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书品即人品”的书学思想
“书品即人品”

作品一旦产生,也就相应的具有了一定的审美功能,书法创作也不例外。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有崇尚自然的美学追求,非常重视艺术家内在情感的真实表达和自然流露,认为“从胸襟中流出”的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人格的真实写照,即“文品出于人品”。也就是说,人格高尚虽然并不意味着能创作出高尚的艺术品,但是,好的艺术品必须以高尚的人格为支撑,人格、个性直接制约着艺术创作的风格,所以“作家的个性和才能,对象的不同品格,读者的不同需求,为文学风格的多样性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与此相应,在文学作品的品鉴与欣赏过程中就要求“以文知人”、“读诗识人”。

苏轼《跋吏部陈公诗帖》

古今论书,也往往兼论人品。在“书品”和“人品”的关系上,历来就有“书品即人品”之说。书法虽然以汉字为主要的书写对象,但翰墨中能照见人的心境、情感、人格心态与个性。早在西汉晚期,扬雄就提出了“书,心画也”(《扬子·法言·问神》)这一论断,揭示了书法与创作主体内心世界的关系。东汉晚期,赵壹在《非草书》中说:“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这就把“书如其人”进一步具体化了。之后,柳公权则提出了“心正笔正”的书法创作思想。苏轼在汲取传统文论观点的基础上,也赞同“书品即人品”这一观点。在其论书文字中,常常提及人之善恶美丑、君子小人。这从某种意义上说超越了书法审美的范畴,似乎是不符合书法审美的,但其实这正是苏轼论书的高明之处。他将这些并不具体的关于人的风采、气度、韵味等特质与书法艺术形象的抽象性的本质相吻合,进而生发为书法作品创作时追求的“书如其人”的重要审美特征。其《题鲁公帖》云:

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吾观颜公书,未尝不想见其风采,非徒得其为人而已。凛乎若见其诮卢杞而叱希烈,何也?其理与韩非切肤之说无异然。人之字画工拙之外,盖皆有趣,亦有以见其为人邪正之粗云。

苏轼《新岁展庆帖》

书法绘画艺术作品在“工拙之外”,“盖皆有趣”。“趣”就是人的生活形态、思想感情、做人品德等抽象的人类思维在其书法绘画作品中的反映。书法家作书,必然寄托了自己的思想品德以及审美情趣,因此,通过阅读、观赏书作,便可“见其为人邪正之粗云”。而另一方面,阅读、观赏者对书作的鉴赏,往往又带有自己的感受和形象思维活动,或者说带有自己对事物的一些抽象的评价标准,体会书作时自然就会带有主观的感情色彩,从而使得对同一幅书作的品评结论也参差不齐。他在《书唐氏六家书后》中描述道:

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其言心正则笔正者,非独讽谏,理固然也。世之小人书,字虽工,而其神情终有睢盱侧媚之态也。

苏轼《定惠院月夜偶出诗稿》

“心正则笔正”,作书者需要有这样的人格,观书者也要有这样的心态。世间那些小人,他们的创作虽然看起来符合书法创作的技艺,但是如果仔细审视,会发现其骨子里依然流露出“睢盱侧媚之态”。苏轼还说看人的相貌“好丑”、听人的语言“辩呐”、观人的书法“工拙”,都可以分辨“君子小人之态”。其《跋钱君倚书遗教经》一文就说: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钱公虽不学书,然观其书,知其为挺然忠信礼义人也。

苏轼认为,各人书法虽有工拙之别,但却无法掩盖其道德品质差异,也就是说“书如其人”,由书作就可以知道作者的为人品德。可见苏轼在艺术创作与鉴赏中非常重视作品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非常重视书法艺术与作者思想感情、品德的关系,即:书法是人的思想品质的表现,所以创作和鉴赏书作时,作者应当注意融入自己的思想品德,力求写“活”作品;鉴赏者也不可单从书作工拙着眼,而要从书作中品读作书人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正如刘国珺先生所言:“这一点,与他在文学批评中,重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观点是相类似的”。

苏轼《题王诜诗帖》

苏轼“书如其人”的观点并不是他的随意断想,而是他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以生活经历、学问积淀、阅历增加过程为基础,融合了各种文艺理论知识后做出的极为理性的判断。例如,他在《书唐氏六家书后》评褚遂良书说:

褚河南书,清远萧散,微杂隶体。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河南固忠臣,但有谮杀刘洎一事,使人怏怏然。余尝考其实,恐刘洎末年褊忿,实有伊、霍之语,非谮也。

历代论书者都会从书家平生为人处事的好坏来判断其作品。如果书家人品不好,就会认为其书法“虽工不贵也”。褚遂良是初唐著名书法家,《新唐书·刘洎传》载他诬陷刘洎废立之事,这使得后来人对其产生了不好的看法和感觉。苏轼通过考证,认为褚遂良向唐太宗奏告刘洎,应该是有根据的,而且出于忠心,并不是诬陷,其为人是值得肯定的,由此给了褚书“清远萧散,微杂隶体”的肯定评价。由此可见,不仅作书之人要有广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品质,欣赏、品评书作之人要想正确、合理、客观地鉴赏与评价书作,也须具备卓越的见识、高深的造诣以及求实的精神。这也是苏轼书论之“书如其人、书以人重”观点的重要基础。

苏轼的书法创作理论从大处着眼,比普通的书法理论家看得更远、更深,所蕴含的美学思想也更丰富。他论书的突出特征就是把书法创作的发展放到中国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中,将其与诗、文、画的创作结合起来加以全面考察。苏轼书论作为苏轼文艺思想的一部分,不仅影响了北宋文人的书法创作,丰富了宋代书法理论,也对中国古代诗学思想的发展起到了补充和完善作用。


由汉风书艺馆设计出版的《楷书集珍·欧书风范》已经设计排版完成,正在准备印刷中。具体的版面及内容,将在此后的文章中给您揭晓。《楷书集珍·欧书风范》包括了欧阳询所书四大名碑及欧阳通所书著名碑刻。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说字如其人?
我书意造:宋书“尚意”的审美取向与历史地位
“君子人格与艺术修养”文化交流会
米芾大赞“颠张醉素”后改口大骂,是人品不好,还是发现了什么?
书品合人品:苏轼的“尚意”书法艺术
书品与人品—书法标准的俪家伦理要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