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们为什么那么气人?

  虽然我们都知道,十几岁的孩子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剧烈变化时期,由此带来的一些行为上的变化都是正常现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的一切行为都是有道理的、理所应当的,也不意味着父母除了接纳、忍耐,别无他法。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冰山理论",它的主要意思是说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露出海面的那很少的一部分,即人的外在行为,而更大的一部分内在世界(想法、感受、观点、期待、渴望等)却藏在海面以下更深的层次,不为人所见。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人,穷其一生都在追求的就是价值感和归属感(海面以下最深层次的部分)。

  人们感知和观察周围的环境(包括人、事、物),并对这些感知和观察进行创造性的诠释(私人逻辑),进而形成自己的信念(潜意识的决定、决定自己怎么做):

  我是谁?("好的"还是"不好的"、"有能力的"还是"没能力的"等。)

  这个世界怎么样?("安全的"还是"不安全的"、"友好的"还是"不友好的"等。)

  我接下来的要做的是"求生存"还是"求发展?(基于前两条的认识和看法做出的决定。)

  一个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在做着各种各样的决定。这些决定形成了他们的性格、生活目标及他们对感知到的不安全和压力所作出的回应方式。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个性既不是完全靠"天生的",也不完全是后天影响造成的,个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跟人的"潜意识决定"(私人逻辑)有关。

  我们用一个公式来表示:

  个性=遗传(先天)+环境(后天)+潜意识的决定(私人逻辑)

  遗传主要是指基因。环境包括人出生后面对的家庭特点:父母的个性、价值观、养育风格、夫妻关系、家庭氛围、出生排行、物质环境等。在一个人与所处的环境及其中的人互动的过程中,会有很多自己创造性的诠释。

  例如:当看到父母持续吵架和冷战时,不同的孩子就会有不同的"诠释"。有的孩子会担心父母离婚,害怕家庭会解体(诠释),所以他会故意做一些"坏事"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把他们重新"聚到一起"(决定)。还有的孩子会感到很愤怒,对父母很失望,责怪他们把家变成了这个糟糕的样子(诠释),然后决定不再依靠父母了,自己的事自己处理(决定)。不管孩子做出了怎样的"决定",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寻求价值感和归属感。

  了解了以上信息,我们就要重新看待孩子的"问题行为"了——表面上看起来是错误行为,其背后的信念可能跟我们设想的完全不一样(因为私人逻辑不同),他们可能只是在用错误的方式寻求自己的价值感和归属感。

  因此,想要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需要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也就是孩子的私人逻辑。对此,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发现并总结出了四种"错误的行为目的":

  寻求权利——当我说了算、为所欲为,或者至少不按你的要求做时,我才有归属感。你强迫不了我。

  报复——当你以一种好像我不重要的方式对待我时,我感觉受到了伤害。我相信我的唯一方法就是伤害你。没有人喜欢我,没人爱我。

  自暴自弃——我觉得我想放弃,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做。我一点也感觉不到自己有价值,我很无助,我无能为力,我要让别人不对我寄予任何希望。

  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还有第五种错误目的:寻找刺激——我很无聊,我要寻找刺激。(这一错误目的可能是前面四种中任意一种的一部分。因此有的孩子会以正面的方式寻找刺激,例如滑雪、运动、做灾后志愿者、参加有挑战性的课程等。有的孩子会以负面的方式寻找刺激,例如尝试毒品、逛夜店、参与打架、盗窃、破坏等。)

  当我们没有正确识别孩子行为背后的错误信念时,我们可能会有一些糟糕的感受,并且会采取一些错误的方式来应对孩子的错误行为,结果就是孩子的错误行为不仅没有得到纠正,反而变本加厉,甚至造成亲子关系的恶化。其实,这些糟糕的感受和错误的方式,正是帮助我们识别孩子的错误行为的重要线索:

  当你感到心烦、愤怒、着急、愧疚,并且下意识的行为是提醒、哄劝、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时,孩子的行为就很可能是在"寻求过度关注"。此时,破解孩子错误目的的密码信息是"注意我,让我参与并发挥作用”。

  你可以通过让孩子参与一个有用的任务,转移孩子的行为,也可以通过特别时光、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等方式帮助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寻找价值感和归属感。

  当你感到生气、受到挑战或威胁、被击败,并且下意识的行为是应战、投降或者心想"看我怎么收拾你"时,孩子的行为可能就是在"寻求权利"。此时,破解孩子错误目的的密码信息就是"让我帮忙,给我选择"。

  你可以通过让孩子帮忙来转移孩子的行为,不要开战,也不要让步,你可以给出有限的选择或者运用家庭会议来解决问题。

  当你感到伤心、失望、难以置信、憎恶,并且下意识的行为是反击、羞辱或者心想"你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时,孩子的行为可能就是在"报复"。此时,破解孩子错误目的的密码信息就是"我很伤心,认可我的感受"。

  你可以承认孩子伤心的感受,避免惩罚和还击,说出你的感受,表现你的关心,做出弥补。同时,也可以鼓励孩子的长处。当然也可以把问题放到家庭会议上来解决。

  当你感到绝望、无望、无助、无能为力,并且下意识的行为是想放弃、替孩子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过度帮助时,孩子的行为可能是在"自暴自弃"。此时,破解孩子错误目的的密码信息是"不要放弃我,让我看到如何迈出一小步"。

  你可以停止批评和埋怨,把任务分成小步骤,教给孩子技能,鼓励孩子进行积极的尝试,相信孩子的能力,关注孩子的优点,不怜悯、不放弃,为孩子设立成功的机会。你可以为孩子做示范,但是不要代替孩子完成。家庭会议同样可以起作用。

  错误目的的出现,有父母和孩子两方面的原因。因此,父母能够及时觉察自己的感受,并且发现孩子的错误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理解了“错误目的”,你会发现有很多方法能够鼓励孩子,并改善这种情形,而不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当你无法确定孩子的错误目的时,你可以直接将你的猜测告诉你的孩子:"你刚才……的行为,是不是因为……" 如果你猜对了,就会触动孩子的心弦,孩子会承认你猜对了,并且感觉自己被理解了。如果没猜对也不要紧,你的目标不是要猜对,而是要得到信息。

  当你理解了你十几岁孩子的想法时,要认可他,要让孩子知道,你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做,然后再一起讨论对双方都有帮助的改变计划。

  程程老师,十余年一线教师和班主任经验,国家一级教师职称,美国注册正面管教讲师,国际认证鼓励咨询师,悦心父母沙龙创办人。

  见识过各种性格的孩子,接触过各种类型的父母,也解决过无数孩子和孩子、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矛盾与问题,多年的梦想是开办一所“家长学校”,和爸爸妈妈们一起用科学的方法爱孩子。每周与各位家长分享如何与青春期孩子相处、正面管教、家庭教育等内容。

  Grokwise, Grok the Wisdom

  格为,格物致知 为裘为箕

  格为教育

  由教学经验丰富的美国名校老师、优秀毕业生及在校生担任学长导师,进行个性化定制辅导,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和家长一起帮助学生在合适的教育环境中脱颖而出。

  格为承诺

  不出流水线产品

  不忽视学生的每项潜能

  用脚踏实地的高端团队

  找到最适合每个人的成长方案

  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剑桥路533号301室,02134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四个错误目的:寻求过度关注、权力之争、报复、自暴自弃。
正面管教摘录
解读《正面管教》4、如何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
“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解读《正面管教》第一期04讲,如何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
正面管教-培养孩子的法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