代青花及彩器较为成功;仿品色调浅淡,施彩艳美与成化瓷一样,但绘画的笔路却显呆滞,有形无神是其一大弱点。落款“木石居”、“卉庵”、“鼎臣”、“片石”的,纹饰都极为精彩。官窑青花及彩器纹饰,以龙凤纹为主,并沿袭至清末;其次为翎毛花卉、人物故事、山水楼阁、飞禽走兽等。民窑的瓷画,尤其是某些署图记或斋轩堂款的器物,不循蹈官窑成规限制,笔触酣畅,画意生动,具有典型的时代特色。

为适应国外市场的需要,康熙时的外销瓷,重视造型艺术和彩料精选,画工艺术造诣很高。除传统画面外,外销瓷中还有一些类似日本风格的图案及葡萄牙、荷兰、法国商人定制的西方人物、花卉、风景纹饰,颇引人注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康熙青花鉴赏方法
浅谈明清瓷器纹饰——夔龙纹——中国文博网
瓷艺系列讲座之八——清代各朝瓷器的鉴定知识
有没有大明万历年制红色单方框款识?-天涯问答#36c1f7fa2ed2becb00047c...
[转载]康熙五彩瓷器管窥
一起品味瓷器上的瓜果飘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