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纯干货丨兰亭奖得主欧亮:历届国展大字代表作分析
第六届兰亭奖获得者  欧  亮

第一部分分享


自从中书协2017年11月份发表第二届大字书法艺术展览征稿启事后,很多书友对这个展览非常感兴趣,今天通过这堂课,我将用自己对历届大字展的一些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再从古代的一些经典元素进行抒发和应用。首先我对第二届大字展征稿启事进行分析,有四个要求需要注意:

1、这次的作品要求有一个特殊规定,不能超过八尺整张,尽量自己用尺子测量,高248cm X宽129cm,这是千万不能够超尺寸的。在评选展览现场,会有划了尺寸的区域,在评选中会先把作品放到框框里面,如果尺寸超出,那么书友们的作品就会不予评选。在十一届国展的时候,这个执行的非常严格,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就是因为超了尺寸,被评委拿下来了。在尺寸的问题上一定要把握严格。有时候八尺的宣纸标准不一样,所以在书写作品时,一定要手动测量,把握尺寸!


2、接着我们谈谈正文!在征稿启事上,字体原则上不小于15厘米,这个尺寸的字我在书写的时候,都在15厘米以上。所以,我平时基本上的时间都是在大字的训练上面!


3、在投稿数量上,一定要注意。我建议大家投两幅作品。如果投稿一次可能就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两幅作品都投寄出去,就会有两次机会。所以我们一定要看清征稿启事,要求我们投几幅我们就邮寄几幅,如果一旦之前把作品寄出了,就不要在邮寄喽~因为他是一次性投稿,这个是硬性规定,我们一定要注意了。


4、最后一个要注意的,就是书写的材料托裱问题。我估计自从九届国展以后很多的作品,为了在评委面前有一个更好的效果,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作品都进行了托裱。如果装裱的话,是不允许的。托裱基本上在展览中,占了主流的方向,因为托出了以后,比较平整,一直表现这个精神面貌,就好像把作品打扮了一回。


但是这几年,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由于很多作品是快速的机裱,而机裱用的是胶膜,比较好扎在背纸上面,用胶膜粘上去以后,是没有办法再揭裱的。有时候,我们去现场看展览,你会发现很多作品没有裱平,这并不是主办方装裱的水平有问题,其实是因为机器胶膜,由于受热不均造成的,一旦再重新装裱,就会有不平的地方,这个是没有办法去把它处理平的。所以说,为了避免装裱的问题,这一次,也是第一次,我发现征稿启事中提出了最好是不要用机器去托膜。这个大家要注意,既然不能用机器托膜,如果方便用手工的话,我觉得还是可以的,但是比较麻烦。


以上就是这次大字展要注意的地方,我们一定要把征稿通知看清楚看明白!不能在这上面违规,不要在这个上面吃亏,一定要注意。


下面,我找了一些历届兰亭奖展览和历届国展,比较有代表性的大字作品,给大家具体分析,他们的取法和精彩的地方是怎样的?

上面这幅作品是牛耕老师的兰亭奖二等奖作品。在所有的展览当中,我认为把大字写的非常有气势又精彩的,他的作品算一个,而且也获了大奖。在大字来说,我认为这件作品是获这个奖项最高的。兰亭二等奖就是这八个字,其余的一般入展比较多。评委在评审作品时,虽然呼唤大字,但是给的获奖名额是非常稀少的,一件只有八个字的作品给了二等奖,还是非常不错的。如果给一等奖,好像又说不过去,压不了重。


我们一起分析下牛老师的这八个字好在哪里呢?


我认为无论是笔法、墨法、用笔都是非常精彩的。整个上联朝观圣境,就是有变化的!首先是“朝”字,写的比较宽,在左右偏旁的对比当中,他都进行了注意。“观”字,他用了一个枯笔,来拉开字的对比关系。“圣”字,他是浓墨。到“境”字的写法,写的比较高大一点。


而在下联的处理就好办了,我们一般在书写时,一定要把上联作为一个参考的标准。现在是展览时代,不像以前把每个字都写得很壮实,那样是不符合当代的审美标准。现在书写要有前后空间关系,空间对比越强烈,作品越吸引眼球,我们的机会就越大。下联牛老师就是对照上联的每一个字进行一个对比关系的。


下联的第二个“写”字,处理的就非常精彩,尤其是下面那四个点,点在一条横线上。第三个“佛”字,我估计是换了一支笔。我们在写大字对联有时可以用两支笔来表现,非常重的线条,用一支大笔,而要表现比较细的线条,又要保持它的质量,毛笔太大,笔毫就掌握不好,这时候就可以有选择性的换支笔。


那么,有书友就会问了,会不会在这个行气贯通上有问题呢?


我觉得,如果把作品写好,采取了什么方法?用了什么工具?思考了什么?增强了哪些对比关系?我相信没有人会去追究创作中的过程,评委看的是结果,这样是最能够说明问题的。而在墨法的对比、线条的对比、上下字的对比、上下联之间的对比,包括打印章,落款的处理手法,这些都是艺术的表现,发挥中的状态。


这个过程,你可以关起门来自己研究,至于出了什么效果?才是大家所关注的!字有没有写好,或者你的这幅作品写没写好,大家没有兴趣去了解你的创作过程,只有把作品写成功了,获奖了,这幅作品就会受关注。大家就会从你的用纸用墨用笔来问你,来了解你。


所以,牛老师的这幅作品,很值得我们学习,是一幅非常经典的大字作品。无论哪个字拿出来都是耐看的,而且,他的这个尺寸比较大,八尺八个字,写这么精彩,确实不容易。


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可以把这幅作品作为我们学习的方向。但是我们绝不能够照搬。这幅作品的形式已经用过了,墨法已经用过了,大家就不能去模仿他的内容,笔法、墨色以及他的章法。就是说,你从这个大字对联当中受到什么启发?就把他的这些东西自己再重新组合、重新加工才可以。

上面这件作品,大家非常熟悉,九届国展隶书一等奖,李守银老师的作品。他现在是中书协隶书委员会的委员,也是现在的评委之一。


这件隶书作品,线条主要是取法石门颂、杨淮表记这个碑刻,属于雄强一路的,有金文的厚重,又有行草的流畅,所以在书写的时候产生的气势非常大。


我看到很多书友写石门颂的时候,总是在如何把这个字写的跟石门颂写的像上面下工夫,这肯定是不行的,你把那个字写那么像干什么呢?隶书它是一个碑刻,你写像了,他就失去这种书写味道了,就呆板了。


这件作品,“冲霄汉起宏图'这几个字是非常大的。他是以石门颂的笔法,然后在结构上面,也不是不算夸张。在大字上面,很多书友一提起大字,就想办法去夸张,想办法去用宿墨这些东西,那都是次要的,关键的还是线条和结构是否稳,稳才是重要的。


这个三字联作品,我们首先看上联“冲”字,有三个偏旁,他把中间“重”字写得很大,左右的偏旁缩小。这个字的本身就有对比关系,然后把这个字写得很紧。第二个“霄”字,一个字的位置就占了俩个字的大小,这种对比关系是非常大的,他的这种拉长,非常有趣。“汉”字,在三点水和右边这个偏旁上面,进行了一些大和小之间的对比。


下联,我们要以上联作为标准变化。当然,我觉得这幅对联,上联“冲霄汉”三个字还是非常精彩的。下联“起宏图”三个字,他的对比关系没有出来。因为大字有时候难就难在这里。上联写好以后,下联就总是不满意。下联“起宏”两个字,它靠的比较紧,“图”字就比较松,中间这个困难,我觉得要是那个宏字,再写下来那么一点点,这一幅作品就更加精彩了。但是瑕不掩玉,我们不能够从这么一些细微的地方,比如字的位置,去看待一幅作品,去作为审美的标准。


大字的审美,首先是重气势,一眼看过去,第一印象要非常不错,然后再看细节。评委看作品也是这样的,他们会先看整体面貌,气势能够打动他,他才会有兴趣多看你几眼。如同看见远远一个人走过来,你都不感兴趣了,你还会在原地等着他走近吗?不可能了,很远你就知道这个人的来头不小,就会站在原地,风雨无阻地等他过来。


这件作品是三届隶书展的一件优秀作品。取法以方正为主,每个字都是以张迁碑的基调创作的。他把张迁碑直接拿到作品上面,几乎很少有夸张变形的处理手法,就是把张迁碑的厚重风格搬到作品上,字的大小,没有进行严格的、刻意的变化,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基本上是一样大的。


所以,重线条重结构,不重对比关系,对比关系用多了,就显得花,显得油滑,大字讲究的是正大气象。不要一些修饰,也不要一些额外的手法来描绘,把一些经典的东西,能够搬出来就很好了,清水出芙蓉。现在的展览中,纯粹用张迁碑来写东西很少了。由于评委在评审中看多了,也容易引起审美疲劳。  


这件作品,中间有几行小字,我觉得是多余了。我们现在提倡的就是要少而精,大道至简。这幅作品中间的行书水平和大字隶书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我们以后在写行书或其他书体,比较弱的话,还是尽量不要把比较弱的东西给评委看,那样,就容易拉低你在评委那儿的分数。你的正文写得很好,就想办法把落款也要跟正文一致,不一致怎么办,就尽量的写少一点,不要写很多,那样容易弄巧成拙。

这一幅是第四届青年展的作品,离我们目前评审最近的一幅作品。在青年展、兰亭奖、行书展之后。这件是赵之谦风格,但是有米芾的一些东西在里面。这个作者非常聪明,在大多数赵之谦横行天下的大环境下,他能够在赵之谦之外,吸收营养,把这些行书的笔法,宋人的一些东西加进去,或者是一些何绍基的东西。所以,这件作品看起来就比较精彩,第一眼望过去是赵之谦,仔细看,你会发现,他的这件作品里面非常丰富,米芾、赵之谦还有其他的一些元素在里面。所以,也可以把这个作为我们取法的一个思路。


就是要先有一个总的基调,然后再用其他的东西去丰富,而不是说你看见现在流行什么,你就去学什么,你可以把别人优秀的东西都进行整合,然后加以消化。这样,表现出来的东西,就会既像又不像,这样评委是比较喜欢的,他抓不住你的特点。展览就是这样,你不能把他写的非常实,原来流行何绍基,会有一大批何绍基。流行赵之谦,一大批赵之谦,这样肯定不行的。


在投稿当中,我们不能够步人后尘,评委已经看过评过奖的东西,你再去学习,那真的是自讨苦吃。如果这样追下去,永远追不上评委挑剔的眼光。你怎么知道他下一次评审喜欢什么呢?而且他前面已经评获奖的东西,你再去追求、再去拿给他看,他会有意识地去打压这些风格。比如何绍基,原来是写得多么疯狂,现在何绍基快销声匿迹了,非常少,至少获大奖的没有,赵之谦,现正在火热,但是,我估计也会慢慢的消弱此流行的风气。

上面这幅作品,非常有意思,不知道大家能否看出他的取法。这一路风格,之前还非常少,在2017年出现的频率也不高,有那么几次,他是康有为的东西。当大家从甲骨文开始到民国,挖地三尺,能够找到、见到的风格,都挖了个遍,都投了个遍,几乎我们翻开一本现在展览的作品集,什么风格都有,你见过的你没见过的,到处都是。但这幅康有为的东西,目前就是少。这个作者呢,非常聪明。


他是用隶书的线条来写康有为的结构,这就非常聪明。康有为很多东西,很多线条,写的并不是特别精彩,有些线条比较软。但是上面这一副对联,线条写得非常厚实,有石门铭、石门颂的味道在里面,就是用康有为的东西来理解石门铭,再用石门铭来融合康有为,就在这两者之间进行穿插。然后再弄一些对比关系,浓枯的一些对比关系。所以这个一下子就能够引起评委的刮目相看。

上面这幅行草作品,写得非常精彩。对比关系、笔法,在视觉上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他并没有做一些非常奇怪的夸张,还是在这个法度之内,进行他才情的表现,他的枯笔、在生宣纸上进行水墨交融的一个对比关系,恰到好处,可以看得出来,作者的功底非常深厚。


我们在写行草的时候,首先有没有出处?字一出来有没有来源。临帖不够,就进行大字的创作,那肯定是不行的,大字的创作,一个是要建立在传统的经典元素之上,然后再有自己才情的发挥,这样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缺一不可。


很多书友拿起笔就写,认为越大越好,那不是这样的。小字也有大的气象。所以,还没有进行深入临帖,经典研究不够的书友,还是要回去好好的把这门功课补回来。

现在的展览评委看惯了楷书里面的魏碑,就一直呼唤唐楷。唐楷,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三家。其实,他们三家当中,我们已经很难去写出一些创新的东西了,因为他们把结构已经做到了一个极致,也很难在里面出彩。写大了以后,就显得臃肿,上面这个红色的对联,是欧阳通的风格,也是目前展览当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笔法。因为欧阳通的楷书,方笔比较多。凡是方笔比较多的,就适合写楷书大字。


所以,当大家一窝蜂地去从颜真卿里面探索什么东西,从欧阳询里面去探索东西的时候,不妨把欧阳通的东西,好好地去消化一下。欧阳通的结字非常有味道。在前面几次展览当中,大家可以去翻一翻,包括兰亭四十二人雅集,我看见也有一些书友取法欧阳通的楷书,而且还比较精彩。这也是目前在展览当中,比较受评委认同的一个新的面貌。

大家看看这件大字颜体。很多朋友在写颜体的时候总是呆板。为什么?因为没有去借鉴东西。你纯粹是用颜勤礼碑或者麻姑仙坛记,把它搬到我们创作的内容当中的话,会发现非常呆板,写不出味道,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颜真卿以后,这些作者对颜真卿的取法和理解来表现他。上面这幅颜体,他就不是纯粹的颜真卿。用评委的话来说,就是用后人理解颜真卿,对这个的处理手法。


虽然评委对这种取法乎下的学习状态,存在一定的颇有微词吧!但是,只要你写的好,有颜体的东西在里面,尤其是经典的东西,在展览当中一秒钟,就能够抓住评委的审美,那么你就是成功的。然后,你的线条就比较好,那入展是没有问题的。你要评委去思考作品取法于哪一家,线条又一般,这种情况就很危险了,基本上是没有办法入展的。评委首先要看作品的来源,师承关系是怎样的?


那么这一件大字颜体。它是用清人或者民国一些写颜体作者的做法和笔法来表现颜真卿,这也是一种意义,一个方向。但是,我认为写颜真卿,除了何绍基把颜体发扬光大以外,都没有写出来。


但是展览当中,我们不能够用艺术标准来看待展览。展览,他是一个竞争的平台,他说的是别人没想到,你想到了,这就是你的。他是个竞争,竞争的东西,就避免不了一些人为的因素在里面,这个要注意,和艺术不能够相提并论。


记得我是在河北博物馆参加祭侄文稿全国书法篆刻展的时候,因为当时我是优秀奖,就是参加了颁奖仪式,祭侄文稿里面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要审读文字,这一审读,很多作者写的非常好,但是由于字写错了,或者是一些事,一些内容,抄错了,就把他刷掉了。在这之前的展览当中,对于文字审读可以说是非常不严格的。像四届兰亭一等奖的作品,丢了那么多字,就引起了书坛内外一些人士很大的声音在里面。一等奖的作品,丢了那么多字,这是对拿一等奖非常不严肃地对待。所以,评委就下了决心,在四届兰亭奖以后,开始对文字进行审读。文字审读比评作品要难的多,工作量要大得多,因为每个字都要看。看什么?看这个字写错没有?草法写错没有?这个隶书是不是写错了?魏碑是不是写错了?字法,取法。


比如写对联,上下联是不是弄反了呀,平仄关系是不是不对啊,还有抄篇文章是不是丢字落字了呀?评审时,有个标准。一幅作品,一百个字以内,你丢了四个字,或者你错了四个字,就会被刷下来。错字,那是硬伤了,没法容忍的,是零容忍,要刷下来的,错字是硬伤。丢字的话是可以商量,一百个字当中,丢那么不超过四个字,就是还可以进行复议。你说你自己写的非常好的情况下丢了字,这还可以原谅。这是我在中国书法杂志上面,看到李松老师写了一篇关于这个文字审读的一个标准。这么一篇文章,相信大家也在一些媒体上面关注了。

之所以谈到这些,是因为上面这幅作品是大篆对联。我不建议大家用大篆去创作,现在这么严格的情况下,除非你对大篆书体非常有把握了,否则,一幅作品当中,要是不一致,让评委挑刺的话,说你写的大篆不规范,那就非常麻烦。我们尽量避免比较弱智错误出现。你字写那么好,就是在用字上面不对,就非常遗憾了,这个也是要注意的。

第四届青年展时,我在现场看到这幅大字作品。拍了图片,看着觉得它好像一般,但是你去现场看的话,会发现这几个字确实非常大,八尺的四言联:千峰仰止,万派朝宗。


我们在写大字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书写的很畅快淋漓。但是当你把它挂在墙上时,再去看,就会发现它总是有些这里或那里的不足。


所以,大致的一个对联创作,尤其是这个算榜书创作,是非常困难的,也是不容易的。


这幅大字对联,有几个字写得非常的厚,像“万”字和这“潮”字,这个“风”、“宗”字,他写得非常厚。那么,其它几个字,必须要在这些厚重的当中,有这种对比关系。那么,他的对比,就在仰和派字两个枯笔里面做了对比关系,对比关系要恰到好处,不能在最后一个字来个枯笔,那样的话,这个字承受不住上面的重量。枯笔最合适用在上面或者是中间,不能够放在下面,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同时,它这个章法,还是比较容易借鉴的,比刚刚牛耕老师那件大作品,要简单一些,大家可以借鉴下。

在第二届楷书展时,有这么一幅榜书对联,“龙藏寺,虎跑泉”。写得非常壮,这种书体也是近来展览当中的一个新宠。就是当大家把所有的元素都用完以后,开始留意这个题榜书、提匾书。就是我们看这个匾额上面的书体,可以多留意一下。它上面的东西写得非常大气、雄强。用到大字展的时候,我觉得是非常不错的。等下呢,我把这些题榜书的一些精彩的东西,给大家都分享一下,尤其是楷书作者,纯粹是方笔写大的话,还是比较雷同。


在方笔同时,适当的加入一些厚重的笔法,很像这种匾额的取法,这种大字,像泰山上面那些刻石,楷书就是很有那种正大气象,让人一下就觉得很震撼。应该说是现在这个展览当中,最缺最缺的,不是隶书大字,也不是行草大字、篆书大字。最缺的就是这个楷书大字。所以,你只要能够把这个楷书写大了,同时又写得好,那是百分之百上展的。


但是楷书写的非常难,他不像隶书,因为隶书的笔法,相对来说,它就是一个铺笔,楷书它就有这个顿笔在里面,限制了大字的写法。

写这个大字对联,不一定非要把纸裁开。可以在一张纸上面,书写大字,这个难度就特别高。一张纸上面写大字对联,一个字没写好,这张纸都需要废掉。对联,它的难度比起整张宣纸,又降低了不少。


大家尽可能的在难度上面下工夫,我们不能够找简单的事情来做,要找就找比较困难的事情,就写整张的大字,这是非常能体现出作者功夫和才情的。


上面这幅大字是整张作品。把中间的空间留出来,往四周挤。但是,往四周挤,并没有像流行书风,甚至于半个偏旁都不见了,那样是不行的。有些字,它往外面出去扩张,把半个偏旁都不见了,这样不行。你把这个字写的气势大的字都没写全,就不行。还是要在法度和正大气象、庙堂气里面才可以。


上面这幅作品,还有笔法,我们可以借鉴,就是他的摔笔。我们看第一个'朝'字,他的那个点,是怎么写的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你把毛笔沾墨饱满一些,然后朝一个方向摔下去,那么他会形成这种墨花四溅的效果。一定要往一个方向摔,不能够垂直下去,垂直下去就完了,那么大一点,就会往四周扩散,那样就不好看了。要往一个方向扩散,它就像流星一样,会擦出尾巴出来,这种动感非常好。

前面提到的对联比较多,下面讲一下中堂形式。2017年的展览,像这种形式,就是搞一些色宣,或者弄一些拼接的形式,这个非常少。这是评委的导向,有很大的关系。


中堂就是一张宣纸。正文写完以后,写一条落款。这样,能够体现作者的功夫。在评委看来,功夫比才情更加重要。大家写过字应该知道,你要是把中堂裁成四条屏的话,可想而知,你的难度就降低了。


在一整张宣纸上写一个中堂,基本上能够最原始的还原出一个作者,他的实际书写能力到底怎么样。从正文到落款,再到整个作品当中,它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基本上能够非常原始的还原出来。有些作者,比如说他搞成条屏的话,他第一个没写好,换掉,或者下个条屏没写好,换掉。这样的话,经过多次打磨作品,拼上去就可以了。当然,这个整张他也可以打磨的,整张的打磨难度,远远超过拼接的打磨,这个我们写过字的、搞过创作的,应该都知道。


这就是多字作品的创作。中堂,一般都是多字作品,不管是什么书体,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也好,必须得有来源,有经典的取法,我建议,尤其是这种正书,像隶书和楷书,还有篆书,每一个字,最好是去查下字典,用笔在纸上打个小稿,反复地去斟酌,反复地去对比,到底是哪个字更适合去表现它。而你想都不想,拿个内容就去抄是不行的。其实,我觉得米芾,他那么厉害,他都是集古字。那么,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能集古字呢?我建议大家,就是要以集古字的心态,来保留住经典元素在作品当中的呈现。

关于大字的一些优秀作品,就给大家分析到这里啦~

同时感谢常永刚先生语音整理


如果想报大字展课程 可以联系欧亮老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幅隶书作品获得提名奖,它有哪些优势?网友:跟评委写得很像
【高清】十一届国展获奖作品!
评委对获奖优秀作品的点评
曾宪良是湖南的一位书法家
他给书法作品中加了这几样东西,次次入展,评委也没办法拿掉
10位国展评委,解读第五届“林散之奖”10件获奖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