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路历程】欧亮:获兰亭奖之前的那些日日夜夜



欧亮,男,湖南祁阳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美院特聘教授。

书法宗龙门二十品、摩崖造像。艺术上不随时风,深挖传统原生态书写技术。在碑、帖的不断理解融合中探索自己的艺术语言。崇尚自然率意书写、追求大巧大拙、大朴大美汉魏气象。



废纸三千已忘忧,草庐夜半墨池游;

孤灯悬案摹新帖,清影照墙解宿愁;

论道独同往圣友,挥毫甘作古碑囚;

唯期书老笔成冢,后世称时第一流。

——《七律  赋得学书诗一首》


访谈实录


欧亮口述   书童 采访整理


1

记者:现在您还不满30,却入展十多次中书协举办的国展,并获得第六届兰亭奖,不知有什么秘诀 ?

欧亮:回顾书法的学习,我从小开始写字,大学前是为了把字写好,那几年经常关注全国、省内书法高手,他们在展赛满载而归令我向往,慢慢地我在书法的审美上从田字格的颜、欧过渡到了能将书法和江湖炫技加以区分了,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书法学习若是审美先不上来,就很难有质变,当时同学都在写《兰亭序》的时候,我就觉得米芾的手札非常精彩,进行了一些创作并有所收获。

到2013年3月份才开始投稿参加中国书协的展览,陆续入展一些比赛,直到全国第六届兰亭奖,看了通知之后就不敢参加了,那么少的名额,分到各省都不够啊,况且全省还有那么多的高手,估计也是没有希望了,平时和书友在一起聊到这个事情,无不摇头。

作为一个非常普通的中国书协会员,身处偏远小县城,直到截稿前一个星期,我还在犹豫徘徊,到底投不投,这个事情已困扰我一个多月了,最后还是想给自己一个交代,不管入展与否,顺其自然吧,当结果出来之后,并没有太多的高兴,因为我知道,书法太难,每天4个小时的日课还得进行。

书法没有捷径可走,都是用时间堆出来的。我们身边学书法的朋友很多,但是都认为先要把手上功夫打扎实,之后审美就会慢慢上来,这个想法对自学的书友来说是很艰难的。虽然说我在书法上获了些奖,但深知所走过的路是很不容易的,其实我就是靠纸墨的书写量所堆积起来的,那几年不管什么情况,每天临帖4个小时是最基本的状态,除了日常的工作和休息外,大量的时间花在书法上了。

有时候为了一幅大字作品,经常写通宵,不是为了入展,而是挑战自己审美和实践的结合,这样的作品很难,但是小字的书写又难以体现魏碑的气象来,这似乎并不是我这个年龄做的事情,一些身边的朋友不到一年就可以入国展,而我却要苦苦坚持,一点点的前行,似乎别人玩一玩似的写书法,而我就要付出全部精力却做得还不够。

当然学习书法不仅仅是为了国展,但一定要积极投稿参赛,时刻把自己置身于全国书坛环境里检验自己,书法不能自我陶醉,不临帖、不思考就与走下坡路不远了。很多书友获了奖之后,不再像之前那么刻苦努力了,于是就到了一个天花板状态。


2

记者回顾这几年书法之路,从书法小白到国展高手,您有哪几个阶段的跨越最终腾飞 ?

欧亮:我现在还是个书法小白,哪能有什么腾飞呢。书法学习有两个很重要的阶段,一是大学期间审美的开阔,二是去年拜访了孙伯翔先生。

之前写碑都是在累积纸墨而已,总是不开窍,但日课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很迷茫啊,越写越难。经朋友介绍2017年4月去拜访了孙伯翔先生,谈了一个多小时,又给我做了示范,更多的是先生的鼓励,还给我举了何绍基学碑的例子,先生说:写到深处自生奇!正大气象不是靠变形得来的,而是质朴和功力的体现。

2017年的书法风格从第四届兰亭42人雅集开始变化的,后来取法更加广泛了,不仅仅局限于魏碑,而是用多年写碑积累的线条基础去实践,汉隶、北魏石刻、唐楷、宋人行书,清代面貌等等大量取法和借鉴,八届楹联展的初探,四届青年展洪厚甜先生的提名推荐。

二届行书展的尝试,以及第六届兰亭奖的参加,让我在魏碑的实践和思考中有了自信,我总觉得写得没有底,不能达到审美和实践的结合,估计还是功夫没到,想想孙伯先生写了一卡车纸,我的成绩和荣誉在这些面前太微不足道了。


3

记者您这几年参展有魏碑小字,也有行书,还有大字隶书,可以说书体多样,在这个动态的过程您的审美是如何嬗变 ?

欧亮:我的魏碑之前是以墓志为主,比如《皇甫麟墓志》《元子直墓志》《源延伯墓志》《元桢墓志》《张黑女墓志》等等,取法很多,也到处写,凡是喜欢的都借鉴来,整体的笔法偏向爽利流畅,参加兰亭42人展览之后,从墓志的基础上增加了造像的东西,弥补墓志气象的不足,经常临习《龙门二十品》,对其中的《马振拜》印象很深刻,它的用笔和结体很大程度上突破了造像单一的方块结构,生动而变化多姿,还有《杨大眼》《孙秋生》《比丘道匠》等等。

后面的创作中逐渐增加了唐楷的味道,让小字魏碑更加丰富,魏碑小字不难,难在大字创作,我平时大部分时间用在大字楷书的学习中,但是见效甚微。行书之前写二王,现在学习苏轼和米芾比较多,平时也写写欧阳询,隶书的学习是早于魏碑学习的,从大学期间就开始写《张迁碑》,这几年对《石门颂》《爨宝子》《礼器碑》花的时间比较多,尤其是《爨宝子》。

记得我第一次入国展的作品就是用米芾结合爨宝子和造像风格创作的,还得到了刘恒先生的肯定,这个碑写像很容易,要想提炼些东西出来非常困难,我发现是个很值得深入石刻,这几年下来慢慢有了些心得和体会,在魏碑和隶书的转换间去理解《爨宝子》,这样一来就不仅仅是描摹形状了,而是精神气质的表达。


4

记者在您心中,中国书法的核心是什么,通过书法您想要传递的是哪些内容? 

欧亮:熊秉明先生70年代所写的《中国书法理论体系》意义非凡,他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书法之所以能代表中国文化,不仅仅是书写的本身,而是文字所承载的是五千年来的文明火种,生生不息。她早就已经超出了书写本身,文字能代表中国文化,而唯一可以体现文字内涵的则是书法,那么书法的核心是什么呢?这也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当大家沉浸在书写技巧的时候,却忽略了文字的博大精深。

学养与书法是相辅相成的,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从技法层面来谈一下书法的核心,书法核心就是线条!古代能够流传的经典法帖,比如是大行书,先抛开作者的深厚学养不说,光是那高度纯净的线质就足以让我们望其项背,可见线条是最能体现书法的重要标准。

假设我们临帖,用双钩填墨的方式去临帖,结构非常精准,但是不出神采,因为缺乏了书写性,书写性又要建立在扎实的线条基础上来进行,毛笔笔毫对于线条的表现是非常丰富的,南朝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唐朝张怀瓘说:“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线条的粗细、曲直、浓淡、干湿、长短等;因用笔变化而致的线条形状的变化,包括藏锋、顺锋、逆锋、顿笔、转笔、折笔、挫笔等。

五种书体中,我们可以做个实验,随意截取字当中的中间线条,去掉起笔和收笔,然后把五种书体的线条放在一起,你会发现,其实都是差不多了,线条通过不同形体而变化成各异的体势,么五体唯一相通的是什么呢?那就是线条!


5

记者有人说如今书法迎来了新的繁荣时代,也有人说当今书法比较混乱,您怎么看待书法在新时代的发展 ?

欧亮: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建于1981年,下设五体委员会和各个部门,经过30多年书法活动的发展和推广,现在中国书协会员已经近2万人,当代书法的精英群体基本在这个范围里,若说书法高手还在民间,那是站不住脚的,不信可以将你认为的民间高手的作品发上来,大家看看就知道!所以中国书协对于中国书法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0多年来,推出了一大批活跃于书坛的中坚力量,成为了引领着书坛风向标的佼佼者。

可能很多书友认为有高原却没有高峰,我觉得书法当随时代,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建设,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无不为经济建设在努力,而书法却是在经济建设这个洪流中充当了一个极其微小的角色,不能够用书法来衡量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要当成个人的兴趣爱好去看待,这个时代的书法有了展览充当了重要媒介,也刻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后人在看的时候,会有这个时代的特色和文化底蕴。

很多朋友认为写字和学养都不如古人,那是因为这个时代是信息爆炸年代,是个眼花缭乱的年代,我们一味的慕古,是抵挡不住历史前进的车轮的,时代的东西自有它的特色,当我们屏弃电灯手机、微信汽车等等工具的时候,去点灯学古,相信没有人可以做到了。

现在的分工很细,各行各业都可以从事书法创作,若是都按照古代文人标准去衡量和狭隘的看待,书法如何发展呢?有几个人又做的到了?所以,繁荣书法就要团结各行各业,而不仅仅中文系,学英语的写字也有高手啊,还有流行歌手也有写得一首好字的。


6

记者现在传统的知识分子阶层已经崩塌,作为过去知识分子的素养书法自然受影响,您如何看待书法家在未来的角色定位?

欧亮:过去从小就可以吟诗作对,而这些基本功对于书法来说又非常重要,以前从小就掌握的知识,现在大学毕业都做不到,因为人口密度的增大,教育功能的滞后,以及快餐式的就业导向,基本做不到写字就像古代文人那样,很多出于对书法的爱好而已,不是为了功成名就。

在古代非常低的书法标准,放在现在倒成了高峰了,可望不可及,古代的文人所学习的内容,其实无一不是可以作为书法的素养的,基本是文史哲。现在基础教育就不仅仅是这个,而是面向更加短平快的社会就业和对口的岗位来设置的,我出生的年代即是比较成熟的教育体制了。再往下发展,从传统的教师教学变换成了电子一体化了,书写功能的慢慢退化,更加弱化了书法的实际书写作用,而变成仅仅艺术品的存在。

在这个浮躁瞬息万变的社会,能够坐下来写字已经非常难得了,我们身边这个群体非常少,珍惜就好,书家不要当角色扮演更好,狭小的生硬放大去适应社会,肯定是苍白的,生活才是更加广阔的空间,童年的快乐,中年的家庭,老年的健康,哪个不比书法重要?


7

记者近两年迎来了知识付费的热潮,说明人们对知识的焦虑,书法如何借助这股风潮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  ?

欧亮:小时候,老师问我们的梦想是什么,回答响亮而自信,有科学家、艺术家、画家、明星、赛车手、运动员、文学家、歌手等等,但是随着教育的不断淘汰制,我们渐渐失去了年少的那份梦想,甚至来不及去考虑了,多年以后早就忘记曾经那铿锵悦耳的回答。

网络时代下,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却又陌生了彼此,忙碌之后的精神世界就在网络,占据着我们更多的时间碎片,之前我们还可以发呆,现在网络的碎片信息量早就抢占了我们发呆的时间,忽然觉得发呆的日子还挺怀念了。

终有一天,我们吃穿不愁了,年少的梦呢?知识付费时代来了,当衣食不再迷茫,精神世界更需要安抚,书法艺术可以有所为。这个时代当“如何自律”都可以拿来作为付费学习了,聊天都可以拿来付款按时收费了,惊叹这个时代精神面貌的脆弱性。

网络时代的书法,得天独厚,我就是从网络世界中,认识了书法的高度,提高了书法审美,改变了书写状态,可以坐在电脑前聆听自己偶像精彩的讲课,运气好还可以互动一下。这都是作为普通书法爱好者来说,非常便捷的学习方式,也是推广和普及的很好机会。

就单魏碑来说,整个书坛写魏碑的作者非常少,写得好的就更加不容易了,很多书友陷于写碑的死胡同,苦苦不能自拔,却又找不到好的方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通过网络就很容易解决了,全国的高手我们都可以交流,而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条件和环境因素。

浮躁的社会,若能在家里安置一张书桌,陈列文房四宝,闲来临帖磨墨,邀来几个好友挥毫论书,便是山中神仙,闹市隐士,修身宽心,何乐而不为呢?


8

记者您的未来有什么计划,书法怎么走,事业怎么发展,两者如何达成统一  ?

欧亮:我的书法动力来源于不断突破自我,艺术要是变成了重复,那就是工艺了,具有生命力的东西肯定是随机生发的,我为此而努力!同时不忘时刻检验自己的水平,身边朋友说你的字好,很多带有感情色彩,不能自我陶醉,把作品悄悄投往具有权威性的大赛中,才是硬道理。当失落和欣喜交叉在艺术创作中的时候,才是有生命力的状态,不然就是复印机,随着时间的推移,连复印都会达不到,不进则退。

艺术唯一不能欺骗的就是自己的内心,你写某一书体,可以把这一书体的顶尖高手拿来和自己对比,不断去缩短差距,前进的道路要充满自信,对自己的创作则需多一些迷茫。目前想把学书感悟跟书友们分享,成立公益学习课程体系,因为在学书道路中走了很多弯路,我曾经安慰自己弯路也有美丽的风景,但是很多时候,要是继续前行,弯路就是限制你审美和实践的陷阱,越来越不能自拔。

虽在公益课程的道路上需要付出很多精力,但是作为书法教育工作者,能提高一个书友的审美,就是莫大的欣喜!审美一上来,写好字就是时间问题了。

还谈不上事业吧,书法能作为事业来进行的话,就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到了,需要团队的支持,慢慢来吧,付出是种享受,不问结果,纯出于对书法的热爱!


9

记者对于众多书法的爱好者,您有什么建议  ?

欧亮:有以下建议——

1、首先熟悉书法发展史,了解书法的演变过程,产生了哪些经典作品

2、提高书法审美,不局限于某一家某一风格,从大树主干去看待枝干

3、勤奋临帖,3天临写,1天创作,多看优秀作品,多请教领域高手

4、做好基本功训练,把投稿当成是检验的平台,而不是负担

5、调整一下书写工具,找到适合自己的,就像不能用生宣写《兰亭序》

6、最好五体兼修,突出重点,不断丰富一体




笔者手记

偶然机会,见到一位年轻人赤裸上身躺在地上,身边书法习作垒满不大的房子,高度大略可以及腰。

心中若有所感,为他的用功赞叹,不禁写了一首律诗送他给,他看了不久后回赠我了一副书法作品,这便是我与欧亮的最初机缘。

随着进一步的了解,才发现我们年纪相仿,于是逐渐变得无话不谈。欧亮的家乡在湖南祁阳,那里最著名的就是浯溪碑林,在这样的环境下,书法似乎是一种图腾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上。

因此,欧亮从小临帖浸淫书法艺术,以至于成年后最终不自觉的爱好变成人生最大的理想,除了日常的生活外,他的所有兴趣和实践似乎都倾注在书法之中。

于是,就有了我看到的那些对于他司空见惯的学习场景,别人觉得不可思议,他却早已习以为常。由于长期的积累,在后来短短几年,他相继入展众多中书协举办的展览,并且在去年获得第六届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

对于一个不满三十岁的年轻人而言,真是让人可敬可叹。能有这样优秀的成绩,他的刻苦自然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每日四小时的日课几乎从未间断。

然而,仅仅刻苦远远不够,因为许多年纪不小的书法爱好者追求书法少则成十年,多则几十年,最后到了四五十岁不少依旧鲜有所得,这又是什么原因?

在我看来,这其中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方法,说得更具体一些就是欧亮始终知道他的书法想要什么!

如果将书法比作一个婴儿,母乳、米饭、蔬菜都是字帖,我们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最终的唯一目的都是不断促进是婴儿健康成长,然后形成独立的人格和思想。

可是许多书法爱好者只知道苦练,他们信奉临摹,却忘了临帖的目的。任何一门艺术的终极目标都是自我的表达,书法也不例外。因此书法最终绝非仅仅是写得有多像,很显然这只是一个必要阶段。

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最后即便如复印机般,和古人写得一模一样也无济于事。如果艺术的目的都是这样的复制,那么生于王羲之之后的艺术家还有什么生命价值。

然而书法到底要什么,有的人甚少思考或者没有答案。这就是欧亮的过人之处,正如他所言,一以贯之的就是“崇尚自然率意书写、追求大巧大拙、大朴大美汉魏气象。”

只有有了审美上的认识,才有艺术实践上的取舍,因此可以看到他的临作并非对原帖死板地复制,而是在理解和审美的基础上的增减,这不就是启功所说的“透过刀锋看笔痕”。

尤其是对于碑版、摩崖、造像、墓志这么多纷繁的魏碑学习,有的人越写越死板,方向也越来越不明,就是因为不懂得从中要得到什么,这样的死学习肯定难有所成。

正是存在这样的痛点,欧亮说未来更愿意做一个“布道者”,为中国书法的传播尽一点力,尤其当国力强盛,我们更应将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书法艺术推向世界。

有理由相信书法会在新时代换发新的精彩,欧亮未来的梦想会一朵朵次第盛开。




转自  羲之书童

编辑整理   书法秘笈


转载本公众号文章须注明出处

并注意保持文章原作者署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齐《和子源墓志》及简评,讲解很到位,有助于书法的深入学习!
中国书法中魏碑之——(一)
中国书法简史(4)(本期有草、楷、行、魏晋南北朝书法)
当代楷书的困境与出路
《乐毅论》(美国安思远藏本)
第六届兰亭奖得主欧亮谈魏碑书写的用笔和工具选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