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蜀国绝非商朝方国(方国城邑大过王都属逾制).三星堆文化堆积共分为四期,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到了商末周初,出土的地域性特色文物分布范围北至汉中,东至长江三峡,南抵云贵,由此可见古蜀国延续时间之长
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出土,堪称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不仅揭开了神秘的古蜀国新篇章,也彻底颠覆了“四夷之地落后于中原”的传统偏见。三星堆文化堆积共分为四期,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到了商末周初,出土的地域性特色文物分布范围北至汉中,东至长江三峡,南抵云贵,由此可见古蜀国延续时间之长、疆域之广。
大图模式
不仅如此,三星堆出土的大立人、纵目面具、太阳轮等青铜器,呈现出古蜀国独特的文明模式和文化类型,占地3.5平方公里古城测定年代为早商时期,是南方发现的最大城池,也可窥见古蜀国实力之强盛。一是将古蜀国看作是上古时期的自成一体的地方文明,属于中华文明多源论的其中一个脉络,代表着“长江文明之源”;二是将古蜀国看作是夏商时期的方国之一,属于中原正统王朝的臣属。
大图模式
实际上,这两种看法都不准确。因为古蜀国虽然在地理上与中原相距遥远,但却并非与世隔绝,反而与商朝(甚至夏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三星堆一号、二号祭祀坑出土青铜器进行示踪分析,发现绝大多数产自低比值高放射性异常铅铜矿,无独有偶,二里头、殷墟二期青铜器也有部分属于低比值高放射性异常铅,而这一特征的铜矿分布于我国西南的滇东、黔西一带。此外,殷墟5号墓的青铜原料,经测定也证实来自云南。
大图模式
这也就意味着地处古蜀国腹地的云贵,是商王朝青铜器重要原料产地之一。而三星堆出土的人头像双耳所饰云纹、青铜神树夔龙纹,都是中原青铜器常见纹饰,青铜爬龙柱形器上的龙也完全具备华夏龙的主体特征。这些都说明,古蜀国也是沿袭自黄河文明的“龙的传人”。
在殷墟卜辞中,“蜀”这个字屡见不鲜,但卜辞对蜀却从不称“方”。而众所周知,凡是纳入商王朝共主体系的方国,均有入贡、入卫、参加征伐它国的义务,而甲骨卜辞中,完全没有关于古蜀国朝贡入卫的记载。
大图模式
此外,上文提到,古蜀国三星堆古城占地3.5平方公里,面积远远大于偃师商城和郑州商朝(均为2平方公里)这两座商朝前期都邑,这清楚的表明:古蜀国绝非商朝方国(方国城邑大过王都属逾制)我们都知道,殷墟甲骨文是我国汉字的早期形态。但是,甲骨文出土于殷商晚期都城,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文字系统,在殷墟甲骨文之前,必然还有一种早期文字形态。
大图模式
而在广汉出土的古蜀国时期的玉器、青铜器和龟壳、牛甲骨上,均发现了文字(称古蜀国甲骨文或三星堆甲骨文),呈现出图形刻画与早期象形文字相结合的特征,其成熟度低于殷墟甲骨文,但二者却一脉相承:殷墟甲骨文上的一些文字(如“东”字)可以在古蜀国甲骨文中找到。
上文已述,古蜀国既非商朝方国,也非偏居一隅不为中原王朝所知的域外之地,商朝反而需要通过对古蜀国的征战(殷墟卜辞中有正蜀、征蜀、蜀人被用作人殉的记载)和贸易,来获得云贵的铜矿资源。
大图模式
因为古蜀国已经被考古证实,其时间上限是早于商朝的,而古蜀国青铜文明发达程度也高于商朝前期,直到殷墟二期(约为商王武丁、祖庚、祖甲在位时期)以后,古蜀国青铜文明才逐渐衰落。
大图模式
这也意味着,在商朝建立之前,古蜀国已经具备了国家存在的所有要素:文字、城市、宗教祭祀、发达的青铜器制作工艺,古蜀国自然更应该算作“朝”。只是受到王朝必在中原的传统观念影响,总是被习惯性的降格为“方国”。虽然目前考古发现还无法梳理出古蜀与夏朝的关系,但这并不影响蜀朝存在于商朝之前的这个事实,所以,商朝应是我国的第三个王朝,而非第二个。蜀朝创造出发达的文明之后,商汤建立的商朝才崛起于中原,商、蜀并行存在了很长时间,直至商周鼎革,商朝灭亡,蜀则降格为国。
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这是华夏最早出现在史书中。《春秋左传正义》疏曰:“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由此可见华夏一词古而有之,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中我们传承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大图模式
自春秋战国时起,传统的观点认为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记载,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在此可以看出,古时虽然歧视边疆民族,但却认为少数民族和华夏同出一源。
大图模式
17世纪西欧曾有说法,认为中国人与中国文化来源于埃及,之后又相继出现了来自西亚、中亚、南亚等等外来说。但在新中国考古学,新旧石器时代考古,以及人类学的飞跃式发展下,为我们提供了相当充足的科学依据,彻底推翻了这种外来说。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吸收了一些外来文化,但肯定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确实起源于中华大地。
大图模式
按照《国语》、《世本》、《大戴礼记》中的《帝系》《五帝德》中记载,中华民族的最早祖先为炎帝和黄帝。先秦文献中记载:距今5000年左右,炎帝和黄帝联合与九黎大战于逐鹿,打败了九黎,杀掉首领蚩尤。之后,炎黄大战于阪泉,黄帝打败炎帝后,成为黄河中下游部落联盟的首领。在战争中,各个部落之间相互交融影响,最终通过兼并和征服形成了稳定的部落联盟。
大图模式
黄帝之后,以禅让的形式推举确立部落首领。禹的儿子夏启建立夏朝,破坏禅让制,建立世袭制,把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之后夏商周三朝的融合,初步形成了华夏族体。春秋战国后,秦统六国,此时华夏民族形成以黄河中下游为核心,其他各族分化四方的多源民族共同体。也就是说,中华民族是由蛮夷戎狄共同缔造的。秦汉后的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又经历了多次民族大融合,直到元明清时,当代中国各民族最终形成。
结语    中华民族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虽然不是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但我们的传承从未断代。在历史的发展中,各民族不断融合进步,为我们留下了众多文化精髓。所以,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难道不该感到骄傲和自豪吗?       参考资料
《史记·五帝本纪》《帝系》《春秋左传正义》《五帝德》(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商朝灭亡之后,殷人后裔去了哪呢?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经过牧野之战后,延续六百余年的商朝灭亡。那么,商朝灭亡之后,殷人后裔去了哪呢?
根据史书记载,商朝灭亡之后,周朝先后册封三个殷人国家,即殷国、宋国与箕氏朝鲜,正常来说殷人后裔主要应该集中在这三个地区。然而,现代科学家检测殷墟人骨DNA,却发现商朝后裔与史书记载大不相同。
周武王灭掉商朝之后,将纣王之子武庚封于殷地,即如今河南安阳附近,以奉其宗祀,因此周朝初期相当于还有一个“殷国”。武庚管理殷余民,殷民大悦。与此同时,周武王并不放心武庚,为了防止武庚叛乱,又在朝歌周围设邶、鄘、蔡等三国,让三个弟弟共同监视武庚。
周武王去世之后,武王之弟周公旦代成王掌管国事,对此监视武庚的三国非常不满,散布周公想篡位之谣言,并串联武庚起兵反叛,史称“三监之乱”。不过,周公很快平定三监之乱,武庚兵败被诛,将朝歌“殷顽”迁于洛阳管教之。
三监之乱后,周朝大肆分封姬姓诸侯,相传周公分封71国,其中有53人是姬姓子弟,他们都是文王、武王和周公的后人,以此拱卫周朝。但商朝后裔还有很多,于是周朝又册封没有卷入叛乱、投降周朝的纣王庶兄微子启在商朝旧都商丘,建了宋国,以奉商朝的宗祀。在周朝,宋国也常常自称“商”,孔子就是微子启的后人。战国时(公元前286年),宋亡于齐。
除了这两个商人国家之外,还有一个箕子朝鲜。商朝灭亡之后,殷商王族箕子不愿臣服于周,于是率领率五千商朝遗民北迁,建立朝鲜国,史称箕子朝鲜。西汉初期,燕王卢绾部将卫满灭掉箕氏朝鲜。
总之,从史书记载来看,商朝后裔应该主要分布在河南与朝鲜一带。即便历经历史风雨,大致范围应该变化不大,主要还局限在中原地区。但DNA检测殷墟尸骨得到的结论,却与史书记载大不相同。
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殷墟大司空遗址墓葬区进行发掘,并随机从5座墓葬和1座灰坑中选取了保存完好的6例个体样品,送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考古DNA实验室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六个样本属于四个不同的单倍型类群,即D4、Z、N9a、D、D5、B5b。
其中,在单倍型类群中的“D”基因(编号为NO.4)非常特别,目前广泛分布在东亚、中亚地区,尤其在日本、韩国、中国南方特别集中,但奇怪的是在中原地区却分布极少。下图源自吉林大学研究报告,D4、Z、N9a、D、D5、B5b对应的编号为NO.1、NO.2、NO.3、NO.4、NO.5、NO.6。
这一张图存在多种可能,主要有以下两种:
1,殷人源于这些地区,或与这些地区的人有基因联系。结合D4、Z、N9a、D5、B5b虽然数量较少,但也广泛分布于东亚,因此可以说明殷人来源多元化。从殷人DNA来看,中华民族的多元化至少在中华文明起源时期就已经初露端倪。
2,殷人后裔分布广泛,商朝灭亡之后,殷人主动或被迫离开都城附近,从而流落各地,主要流落到了日本、中国南方等,DNA给出了商朝后裔下落之谜的一个全新的方向。从如今考古发现的诸多蛛丝马迹来看,的确存在这一可能性。
商朝灭亡之时,纣王十万大军正在东南作战,商朝灭亡之后,这些大军全都下落不明,神秘失踪。不少现代学者提出,商朝这十万大军的去向有三个,即留在原地,繁衍至今,导致如今南方“D”基因特别多;殷人东渡美洲,建立了玛雅文明,而玛雅文明正突然兴起于公元前10世纪,与殷人东渡时间非常吻合;东渡美洲的部分殷人,来到日本之后定居了下来。
殷人东渡,需要穿越茫茫大洋,看似荒谬,其实从福建或广东出发,顺着太平洋黑潮,是能够漂流至美洲大陆的。1852年,美籍华人乔治·休率众驾小艇八艘,从广东下海,随后进入黑潮,果然漂流至加利福尼亚。穿越大洋途中,正好要经过日本,或许途中遭遇暴风雨,部分商朝后裔就此流落日本。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分布非常有趣,即西北地区。
我们都知道,在周朝西北地区,后来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秦国,那么秦人到底起源于何处?
从史料上看,“秦为西戎”的观点古来有之,关东六国往往认为秦人为戎族。司马迁的《史记·秦本纪》中,提到“在西戎,保西垂”,说明秦人源自西方。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秦都邑考》中,也指出“秦人祖先,起于戎狄”。
清华简《系年》的第三章揭开了秦人起源之谜,原来秦人其实是商人后裔,继承的是商人文化。周武王去世之后,商朝残余力量不满周朝想要复国,于是发动了武庚之乱(又名三监之乱),一个叫飞廉的人参与武庚之乱,被击败之后逃回商盍(运奄氏)的地盘——大约从山东到苏北,而飞廉与运奄氏就是嬴姓秦人祖先。
由于秦人先祖不服周朝,一心想要“反周复商”,于是周朝政府就将之强制迁徙到了西北地区。后来,吸取殷商文化、西北异族文化、周人文化的秦人,慢慢在西北地区壮大,最终成为一个令人可怕的强国。与此同时,秦人先祖这一次迁徙也将殷人基因带到了西北地区。
儒家典籍之中,周武王仁义无双,击败商朝之后几乎军纪严明、毫不犯民,但实际上,周人进入商都之后,烧杀抢掠无所不为,激起了殷人的愤慨,或许就此也埋下了爆发武庚之乱的隐患。武庚之乱后,商朝后人或许知道周人会加倍报复,于是纷纷逃离家园,加上周人又迁移了不少殷人,这或许就是中原地区殷人后裔极少的原因。
当然,数千年风吹雨打,如今已经很难100?原殷人后裔的迁徙路线,更为重要的是,正是在这种不断迁徙、不断融合之中,才形成了如今的中华民族。
参考资料:《史记》、《清华简》、《殷墟大司空基因共享人群分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家都知道:湖广填四川,那么四川还有多少古蜀国的后裔?
牧野之战中,竟有一支川军:三星堆文明派人参加武王伐纣?
商朝后裔下落之谜,DNA给出了新方向,竟与史书记载大不相同
周武王灭商后,为何不杀纣王之子,反封给他土地,不怕养虎为患吗
湖广填四川,古蜀国的后裔有多少?
论“蜀”为四川专称的历史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