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长孩子都想知道:如何将阅读量转化成语文成绩?

不少家长很困惑:我孩子阅读了不少课外书籍,怎么还是不见语文成绩提高呢?

这篇问答主要讲阅读的作用、方法,更重要地讲如何从语文的角度进行阅读。内容比较多,篇幅比较长,望您能看到最后。

目前的语文教育,各个学段都很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是教育工作者通过实践总结出的经验,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是能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增长见识。行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行万.里路比较难,但是,读万卷书就容易多了。

二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通过从小对读物的接触,引发孩子对书中人物、故事、知识、道理的兴趣,从而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三是能让孩子内心变得丰富而深刻。通过阅读,观摩别的人、事、物、理,把它当做一面镜子,与自己的言行进行对此、反思,从而磨砺自己的内心,深化自己的思想。

四是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特别是现在电子产品盛行,让孩子爱上阅读,从而远离电子产品对孩子身体和思想的伤害。

五是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通过学习别人的选材、构思、表达等写作方面的技巧,内化成自己的写作能力,这是阅读的最终目的。

所以,语文老师经常强调,要学好语文,要想考试拿高分,就要加大课外阅读量。

其实,多阅读,不仅对语文学科有帮助,对别的学科也是有益的。这些年,就算是数理化,题干的文字量也有意识增加了不少,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势必影响答题的速度。

那么,如何将阅读量转化为语文成绩呢?

一、选择合适的读物

给孩子选择书籍,最好选择经典的可供反复阅读的作品。

整个中小学教材中的推荐名著,如果有条件,能全部拥有是最好的了,因为任何一篇都可能以各种题型进入试卷,所以一定要督促孩子通读。

别的,比如国内的可以选择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最好是有注释的,还有《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四大名著,现当代的可以选择巴金、沈从文、曹文轩、贾平凹、余秋雨、余光中等作家的作品。

国外的可以选择高尔基、莎士比亚等的作品,还有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集》等等。

还可以阅读一些自然类、科学类书籍,以增加孩子知识面。

二、训练阅读速度

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才能在阅读的“量”上取胜,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是鲁迅先生总结的读书时要广泛阅读,既要读多人的书,还要读多领域的书,这样才能博采众家之长,收获颇丰。

但是,如果孩子慢慢悠悠地读,一学期下来,连一本教材中的推荐作品都没法读完,这样连考试都没法应对,更别说别的收获了。

怎么才能训练阅读速度呢?

1.扩大扫视范围。视角从一开始的注意一个字到一个词,再到后面的几个字,然后扩展到一行文字,甚至一小段。

2.尽量减少下意识的回读、重复读。一方面这是一种习惯,它阻碍了阅读的速度,所以要尽可能减少回读、重复读;另一方面,这样可以逼着自己阅读的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尽可能记住读物中的关键信息,以提高阅读的质量。

3.可以限时限量阅读。比如确定每天读多少页,一本书多少天读完,这样也能逼着自己提高阅读速度。这,当然也要以不囫囵吞枣为前提。

4.对一般自然科学类作品提纲挈领地速读。这类作品,不需要逐字逐句阅读,只要能掌握其中的关键信息就行,所以可以采取抓重点的阅读方法。

三、将精读和略读相结合

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有主要内容与次要内容之分,对于主要内容,我们要采取精读的方法,不光要逐字逐句读,还可以停下来进行思考,甚至写下所得;对于次要内容,我们可以提高阅读速度,甚至一目十行地读。

四、让孩子说来听听

当孩子有空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谈一谈当天或者本周的阅读收获。这也是训练孩子有意识地记住所读内容,并进行归纳、提炼,形成自己的认识、观点。

五、学会做读书笔记

1.摘录原文。积累文中的美词佳句,最好能一边摘录一边记住,并尽可能在自己作文中模仿使用。

2.在原文中圈点标注。阅读时不要忘了随时用笔对文中关键字词、内涵丰富的句子等进行圈点勾画,并将自己一瞬间冒出的感悟简单地记录在旁边。

3.列出读物提纲。读完一个作品,进行归纳总结,列出一个提纲,比如人物关系、故事情节、思想感情的变化等,这样有助于对读物的记忆、理解,形成一个阅读链。

4.写读后感。读后感可以是对读物局部的感悟,也可以是对全篇的体会,将自己的阅读所得写出来,既能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又能能磨砺思想,升华情感。

六、从语文的角度去阅读

1.主题。即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这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它是作品的全部内容表达出的基本观点,也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读任何一个作品,都必须把握其主题,不然就理解不了作品精髓,也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有的文章,主题可能用一个句子直接揭示出来,但是,更多的作品,主题都是蕴含在记人、叙事、说理中,需要我们认真理解、体会、提炼。

语文考试里的文体阅读,即使没有要求回答文章主题,也需要把握它,因为很多问题的回答都脱离不了主题

2.环境。环境描写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介绍时代背景、烘托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和品质等,所以,读到环境描写,不要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更不要认为枯燥无味而一晃而过,这应该是“精读”内容。

见得多、悟得多了,遇到语文考题中有关“环境描写”的作业类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3.人物形象。散文、小说中都有典型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不是硬生生地摆在那里,而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来展示的。

所以,在阅读中,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作品的的每句话每个词甚至每个字都是有目的的,阅读中要思考:这个外面描写要表达怎样的意思?说这句话的目的何在?这一举动传达出怎样的内心活动?他的脸为什么红了?此刻他可能怎么想?一边阅读,一边在心里这样问自己,并迅速得出答案,这就是有效阅读了。

语文考试文体阅读中也少不了这类题目,如果在平时阅读中多进行这类思考,这些问题在你面前,简直就只是小儿科了。

4.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指文章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借以表现主题。

文章的内容的范围很广: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此、对偶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其中包括细节描写。

写景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写景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虚实结合等

此外,还有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白描、衬托、渲染、对比、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怀古伤今、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等等。

对作品的写作技巧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加深入理解作品主题,更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

语文考试时,文体阅读都会有关于表达技巧方面的问题,只要掌握了答题方法,是很容易得满分的。还有,在作文的时候,如果能用上自己在课外读物中学习的表达技巧,更能为自己的文章增色。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处于重要地位,一方面要掌握阅读的具体方法,既要有数量又要有质量,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要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方法、理念运用与语文学习中,让它们服务于语文综合性学习、阅读和作文,这样,课外阅读量就能转化为语文成绩,拿高分就很容易了。

#21天图文打卡挑战(第二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如何把握群文阅读选文的新视角
课外阅读循环圈中教师的作用 论文 - 教育论文 - 教学论文 - 中国教师
怎样提升阅读能力之一阅读从养成习惯开始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小学读完这些书,孩子受益匪浅
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说好的语文主题阅读和作文书点评终于来了!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