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时候“凌迟”有多残忍?刘瑾被凌迟三千多刀,袁崇焕只留下骨架

引言:

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发明了许许多多的酷刑,其中凌迟之刑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刑法:凌迟之刑,是指行刑人用锋利的小刀一刀一刀划掉犯人的肉,让犯人在痛苦和恐惧中慢慢死去。

凌迟

凌迟原本的名字叫“陵迟”,取自《荀子·宥坐篇》中一句话。 凌凌迟之刑可以说是古代封建社会中最为残酷的刑罚之一,这种刑罚过于残忍,令人不寒而粟,因此它虽然在五代时期就已经存在,却一直没有被古代的法律认可,直到元朝时期才正式承认了凌迟这个刑罚。

一、刘瑾被凌迟的刀数达到了顶峰

元朝时期规定,凌迟之刑必须用小刀划至120刀才能致人死亡,而在明朝时期,统治者对凌迟之刑重新做了规定,将原本的120刀升至1000刀,成为了真正的“千刀万剐”,让人听到便觉得一阵寒意窜上心头。明朝覆灭后,清朝沿用了明朝的刑罚,并且在此基础上更加严厉地使用着这些刑罚,因此凌迟之刑在清朝时期达到了最高峰。从一些资料照片中我们能够看到,清朝经常使用凌迟来处置犯人,画面的残忍程度不忍直视。

刘瑾

明朝时期,大太监刘瑾犯了错事,明武宗发怒,命人将其打入大牢,处以凌迟之刑。仅仅如此明武宗还觉得不够解恨,为了不让刘瑾轻易地死去,明武宗要求刽子手必须凌迟三日。刽子手们都知道,凌迟期间因为太过疼痛或者失血太多,都极有可能会导致犯人死亡,所以刽子手对明武宗的要求犯了难。

最终,刽子手想到了一个完美的办法,将刘瑾的衣物全部扒光,用渔网紧紧地缠住刘瑾的身体,这样肉就会鼓起在渔网的缝隙中,刽子手也能更方便地割下肉而不会导致刘瑾中途死亡。

刘瑾行刑照片

根据真实的记载,在北京城的东牌楼下,刘瑾被凌迟了3357刀,这个数字早已超出了明朝规定的1000刀,凌迟之刑的残忍与可怖由此可见一斑。

刑部的河南司主事名叫张文麟,他是当时凌迟刘瑾的监刑官之一,目睹了刘瑾被凌迟的全部过程。据张文麟后来描述,刘瑾在被凌迟后的第一天,还喝了两碗粥。由此可见,刘瑾的命还是非常硬。

二、被凌迟处死的袁崇焕,凌迟之刑被光绪帝取消

刘瑾被凌迟处死的一幕可以说是让人心中不寒而粟,但是相较于刘瑾来说,袁崇焕比刘瑾的下场还要凄惨。张岱曾经记载了袁崇焕被凌迟的一幕,在凌迟结束后,袁崇焕只剩下了一副骨架犹存在世间。

袁崇焕

袁崇焕的惨状被详细记录在史记中,不由得感叹, 不明真相的百姓竟会对袁崇焕遭到这种残酷的刑罚而感到爽快,想必当时袁崇焕看着疯狂的百姓吃着自己的肉,内心也是十分悲凉。

正是因为凌迟之刑的残酷,百姓们都十分反感这种刑罚,终于群起反抗,要求清朝取消凌迟之刑。最终,在清朝百姓和官员的一直建议下,光绪帝下旨将凌迟之刑取消,改为斩首。自此,凌迟之刑终于永远地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只剩下了历史的记载。

结语

虽然凌迟之刑被光绪帝下旨取消,但是历史的记载中依然有着关于凌迟这个刑罚的记载。21世纪,依然能够在历史中看到凌迟之刑的记载,苍白的文字中透出的皆是凌迟的残忍与可怕。

光绪帝

可想而知,刘瑾和袁崇焕在遭到超出规定的几倍刀数的凌迟之刑时,内心是多么的惊惧与无力。这种刑罚的出现,是统治者自私的体现,它的消失也是百姓喜而乐见的。 相信清朝的百姓们在得到光绪帝颁布的废除凌迟的圣旨后,内心也是十分宽慰的。

内容来自新浪新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凌迟”多残忍?刘瑾被凌迟3357刀,袁崇焕只剩一副骨架
古代“凌迟”的黑历史,睾丸都要被砸碎…
“凌迟处死”到底有多恐怖?太监刘瑾被剐3357刀,袁崇焕只留骨架
古代酷刑“凌迟”有多残忍?刘瑾被割3357刀,他只剩下一副骨架
明朝某奸臣被处凌迟之刑,刮了上千刀后却没死,并且还能喝粥
古代“凌迟”酷刑有多可怕?刘瑾被凌迟3357刀,袁崇焕只剩下骨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