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纵观西汉历史,“羁縻外交”几乎成为了西汉外交的核心部分,更是凝聚了多位西汉杰出外交家的心血和智慧,其效力与西汉二百多年的历史相始终,堪称中国古代外交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篇章之一
西汉政权确立之后,长久以来,滋扰统治者政权的一大威胁便是匈奴政权,单单是“白登之围”足以见得匈奴政权的存在对于西汉统治者团队来讲,无论从铲除还是共生都存在多方面的严重挑战,政治时局也变得越发扑朔迷离。
由此,和亲政策也成为了西汉与匈奴之间维持和平共处的一大政治举措,对于后人来说,更多的人片面的认为西汉对于匈奴的外交手段只有和亲、没有其他,如此认为真的是十分片面的,这样的想法也是因为缺乏系统地分析西汉前期西汉王朝和匈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 域内的关系和斗争,而多着眼于西汉王朝和匈奴是和平共处,还是兵戎相见。
真实的西汉历史中,对于匈奴的态度一直是笼络与控制并存的,这样的做法完全印证了“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理念,也让西汉从羸弱的国力状态中慢慢走向强大,并在一张一弛之中逐渐形成能够与匈奴对抗的态势。而在这其中,和亲仅仅是“羁縻外交”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种兴起于先秦时期的外交思想在西汉统治者的努力与践行下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对于后世的外交治理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和亲虽有别于其他外交手段,更注重了血脉与亲情之间的权利纠葛,我们也同样不可忽视其他的外交手段对于西汉制衡匈奴的重要性。
所以,西汉搞定匈奴的外交手段绝非和亲如此简单,无论我们先前认为的和亲政策有多么的屈辱或是带有投降卖国的色彩,想要了解如此强大的西汉王朝,我们更要从“羁縻外交”这一重要的外交体系去感受西汉王朝的统治与外交智慧。
大图模式
西汉地图
一、“羁縻外交”的定义和渊源
(一)、从“羁縻”定义中探寻“羁縻外交”智慧
“羁縻”一词在汉代较早见于《史记·律书》所言:“会高祖厌苦军事,亦有萧、张之谋,故偃武以休息,羁縻不备。”东汉史学大家班固所撰《汉书》在论及汉匈关系时也多次运用“羁縻”一词,且在《汉书·匈奴传》结尾处将西汉对匈奴的外交经验归纳为:“外而不内,疏而不戚,政教不及其人,正朔不加其国;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其慕义而贡献,则接之以礼让,羁靡不绝,使曲在彼,盖圣王制御蛮夷之常道也。”这反映了“羁縻”之术是贯穿西汉与匈奴二百多年外交史的重要方针。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中记载:“羁,马络头也;縻,牛蚓也”,这也明确了“羁縻”的定义为“笼络”与“控制”。所以,后人由此引申并精悍的解释了“羁縻外交”的定义:好比将缰绳系在牛马头上,当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国家关系缓和时,前者让缰绳松弛,稍施小惠进行笼络就可令两国相安无事,后者也感到便利;当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国家关系紧张时,前者让缰绳绷紧,通过施加各种压力对后者进行控制,最终令其臣服。至于缰绳松紧的程度和时机如何把握,则完全取决于外交决策者的外交水平。
(二)、“羁縻外交”的思想渊源
这样的外交手段是在西汉得以完美的实施与日趋成熟的,而其思想渊源却不是西汉外交家们的首创,而是借鉴与传承了众多先秦思想家不断总结、实践出的政治智慧,从本质上来看,“羁縻外交”的本质就是一个融合了多种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载体。
究其根本,“羁縻外交”是源于“华夏天下秩序”、“畿服说”、“华夷之辨”、“王霸之辩”这四大思想体系,这四个思想体系分别为“羁縻外交”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内涵。
大图模式
羁縻外交
首先,“华夏天下秩序”确立了君臣之间的尊卑等级观念,也就是进一步确立了西汉在匈奴政权面前的优势地位,而西汉统治者在此做出进一步变通,巧妙的通过各种封赏以及礼仪规格来为西汉和匈奴之间营造宽松的政治约束力,但是,优势地位从未动摇。
其次,“畿服说”则进一步确定了西汉对于匈奴的外交目标:只谋求与匈奴保持象征性的君臣关系,而不要求对方像内臣那样承担赋税、徭役、兵役等具体义务,并尊重其在内政外交上的高度自主权。
再次,源于匈奴一直以来都是相对中原十分蒙昧的族群,所以,西汉人对于匈奴一直以来的不守伦理、人面兽心、见利忘义都是十分嗤之以鼻的,由此,“华夷之辩”也借由“羁縻”解释中牛马的比喻展现了西汉人对于匈奴的一种蔑视心理。
最后,“王霸之辩”是“羁縻外交”最重要的外交思想来源,归根到底,无论从“王道”还是“霸道”两个角度,西汉运用“羁縻外交”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行道于天下,更是从维护西汉王朝统治阶层利益的角度出发,实现西汉王朝的万世传承、长治久安。
大图模式
西汉开创者刘邦(剧照)
二、“羁縻外交”的主要手段
(一)、和亲
广义上的“和亲”泛指:“通关市,给遗匈奴,遣公主”,而我们通常以侠义层面解释“和亲”的外交政策。
“和亲”作为西汉对匈奴“羁縻外交”手段的一种,始于刘敬对汉高祖刘邦的建议:将长公主下嫁冒顿单于,让刘邦成为对方岳父,这样可在外交上占据高辈分的优势地位。实际上,西汉从未有一位真正的公主出嫁匈奴,都是有当时的“家人子”或是未得临幸的嫔妃等良家女子组成。
“和亲”作为“羁縻外交”的手段之一,其笼络作用有余而控制作用不足。尤其在汉初之时,“和亲”并未起到预期的“不战而渐臣”的控制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汉匈两国的矛盾,为西汉赢得了一段宝贵的战略缓冲期;当汉中后期之时,“和亲”更是直接让位给了“征伐”、“质子”、“朝觐”等控制作用更强的“羁縻外交”手段,仅剩下安抚匈奴的奖励意义。
(二)、赂遗
“赂遗”的主要形式是,西汉王朝会定期赠与匈奴本国富余而匈奴缺乏的奢侈物品、生活物资,并以这些物质利益作为交换条件,诱使匈奴放弃或减轻对边境地区的骚扰,从而达到保境安民、休养生息的目的。
这项策略让匈奴感受到中原生产力的先进,对西汉来说,虽然付出了一定的经济代价,但这和匈奴杀掠边境造成的巨大损失相比还是值得的,况且,损失还能通过通关互市的关税收入来弥补。对匈奴来说,与西汉交好即可轻易获取大量物资,这也是经济相对落后、生活物资贫乏的匈奴人乐于接受的。
大图模式
汉朝和亲
(三)、互市
互市的全称应当为“通关互市”,是指西汉和匈奴在西汉边塞实行通商贸易、交换商品,达到互通有目的的一种经济行为。
“互市”在“羁縻外交”中之所以意义非凡,主要原因在于西汉农耕经济与匈奴游牧经济之间存在巨大的互补性和不平衡性,因此,西汉很容易利用强大的经济优势,造成匈奴对自己的高度经济依赖性,从而在外交上对其施加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正因为“互市”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有外交战略上的深层含义,故西汉政府对出塞贸易商品实行管制制度,兵器、铁器、粮食、牲畜等战略物资都在出口管制清单之列。
(四)、征伐
军事讨伐在西汉时期依旧是国家政治需要,更是最极端的逼迫对方迅速认同本国政治格局的方式,虽然代驾惨重,对于当时的封建政权依旧是具有相当高的积极意义的。
西汉将军事打击作为对匈奴外交的一种手段,既有积极防御、自卫反击的目的,又有迫使其认同并参与己方倡导的国际政治体系,从而树立起自身外交优势地位的目的。总而言之,“征伐”的意义在于为西汉推行笼络和控制匈奴的外交政策,并以此扫清外部障碍。
(五)、藩属
“藩属”策略可以进一步弱化很多匈奴势力对于西汉政权的排斥,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潜移默化的让更多的匈奴势力认同西汉王朝的统治思想。
“藩属”是指西汉将表示顺从的匈奴部众列为属国臣民,在塞外划出一定土地作为其领地,听任其遵从本族风俗自治,使其成为西汉抵御侵略之屏障。
在藩属的制度基础上,西汉和匈奴确立了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关系,但只要求匈奴承认名义上的君臣关系,不要求其承担具体的臣子义务。具体的说,西汉尊重匈奴本族风俗、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不干涉匈奴内政和外交事务,不在匈奴境内驻扎军队、设置官吏、征收赋税和派发徭役,而匈奴则在保持国家独立的前提下尊奉西汉为正朔,按规定拱卫边塞,朝觐汉天子和向西汉朝廷进贡。
大图模式
匈奴
(六)、封赏
对于一些率众来降的匈奴首领,西汉统治者会不顾朝堂反对而破例将他们封为关内侯,给予的恩宠也远远超过普通大臣。贾谊在其“五饵三表”说中就曾阐述利用“封赏”来拉拢一些政治立场不坚定的匈奴贵族。从本质上来说,“封赏”是一种旨在用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力笼络匈奴人心,以期促成其内部分崩离析,从而在两国博弈中争得优势的外交策略。
尤其在汉初之时,西汉与匈奴的外交层面,西汉一直处于被动下风,所以,为了改善这样的被动局面,用政治和经济利益做诱饵对匈奴
开展外交攻势,也是在利用高官厚禄扭转外交上的下风局面,对于弱化匈奴势力,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七)、朝觐
“朝觐”是“藩属”这一外交策略的衍生,根据“华夏天下秩序”中的定义,藩属国对天子应尽的外交义务中,最重要的就是“朝觐”。通过匈奴首领定期觐见西汉统治者,不但可以巩固双方友好关系,还可以交流政治意见,更会在西汉统治者承认对方政权合法的这一层面上确立西汉王朝的至高无上。
(八)、质子
在“质子”的这一外交策略上,我们不光要看到这是彼此约束对方的“威胁”行为,更多的要从潜在的积极意义来看待“质子”外交策略。
“质子”都是该国最高统治者的直系男性后裔,在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一国之君,所以,西汉要求匈奴派出“质子”,不仅确保了匈奴履行外交义务,更可以向匈奴“质子”灌输高度发达的汉文化,增强其本人对西汉的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的亲近感,从而增大其在归国后促使高层执行亲汉的外交政策的可能性,最终达到汉匈世代交好、“羁縻”效力不绝的目的。
大图模式
昭君出塞
三、“羁縻外交”的本质在于全面渗透软化匈奴强悍政权
结合“羁縻”定义以及具体措施,我们都不难看出,“羁縻外交”是一套十分有计划与针对性的全方位外交策略,适用于不同时期的西汉政权,哪怕放到如今,对于现代国度的外交策略上来讲,很多方面都是值得借鉴的。
对于封建王朝来讲,最能让自己的政权稳定、国力康健,唯有不断增强国力、弱化周围国家实力、持续开疆扩土,对于西汉当时的情况更是如此。
匈奴对于西汉王朝的态度,始终取决于西汉国力,而两国政治交涉的开始,西汉无法占据上风,更要在此为自己的存活争取时间,所以,全面软化匈奴政权并能在日后西汉强大之时进一步渗透中原思想到匈奴统治阶层,一系列策略的环环相扣才能够达到西汉政权长治久安的目的。
所以,除了要清楚“和亲”的片面性之外,我们更应该明白“羁縻外交”的本质在于全面渗透软化匈奴强悍政权。
大图模式
羁縻外交
结语
纵观西汉历史,“羁縻外交”几乎成为了西汉外交的核心部分,更是凝聚了多位西汉杰出外交家的心血和智慧,其效力与西汉二百多年的历史相始终,堪称中国古代外交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篇章之一。
由此,“羁縻外交”给了西汉与匈奴相处一套行为准绳,在实践过程中也曾一度偏离方向,但西汉外交决策者们大多能以亡羊补牢、知错就改的态度纠偏纠错,让“羁縻外交”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北方边疆为西汉营造一个安全、稳定、有利的外部环境 。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 《匈奴与西汉关系史》
· 《西汉与匈奴关系演变及影响》
· 《西汉对匈奴的“羁縻外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华夏而外蛮夷:唐朝的边疆治理政策各有侧重点
袁南生:唐朝与吐蕃和亲的启示
赵现海:中国古代疆域模式的历史特征及其根源
中国的朝贡体系在先秦已经萌芽,到明朝达到鼎盛时期
中国汉族王朝为何极少对外征战?
西汉的三次“女性外交”:她们如何帮助王朝羁縻西域乌孙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