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育儿路上切勿本末倒置!不会爱自己的妈妈,无法培养出省心的孩子

(一)案例之“被儿子气哭的妈妈”

最近一个好友分享了一个事例,激发了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想法。

今天,我们学校的孩子们期中考试。所以,最近这段时间家长们都有些焦虑,担心孩子考不好。我的这个朋友也不例外。

她最近几天都在陪着孩子做作业,还会安排额外的练习题给他做。可是效果依然不明显。计算题做15道就能错三四道,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需要提高。

昨天晚上,她真的被儿子气哭了。

我很心疼她,同时我相信,她这么难过应该还有来自于她内心深处的原因。

于是问了她详细的经过之后,我和她进行了如下的同理心沟通。

网络图

我问她:“为什么会对孩子的数学这么在意或焦虑?”

她说她小时候数学就很差,她总是担心她儿子是否会遗传她,于是对孩子的数学格外紧张和担忧。

过分的担忧是一种诅咒,越担忧,越往担忧的方向发展。

我说:“你在看到按照你的要求去做题的儿子时,是否想到了当时也很想把数学成绩提高的努力的自己?”(这是她的儿时旧伤

她说是的。

我又试探地问了一句:“你的难过当中,是否还有对自己的不满意?觉得自己怎么就帮不上儿子?有一些挫败感?”

她说:“我觉得自己学了一段时间的育儿知识了,怎么做起来依然没有进步,脾气有时反而更暴躁了。对自己感觉有些失望,而且我那么努力的去想办法帮助孩子,但是孩子还是依然老样子,准确率还是那么低,感觉特别无奈和失望。”

于是我问她:“你觉得以你现在的状态去陪伴孩子学习数学,对他更多的是正向的影响还是负面影响?”

她想了想说:“应该是负面影响多一些吧。”

是的,当我们调整不好自己的心态,以特别紧张、焦虑、担忧的状态去陪伴孩子时,即使你没有对孩子说出你的情绪,但你的表情、你说其他话的语气以及你的肢体语言,都会让孩子感觉到你的情绪。

当孩子感知到你的负面情绪时,孩子便会受到影响,本来能做对的题也许也做不对了。当孩子做的错题越多,你的情绪越不稳定,于是你就发火了!而发火的源头,你就会定义为“孩子表现太差”,以此解脱自己的责任。

其实,不止是她,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很多焦虑,都不来源于孩子,而是来源于自己的内心深处。别让再让孩子为我们背锅了!

网络图

(二)家长们无法安放的焦虑来源于何处?

有的妈妈说:“可是我控制不住我的情绪,我无法做到不焦虑。怎么办?”

我能给出的建议就是:不要安于现状,破罐子破摔。要学习和成长,以更好的状态面对身边的人和事。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要面对的功课,都可以在不断的反思与关爱中不断地自我成长。

上面的这个妈妈,要学会放下对自己小时候数学学不好的情结,放轻松的对待孩子的数学学习,把自己对数学的恐惧和压力,与孩子分隔开来。

还有的妈妈,可能会执着于让孩子学乐器,因为她小时候非常想学却没有钱学。这样的妈妈,需要学会放下自己小时候对乐器的遗憾,将你对乐器的向往,与孩子分隔开来。

当然,你可以引导孩子学乐器,但不应强迫孩子去学。

  • 孩子在你的引导下,愿意去学,那么非常完美,你的梦想刚好和孩子的一样;
  • 如果无论你怎么引导,孩子依然没有兴趣,甚至一提到乐器就会哭闹,这种情况下,虽然你依然会有遗憾,但这个遗憾是属于你自己的,不要让孩子去承受你的遗憾情绪。你要学会想你与孩子分隔开来。

说到这里,我们可能就明白了,我们的很多焦虑,不是直接来源于孩子,而是来源于我们自己之前的经历。

能意识到这一点,就是我们改变的开始。

(三)牺牲自我“不等于”能培养出好孩子!

随着第一个孩子的降临,我们摇身一变成为了家长,被不可救药地推到了一个陌生的生活维度里。你会发现,关于养育孩子,你知道到是如此之少,包括我在内。

而事实上,你正在跟孩子一起学习处理家庭关系,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以及关心他人。

育儿之路是崎岖的。而且孩子越大,路径越陡峭,也许在某个不期然的时刻,你就会突然体会到绝望的滋味。

很多家长的生活,都被孩子们的需要完全占据,而忘记了关照自己。一些家长甚至相信:做一个好家长就意味着完全牺牲自己的需要。

可是通过牺牲我们的需要来养育孩子,最终我们会发现,这对每个人来说,代价都太高了!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自己比孩子更重要吗?难道爱自己要多过爱孩子吗?有很多伟人的妈妈,都是甘于奉献的,牺牲了自己,成全了整个家庭,才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光去爱自己了,那孩子怎么办?这样是否太自私了?

是的,有一些非常伟大的妈妈,为孩子付出了一生,也确实培养出了非常优秀的孩子。

比如:孟母、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欧阳修的母亲等。她们为了孩子,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全心全意培养孩子长大成材!

网络图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与她们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我想,区别不只是一张唠叨的嘴,而是唠叨背后那一颗不甘心付出的心!

这三位伟大的母亲,从没有对着孩子整天说:“我为了你没有想过改嫁,我这么省吃俭用,都是想让你好好学习,你一定不能让我失望!否则你就是对不起我……”

她们的付出,就是她们甘心的付出!

她们知道她们培养孩子的长期目标是什么,而不会焦虑在暂短的当下或某一个环节。

她们爱自己的方式,就是贡献自己的价值给自己最在乎的人。虽然她们吃的很糟糕,穿的很简朴,做的事情很辛苦,但是她们的心里没有怨言,她们的心是积极的,正向的,怀着希望的。

正是这种积极、正向、怀着希望的心,给了孩子无穷的支持和力量,让孩子能够专注地学习,发自内心地想要报答母亲对自己地全心付出。

(以上内容是我根据她们的事迹感受到的,不是我亲眼所见,也许有不足之处,见谅。)

反观我们,与这些伟大的母亲比较而言,就功利了许多。

下面这些话,相信很多妈妈有些熟悉:

  • 我为了你辞职在家,你就应该考一百分回报我;
  • 我为了你天天做家务,你就应该非常懂事,别总气我;
  • 我给你买了那么多玩具和好吃的,你就应该考出一个好成绩;……

这些类似的话,都在证明:我们在付出的时候,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是期待回报的!而且这种回报,大多都是眼前的短暂的回报。

当回报足够,我们乐意继续;当回报不够,我们就怨天恨地!

我们不知道我们养育孩子的长期目标是什么,我们只在乎眼前的错题、分数、排名……

在你这种期待与唠叨式的诉苦之下,孩子非但没有激发出自己对学习与成长的动力,而且还会对你有疏离感,或者对你有愧疚感。

  • 孩子会认为都是因为我,让妈妈现在过得如此不开心;
  • 都是因为我,妈妈不能去做她喜欢做的事情,而我的表现还总是让妈妈失望。

这些想法都会影响孩子对自己力量的探知,要么保持沉默,要么就因为愧疚而去学习。

因为愧疚的学习,与快乐主动的学习,效率是会有差异的。

而且,当你的能量枯竭时,你的情绪成本就会透支,不仅你自己能感知到,你的孩子也能感知到。你会发现,自己开始用一种两败俱伤的方式与孩子互动。对孩子大量的使用批评、指责、打骂、惩罚……直到你自己筋疲力尽、无所适从了,便开始了自我否定,变得无助和无望。——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网络图

(四)学会爱自己,才能培养出省心的孩子!

我一直认为:

  • 一个不会好好照顾自己的妈妈,不会培养出一个会好好照顾自己的孩子;
  • 一个自己天天不快乐的妈妈,不会培养出一个积极乐观的孩子;
  • 一个不会爱自己的妈妈,不会培养出一个让人省心的孩子!

我们必须首先照顾好自己,才能很好的照顾他人。就如同坐飞机的时候,空乘人员播放的安全提示,都是如遇危险,让大人先戴好自己的氧气罩,再去帮孩子戴。

育儿也是如此。我们无法给予孩子我们没有的东西。

如果我们不能好好照顾自己的需要,保持热情盎然的生机,我们也许可以帮助孩子生存下去,但是你无法教给孩子保持生命的活力。

你也无法以身作则,无法教给孩子如何照顾自己。而这一点,是他们未来走出家门后最需要的东西。

所以,我们要想更好的陪伴孩子,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只有我们的心态平稳了,我们的孩子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

只有我们给孩子足够的爱与支持了,孩子才会在我们不断地鼓励与互动中,发现自己更多的长处与进步,从而发展的越来越好!

——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

网络图

(1)抛去旧习惯,培养新习惯

即使察觉自己的状态,放感知到自己状态不佳时,即使停下来,做几个深呼吸。别再像之前那样,一直保持着从对孩子的关注,此刻,将精力拿出一部分转移到对自己的关注上来。

培养自己自我接纳、自我尊重的新习惯。

问问自己:此刻的情绪是因为什么?

尽可能少想是为孩子的什么,而要多想想因为“自己的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这个思路的转换,会及时帮我们调整情绪。

可以的话,让自己有个放松的时刻。比如听听音乐,看看书,或者散散步。

当我们情绪不好时,也可以坦诚地告诉孩子:“妈妈现在心情有些郁闷,需要安静一下。”孩子也会从妈妈自我情绪管理的示范中,学会照顾自己的情绪。

(2)如果可以,疗愈你的旧伤

当你特别焦虑某件事时,可以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这么焦虑?

一直问到最深处的那个自己,找到让自己焦虑的那个隐藏在心灵深处的伤痛,然后勇敢地去面对它,抚平它。

将这个旧伤,与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分开看待,将会有助于我们的亲子关系。

当然,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能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得到。如果没有找到,也别着急,相信时间会让你有新的发现。

(3)不要苛求自己,及时寻求帮助

文章开头的那个妈妈,建议之一是:

如果她不能从小时候数学很差的情结当中出来,如此辅导孩子作业只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的话,她就可以寻求家人的帮助,让数学学得非常不错的老公,来代替她辅导孩子的数学。

这样,既让让她从小时候的伤痛记忆中抽离出来,又可以让孩子得到更合适的陪伴。

如果我们某个时刻怎么努力也无法调整自己的状态时,我们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帮助我们去陪伴孩子,或者帮助我们从情绪中出来。

每一个人都不是万能的,要接纳自己的状态,我们都知道不要苛求孩子,现在,我们还应该知道不要苛求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TVB纪录片《没有起跑线》家长的焦虑能疯狂到什么程度
全民式的焦虑和攀比,正在压垮我们的下一代!
”幼儿园入园“宝典!我看过写得最好的宝宝入园的文章!【推荐】
给孩子心理暗示化解沮丧情绪
郝万山:孩子头疼不是装的 这几个穴位孩子大人都管用
成长的力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