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为什么磁州窑在元代走下坡路

观台窑区衰败后,彭城窑区继续烧造

观台窑区衰败之后,磁州窑并没有就此衰败,彭城窑区接过“接力棒”,成为磁州窑的核心窑区。事实上,现在各大博物馆、收藏家手中的磁州窑瓷器,只要不是直接出土于窑区发掘现场,一般很难判断出自于哪个具体窑口。

元代 白地黑花龙凤纹大坛 口径23、底径14.8、高37.8cm 邯郸峰峰矿区彭城镇出土 私人收藏

彭城窑区有着与观台窑区相似的瓷土、煤炭、水源等烧窑自然条件。自北宋开始建窑烧瓷,窑火至今不断,延绵近千年。可惜的是,彭城窑区由于对一些废弃古窑址保护不够,不少窑址已经深埋于现代建筑之下,或者被严重破坏,没有组织像观台窑窑址那样深入的考古发掘,也就无法像观台窑那样了解窑址的详细发展过程。

元代 白地黑花《西江月》词元宝枕 长24.8、宽23.2、前高9、后高14.5cm 邯郸峰峰矿区彭城窑火神庙出土 私人收藏

尽管彭城窑区在元末接过接力棒成为磁州窑核心窑区,但器物质量在下降,釉色、装饰和纹饰都没有宋、金时期鲜活和丰富,装烧简单粗暴,整个磁州窑在走下坡路已是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磁州窑在元代走下坡路?主要原因是惨烈战争和蒙古的野蛮统治,给全国特别是北方工农业造成破坏。人口减少、土地荒芜、窑工流失,社会生产力下降,社会需求骤减,是元代磁州窑乃致整个北方地区制瓷业衰落的社会原因。

元代 白地黑花《山坡里羊》曲四系瓶 口径7、底径8.2、高36.1cm 邯郸峰峰矿区彭城镇出土 邯郸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藏

元代磁州窑走下坡路第二个原因是元朝取得政权之后,打破了原金国与南宋相互封锁而贸易不畅的隔阂,商品大规模流动加快,南方质优价廉的瓷器得以源源不断销往北方民间,磁州窑在市场上遇到了的竞争者陡增,竞争激烈程度加剧,市场受到挤压。

元代 白地黑花双凤纹四系大瓶 口径14、底径22、高51.5cm 邯郸峰峰矿区出土 邯郸市博物馆藏

元代磁州窑走下路第三个原因是自元代之后,元青花得到发展,中国的制瓷中心,逐步转移到以青花瓷为主打的景德镇窑,磁州窑在市场上的地位和重要性发生了显著改变。

元代 白地褐花龙凤纹直口丰肩罐 口径21.5、底径14.5、高36.3cm 邯郸峰峰矿区彭城镇出土 邯郸市博物馆藏

但是,根据调查,虽然磁州窑在元代已经在走下坡路,但此时的产量却大大增加,产品运销的范围还迅速扩大,影响也更加广远。主要依据是整个磁州窑区在元代轰轰烈烈生产过,遗留痕迹多、瓷片堆积惊人、窑区活跃,观台窑区除原有七个窑场外,漳河支流上在元代又新出现了南莲花、荣华寨、青碗河、青碗窑等窑场。彭城窑区也在迅速扩大,富田、张家楼、二里沟等窑场开始烧造。不仅窑场数量增加,各窑场的地盘也在急速扩展。

磁州窑富田窑址(峰峰矿区彭城窑区)

元代磁州窑产量大影响远、产品大量供应外地、贸易流通活跃还有以下依据:李知宴、张宁等学者对元大都居民区瓷器坑进行考古发掘,出土瓷片数万件,其中40%是磁州窑瓷器;李德金根据元代宫城和官衙中曾出土许多磁州窑瓷器分析磁州窑的瓷器曾成批供应元大都,并为官府、宫廷和平民所广泛使用;张威在《辽宁绥中元代沉船调查述要》中分析,辽宁绥中沿海发现的一条满载观台窑产品的沉船,出水了碗、盘、罐等各类产品,每一主要种类都达十余件或数十件之多,如相同的龙凤罐就有15个,充分表明磁州窑产品外销量巨大;日本、韩国等多处发现元代磁州窑瓷器。

元代 白地黑花《山坡里羊》曲方枕 底部有“张家造”窑戳 邯郸峰峰矿区出土 私人收藏

进入明初,由于朝代更迭和战乱影响,以彭城为中心的磁州窑,又经历了一段十分消沉的时间,这时期的产品质地很差,因此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说“古磁器 好者与定相类但无泪痕,亦有划花绣花,素者价低于定器,新者不足论”

明代 白地褐彩开光人物画罐 口径10.7、底径12、高14.9cm 彭城窑址发掘出土 磁县中国磁州窑博物馆藏

但随着社会逐渐安定和明朝廷一系列经济振兴政策之后,磁州窑又起死回生,迎来一些小高潮。磁州为促进瓷器对外运输,在明永乐初年专门实施滏阳河疏通工程,此后滏阳河两岸工业生产和商品贸易又繁荣起来。明成祖三子朱高燧在彰德被封赵王,可见朝廷之重视。而赵王府所用瓷器均由磁州窑生产,可见磁州窑这时的产品质量不低。

明代 白地褐花”春“字盘 口径16.2、底径5.7cm 邯郸峰峰矿区私人收藏

明 徐溥 李东阳编纂《明会典》 卷一百五十七 工部十一《陶器》载于《四库全书》

根据徐溥、李东阳、刘健等编纂,于明孝宗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成书的《大明会典》卷一百五十七 工部十一《陶器》记载,光禄寺每年缸坛瓶共该51850只,分派河南彰德府17284只。而成书更晚的、由申时行等编纂的万历本《大明会典》卷一百九十四 工部十四《陶器》则记载得更详细:“宣德间题准,光禄寺每年缸坛瓶共该五万一千八百五十只个。分派河南布政司,钧磁二州,酒缸二百三十三只,十瓶坛八千五百二十六个,七瓶坛一万一千六百个,五瓶坛一万一千六百六十个,酒瓶二千六十六个。”说明朝廷从磁州窑订购不少的各式实用瓷器,也就是“贡御”,贡御品以笨重的酒缸和瓶、坛为主。我在《中国陶瓷文化略谈》附一中讲过,有贡御任务的窑口并不能据此称为官窑。

明 申时行撰《大明会典》(万历本)卷一百九十四 工部十四《陶器》载于《续四库全书》

但记载也明确显示,景德镇窑在宣德八年的贡御数量是443500件,相比之下磁州窑分派的任务也就一万余件,仅为景德镇窑的2%左右,可见此时磁州窑对朝廷来说并不是很重要的窑口。有文章讲明代朝廷曾在彭城窑区设立过“彭城官坛厂”,经认真查证并无记载,应为道听途说,因为明朝的“厂”相当于如今的国家部委,是一个级别很高的国家管理机构,如东厂、西厂、景德镇御窑厂等,而制造的场所现在叫工厂,那时就叫“XX窑”。

明代 磁州窑白釉双铺首耳方瓶 口径11、底径12、腹径16、高32cm 底部有墨书款“洪武二年” 私人收藏

明代 磁州窑褐彩山石划菊纹葫芦瓶 口径3、底径13、高31.5cm 彭城窑产 邯郸市博物馆藏

明代彭城窑区规模有较大规模的扩大,现在已发现的明代建设的窑口有河泉窑、陶研所、老槐树、半壁街、小街的、下沿店、后寨窑等,几乎遍及整个彭城镇地区。早期产品仍延续元代风格,到明代中期才丰富起来并有一些时代特点。因饮茶风尚改变,宋制茶具产品绝迹。瓷器造型丰富并有所改变,纹饰除传统吉祥图案外,还有许多宗教纹饰,如道教、佛教图案等。文字书法、龙凤图案消失,表现对高尚幸福美好、事业爱情如意等憧憬祝愿之意增多。建筑陶瓷有较大发展,出现很多采用鲜艳釉彩装饰的琉璃瓦滴水、走兽、佣人、武士、神仙人、琉璃瓦屋脊及镂空琉璃瓦件等。

明代 磁州窑白地柿红彩人物罐 口径13.5、底径11、腹径19.7、高17cm 邯郸峰峰矿区彭城镇私人收藏

明代彭城窑产品装饰仍以白地黑花为主,同时出现多彩化发展趋势,如白地黑花褐彩、白地黑花红彩、白地黑彩蓖花、灰地白彩、灰地白彩划花、黑釉、孔雀蓝釉下黑花、五彩、明三彩、法花等装饰技法。还出现仿制其它名窑制品,如仿制景德镇“大明成化年制”款青花瓷器及青花五彩制品等。

明代 磁州窑白底黑花瑞兽云纹五足炉 口径27.6、底径24、腹径27.6、高21.4cm 邯郸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藏

郭学雷的《明代磁州窑瓷器》也对以彭城窑为中心的明代磁州窑成就做了一个客观评价,传世的一些明代器物也表明,其装饰曾又一度变得繁缛华丽和细腻。但不可否认的是,到明朝末期,磁州窑经过短暂小繁荣之后,慢慢被其他窑超越而失去往日风采,逐渐淹没于大江南北众多土窑之林中。

明代 磁州窑白地褐彩草叶纹碗 口径14.4、底径4.6、高10cm 磁县中国磁州窑博物馆藏

明代 磁州窑黑加柿红彩八卦纹花草盘 口径24.7、底径8.3、高6cm 底部有砂堆支烧痕 私人收藏

进入清代,以彭城窑区为中心的磁州窑继续烧造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生活必需品、陈设用瓷和宗教用瓷,虽有动荡起伏,生产得以维持一定的规模,其表现并无太多可圈可点之处。

清代 磁州窑白地褐彩开光花鸟纹绣墩一对 高53.4cm 有褐彩款“大清乾隆一十五年” 磁县中国磁州窑博物馆藏

清代 磁州窑白地褐彩花鸟纹三足炉 口径10.5、腹径10.5、高9.5cm 1973年邯郸峰峰矿区和村镇八特村出土 邯郸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藏

在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磁州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彭城周围的瓷窑场均被夷为平地,磁州窑受到毁灭性打击。震后虽有一定的艰难恢复,终因元气大伤,加上社会风尚的变化和恢复过程中朝廷的误导,以彭城为中心的磁州窑不光难以再现辉煌,而且风格尽失。

清代 磁州窑米黄釉褐彩草龙纹坛 口径12、底径14.5、高30cm 邯郸峰峰矿区彭城窑产 邯郸市博物馆藏

清末 磁州窑白地褐彩持莲喜字童子像 高20.3cm 私人收藏

说到磁州窑风格尽失问题,不得不说说清末时期的磁州窑改良问题。伴随着清末光绪“新政”,由袁世凯主导的直隶工艺总局具体组织过对磁州窑的恢复和改良工作,具体的做法是全面学习和仿造景德镇瓷器。磁州窑第一批就派了60人前往景德镇学习,景德镇窑也一直派技术窑工到磁州窑传道授业。改良工作一直持续到中华民国,于抗日战争开始才结束。改良的结果是磁州窑虽然提升了胎釉制作水平,但完全用青花装饰代替传统的白地黑绘装饰,传统磁州窑风格丧失殆尽!

清末 磁州窑青花“辛亥”年款垂柳双燕纹弧顶长方形枕 长32.2、宽13.8、高15.5cm 有款“岁在辛亥 石泉涂“(清宣统三年,1911年) 磁县中国磁州窑博物馆藏

民国 磁州窑青旅山水画单瓶 口径16、底径13、腹径19、高37cm 背面墨书款“时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桂月初二日,口口于彭城镇民生瓷窑出品,志轩王凌云涂题” 私人收藏

民国初期,磁州窑一直保存着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虽然饱受军阀、当权者的盘剥,但生产始终没有停止过。根据中华直隶省《地理志》记载,到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彭城窑区有瓷窑235座、缸窑30座之多,有窑工5000余人,年产碗1000万件、缸70万件,行销东北、西北、华北13个省及京津地区。抗日战争期间磁州窑饱受日寇摧残,广大窑工积极反抗并参与八路军组织的对日作战。

1946年 磁州窑绿彩文字绘雄鸡盖罐 背面墨书款“富贵春色,一九四六年冬月彭城制”,盖上书写“一片冰心” 磁县中国磁州窑博物馆藏

1945年彭城解放,1946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组织千余窑业工人成立彭城瓷厂,重新恢复陶瓷生产。新中国成立之后,当地政府积极组织美术家、当地传统陶瓷艺人进行磁州窑艺术的恢复和重整工作,让磁州窑源源不断向提供人民群众所需品的同时推陈出新,使古老的磁州窑艺术焕发新姿。1956年,彭城瓷厂有工人3657人,当年生产陶瓷6623万件。在刚刚改革开放的1979年,磁州窑完成了一项在全国还没有的新创举——为首都国际机场制作“科学的春天”、“狮子舞”两幅大型花釉刻划陶板壁画。如今,磁州窑的艺术陶瓷已经在国内外市场大放异彩。

现代磁州窑——拉坯、修坯(来源于网络搜索)

现代磁州窑——修坯(来源于网络搜索)

现代磁州窑——在化妆土上剔花(来源于网络搜索)

现代磁州窑——成品(来源于网络搜索)

如果您对古老的磁州窑感兴趣,不妨到河北省邯郸市实地参观观台窑遗址、彭城窑窑区和中国磁州窑博物馆。

综上,比较准确的描述应为:磁州地区烧制瓷器的历史,应从北朝时期算起,至今已有1600余年。而现代意义的磁州窑历史,应从五代末宋初时期算起,至今已有1000余年!

狭义磁州窑的概述完毕,对广义的磁州窑系,在下后面的章节介绍。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磁州窑,古朴如水墨画的瓷器
磁州窑-磁州窑系瓷器(1) DM
磁州窑
中国北方代表性民窑磁州窑是如何逆袭、跻身宋代名窑之列的?
水墨磁州窑
国内外磁州窑600件汇总(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