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6年,她又与苏州市过云楼文化研究会、文汇出版社联合策划了《过眼烟云——过云楼历代主人手书精粹》,迄今已出版了《顾承信札》《鹤庐画趣》《读史随笔》《顾公柔日记》等六种九册

来源:文汇报

2019-10-21 09:29

  作者:王振忠

  历史的幽曲隐微,犹如深藏于老宅角落里那些泛黄的故纸,亟待有心人去发掘、整理和研究……《过云楼档案揭秘》一书从不同侧面介绍了过云楼之由来以及围绕着过云楼主人顾氏的人和事。作者沈慧瑛立足于一手发掘的档案史料,以生动笔触娓娓道来,读来令人兴味盎然。

  该书封面颇为雅致——近一半的版面为漆黑色调,只有右上角的低槛外,是一方明亮的世界。阳光透过窗棂,映射在屋内的方砖上,显现出的图案斑驳陆离……此一设计,似乎很好地诠释了该书的主旨——过往历史早已隐晦难知,唯有透过学者的细心爬梳,方能显露出些微真相。

  比如书中的《顾文彬家世考略》一文,根据顾文彬日记、家书、手订年谱、家族成员行略和墓志铭等,较为细致地梳理出苏州名门顾氏家族发展演变的历程。而《顾文彬与秦缃业的书画交易》一文则通过阅读《过云楼日记》《过云楼家书》《顾承信札》及过云楼友朋书信等档案文献,详细探究了过云楼藏品的来源。再如《晚清士绅交游图景》一文,对遵从惯例的别敬、送戏送画的雅致、嬉戏冶游之潇洒等,做了具体而微的勾勒与铺陈,对于吴中名士风雅之外的各种俗事与官场陋习,有着相当详尽的介绍……透过顾氏家族成员的交往,作者涉及晚清活跃在苏州的诸多士大夫,像俞樾、盛康、张之万、傅增湘、杨守敬、冒广生等人,涉及到广阔的江南社会生活……类似于此的篇什,既有过硬的资料,又有细腻的考证以及合理推断,文字表述亦行云流水,可谓雅俗共赏。另外,作者还与顾氏后人时相过从,这使得该书既有文献实证,又给读者以强烈的现场感。

  在后记中,沈慧瑛以“过眼,未成烟云”为题,介绍了自己与过云楼的渊源。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作者为过云楼相关文献之征集与刊布所作的重要贡献。其中提到,她与苏州档案馆的同仁点校出版了《过云楼日记》《过云楼家书》。2016年,她又与苏州市过云楼文化研究会、文汇出版社联合策划了《过眼烟云——过云楼历代主人手书精粹》,迄今已出版了《顾承信札》《鹤庐画趣》《读史随笔》《顾公柔日记》等六种九册。这些材料,不仅是《过云楼档案揭秘》一书的主要资料来源,而且也提供了诸多新的线索,成了明清史学界进一步透视江南社会历史的重要史料。

  以徽商研究为例,江南是诸多徽商活动的重要场所。至迟从明代开始,不少徽商就迁居于江南的核心地带苏州等地,逐渐由祖籍地缘转向新的社会圈。因此,我们在不少文献中都可以看到,侨寓徽商与江南的其他士绅一起吟风弄月、诗酒唱和。对此,沈慧瑛的《吴中七老自风流》一文,就对光绪五年(1879年)以潘遵祁、顾文彬为首的苏州士绅之风雅生活,作了相当细致的勾勒和分析。其中的潘遵祁,就是来自歙县大阜、定居苏州的徽商后裔。

  沈慧瑛指出,“买卖书画是顾文彬父子信中讨论最多的问题,几乎占了家书绝大部分篇幅,由此可见,书画是顾文彬官宦生涯外的精神寄托与物质支撑”。她曾引《顾承信札》中同治十一年(1872年)顾承写给顾文彬的信函:

  见澹如新得六如为王文恪写《出山图》卷,是皖人携至杭州,被澹老六十金买去,即是当日鲍氏后人携苏求售,兰坡还三百千者,今竟为澹老得之,书画之缘,其有定数不浅。

  这封信是有感于无锡人秦缃业(号澹如)新得鲍氏后人《出山图》卷有感而发。其中的“鲍氏”,据称即著名的收藏家鲍约亭。鲍约亭系安徽歙县棠樾村人,出身徽商世家。其祖父鲍志道为著名的扬州盐商,其父鲍漱芳后继为盐务总商。根据民国时代徽州人的追忆:“吾徽六邑山多田少,人民大半皆出外经商,吾歙邑有清两淮盐商,为我独揽。棠樾鲍氏家资多至三千余万。”(抄本《杂辑》)据此,从财产规模来看,鲍氏是乾嘉时代中国首屈一指的富商家族。鲍约亭为鲍漱芳次子,曾与其兄鲍冶亭共同完成父亲的遗愿,刊刻了著名的《安素轩石刻》。因出身巨富之家,与同时代的其他富商一样,鲍氏也热衷于书画古玩之鉴藏,所藏名迹多钤“存在鲍约亭家”。以往,我们从《扬州画舫录》等笔记、文集中不难读到盛清时代淮南盐商的慕悦风雅、夸奢斗富,但对于嘉道年间,特别是太平天国以后徽商财富与收藏的聚散所知甚少。而上揭的书信,则为徽商旧藏之流散与江南鉴藏之风的兴衰递嬗,提供了重要的新线索。

  去年岁末,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的“中日城市史研究与比较”学术研讨会上,南京大学范金民教授提交了《“不辞行乐只辞官”——顾文彬致仕后的居家生活》,这篇长达五万言的论文,也主要是利用《过云楼日记》等相关文献。透过对顾文彬的研究,范教授细致展现了一个江南文人的乡居生活,他认为:“以顾文彬为中心的交友圈,典型而又形象地展示出晚清苏州城市空间的绅士生活风貌。”此一研究表明,围绕着过云楼的相关史料,已引起明清史学界的高度重视。这也从一个侧面彰显了苏州档案工作者的重大贡献,正是因为他们的慧眼独具以及不懈努力,这批珍贵的史料才得以为学界所认知和利用。在我看来,对于学术研究而言,系统性珍稀史料的发掘和利用,无论如何都是值得大力表彰的。(王振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不尽的过云楼
行动 · 古籍新时代 | 让藏书楼文化为城市品位持续赋值
过云楼的书画生意
顾麟士
过云楼书画记(不分卷)
「收藏甲江南」的过云楼传奇,从顾文彬在北京琉璃厂的买买买说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