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已纳入语文课程,小学中高段每周安排1个课时!

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整合研究

■聂心勇 重庆市涪陵城区第三小学校

摘要: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书法纳入语文课程之中,虽有课时单列,但其实质是语文课程的统一体。书法教学以识字写字为主要内容,通过抓实课堂教学,体现书法教学特点,加强书法实践运用,不断培养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拓宽学生语文视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达到育人目的。

关键词:书法 语文教学 整合研究

2022年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了培养目标、基本原则、课程设置、课程标准与实施,对科目设置进行分类说明,其中,书法在小学3—6年级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1个课时,小学低段也在语文教学中配备了相关的书法练习。可见,书法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实现书法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是值得语文老师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明确课标要求,抓实课堂教学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新课程方案将书法纳入语文课程之中,明确要求在小学中高段语文学科教学中有1个课时的书法教学。

1.掌握课标对书法的要求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关注点。语文教学内容涉及面广,语言文字的训练,阅读习惯和能力培养,语文思维训练,思想品德培养等,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同时,语文教学还担负着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任,书法教学就是其中之一。识字写字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的具体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会写800个左右。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书写,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知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3—4年级,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会写 1600 个左右。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5—6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会写 2500 个左右。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针对识字写字和书法要求,课标专列《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书法已经成为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书法文化与书法历史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汉字的来源,造字法的学习,可以在识字写字中有机地渗透,以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初步了解与热爱。历代书法家故事或诗词文章,往往出现在教学内容之中,譬如,书法家苏轼的诗词篇数在小学教材中有5篇以上。在书法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备课,正确理解和掌握书法的发展,抓住书法文化的精髓,传承书法精神,把书法文化和书法历史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书法中感悟写字即写志,书品见人品。

3. 课堂教学是体现教师书法基本功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不仅仅在普通话等方面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美观简洁、工整规范的板书同样要有基本功。从基本笔画到字体结构,无一不体现着书法的魅力。因此,教师的书法知识和书法技能,一定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然流露和展现,对学生书法意识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坚守书法课堂,体现书法特点

书法课既是语文课的补充和延伸,更是一门文化课、实践课。《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单列1课时的书法课,就是为了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书法知识,集中时间进行书法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书法运用的能力。

书法是国粹,作为艺术门类之一,它具有独特性。书法按照文字特点及含义,综合笔法、结构和章法,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书法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书法文化是语文教师的使命担当,一定要坚守书法课堂,让课堂散发书法味道。

书法课堂要牢牢抓住三个关键词:书趣、书法、书品。书趣即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通过书法典故、书家趣闻、汉字故事等让学生喜欢书法、爱上书法。书法即是汉字书写法则和技巧,结合小学生在田字格、回宫格、米字格等书写汉字的要求,从基础抓起,通过读帖、临帖、示范、练习、评价等方式,加强学生书写训练,提炼掌握书写方法,提升学生书写能力。书品即是通过书法训练和作品欣赏感悟书法之美,磨练个人心性,通过学习书法文化,提升个人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书法育人的功能。书法课堂是实践的课堂,实践的过程就是训练的过程、运用的过程,同样也是智能培养、审美意识培养的过程。根据不同年级段的书法教学要求,紧紧抓住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用好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墨香中浸润心灵,启迪智慧。

三、树立大语文观,凸显书法运用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解字写字一体化训练是落实识字写字教学的有力措施。

语文识字写字教学十分注重结合语境进行教学,其目的就是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汉字的含义。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故事,汉字来源于生活,在不同的生活情境和自然环境中,古人用不同的造字法创造了这个汉字。这个造字的过程,是对生活和客观世界进行总结的过程,更是一种认知的过程,是一个智慧凝结的过程。我们把它进行解读、让人们知晓,就是解字,因此出现了《说文解字》一类的书籍。书法教学以识字写字为主要内容,在教学时要将解字写字进行一体化训练。因为,解字往往能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为学生记忆汉字、书写汉字做好铺垫。解什么字就写什么字,长期坚持,对学生识字写字和阅读、写作能力会很有帮助。

2.书法与诗词学习相结合是拓宽学生语文视野的有效办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很多内容,其中书法与诗词结合得十分紧密。当学生具有一定书法基础后,在实践运用时,可多采用诗词、楹联、励志警句和成语等为主要内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中的诗文篇目要求背诵的仅130余篇,对一个喜欢阅读和书法的学生来讲偏少,特别是对喜欢书法创作的学生来讲,需要阅读和记忆更多的诗词,才能在书法创作中厚积薄发、信手拈来。书法教学不仅仅要培养学生遵循书写法则和提升书写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通过对诗词歌赋的学习、经典词句的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学书法,鼓励学生自创诗词,肩负起传承与创新的重任。

3.书法实践活动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力抓手。

教学是为了运用,学习是为了创造,语文是一门实践课程,书法运用更具直观性和欣赏价值。利用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书法的资源,培养学生书法欣赏和创作能力。

一是了解和吸收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对人的影响往往很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要广泛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当地名胜古迹,对文化遗址、碑刻、名人题诗、楹联题刻、当地非遗文化等作详细了解。让学生体验花灯节等民俗民风相关的节日,广泛吸纳优秀传统文化。

二是广泛开展书法创作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写春联、猜灯谜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创作和展示的平台,开展学校书法节、师生书法沙龙、定期看稿评稿、主题性网络书法展出等。设置师生书法作品展示区域,定期更换书法作品,打造校园文化,发挥育人作用。

三是开展使用规范字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对街道门牌、社区标语、景区题刻等进行书法搜集纠错实践,从而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总之,书法纳入语文课程之中,要严格遵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开展教学,虽有课时单列,但其实质是语文课程的统一体,是以识字写字为主要内容。要通过抓实课堂教学,体现书法教学特点,加强书法实践运用,不断培养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实现育人目的。(本文原载于2023年《书法报·书画教育》第9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国伏羲学校和伏羲班教学指南(试行)
快乐习字:引领中小学书法课堂教学模式升级
初中教学工作计划
课时教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浅谈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浅谈有效朗读的教学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