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研究是大学书法专业的优势
大学书法教育何处去
来源:中国文化报2019-04-08 09:26
若在20年前,上大学攻读书法还是很少见的事。而到目前,开设书法专业的大学已处处可见了。在有些学校的书法专业,除了本科生,还有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书法艺术在大学的学科建制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本是大势所趋。
然而,大学书法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是培养书法家,还是培养书法理论家?
一种观点是,大学书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书法理论家而不是书法家,就像中文系的目标不是培养作家一样。而在我看来,二者的综合或许才是恰当的答案。
毋庸置疑,书法研究是大学书法专业的优势。很多书法家并不出自大学的书法专业,而当代大部分的书法研究成果出自大学书法专业的师生。然而,优势和培养目标不能混为一谈。一个人比普通人拥有更多的财富,并不意味着他把财富当作唯一的生活目标。
一个人固然可能偏重于创作或偏重于研究,但是如果把书法实践和书法研究割裂开,就会导致某种危险,那就是无论哪个方面都很难深入下去。乏于书法学养的书法家,和乏于创作体验的理论家,在某些节点上都会面临自身的瓶颈。从书法研究的总体考虑,二者的割裂也可能导致学术成果流于一偏。有的学者对技法非常陌生,但是对书法史做出了富有价值的考证工作。我们一方面感谢这些学者,一方面也要看到,如果所有的研究都是关于人物、世态、制度的考证,而在书法之所以为书法的“本体”研究方面过于单薄,那是一种巨大的遗憾。
疏于创作体验,还可能导致难以理解古人关于书法的言论。孙过庭、苏轼、黄庭坚、米芾、董其昌讨论书法,多是切身体验所得,我们唯有带着自身的书写体验,才能领略先贤言论中的真趣。“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一度是文学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人们一方面觉得古代文学理论是巨大的宝库,一方面觉得古人讨论文学的概念、话语似乎和今天完全是两回事,于是二者之间的“转换”便成了一个让人费神的问题。古今之间自然会有不同,然而古代的文学理论对于当代竟然变得如此陌生,或许并不是进行理论研究便能够解决的,问题恐怕出在研究者的文学创作体验无法和古人契接得上。如果能够契接,读古人之所论,便如晤对古人,又何来“转换”一说?没有这份共感,典籍上的文字便真的沦为古人之糟粕了。中文系如果一味重视理论研究而忽视写作,年长日久必会导致这样的问题,书法专业同样如此。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习,实践之谓也。朱子注云:“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悦,其进自不能已矣。”研究某种道理,要与实践相互证成,这是学习的题中应有之义,学道如此,学书亦然。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邓宝剑)
[ 责编:庞聪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67 【笔】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的关系(一)
这位大学教授的小楷书法《洛神赋》,一点都不输古人
一个人可能是书法理论家,但不一定是书法家
唐朝轶书画展 5
【书法问题答朋友】9002ZX-真正的书法理论家应该首先是书法家
田蕴章书法讲座067【笔】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的关系(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