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瓷器上的文人雅士 

以古代文人生活逸事及高雅情操为绘画内容的题材称之为"高士图",是中国瓷绘人物画的重要表现题材。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表现手法灵活多变。陶瓷绘画中的高士图是在国画的基础上加以创作出来的。

国画中最早的高士图是晚唐画家孙位的"竹林七贤"作品,而高士图在明代陶瓷青花绘画中已十分成熟,题材有"东坡夜游","携琴访友","四爱图"等,而后成为一种典型的陶瓷装饰纹样。

直到现在,高士图一直为人们所喜爱,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高士图在陶瓷创作上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审美精神。

一.“高士”

汉语辞典中,“高士”解释为“志行高尚之士,古代多指隐士。”《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中有“吾闻鲁仲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这里的“高士”一般可以理解为志行高尚、目光高远、高雅博学的人。他们往往清高不仕、隐居山野,所以“高士”极易与“隐士”紧密联系。

明天顺 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 故宫博物院

二.历代高士图的主要内容

历来文人都向往志高博学,反映在他们书画中的高士题材也不少,最终影响到景德镇的瓷器绘画、制作。总体来看,明清官窑瓷中出现的高士图主要有以下几种:

1.王羲之爱鹅

王羲之的书法被历代大家推崇,其爱鹅的故事也家喻户晓,世间流传他曾“写字换鹅”,《晋书·王羲之传》记载:“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由于王羲之在书法界的知名度,他与鹅为中心题材的图案在明代官窑瓷中时常可见,称得上是当时高士图的主要代表之一。另外,因为他写过《兰亭序》,所以也有“王羲之爱兰”一说。

明万历 青花龙凤纹羲之爱鹅图盘

2 .林和靖爱梅

林和靖(967-1028)名逋,字君复,宁波奉化黄贤村人。因他四十多岁后长期隐居杭州孤山,直到八十三岁死于孤山,葬于孤山,时人多误以为他是“钱塘”人。林和靖少年好学,诗词书画无所不精,独不会下棋。常对人说:“逋世间事皆能之,唯不能担粪与着棋。”他性情淡泊,爱梅如痴。在故里时唯以读书种梅为乐。相传,他于故居前后种梅三百六十余株,将每一株梅子卖得的钱,包成一包,投于瓦罐,每天随取一包作为生活费,待瓦罐空了,刚好一年,新梅子又可兑钱了。他种梅、赏梅、卖梅,过着恬然自乐的生活,亦爱四处游学,足迹遍于江淮之间。到四十多岁时,便结庐于杭州孤山。孤山傍湖,山不高而清秀。他绕庐植梅,依山种树,以种梅为乐。凭林和靖道德文章,高官厚禄不难立致。但他泰然隐居,绝意仕途,甚至宋真宗赵恒闻其名,请他去给太子教书,这一千载难遇的美职,也被他一口拒绝。在他临终时还为此而自豪。他在绝笔诗中写道: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秋色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明万历 青花四爱人物八方盖盒

3.茂叔爱莲

茂叔即周敦颐,原名敦实,为避宋英宗之讳改名敦颐,字茂叔,道县久佳乡楼田村人,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家庭。后筑室于庐山莲花峰下的小溪上,取故乡营道的濂溪来命名,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的政绩、易学造诣都比较突出,他的散文名篇《爱莲说》脍炙人口,文中作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显示出他的高远志趣,在社会上流传深广,影响较大。

清乾隆 唐英爱莲说墨彩笔筒

4.孟浩然爱梅

古代爱梅的文人墨客很多,除了上述的林和靖之外,孟浩然也是其中之一。他曾头戴浩然巾,于风雪中骑驴过灞桥踏雪寻梅,后世经常绘画引用。“孟浩然爱梅”与“林和靖爱梅”比较类似,容易混淆,绘者多用驴、鹤来区分彼此。

明万历 御窑青花四爱图大罐

5.陶渊明爱菊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陶渊明的著名代表作之一,他一生深受老庄思想影响,企慕隐逸,放弃仕途,归隐田园,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同情农民疾苦,幻想平等幸福,创作了世人皆知的《桃花园记》寄托乌托邦式的幻想生活。“陶渊明爱菊”引申自其《饮酒》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也写过“晋陶渊明独爱菊”,因此世人多将该人物并列为四爱之一。

清康熙 青花携琴访友图三足笔筒

6、伯牙携琴访友

俞伯牙是春秋时人,善弹琴,被后人推崇为“琴仙”,据传《高山》、《流水》、《水仙操》都是他的代表作。伯牙所奏《高山》、《流水》曲意皆被钟子期悟出,誉为“知音”。后来他携琴拜访子期,闻知已死,痛心之余摔琴绝弦以谢知音,并言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其实,喜欢弹琴的文人很多,自古都说“知音难求”,因此携琴访友也是墨客人生的一大幸事。

清顺治 青花幽居对弈图莲子罐

7.操琴吹萧与对弈图

“操琴吹萧”在成化官窑中经常使用,易与“携琴访友”联系在一起。历史上钟子期的最大特点是“擅听”,不曾闻过与俞伯牙合奏,所以该图人物与俞、钟无关,应是普通文人悠闲生活的写照。对弈也是古人消遣、娱乐的常见方式,明清瓷中使用也较多。设计者为烘托气氛,经常让对弈者端坐青松之下,构成“松下对弈图”。

清雍正 粉彩竹林七贤图大笔筒

8.其它

除了以上这些题材外,“竹林七贤”、“米芾拜石”等也比较有名。“竹林七贤”大多描写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放旷不羁,在竹林下酣歌纵酒的情景;“米芾拜石”源自《宋史·米芾传》中记载的:“无为州治有巨石,状奇丑,芾见大喜日:‘此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

明正统 青花梵文携琴访友图大罐

三.高士图在明代瓷器中的应用

明代瓷器上的高士纹大多画成携琴访友、山间行吟。因为他要体现文人雅士的一种情趣。单画一个高仕往往体现不出高仕的意境,所以会用很多纹饰来衬托它,比如说:高仕的头顶会画很多祥云,地上有花、有草、有山、有石。这种辅助的点缀能够衬托出高士的飘逸和道骨仙风。

  明代早期瓷器高士纹特点

永宣时期,民窑绘画高士纹的瓷器要比官窑要多,民窑的高仕纹特别讲究意境,采用一笔点画的绘画方法,寥寥几笔,就将高士的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衣纹绘画的非常生动,有随风飘动的感觉。

人物开脸讲究神韵,抓住人物一刹那的神情。高仕呈沉吟思考状,衬景多是旷野、庭院或是水塘边,充分体现了高士清高的意境。

  

空白期虽然被称为明朝制瓷的黑暗时期,但瓷器上人物的绘画有升无降,非常写实。人物的脸、眼、眉、鼻子、嘴都勾画的非常细腻,身上的衣服和头上的短巾好像是被风吹动,飘向一个方向,非常的飘逸。

而现代仿空白期的瓷器,人物的脸部勾画不是呆滞就是过分细腻,从而没有飘逸洒脱意境感。为了表现高仕衣服的飘动感,衣纹的褶皱故意画的扭曲,与真品局部飘动有明显区别。  

空白期高仕纹瓷器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人物上面布满了云气,我们俗称“弹簧云”。时间越早,这种云气纹绘画的会越浓密。

  明代中期瓷器高士纹特点

到了成化时期,瓷器绘画的勾勒方法已经不是一笔点画,采用双勾填涂的方法。因为勾勒渲染之后,层次感开始增强,这时候的瓷器高士纹,虽然写实,但脸部绘画的不是很清楚。

作为衬景的花草树木和山石开始增加,云气纹减弱,仅仅在高士的头顶画几片祥云。衣服和头巾也不如空白期飘逸,飘动的感觉减弱。

到了弘治,高士纹瓷器一般为民窑,飘带开始增多,绘画人物讲究神形而不注重写实。人物的线条一般都以圆弧勾勒,一个小椭圆一个小椭圆组合起来塑造人物。  

正德时期瓷器高士纹布局非常的繁密,人物比例不协调,上身短,下身长。

  明代晚期瓷器高士纹特点

进入明代晚期,高士纹瓷器开始增多,构图比较繁密,人物绘画讲究传神。人物绘画清秀瘦长。  

  嘉靖时期人物绘画可以看到正德的影子,上身短,下身长。人物显得高大清秀,非常写实,人物五官绘画得栩栩如生,身上穿戴的衣服和帽子勾画的非常细致,但已经没有了明道早期的那种飘逸感,给人感觉是很安逸。

  万历早期高士纹绘画给人以稚拙感,好像小孩画的,脸部神情比较夸张。眼睛很大,衣服褶皱线紊乱。

  明代末期瓷器高士纹特点

  到了天启和崇祯,人物的衣纹上多有星星点缀,非常强调人物的动态。人物的脸部有回首的、有正面、侧面的,手部也开始摆动起来,或是指向太阳,或是指着一幅画。用脸部和手部的姿态来表现高士具体的动作。

四.高士图在清代瓷器中的应用  

【故宫】顺治青花加官进爵纹盘

顺治时期,瓷器高士纹传承了明代晚期的风格,人物绘画写实。衣纹褶皱和明代崇祯时期类似,但写实度远远不能与崇祯时期相比,开脸模糊,绘画比较瘦弱,类似明代早期讲究意境的感觉。

  康雍乾盛世瓷器高士纹特点

康熙瓷器的人物纹是清代最具代表性的,早期的康熙人物眼睛绘画的有眼无珠,仅仅用一条线来表现眼睛,但从远处看去,人物非常有神。躯干绘画的修长,衣服的褶皱和线条非常的繁密,而且勾勒的清清楚楚。总体感觉头小身长,人物比例不协调。康熙的人物讲究神态各异,老者画须,线条勾勒非常整齐,青年无须,脸部呈瓜子状。

【故宫】康熙斗彩山水人物花盆

  康熙时期人物的绘画都会有断笔和起笔的笔触,不会是一笔下去非常的流畅。衣服上面的线条也会有断笔起笔的笔触痕。现代仿康熙瓷器,好一点的,远观非常传神,仔细看线条过于流畅,这点我们就要当心。仿的差一点的,人物比例没有高大挺拔的气势。

  雍正的瓷器人物纹饰是明清时期人物比例最为协调,官窑瓷器人物纹的每个线条都不会有错,不管是人物手势,还是人物转身时的姿势都是非常讲究的。而仿品往往会在人物的手势或转身姿势上出现漏洞,比如说,人物有回头时,身体却还是保持面向前方的姿势,这就需要我们考虑这件东西的真伪。  

【故宫】雍正粉彩八仙纹洗口尊

  乾隆时期瓷器上的人物绘画已经非常的娴熟,人物的头发一丝一丝,线条非常的清晰,而仿品往往不会注意细节的线条处理。所以有的地方头发丝是重叠起来的,看上去有点紊乱。

  乾隆时期瓷器的人物纹饰脸部刻画的栩栩如生,有一种现代的美感,五官绘画写实,不像康熙时期眼睛绘画成一条线。身上的衣服也要渲染出层次,有外衣,也有内衣。而且还用线条勾勒出远近的比例。手、肘部分协调,线条勾画细腻,而仿品往往在这些部位表现的不是很好。如果线条杂乱无章的话,我们就要考虑这件东西的真伪。

【故宫】乾隆青花八仙过海纹葫芦瓶

  清中晚期瓷器高士纹特点

  到了嘉庆,瓷器出现了明显的衰弱,人物纹没有乾隆时期那么协调,显得清瘦。脸部也没有乾隆时期丰满。人物纹饰讲究纹饰的整体性,而不讲究细节性。比如说,身上穿的衣服,褶皱和线条明显比乾隆时期少,人物也无飘逸感,感觉比较呆滞。  

【故宫】嘉庆粉彩耕织图碗

  道光时期高士纹瓷器的绘画更加细弱,脸部变成倒挂脸,上不小下部大。绘画的细条却非常的繁琐,在眉毛、眼睛、包括脸上褶皱的线条都勾画出来,只能靠增加增加脸上刻画的线条,而不讲究神情。人物衣纹也绘画的非常繁重,线条非常粗。  

【故宫】道光粉彩寿星童子扁方瓶

  咸丰、同治的人物跟道光相差无几,不管是手、衣服还是人物脸部线条凌乱,比较软弱。人物的眼睛往往绘画成斜视,而不是正视。这是因为人物绘画软弱,没有生动的感觉,只有靠眼部的神态来表现人物的灵动。

  

  光绪时期出现中兴势态,大多仿康熙时期的人物,人物出现了一种高大挺拔的气势,但线条没有康熙时期硬朗。康熙时期一条线条就能表现的动感,道光时期往往要用几条线才能表现。光绪时期人物的脸部没有康熙时期传神,明显的带有一种呆滞的感觉。

五.高士图在元代景德镇制瓷中的应用

湖北省武汉市文物管理处所藏一件元青花梅瓶(图1)使用了“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林和靖爱梅鹤”,即人们常说的“四爱图”。类似纹饰在明代成化、嘉靖、万历等时期都被御厂使用过,虽然“四爱”内容略有变化,但多少能够反映出元代高士图对明清两代御厂绘画的影响。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湖北省武汉市文物管理处藏

从明清瓷器的纹饰发展看,高士图可以说是各时期人物画制作的突出代表,极具文气的绘画给御厂瓷增添了很多书卷气息。在这些制品中,成化朝最有作为,其绘画文饰被后世大量沿用、继承,为以后的高士图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康、雍、乾三朝瓷的再次奋起又为高士图制作带来生机,不少隐士重现官窑瓷表面,用名人逸事来记录、描述那些动人的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山流水有知音——陶瓷上的高士图
如何鉴别光绪仿康熙青花瓷器
明清高士纹的时代特点
遍观故宫博物院瓷器,看明清瓷器上高士纹绘画特点(二)
图说瓷器鉴定要诀(三),康熙人物纹饰的时代特征
康熙与光绪青花瓷器的分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